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_第1页
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_第2页
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_第3页
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_第4页
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1课时

课16、范仲淹的故事课型新授第2课时

教学目1.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诃,积累好词佳句。

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品质,体会

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3.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扬之情,培养刻苦读书的品质和以天卜.为

己任的胸怀。

教学重教学重点:

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品质,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

神。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学生:收集有关范仲淹的资料。

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第二课时修正栏

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写了范仲淹的儿个故事?用小标

题概括。(请发言的同学把小标题写在黑板上)

2.小结学法:抓住主要事件,概括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快

速把握课文内容。

二、直奔主旨,切入要点。

1.读了课文,范仲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刻苦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一读这句话,结合课前收集范仲淹生平事迹的资料,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

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就是时刻把国家的兴亡、人民的饥寒放在

首位,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百姓的生活考虑,把天下太平当

成了自己的责任。)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胸怀天下,志向远大、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3)再读这句话,感受范仲淹崇高的思想,远大的抱负。

三、品读课文,感悟品质。

为了实现自己忧乐天下的远大抱负,范仲淹是怎样做的

呢?

(-)分组学习这四个故事,画出描写范仲淹的言行的语

句,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1.只身苦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

钻研学问。

(1)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

么?

(2)理解“废寝忘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范仲

淹是怎样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3)指导朗读。

2.划粥割命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

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

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对于第一句话描述的情景,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

那就是——(划粥割命)

(2)你吃过凉米粥吗?感觉怎样,如果每天都只让吃凝冻

的米粥和咸菜,你会怎么样?

但这样的生活,范仲淹却过了很多年,并且对它毫不介意。

有人说,范仲淹艰涩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

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

(3)引读:范仲淹的生活及其清苦,但他毫不介意。他一

-(生接读:发愤苦读……五年未解衣就寝。

3.谢绝佳肴

“一天,……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1)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美味佳肴——粗茶淡

饭)

(2)理解“美味佳肴”和“粗茶淡饭”

(3)范仲淹为什么宁食粗茶淡饭,不吃美味佳肴?

(4)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

4.闭门不出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

继续读书。

(1)对比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及现,体会范

仲淹的自信、刻苫。

(2)指导朗读。

(三)寻找动因

1.范仲淹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呢?请同学们再次深入

课文寻找答案。

2.出示

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

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师讲故事——范仲淹从小立志当宰相,生谈感受。

(2)正因为范仲淹从小胸怀天下,志向远大,所以他才连

岁苦读,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

寻乐。数年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

经》、《三礼》、《乐经》、《春秋》等书,一堪称大通,最终如愿

走上了治国为民的从政之路,实现了自己“先天卜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后人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

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指导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提升文本

1.出示范仲淹墓的图片及欧阳修为他写的碑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

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山参知政事谪守

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

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政范公

神道碑铭并序》

2.再论范仲淹是一个的人。

题组设计: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一

只身苦学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2课时

课题117体育课课型新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重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点、难点

教学准1、进行课前预习,读通课文,运用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

备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找来《爱的教育》这本书读读。

教学过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修正栏

程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为什么?今天,我要带领

大家一起走进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质疑,师梳理问题。

(问题预设:体育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作者为

什么要写这节体育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书写,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美观、规范。

重点指导“膝”、“憋”两个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从原因、经过、结果入手简练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题组设计:

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人物:做什么: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3课时

课题117体育课课型新授第2课时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N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

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式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点、难点

教学准1、进行课前预习,读通课文,运用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

备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找来《爱的教育》这本书读读。

教学过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修正栏

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体育课》。(板书课题

齐读)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顺学而导,深入文本。

(-)解决“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自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涅利爬上横木顶上的困难之大。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爬上横木的同学名字以及

描述他们爬横木的语句。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3)反复朗读句子,引导学生读有发现。

(4)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和在对比中进行交流体会。

(5)指导朗读。

3、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对涅利的认识。

(1)涅利那么瘦弱,他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

(2)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老师和同学关心、鼓励涅利的

语句。

(4)反馈交流。

(5)教师出示描述涅利爬上横木顶这•过程的语句,学生

边读边联系上下文体会: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

(6)学生交流。(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自己的体会和感

受:自信、自立、努力、坚强、锲而不舍……)

(二)解决“体育课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

1、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大家是如何赞扬涅利的。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赞扬涅利的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语句夸-夸涅利。

(4)拓展思维:同学们,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涅利

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抒发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对涅利母亲的细节描写。

(1)听到这么多赞扬涅利的话语、涅利和他的母亲感受如

何呢?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对涅利母亲细节描写的语句。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

读:

①为什么“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②涅利的母亲怕同学们会怎样?

③为什么低着头从学校外面走过去,不敢往学校这边看?

(5)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对孩子的爱进行交流汇报。

三、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围绕板区说说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明

白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勇敢、快乐的面对生活。

题组设计:

1、推荐读《人生更短的东西》和《快乐生活的哲学》两篇文章。

2、写读后感受。

板书设计:

涅利:自信、自立、努力、坚强、锲而不舍

老师和同学:关心鼓励

涅利的母亲:爱孩子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4课时

课题118虎口藏宝课型新授第1课时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

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

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重点:学习本课生字。

点、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生字小黑板

准备

教一、导入修正栏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

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学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过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程三、检查预习

1.读词

纳塔利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

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焚……”到“好

r,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

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

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

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题组设计: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18虎口藏宝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5课时

课题18虎口藏宝课型新授第2课时

教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

学勇敢的精神品质。

目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

标作方法。

教学重教学重点:

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

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一一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

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准备写有塔莉玛言行、心理的小黑板

教学过・、导入修正栏

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

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

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

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

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题组设计: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板书设计:

18虎口藏宝

塔莉玛语言:聪明

动作:机智

心理:勇敢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6课时

课题119顶碗少年课型新授第1课时

1、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点、难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生字小黑板

教学过一、生活切入,激趣燃情修正栏

壬口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

表演呢?

2、师生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

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但在这成功的背后,饱含着演员们多少

汗水和泪水。正可谓“分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去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吧,让我们认识一位顶

碗少年。

3、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说他们喜欢的杂技表演开始,从

现实生活经验中,了解杂技演员的不易和艰辛,唤醒学生情智,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

检查生字生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纠正发音

2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3齐读生字,组词练习

4检查生字书写

2、引导整本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顶碗少年的?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课文的主动权还给学

生,让学生在自读中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适当提出自读要求,避免了学生盲目地阅读,帮助学生提

高阅读效率。)

题组设计:

生字组词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生字小黑19顶碗少年

板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1周第1课时

课题19顶碗少年|课型新授第2课时

教1、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

学成功的,从中受到启迪。

目2、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发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重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

点、难点获得成功的,从中受到启迪。

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描写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过・、品词析句,强化语感修正栏

程(-)教师谈话过渡:在文中,作者称这位顶碗少年为“强

者”。作者为什么会称他为“强者”呢?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

受到他是一位“强者”?自山地读课文,你可以边读边在书上

圈-一圈,画一画。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段,感悟杵理

预设(一)第一次表演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

边红花白骁碗……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卜来!”

(1)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

会到的?

(2)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同学们,少年娴熟柔美的

动作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那摇摇晃晃的碗却让我们不由得

紧张起来,让我们把那份紧张读出来。

(3)教师谈话过渡: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一大叠碗

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此时观众的反映怎样?少年的表现又如

何?

“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4)此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微笑

着,动作鞠了一躬”来体会少年歉疚的心情)

(5)教师提问:此时此刻,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6)小结

预设(二)第二次表演

“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少年头上……

碗,又掉了下来……”

(1)你读懂r什么?从哪些诃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很沉着”、“不慌不忙”等词体会少年的

沉着坚定,毫不气馁)

(2)是呀,当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多么希望表演能顺利完

成,可表演还是失败了,此时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

知所措了。”

(3)看到少年的再次失败,观众有何反应呢?观众在议论

写什么呢?

(4)教师引读:是呀,再一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

自信心,这

使他面对如此多热情的观众,又一次的失败,让少年

愧疚不已,于是他

预设(三)第三次表演

“当那叠碗又剧烈晃动起来,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

于把碗稳住了。”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师:同学们,顶碗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

失败?为什

么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少年还能成功?

(一方面来自老者的鼓励,另一方面是少年有坚持不懈,

勇于拼搏的精神。)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说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的

阅读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

态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二、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同学们,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假如这

位顶碗少年

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彳1•么呢?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

的启发呢?

(2)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少年终于获得了成功,每当作

者想起这个

顶碗少年,心里总会有微微的激动,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位

真正的强者,是他给了作者人生的启迪。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

境里,再搏•次,也许就能看到柳安花明!……启迪。

(3)拓展练习,补充句子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

____________________C

(4)此时此刻,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

(5)再次朗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作者的启迪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在拓展练习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总结提练,升华情感

(1)师生对话总结: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

顺,不经历

于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

失败。

(2)老师引导再读最后一段。

四、推荐阅读,开阔视野

《送报少年》《奇迹》

题组设计:

1、补充句子: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O

在,再搏一下,也许。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

2、那位顶碗少年的师便,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些什么?顶碗少年听后是怎么想的?试着

写一写。

板书设计:

19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失败

第二次.成功

只有敢于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1周第2课时

课题20*失去的一天课型新授第1课时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

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个会认字。

标2.3

教学重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

点、难点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小黑板,黑板上书写:

备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

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

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

的一切。”

教学过一、导入修正栏

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

去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

2.检查字词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

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天里拖拉

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

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小黑板: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

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

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

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

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

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

一事无成。

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

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

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

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4.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

时间)

四、总结

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题组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检讨自己浪费时间的行为,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小黑板):妈妈严肃地说:“孩子,20*失去的一天

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拖拉机手

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建筑工人忙忙碌碌

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面包师

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图书馆里的人们

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启示:

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要珍惜每一天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1周第3课时

课题1语文百花园四课型新授第1课时

1.能读写带关联词语的句子。

2.通过交流,掌握深入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教学重教学重难点:

点、难点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教学准写有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过一、理解与运用修正栏

程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

1.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只有……才”是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只有”

表示唯一的或必需的条件,“才”表示在这种条件卜出现的情况

或结果。)

2.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不是……而是”是•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

是”提出所要否定的人或事物,“而是”提出所要肯定的人或事

物,而且意在肯定,具有强调的作用。)

3.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

(“既……乂”是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在意义上

表明人或事物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或情况。)

4.从上面带点词语中任选•组写句话。

二、拓展与交流

1.在阅读课文中,大家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

才能深入理解这些句子呢?读读书上介绍的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

刻的句子时,是怎样去深入理解的。

3.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在本单元学习或课外阅读中,有什么收获和体

会-

三、阅读平台

1.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林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为什么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四、积少成多

1.读读这些名言警句,想想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2.教师适当引导。

出示小黑板:

(D“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这是古罗马伟大的雄辩家、拉丁散文大师、政治家、哲学

家关于勇气的一句名言,讲勇气与信念的必然联系。有勇气的

人,心中必然有自己可以确信的看法。

(2)“真金在烈火中炼成,勇气在困难中培养这是古罗

马塞涅卡的一句名言,以真金是在烈火中炼成的,来讲勇气是

在困难中培养起来的道理。

(3)“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人,便什

么都完了。”这是西班牙作家、诗人、剧作家塞万提斯讲的一句

名言,讲树立勇气的市要。一个人失去了财富会带来很大的损

失,但这个损失以后还有机会补救,如果丧失了勇气,就一切

都完了。

________________3.试着背背这些名言警句

题组设计:

1、背这些名言警句

2、造句: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四小黑板:

只有……才条件关系1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不是……而是并列关系2真金在烈火中炼成,勇气在困难中培养。

既……又并列关系3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

人,便什么都完了。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1周第4课时

课题语文百花园四课型新授第2课时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教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学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目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点、难点

教学准教具,电话或手机模型2个

教学过一、谈话导入修正栏

程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

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

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

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

三、指名留言、评价

1、找1-2组现场表演

2、进行评价

题组设计:

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明确评价要求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1周第5、6课时

课题语文百花园四课型新授第3、4课时

《我和XX》

教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学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目3.语句通顺、表达有定条理。

标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点、难点

教学准

教学过一、谈话导入修正栏

程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

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

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

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币: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

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XX”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

写“XX”,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

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

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

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

或是互相怀念;是由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

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

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题组设计:

书写作文

板书设计:

我和XX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XX”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XX”,写两人之间发

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了深刻

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

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于误会

而导致感情破裂……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2周第1、2、课时

课题四单元单元考查课型新授第1、2课时

1四单元单元考查

教学重四单元单元考查

点、难点

教学准四单元单元考查试卷

教学过四单元单元考查修正栏

题组设计:

四单元单元考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2周第3课时

课题21《古诗三首》课型新授第3课时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自学《题临安邸》、《示儿》

教学重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点、难点

教学准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

备它忧国忧民的诗篇等。

教学过(一)导入:修正栏

程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

怀”,这二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

课的学习,大家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出塞》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A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打开书104

页。板书;读古诗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

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占诗读通顺。

指名读。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

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

引导学生读准:

还(hudn):回来。未还:没有回来。

将(jiang):将领。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教(jiao):让。不教:不让。

指名读。

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

这个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

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

教师准备资料: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

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

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

《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

体裁的最高水平。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

样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

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

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

关。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

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

关”,不要讲成“秦月照汉关”。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

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

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

聚。

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

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

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D请1——2位同学

②悟诗情;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

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

思想之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出塞》被称为有名的边塞七绝,

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

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0我们就展开想像,

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请你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

C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教师引导:明月、边关简单的叙述与勾勒,没看出怎么绝

妙呀?再读读,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