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西欧)模拟试卷1(共8套)(共261题)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西欧)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1、公元962年,奥托一世在圣彼得大教堂加冕称帝,形成了“神圣罗马帝国”。以下对“神圣罗马帝国”理解不正确的是()A、皇帝不仅是国家的首领,也是教会的首领B、实际上并不是统一的国家C、是教权和皇权相互勾结的结果D、与教会结盟、保持国家和教会的高度协调性是11世纪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形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神圣罗马帝国并不是统一的国家,只是空有其名。奥托一世加冕后,不仅是国家的首脑,而且是教会的首脑。帝国前期皇权确实与教权相结合,但是自11世纪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教会要求脱离世俗权利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了克吕尼运动,最后演变成断断续续长达几个世纪的教权与俗权的斗争。2、11世纪初的诺曼征服对西欧产生了重要影响,诺曼人主要包括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而1066年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使得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步入中世纪西欧发展的最前列。以下事件是征服者威廉所为的是()A、教皇封其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B、编定《末日审判书》C、建立金雀花王朝D、被迫承认《自由大宪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对几个历史事件的认识。为加强王权对全国的控制,对土地情况进行调查的是威廉一世,所以此题选B。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是奥托一世;建立金雀花王朝的是亨利二世;被迫承认《自由大宪章》的是约翰王。3、以下古代文件起到限制王权作用的是()A、《黄金诏书》B、《沃姆斯宗教协定》C、《末日审判书》D、《自由大宪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对几个重要文件的掌握。1215年6月,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宪章的主要精神是限制王权,到17世纪,资产阶级对《大宪章》内容作了新的解释,作为要求公民权利、商业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据。4、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史上的又一重要事件。以下对东征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A、封建主阶级受商品货币经济的刺激B、基督教会为扩大教会的政治影响而积极推动东侵C、封建主为占领圣城而对外侵略扩张D、农奴为获得自由,农民为获得土地而支持东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1世纪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复兴。以下对城市兴起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城市取得自治权利都采用赎买的方式B、为获得自治,城市有时也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C、国王颁发特许状也是城市获得自治的一个方式D、在英法王权强化的过程中,城市起了重要作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三分查理曼帝国,奠定的三个国家的雏形是()①德意志②法兰西③西班牙④意大利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百年战争最终以法国的胜利,英国的失败而告终,其主要原因是()A、战争的兵力比例和战略不同B、是由战争的性质决定的,英国进行的是侵略战争C、英国国内爆发了农民起义D、英国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名词解释(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8、加洛林王朝标准答案:法兰克王国的王朝。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54年,教皇又为其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他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区赠与教皇,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查理曼统治时期(768—814年),加洛林王朝的势力达到鼎盛。在此期间,法兰克封建化完成。814年,查理曼死后,加洛林帝国即告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丕平献土标准答案: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矮子丕平献纳给教皇土地。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54年,教皇又为其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他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区赠与教皇,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这一事件史称“丕平献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查理帝国标准答案: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君主查理在位时期,率领封建主四处征伐,建立起一个与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相当的帝国。800年圣诞节,罗马教皇立奥三世在罗马的圣彼得堡教堂为查理加冕,授予他皇帝和奥古斯都称号。从此西方史书称查理为查理曼(查理大帝之意),把法兰克王国称为“查理帝国”或加洛林帝国。814年,查理曼死后,帝国即告分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封建庄园制标准答案: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十二、十三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圣女贞德标准答案: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法国女英雄。1428年英国围攻奥尔良。奥尔良是卢瓦河上的要冲,是通往南方的门户,保卫奥尔良是关乎法国命运的决战。法国农村始娘贞德于1429年晋见国王,获准率领军队解救奥尔良。5月间,经过艰苦奋战,大败英军,奥尔良之围解除,贞德威名远扬,荣获“奥尔良姑娘”的尊号。1430年,在康边附近的战役中贞德为勃艮第党人所俘,并以4万法郎的价格卖给英国人。1431年5月24日,贞德在卢昂被宗教法庭判以女巫的罪名并处以火刑,骨灰被扔进塞纳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君士坦丁的赠礼标准答案:8世纪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据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身患麻风病,由教皇西尔维斯特一世行神迹治愈,并劝化他皈依基督教。君士坦丁大帝出于感激,于324年将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整个帝国西部的宗教和行政统治权授予西尔维斯特及其以后历代教皇,准其地位凌驾于其他大牧首之上。以此为根据,教皇与拜占庭皇帝和拜占庭大牧首进行了有力的斗争,导致西部天主教会的独立和教皇权的强大。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瓦拉证实这一文件系伪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犹太教标准答案:世界各地犹太人信奉的宗教。以色列犹太人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在被困巴比伦时,一些自称“先知”的人在俘虏中开始传播一神教的思想,并极力宣扬犹太将在耶和华神权下复兴的说教。公元前538年,波斯灭亡了巴比伦,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了政治上依附于波斯的政教合一的政权,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教规、教仪最终确定了下来。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中的“旧约”部分,内容极为广泛,宗教礼仪繁冗。基督教兴起后,接受了犹太教《圣经》,称之为《旧约全书》,而把基督教的说教称为《新约全书》。当基督教发展成世界宗教的时候,犹太人仍然坚信着本民族的宗教,散在世界各地的以色列犹太人都把坚信犹太教作为民族认同的根据。在其一神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文化,既有复杂的信仰礼仪,又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观念,而且也表现为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犹太人发展了对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进而自称为唯一真神的特选子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英诺森三世标准答案:(1198—1216年)罗马教皇。在其任教皇时,教皇权势达到顶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教会管理制度。1215年,他主持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确定基督教圣礼为洗礼、成年坚信礼、婚礼、弥撒、忏悔、神职叙任礼和临终涂圣油礼七项,要求每个教徒每年至少向神甫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西欧基督徒的宗教生活大大规范化。1199年,他曾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范围内的征税权从此开始,教皇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他还曾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国皇位继承,组织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沃姆斯宗教协定》标准答案:中世纪教权与王权斗争的产物。卡诺莎事件之后,皇帝与教皇争夺教会授职权的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122年,双方达成妥协,签订了《沃姆斯宗教协定》。把主教、修道院长的宗教权力平分为二,由教会和国王分别授予。根据协定,德国皇帝同意教会自由选举主教和其他高级神职人员,教皇同意在德国的选举应在皇帝或其代表莅临下举行,遇有分歧由皇帝出面裁决。神职人员人选确定后,首先由皇帝授予权标,作为领地上世俗权力的标志,接着,由教皇授予指环和牧仗,象征领地上的宗教权力。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削弱。德国的主教续任权之争至此告一段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经院哲学标准答案: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的总称,因产生于教会学院(经院),故名。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经院哲学以《圣经》、教父著作和古代哲学为依据来论证神学,用形式逻辑和烦琐推理方法演绎出空洞的结论。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化、思辨化推向新的高度,建构起一个庞大而繁复的哲学化神学唯心论体系。被誉为“神学之王”的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是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经院哲学轻视经验,反对实践,但有利于思辨思维的发展。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反映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14世纪以后,经院哲学趋于衰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诺曼征服标准答案:以诺曼底公爵威廉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丹麦一带的诺曼人的一支,10世纪时定居法国北部,形成诺曼底公国。1066年初,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英国王位,遭拒绝。威廉在教皇支持下,以武力进攻英国。10月14日,哈斯丁一役,威廉大败英军,进驻伦敦。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建立诺曼王朝(1066—1135年),史称诺曼征服。诺曼征服是英国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它使英国政治、经济、阶级结构、民族关系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步入了中世纪西欧的最前列,并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牛津条例》标准答案:英国限制王权的决议。1258年,英国大贵族在牛津开会,通过了进一步限制王权的决议,即《牛津条例》,当时在位的英王亨利三世被迫接受了条例。规定:由15个大贵族组成委员会,实际掌握国家政权。同时,由实际执掌国家政权的贵族和另外选出的12名贵族组成国会,每年开会三次,讨论重大国事。由此进一步限制了王权,初步提出了组成国会管理国家的思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英法百年战争标准答案:英法两国于1337—1453年间断续进行的百余年战争。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尔地区。佛兰德尔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尔,英王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尔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战争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战争前期(1337—1360年),主要表现为英国人节节胜利,法国连连败北。中期(1361—1414年),因英法两国内部多事,多为小规模战争且各有胜负。战争后期(1415—1453年)是决战时期,初法国丧失半壁江山,后一个农家女子贞德参军,鼓舞了法国军民的士气。到1453年,法国收复了除加莱之外的所有土地,基本上实现了统一。战争对交战双方乃至整个西欧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红白玫瑰战争标准答案:英国因1453年的英法战争失败加之国内赋税徭役的不断加重,以及旧贵族(诸侯)的互相倾轧和对人民的掠夺,使得新贵族和城市资产阶级对兰加斯特王朝的政策不满,约克公爵理查于1455年宣布摄政,但兰加斯特族依靠西北部大封建贵族的支持,废除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兰族和约族的族徽分别是红、白玫瑰,所以此封建混战称“红白玫瑰战争”。内战结果导致旧的封建诸侯自相残杀殆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作用日益增长,都铎王朝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下日益巩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黄金诏书》标准答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规定:皇帝由当时权势最大的7个选帝侯,在法兰克福城选举产生。选举会议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礼在亚琛举行;德意志国王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还规定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等国家主权,以及独立的、不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拥有监督帝国的职权。《黄金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模范议会标准答案:英国封建贵族的代议机构。在英国“大会议”之后产生。1265年1月,德孟福尔依靠贵族、教士和市民的支持,战胜国王之后,以摄政的名义,根据《自由大宪章》的规定,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大会议,它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是英国议会的开端。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争经费又召集议会。仿照大会议的代表成分,出席议会的除大贵族、教士外,每郡有2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2名市民代表,约有400余名议员出席。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在根本利益、要求上各不相同,每当这种议会召开时,各郡骑士代表和市民代表经常单独在一起。但是,中世纪时期的大会议、模范议会及1343年由两院组成的议会都只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还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议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汉萨同盟标准答案: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汉萨一词日耳曼语原意为集团。同盟形成于1356年,中心在吕贝克。从12世纪起,北德意志商人为了同英国、佛兰德尔进行贸易,曾组织“科隆汉萨”和“汉堡汉萨”。约12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德意志莱茵河流域的贸易活跃,对外贸易重心逐渐扩大到波罗的海地区。13世纪80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防御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隶农制标准答案:隶农最早于公元前2世纪在意大利出现。部分罗马公民租种他人土地,成为隶农。租地需订契约,订约双方政治上平等,都有权根据自己意愿中止契约。租期一般为5年,地租用现金支付。3世纪时,由于奴隶占有制开始衰落,劳动力日益缺乏,罗马政府和大庄园主,逐步采用强制手段把隶农固着在土地上。4—5世纪,隶农的地位进一步发生变化。罗马法律规定土地所有者是隶农的主人,隶农及其财产是庄园财产的一部分,对隶农的婚姻权以及处置和继承财产的权利都作了限制,尤其限制隶农自由迁徙。但是,隶农不同于奴隶,法律仍然承认他们是自由民。在罗马帝国晚期,隶农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中庄园广泛使用隶农劳动。由于对被释奴授产使其从事耕作,加之大批“蛮族”俘虏以隶农身份定居于帝国境内,自治市里的中、小土地所有者又大量破产,结果隶农的数量不断增加。帝国后期隶农制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加洛林文艺复兴标准答案:公元8世纪前后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也被称为是“欧洲的一次觉醒”。查理大帝为了通过利用基督教思想和宗教教育来统一民心,故在基督教思想权威的统协下,大力兴办教育,倡导学术研究,鼓励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他出台了一系列崭新的宗教思想文化政策,促成了基督教一统的地位,阿尔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约翰.斯克特.埃里金纳是加洛林文艺复兴最后的集大成式的人物。查理大帝在崇尚基督教一统地位的前提下,对基督教文化的规范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宗教文化范本的定型工作。他在位期间,制订了《加洛林书》,规定了罗马教义和宗教的基本仪式,从而使各处自发的对教义的解释和凌乱的宗教仪式得以定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7、简述查理曼帝国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标准答案:(1)形成:墨洛温王朝统治后期,世俗封建主的权力日益扩大,而从7世纪中期开始,王权大大削弱,朝政大权逐渐落入宫相手中,国王则被称为“懒王”。宫相原为王室财产的总管,这时就成为王国政府的首脑,独揽内政、外交大权。公元741年,矮子丕平继任宫相,推翻墨洛温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在矮子丕平之子查理统治时期达到极盛。查理一生进行了五十多次侵略战争,774年,他征服伦巴德王国,把意大利北部并入法兰克。8世纪70年代末和9世纪初,查理两次进军西班牙,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厄布罗河以北的土地,建立了“西班牙边区”。后来,查理又吞并了东部巴伐利亚,征服了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汗国。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查理把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纳入到自己的版图。8世纪末,加洛林王国的版图仅次于东罗马帝国。查理在位时,继续推行其父与教会亲近的政策,并进一步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公元800年,教皇立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加冕并涂圣油,称查理大帝,亦即“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此举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查理已不再单纯是征服者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国王而是日耳曼一罗马人的皇帝,并且是上帝认定的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人,查理大帝的使命已不再单纯是管理日耳曼国家而是管理包括宗教事务在内的整个西欧基督教世界,罗马帝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远隔重洋的苏格兰和东方的异教国家阿拔斯王朝都和查理帝国建立了邦交关系,甚至东罗马帝国也承认其皇帝地位。查理称帝后,继续与教皇交好,加强和教皇的同盟。查理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地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查理每征服一地都要强化基督教的势力。他还重用主教、修道院长,分封他们土地,让他们参与国家政权。为维护中央集权统治,查理继续实行采邑制度。在中央他还建立了枢密院、贵族大会,贵族大会每年召开一到两次,讨论中央重要决策。派监察官监督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设立若干伯爵区,任命主教或伯爵进行统治,形成以国王的伯爵和教会的主教等教俗封建主共同统治的社会。(2)历史地位:查理的统治为新兴的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来的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帝国内部又缺乏经济文化联系,基础很不牢固,而本身实行的采邑分封制度又导致了封建分裂割据。因此,查理大帝死后,帝国分裂成三部分,后来构成了近代史以来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简述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标准答案:(1)原因: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是两国几百年来领土争执和各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英法两国国王自十二、十三世纪以来就激烈争夺英王在大陆上的领土。法王以最高领主的身份力图合并英国在大陆上的每块领地,英王则企图恢复亨利二世时的广大版图。英法争夺工商业繁盛的佛兰德尔地区也是触发战争的重要原因。法王企图控制富庶的佛兰德尔,而佛兰德尔的毛纺织业主要依靠英国的原料。因而当地市民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为法国合法国王。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瓦洛亚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即位。英王爱德华三世要求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继承卡佩朝的王位,反对腓力六世为王,王位继承问题终于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从表面上看,百年战争的原因是两国国王争夺法国王位继承权的斗争,实际上则是英国为维持其在法国的封建领地和特权,分裂和阻止法国实现国家统一的侵略战争。(2)简单经过:英法之间的战争从1337年起断断续续进行到1453年,故史称“百年战争”。战争分为三个时期:战争前期:(1337—1360年)英法之间的正式宣战在1338年,但战争行动从1337年11月就已开始,法国军队在克勒西战役(1346年)和普瓦提埃战役(1356年)中遭到惨重失败,国王和许多贵族被俘。最后双方签订了和约,暂时休战。战争中期:(1369—1380年)由于英法两国内部多事,战争是小规模的且互有胜负。战争后期:(1415—1453年)英国利用法国内乱之机,进攻法国,占领了大片领土,法国处境险恶。但是英国的长期侵略战争,激发了法兰西民族意识的增长,一名农家女子贞德挺身而出参加奥尔良保卫战,在她的事迹鼓励下,法国军民同仇敌忾,不断收复失地。到1453年止,法国收回了除加莱以外的全部失地,基本上完成了国土的统一。(3)影响:对法国来说,百年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是,战争却促进了法兰西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的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加速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战后法国人民在中央的领导下,逐渐地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到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大幅度地发展。另外,封建主的割据势力日益削弱,王权不断加强,进而确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构。国家的进一步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共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法兰西国家实力的增长,一个强有力的法兰西君主制国家出现在欧洲大陆。对英国来说,百年战争中大量的封建贵族和骑士死亡,封建秩序松弛,农奴制日益解体,英国农民大多数变为自由的自耕农。自耕农从事小商品经济生产,促进了城乡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这也使得英国成为15世纪毛纺织业的中心。百年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封建贵族的内部争夺,导致了长达30年的玫瑰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大封建主几乎消失殆尽,封建割据势力进一步削弱,从而为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应该说百年战争的终止,使得诸国从战争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简述西欧封建庄园的构成及其特点。标准答案:(1)庄园构成: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生产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庄园建立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低下,封建主只能依靠自己的地产生活。典型的庄园是一村一庄,但大者也有几村一庄。庄园的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农奴份地由分散各地的条田组成。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生产者为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庄园中还设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城市购买。(2)庄园特点:庄园生产实行三田制,即把耕地分为春耕地、秋耕地和休耕地三部分,轮流耕种。庄园生产者主要是农奴,此外还有自由佃户、雇工和奴仆等。农奴除耕种自己的份地外,还须无偿为领主耕种自营地,每周3—4天,农忙时增加,且必须优先完成领主自营地的耕作义务,此即所谓的劳役地租。为强制农奴从事无偿的繁重劳动,封建领主对农奴拥有行政和司法权力。庄园领主派管家主持生产,并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纠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西欧)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早期基督教的教义和政治思想。标准答案:(1)早期基督教的教义。第一,崇信耶和华为宇宙唯一真神,上帝将永远惠顾于其选民。基督教的选民范围突破了犹太教的狭隘性,扩及包括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的一切民族。第二,强调只要信仰基督降临,遵守教义,就可得到上帝的拯救和赐福。废除了犹太教的大量献祭和烦琐仪式。这为基督教在罗马城乡居民尤其是社会下层中广泛流传打下了基础。第三,建立平等的、共同消费的、劳动人民掌权的新社会。(2)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第一,对现实强烈不满,反对罗马的残暴统治,具有明显的反抗意识。第二,具有朴素的社会平等思想,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等级制度。第三,斥责社会财富不均,鄙视富人、支持穷人,主张平等博爱、废除私有制。一些信徒组成社团,实行财产公有,彼此互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要概括基督教的演变。标准答案:(1)信徒成分的变化和社会基础的变化。基督教产生后,迅速广泛传播,社会势力上升。同时不少大地主、大商人以及达官贵人等有产者皈依基督教,并逐渐在教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改变了以往基督教以下层人民为社会基础的状况。(2)主教等神职人员产生并控制了教会。起初,基督教只有分散的社团,并无固定组织。随着信徒的增多和捐献的增加,各地逐渐产生了由主教等神职人员主持的教会。主教集神权、财权和管理权于一身,并形成了一整套教阶制度和教规,说明教会已被有产者所控制。(3)教义和思想发生转变。随着教徒成分的变化,基督教内部出现以下层犹太人为主体的彼得派和以中产阶级为中坚的保罗派,保罗派逐渐占据上风,其思想观点成为正统。(4)从受罗马统治者迫害的宗教转变为得到统治者承认、支持的宗教。基督教的演变,使罗马统治者逐渐改变了对它的政策,由最初的镇压转为镇压与宽容并行,再转为扶植和利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返还没收的教堂和财产。这是基督教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政策从镇压与宽容并行转为扶植和利用,而基督教也开始与帝国政权合流。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开尼西亚会议,规定三位一体为正统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使基督教有了统一的教义和组织,并确立了皇帝对教会的最高领导权。这标志着基督教已完全蜕变为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完成了从被压迫者的宗教到受统治者利用的宗教的质变。公元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国教。综观基督教的历史进程,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转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标准答案:(1)奴隶制经济危机导致了帝国经济的崩溃。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公元3世纪的危机使罗马农业萎缩,工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而封建制因素的增长和大地产经济的发展又严重瓦解着日益腐朽的奴隶制度。(2)政治混乱,行省离心倾向严重。帝国后期,皇位变更频仍,中央集权的帝国政府陷于瘫痪,导致政局动荡。而“分而治之”和划省而治的政策又使行省的离心倾向日益严重,甚至出现“30僭主”的局面。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罗马对意大利和被其征服的地中海世界采取的“分而治之”和划省分治的政策有重要关系。(3)社会道德的沦丧也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之一。(4)各地的人民起义严重削弱了罗马统治的基础。帝国后期,受到沉重剥削、处境不断恶化的奴隶和贫民纷纷起来反抗。公元269年,高卢地区爆发了“巴高达”运动,起义者有奴隶、隶农、贫民,他们组建军队,攻占城市,控制农村,杀富豪,分土地,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宣布脱离罗马帝国。这场斗争断断续续一直坚持到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世纪30年代,在北非爆发了“阿哥尼斯特”运动(“阿哥尼斯特”意为战士)。农民、奴隶、隶农汇集起来,要求实行社会平等,财产公有,彻底摧毁罗马奴隶主的统治。他们到处攻占奴隶主的庄园,焚毁债券,解放奴隶。这场运动动摇了罗马帝国在北非的统治。(5)以蛮制蛮政策造成了养虎为患。军队的蛮族化使罗马帝国根本无法抵御蛮族入侵,最终给自己培养了掘墓人。骑士阶层、流氓无产者和马略军事改革的消极影响,东西罗马的分裂和自保,帝国军队以及帝国政权本身的蛮族化,西罗马帝国统治者对西哥特人的政策失误、养虎为患等等,也对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蛮族的入侵直接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帝国军队最高统帅日耳曼人奥多亚克推翻帝国末代皇帝罗慕洛,西罗马帝国终于灭亡。总之,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标准答案:(1)日耳曼人的征服摧毁了腐朽的罗马奴隶制,为西欧封建因素的成长扫除了障碍。(2)日耳曼人的征服改变了西欧的土地占有形式。罗马的奴隶主大土地所有制瓦解后,日耳曼人重新分配的土地慢慢转化为个体小农土地。后在小农经济逐步瓦解的基础上,西欧的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起来。(3)日耳曼人的征服还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日耳曼人氏族内部发生分化,封建主、农奴和依附农逐渐形成。(4)日耳曼人的征服使西欧文明的重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欧内陆地区,由城市转至乡村。(5)日耳曼人的征服客观上整合了罗马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等三种异元文化,促成了中古西欧文化——拉丁基督教文化的形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5、下列关于基督教的思想来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多神论、原罪说、“救世主”观念和创世论等神学思想B、基督教接受了犹太教的经典《圣经》,称为《旧约》C、希腊、罗马的唯心主义哲学对基督教的许多观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D、基督教可说是“从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和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特别是斯多噶派哲学的混合物中悄悄地产生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基督教产生的时间是()。A、公元前1世纪中叶B、公元1世纪中叶C、公元前2世纪中叶D、公元2世纪中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在《圣经.旧约》的记载中,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回到迦南的领袖是()。A、亚伯拉罕B、摩西C、大D、所罗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下列关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文明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南部的农耕世界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一般比北方游牧世界先进B、农耕世界广泛使用铜制工具,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众多,国家和社会组织比较完备C、北方的游牧部族主要生产部门是畜牧D、北方的游牧部族所需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多数靠从农耕世界取得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下列不属于西日耳曼人的是()。A、苏维汇人B、法兰克人C、伦巴德人D、阿拉曼尼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下列关于古日耳曼人的社会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恺撒时代,在日耳曼人经济生活中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B、恺撒时代,土地为公社所有C、塔西佗时,已有阶级分化,出现了贵族、自由人、释放奴隶和奴隶D、塔西佗时,所有成年男子携带全副武装参加民众大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西哥特人图鲁兹建立起第一个得到罗马帝国承认的蛮族王国——西哥特王国的时间是()。A、公元489B、公元411C、公元419年D、公元534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下列蛮族王国灭亡最晚的是()。A、汪达尔王国B、勃艮第王国C、东哥特王国D、西哥特王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萨利克法典》主要反映了哪一支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状况?()A、伦巴德人B、汪达尔人C、法兰克人D、盎格鲁——撒克逊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的时间是()。A、公元前395年B、公元前485年C、公元395年D、公元485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汉谟拉比法典》C、《查士丁尼法典》D、《民法大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古代亚欧大陆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过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与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建立有关的征战是()。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C、罗马帝国的扩张D、十字军东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西日耳曼人主要包括()。①撒克逊人②苏维汇人③法兰克人④阿勒曼尼人⑤哥特人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名词解释(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8、基督教标准答案: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一种崇拜、信仰上帝”天主“和上帝之耶稣基督教为”救世主“的宗教,因“救世主”在古希腊文中称“基利斯督”,中译简称“基督”。其基本经典是《圣经》,包括《旧约》、《新约》两部分。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期散居在巴勒斯坦的小亚细亚的犹太居民中,是犹太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产物。初期教义简单,崇信耶和华为宇宙唯一真神,强调只要信仰基督降临就可得到上帝的拯救和赐福。基督教的初期信徒主要是奴隶、被释奴隶、隶农和下层自由民。后来,大批有产者的加入使基督教的社会成分发生了改变,教义和思想也发生了改变。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初期的镇压转为镇压与宽容并行,再转为扶植和利用。《米兰敕令》的颁布正式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尼西亚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基督教已完全蜕变为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公元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国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教父标准答案:公元2~3世纪开始,基督教会中出现了一批补充和解释教义的神学家,其中贡献较大、思想纯正者被尊称为教父。他们竭力宣传基督教和帝国利益的一致性,一再表白拥戴皇帝,力图向奴隶主政权靠拢。公元4世纪左右,教父学形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保罗派标准答案:保罗派是在基督教的早期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以中产阶级为骨干的“外邦人”基督教派。保罗派逐渐战胜了以贫民为骨干的犹太:基督教派——彼得派,保罗派思想观点成为正统,从而使基督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保罗派主张恶善二元论,主张取消教阶制,简化宗教仪式,废除偶像崇拜,恢复早期基督教的平等。保罗派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纲领的社会民主派。他们积极参加圣像破坏运动,是农民反对农奴化的一种形式。827年被镇压,其信徒逃散世界各地,其思想种子也被带到欧洲许多国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阿里乌斯派标准答案:是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而出现的反对正教派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同性同体的主张的一派,以亚历山大主教阿里乌斯为代表。亚历山大主教反对三位一体说,否认基督的神性,并主张基督教徒安于清贫,反对教会上层享受特权,聚敛钱财,反映了下层教徒的思想。尼西亚会议后,阿里乌斯派遭到排斥,阿里乌斯被革除教籍,予以放逐。以后,阿里乌斯派仅流行于埃及、叙利亚及一些蛮族居民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巴高达运动标准答案:公元269年,高卢地区爆发的以奴隶、隶农、贫苦农牧民以及下层士兵为主体的革命运动。起义者自铸钱币,杀富豪,毁庄园,分田地,组建军队,建立政权,宣布脱离罗马帝国。斗争时断时续,一直坚持到西罗马帝国的灭亡。3世纪中期爆发,一度被镇压下去,4世纪末又余焰复燃,并由高卢蔓延到西班牙,到5世纪中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致使罗马在不列颠、高卢、西班牙的统治完全瓦解,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阿哥尼斯特运动标准答案:是公元4世纪30年代北非爆发的奴隶和贫民的反抗西罗马帝国压迫的运动。他们要求实行社会平等,财产公有,彻底摧毁罗马奴隶主的统治。他们到处攻占奴隶主的庄园,焚毁债券,解放奴隶。运动动摇了罗马帝国在北非的统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丕平献土标准答案: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时曾得到教皇支持,教皇又于754年为丕平加冕。为了进攻威胁教皇的伦巴第人,由此确立了教皇对罗马附近及拉文拿总督区的统治,奠定。称“丕平献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采邑制标准答案:采邑指一种承担一定义务的封地。采邑制有如下一些规定:凡是得到采邑的人有权向采邑中的农民征税,并享有行政管理权;每一个接受采邑的人必须随时听从国家的召唤,为国王服兵役;如受封者不履行所承担的义务,封主可以随时将采邑收回;如受封者死亡,采邑必须归还封主,不得世袭。采邑制的实施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的调整,也即把过去无条件的赏赐和完全私有的封建土地占有,改变为有条件的分封。采邑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性,巩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势力,奠定了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采邑制所建立的以土地为纽带的封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后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萌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杏理曼标准答案:法兰克王国的著名君主。查理在位46年,对后来的欧洲历史有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对外扩张。查理一生南征北战,大大扩大了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全盛时几乎囊括了除西班牙外的整个西欧。其次是加冕称帝。799年,教皇利奥三世受到政敌迫害出逃,得到查理帮助。为答谢查理,利奥三世于公元800年圣诞节为查理加冕,授予他皇帝和奥古斯都称号。第三是加强对内统治。把全国分为98个郡,由皇帝任命伯爵进行管辖;边区设马克,由边侯治理;定期派出巡按使团巡行各地;规定年满12岁的人都必须向皇帝宣誓效忠。第四是发展社会经济。统一货币,限制物价,保护商业流通和贸易,颁布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庄园敕令》。第五是维护教会利益和神权统治。他多次主持宗教会议,亲自任命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长,严令居民必须向教会交纳什一税。第六是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事业。他从欧洲各地网罗知名学者,设立学校,抄写和保存了大量古典作品,被史学界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凡尔登条约标准答案:查理曼帝国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行政联合体,一开始便注定了分裂的命运。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后代为争权夺利打了几十年。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开会,协议三分帝国:路易得莱茵河右岸地区和巴伐利亚,其所得大致与今天德国西部相合,地理上称日耳曼;查理所得地区大致与今天的法国相合,地理上称法兰西;罗退尔得到意大利中部、北部及路易、查理所占地区之间的狭长地带,后者后来得名为洛林,罗退尔保留皇帝称号。路易和查理有国王称号,统治地区分别发展成日耳曼王国(德国)和法兰西王国(法国)。三人统治地区实际上独立发展,不相统属。这一划分意义重大,基本上奠定了今天欧洲意、德、法三国的基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黄金诏书标准答案:德皇查理四世为稳定德国政局,防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于1356年发布“黄金诏书”,同意七大选侯在1338年大会上提出的“他们所选举的皇帝即使不经过教皇认可也是合法的”的意见,明确规定德国皇帝由七大选侯选举,皇位虚悬时由萨克森公爵和莱茵的宫廷伯爵摄政,教皇不得兼任代理皇帝,诸侯享有的其他一切特权也得到确认,诸侯的独立地位得到完全的肯定。“黄金诏书”承认了诸侯领地的独立性,有利于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加强统一和集权。“黄金诏书”的颁布清楚地表明德国的历史已经变成诸侯领地独立发展的历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汉萨同盟标准答案:中世纪西欧的松散商业联盟,正式成立于1358年,最重要的成员是波罗的海沿岸的卢卑克、施特拉尔松、吕恩堡等城市,鼎盛时期据说有160个以上的城市参加,包括德国内地的一些城市。积极参加同盟活动的约有70个城市。在汉萨同盟商业上占优势的北海、波罗的海沿岸和附近地区,入盟的各城市享有商业特权和经商的便利条件。同盟的大会不定期召开,出席者也时多时少。同盟没有共同的财政机构、军队和官吏。在军情紧急时,同盟的有关成员联合组织军队和船只出战,14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曾同丹麦国王开战,迫使丹麦在1370年订立《施特拉尔松和约》,承认同盟商人的一切特权,同意同盟的船只可以在松德海峡自由航行。同盟衰落之后主要成员只有汉堡、不来梅和卢卑克等波罗的海港口城市。15世纪,德国诸侯加强集权,排斥、打击城市和城市联盟的自治。汉萨同盟从15世纪40年代开始瓦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玫瑰战争标准答案:英国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的内部争夺。英法百年战争的失败激化了英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北方保守的旧贵族,要求增加税收;另一派是南方工商业者出身的新贵族,反对增加税收。两派斗争的结果,在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两个敌对的封建主集团,北方以兰开斯特家族为首,南方以约克家族为首,双方于到1455年进行了长达30年的封建混战,由于两个家族的族徽分别为红玫瑰和白玫瑰,历史上称为“玫瑰战争”。这场战争最大的特点是封建主自相残杀,战后英国的旧贵族减少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同国王的力量抗衡,英国最终也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骑士制度标准答案:骑士狭义上是指西欧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最下层,最初和采邑发生联系,以土地封受为条件为国家服兵役,后成为职业军人。广义上凡能以马匹装备为封主参战并接受册封者都可称骑士,包括了参战的所有等级的贵族。中世纪西欧形成了一整套培养骑士的制度和有关骑士的道德规范。贵族子弟往往从小接受骑士训练,学习骑马打仗、忠于主人以及一些宫廷礼仪,14岁以前只是侍童,14岁以后当扈从,21岁通过授甲仪式成为真正的骑士。骑士的品格是忠诚和勇敢,作为封臣应当严守自己的效忠誓言,不背叛封君,竭尽全力为封君服务,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诚实、礼貌和名誉也是骑士十分看重的东西,如待俘虏为上宾,不搞突然袭击,礼让妇女,帮助穷人,保护教堂和弱小,为名誉而决斗等。14世纪以后,火药的出现使战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骑士制度逐渐崩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收复失地运动标准答案:1031年阿拉伯后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在原来的版图上出现了23个小王国,阿拉伯人人侵后逃到北方的西哥特人建立的卡斯提王国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逐渐收复被阿拉伯人占领的土地。在这个过程中,又兴起了一系列基督教王国,其中以阿拉冈最为强大。1212年,基督教王国联军在托罗萨彻底击败阿拉伯人。到13世纪下半期,除南部一个小国外,绝大部分土地已回到基督教各王国手中。这一收复失地的过程历史上称为“收复失地运动”或“再征服运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史料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3、鉴于不能否定信仰自由,每人都应有权根据自己的信念和愿望奉信自己选择的宗教,我们早已下令要求允许基督教徒[及其他人等]保留自己的信仰和教派。……我,君士坦丁奥古斯都和我,李锡尼奥古斯都选定吉日在米兰聚会讨论了一切有关公益和安全的大事。……从有利而且明智的角度出发,我们决定采取下述政策,具体说,即我们认为无论何人都不应被拒绝其虔信基督教或其他他认为对自己最合宜的宗教的权利。……再者这些所谓基督教徒不仅拥有其经常聚会的场所,而且也还拥有一些不属个人而属其集体,即教会所有的财产。对此,你们应依我们上面所提之法令,毫不含糊而且无争议地归还给基督教徒,即还给他们的组织或集体。(李雅书译)——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291页。在阿维农的四堵城墙里,找不到一处令人悦目的地方,到处是狭窄泥淤的街巷,到处是逼人的臭味。……阿维农的[教皇]宫殿好像一片长满野草的土地,天主必要用烈火将它烧成灰烬。……阿维农,你是淫秽的巴比伦,活人的地狱,世界上各种罪恶汇集的阴沟,在你这里,找不到信仰,找不到仁爱,找不到教会,找不到对上帝的敬畏,没有廉耻,没有真实,没有半点圣善。作为教皇的驻地,按理说你应该是一座教会的堡垒;但是,在我所知道的城市中,你却是最乌烟瘴气的一个。……(沈毓元译)——录自《世界上古中古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13~214页。(1)上述史料来自哪种历史文献?(2)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这则史料的内容与意义。(3)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阐释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意义。标准答案:(1)上述史料来自《米兰敕令》。(2)内容与意义: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返还没收的教堂和财产。这是基督教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政策从镇压与宽容并行转为扶植和利用,而基督教也开始与帝国政权合流。(3)1296年,法王腓力四世下令对教会财产征收20%的所得税,罗马皇帝立即宣布革除腓力教籍,腓力则逮捕了教会使节,烧毁教皇敕令,并派军队到意大利罗马软禁了教皇卜尼法八世。卜尼法死后,腓力又操纵一个法国主教当选教皇,并将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农,扣押教皇作为人质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反映了法国世俗王权的逐渐强大和教廷势力的日渐衰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西欧)模拟试卷第3套一、论述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西欧中世纪行会的职能和作用。标准答案:(1)中世纪西欧的行会主要有三种职能:①经济职能。行会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和维持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使其能进行正常的再生产,所以行会对本行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价格、工资、原料、市场等方面有严格和详细的规定,以保证行业的垄断优势。②政治职能。行会往往是中世纪西欧城市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其内部有较大的自治权,有自己的组织和法规。城市通过行会组织市民选举,征税并建立城市武装。③社会职能。行会一般都把团结互助作为自己的一大原则,会员遇到困难可以得到行会的救济,有了纠纷也由行会来调节和判决。每个行会还有自己的保护神和固定的节日,经常举行庆祝集会和露天表演。(2)行会在它产生的初期是有积极意义的:①它有效抵制了封建贵族对行会成员的掠夺和压榨,保护了行会成员的政治经济利益。②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传授,促进了中世纪西欧早期手工业的发展。③初期具有明显的民主精神,如自由选举、自由辩论、平等对待所有成员等。④有利于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稳定。⑤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行会本身的发展,行会的保守性和反动性越来越明显。首先,由于行会的宗旨是平均主义,所以它主张墨守成规,反对革新和改良。其次,行会到后期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和垄断变本加厉,自私性和排他性愈来愈重。第三,后期行会内部分化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成员的入选资格越来越严,使行会变成了世代相传的封闭且织,再加上行东对工人的剥削,必然引起工人的愤怒和反抗。随着封建制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行会也就慢慢衰落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城市的兴起在中世纪西欧历史上的意义。标准答案:城市的兴起对于西欧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城市兴起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贸易的活跃和货币的流通,产生了欧洲最早的银行家,如1346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建立了西欧第一座银行。当时的贸易主要分两个大的地区:一是地中海贸易区,以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为中心;二是北海贸易区,以尼德兰各城市为中心。北海贸易区的各城市后来还组成了许多城市同盟,其中最大的是德国的汉萨同盟,人盟的城市最多时达200个,它们有自己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政策,甚至组成自己的联合舰队以保护商业利益。第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和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一方面使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过渡,另一方面也松弛了农奴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最后废除农奴制和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条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影响。标准答案:十字军东征是公元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西欧教俗封建主在罗马教皇发动下,以收复基督教圣地为借口,对地中海东岸各国进行的一场侵略性战争。(1)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城市兴起之后,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刺激了西欧各国封建主的贪欲,他们渴望到传说中富庶的东方去获得无穷无尽的土地和财富。②当时欧洲盛行长子继承制,即封建领地只能传给领主的嫡长子,其余各子不得分享,造就了一大批既无土地,又无财产,空有贵族头衔的骑士,成为十字军东征最重要的力量。③进入11世纪以后,西欧连遭荒年,饥饿和瘟疫流行,饱受封建主剥削的农奴和一般农民处境更加困难,希望通过东征寻找一个摆脱封建枷锁和致富的出路。④城市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商人,希望得到东方的港口和市场,所以他们也是东征的支持者。⑤教皇是东征的主要发起者,他想通过东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和世俗国王争夺霸权;二是重建统一的基督教世界;三是排挤伊斯兰教,把势力扩展到东方。⑥下层人民的宗教狂热。在中世纪西欧,基督徒往往把朝圣作为一种赎罪的方式,每年一开春都有大批民众踏上朝圣的路途,其中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最重要的朝圣目的地。但11世纪中叶以后,塞尔柱.突厥人打败了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控制了地中海东岸,使前来朝圣的人受到了阻挠,要求收复圣地的呼声越来越高。(2)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影响:①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无数人丧生,经济和文化遭到破坏,这种罪行是不可饶恕的。②但十字军东征也给中世纪西欧社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首先,东征的失败使罗马教廷的势力大大削弱,威信下降,有利于英法等国中央政权的强大和后来中央集权的出现。其次,十字军东征摧毁了阿拉伯和拜占庭商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地位,确立了西欧各国在东方的商业优势,促进了东两方之间的经济交流。第三,东征使西方人直接接触到了东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开阔了眼界,大大丰富了西方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第四,由于引进了东方奢侈的生活方式,增加了西欧封建主对货币的需求,导致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换和商品的进一步流通,逐渐改变了西欧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五,东征也改变了西欧的社会结构,主要表现为大批封建主在战争中死亡,削弱了封建主阶级的力量。许多农奴借出征之机,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一些封建主为了获得东征的资金,也不得不允许一部分农奴赎买自己的人身自由,加速了农奴制解体的过程。第六,东征把大批危害社会的贫穷骑士引向东方,短时间内有利于西欧社会的安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标准答案:百年战争是公元1337~1453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发生的长达100多年的战争。(1)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是:①英国争夺法国王位继承权。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英王爱德华三世想以外甥的身份继承王位,结果遭到法国贵族的反对,引起英王的不满。②争夺封建领地。当时法国的阿奎丹地区还是英国的领地,双方为争夺这一地区相持不下。③争夺羊毛市场佛兰德尔。佛兰德尔在法国北部和今天的比利时一带,毛纺织业发达,原料主要从英国进口,经济上同英国关系密切,但政治上因佛兰德尔伯爵是法王的封臣,受法国的控制。1328年佛兰德尔发生农民起义,法王派兵进驻佛兰德尔,建立了法国的统治,但市民仍拥护英王为他们的领袖。1336年,法王在佛兰德尔的代理人路易下令逮捕所有英国商人,英王则下令禁止一切羊毛出口,战争爆发。(2)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①加剧了英法两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英国爆发了瓦特.泰勒起义,法国爆发了扎克雷起义,两次大规模的起义打击了本国的封建主,促使农奴制走向没落,为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创造了条件。②打击了法国的封建割据势力,同时也造成了英国封建主内部的残杀,从而为16世纪英法君主专制政权的出现铺平了道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中世纪德国长期分裂的原因。标准答案:中世纪德国没能实现统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经济方面,德国生产力发展起步较晚,到12世纪才完成封建化过程。但即使如此,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有些地区,农村公社长期存在,各公社之间几乎没有经济联系,更谈不上共同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德国城市兴起比法国和意大利晚两百多年,而且主要在边境地区,主要经营对外贸易,没有一个城市能像英国的伦敦那样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同盟主要是独立城市间的松散联盟,目的是保护局部地区的利益,并不关系国家的统一。第二,德国封建主阶级所奉行的侵略扩张政策是没能实现统一的决定性原因。其扩张的目标有两个对象,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是斯拉夫居住的东欧地区。皇帝和封建主都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国内,结果使得王权彻底衰落,一再断送统一良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6、中世纪西欧“骑士精神”的核心是()。A、忠诚和勇敢B、善良C、博学D、诚实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公元11~13世纪西欧十字军东征以解放圣地为借口,所谓圣地是指()。A、君士坦丁堡B、大马士革C、阿克D、耶路撒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11世纪中叶,一批激进的克吕尼派修士强调教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全西欧范围内向世俗政权、向国王进攻,这就是所谓的()。A、格里哥利改革B、宗教改革C、反宗教改革D、十字军东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12世纪末在法国兴起的反基督教异端是()。A、使徒兄弟派B、扎克雷起义C、多里奇诺起义D、阿尔比派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西欧中世纪的第一所大学是()。A、巴黎大学B、波伦亚大学C、牛津大学D、剑桥大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下面属于城市市民的文学作品的是()。A、《罗兰之歌》B、《尼布龙根之歌》C、《贝奥武甫》D、《列那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中世纪德国历史的特点是()。A、大规模农民起义B、中央政权逐渐强大C、有统一的国内市场D、长期的政治分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主要包括()。①热那亚②威尼斯③佛罗伦斯④罗马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英法百年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双方争夺羊毛市场()。A、佛兰德尔B、勃艮底C、阿尔萨斯D、洛林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克洛维统治后期,编纂了法兰克人的习惯法,称()。A、《克尔西敕令》B、《麦尔森敕令》C、《萨利克法典》D、《阿拉里克法典》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最先兴起于()。A、地中海沿岸B、法国C、英国D、荷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中世纪时,曾经一度篡夺了佛罗伦斯共和国最高统治权的是()家族。A、美第奇B、哈布斯堡C、霍亨索伦D、威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经院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神学家(),著有《神学大全》。A、奥古斯丁B、比德C、罗杰斯D、阿奎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名词解释(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9、克吕尼运动标准答案:910年,阿奎丹公爵威廉划出一块猎场创立克吕尼修院,呼吁世俗封建主尊重教会和修院的自主权力。克吕尼修院的另一特点是要求修士严守经过修订的圣本尼狄克特院规,注重提高修士的文化水平和神学修养,以便在宗教上和政治上给世俗统治者以更有力的支持。到11世纪前期,服膺克吕尼院规的修院已遍及英、法、德和西欧其他地区,组成修院的联合组织——修会。克吕尼派修士积极推行他们的主张,在教会内部发动了一场改革运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修院标准答案:教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即由集体隐居修行的修士所组成的修院。修士往往是一些坚定狂热的教徒,而非遁入荒野的真隐士,他们为捍卫教会利益和正统教义积极干预教区事务和国家政治,出任主教、教皇和国王的官吏,修院因而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中的重要势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洗礼、圣餐礼标准答案:中世纪基督教的圣礼。洗礼原是流行于中东的宗教洁净仪式,经基督教采用为人教仪式,新生婴儿或改信基督教者均须受洗。圣餐礼,即由教士给教徒分发少许面饼和葡萄酒,分别象征基督的身体和血,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上帝的恩典,进入天国。一般教徒领圣餐时只能得到面饼,而得不到葡萄酒,以便与教士相区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七艺标准答案:6世纪时,意大利罗马贵族卡息奥多拉依据自己对古典文化体系的理解,为修士规定了学习内容,后演变为“七艺”,即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七艺”是中古西欧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经院哲学标准答案:中世纪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教会哲学家(神学家)搜集若干条正统教义中明显的谬误,利用形式逻辑进行烦琐的论证和诡辩,最后证明这些谬误是“正确”的。这种哲学或神学的论证完全脱离实际经验,故被称为“经院哲学”。经院哲学中存在着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主要讨论概念的名和实问题。唯实论认为概念是实在的,因此先于事物而存在;唯名论认为概念仅仅是一个名称和符号,是后于事物存在的。意大利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7~1274)是经院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著有《神学大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哥特式建筑标准答案:哥特式建筑物是12~13世纪西欧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拱形结构使教堂的天花板离地面很高,便于安装较大的玻璃窗。哥特式的教堂,一般用石头建造,还有雕刻和绘画加以装饰,高耸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牧人起义标准答案:13世纪的法国农民起义。1250年,参加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的法王路易九世,要求国内的封建主派兵支援并运送物资。农村中的牧人和农民趁机骚动起来,一位老人向群众宣传说,只有穷人才能完成解救耶路撒冷的人物。人民向巴黎进发,杀死和淹毙一些教士和修士,后来奥尔良和都尔也开始相应。最后,封建主镇压了这次起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多里奇诺起义标准答案:1304~1307年,意大利发生多里奇诺农民起义。多里奇诺本人是宗教异端师徒兄弟会的成员,号召实现千年王国,用强力推翻现存政权,消灭教皇、主教、僧侣,吸引了众多群众。他们在意大利西北部的皮埃蒙特的阿尔卑斯山中建立根据地,并一度打败了教皇派遣的十字军。后来封建主将起义军强迫迁走,使他们得不到补给。1307年,起义被残酷镇压,多里奇诺等人牺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扎克雷起义标准答案:中世纪法国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1358年时,法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失利,加之黑死病和粮价下跌,使得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北部博韦爆发了扎克雷起义,“扎克”意为乡下佬,是法国贵族对农民的贱称。起义军捣毁封建贵族堡垒,杀死封建贵族,队伍迅速扩大并席卷法国北部地区,选举约姆.卡尔为领袖。封建主假意邀请卡尔前来谈判,但将其扣留,并随即对起义军发动袭击,大肆屠杀,扎克雷起义宣告失败。起义是中世纪法国农民反封建的一次大发动,打击了封建势力,有利于促成法国的统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瓦特.勒起义标准答案:14世纪末期,英国国内矛盾重重,例如黑死病流行、连年灾荒,另外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为搜刮金钱征收入头税,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1381年5月底和6月初,埃塞克郡和肯特郡的农民先后起义,赶跑税吏,捣毁庄园,菩义群众的首领是瓦特·泰勒。6月,起义军进入伦敦,国王被迫接受瓦特.泰勒提出的条件,同意废除农奴制,赦免起义者,每英亩土地只征收4便士地租,自由贸易等。后来瓦特.泰勒被伦敦市长杀死,起义队伍也在国王的威胁诱骗下返回乡下,起义失败。瓦特·泰勒起义给封建制度以很大打击,有助于农奴制的加速瓦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英法百年战争标准答案:1337~1453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发生的长达100多年的战争。战争的原因有三:一是争夺法国王位继承权。二是争夺封建领地。三是争夺羊毛市场佛兰德尔。1336年,法王在佛兰德尔的代理人路易下令逮捕所有英国商人,英王则下令禁止一切羊毛出口,战争就此爆发。战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337~136C年,以英国胜利结束。第二阶段是1369~1396年,双方再战,法军用防御战和游击战对付英军,取得一些胜利。第三阶段是1415~1453年,英军最后失败,撤出了法国全部领土,只保留加莱一个港口,百年战争也宣告结束。百年战争还加剧了英法两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造成了英国封建主内部的残杀,从而为16世纪英法君主专制政权的出现铺平了道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七国时代标准答案:5世纪前后,不列颠遭到日耳曼人的大肆入侵。日耳曼在征服不列颠当地居民的同时,相互之间也战争不断,到7世纪大致形成了由北到南的七个主要国家,即诺森伯利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肯特、苏赛克斯、威赛克斯。这一时期在英国历史上称“七国时代”,是英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并开始封建化的时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君士坦丁的赠礼》标准答案:756年,丕平打败了伦巴德人,确立了教皇对罗马附近及拉文拿总督区的统治。后来东罗马帝国认为这片领土应属于东罗马帝国。为保住领土,罗马教皇伪造了一份名为《君士坦丁的赠礼》的文件,宣称,君士坦丁为了酬谢罗马主教治好了他的麻风病,迁都君士坦丁,把罗马以至整个西罗马帝国都交给了罗马主教及其后继者管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拉丁帝国标准答案: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十字军在征服的拜占庭土地上建立了拉丁帝国,领土包括色雷斯、帖撒罗尼亚、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四个公国,领土包括色雷斯、南希腊大部和小亚细亚北部。拉丁帝国存在至1261年,最后被残存的拜占庭统治势力依靠人民的力量摧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阿尔比派标准答案: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基督教异端运动,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中心展开活动,盛行于12~13世纪。教义采用摩尼教的某些思想材料,主张善恶二元;反对天主教会的仪式和组织,不承认教会的权力,谴责教会聚敛财富。阿尔比派又分为华尔多派和纯洁派。华尔多派反对教会的奢侈生活,反对教会拥有财产,提倡简朴生活,主张平均贫富;纯洁派认为封建秩序和教会都是罪恶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理人,主张教徒以自身的纯洁来同罪恶划清界限。阿尔比派思想在人民中传播迅速,引起教会恐慌,教皇于1208年亲自组织十字军到法国南部镇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西欧)模拟试卷第4套一、论述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早期基督教的教义和政治思想。标准答案:(1)早期基督教的教义。第一,崇信耶和华为宇宙唯一真神,上帝将永远惠顾于其选民。基督教的选民范围突破了犹太教的狭隘性,扩及包括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的一切民族。第二,强调只要信仰基督降临,遵守教义,就可得到上帝的拯救和赐福。废除了犹太教的大量献祭和烦琐仪式。这为基督教在罗马城乡居民尤其是社会下层中广泛流传打下了基础。第三,建立平等的、共同消费的、劳动人民掌权的新社会。(2)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第一,对现实强烈不满,反对罗马的残暴统治,具有明显的反抗意识。第二,具有朴素的社会平等思想,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等级制度。第三,斥责社会财富不均,鄙视富人、支持穷人,主张平等博爱、废除私有制。一些信徒组成社团,实行财产公有,彼此互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要概括基督教的演变。标准答案:(1)信徒成分的变化和社会基础的变化。基督教产生后,迅速广泛传播,社会势力上升。同时不少大地主、大商人以及达官贵人等有产者皈依基督教,并逐渐在教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改变了以往基督教以下层人民为社会基础的状况。(2)主教等神职人员产生并控制了教会。起初,基督教只有分散的社团,并无固定组织。随着信徒的增多和捐献的增加,各地逐渐产生了由主教等神职人员主持的教会。主教集神权、财权和管理权于一身,并形成了一整套教阶制度和教规,说明教会已被有产者所控制。(3)教义和思想发生转变。随着教徒成分的变化,基督教内部出现以下层犹太人为主体的彼得派和以中产阶级为中坚的保罗派,保罗派逐渐占据上风,其思想观点成为正统。(4)从受罗马统治者迫害的宗教转变为得到统治者承认、支持的宗教。基督教的演变,使罗马统治者逐渐改变了对它的政策,由最初的镇压转为镇压与宽容并行,再转为扶植和利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返还没收的教堂和财产。这是基督教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政策从镇压与宽容并行转为扶植和利用,而基督教也开始与帝国政权合流。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开尼西亚会议,规定三位一体为正统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使基督教有了统一的教义和组织,并确立了皇帝对教会的最高领导权。这标志着基督教已完全蜕变为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完成了从被压迫者的宗教到受统治者利用的宗教的质变。公元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国教。综观基督教的历史进程,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转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标准答案:(1)奴隶制经济危机导致了帝国经济的崩溃。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公元3世纪的危机使罗马农业萎缩,工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而封建制因素的增长和大地产经济的发展又严重瓦解着日益腐朽的奴隶制度。(2)政治混乱,行省离心倾向严重。帝国后期,皇位变更频仍,中央集权的帝国政府陷于瘫痪,导致政局动荡。而“分而治之”和划省而治的政策又使行省的离心倾向日益严重,甚至出现“30僭主”的局面。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罗马对意大利和被其征服的地中海世界采取的“分而治之”和划省分治的政策有重要关系。(3)社会道德的沦丧也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之一。(4)各地的人民起义严重削弱了罗马统治的基础。帝国后期,受到沉重剥削、处境不断恶化的奴隶和贫民纷纷起来反抗。公元269年,高卢地区爆发了“巴高达”运动,起义者有奴隶、隶农、贫民,他们组建军队,攻占城市,控制农村,杀富豪,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土地流转合同范文
- 养猪产业链一体化2025年度合作协议模板3篇
- 2025城市综合体物业租赁合同
- 2025服务合同香港及境外股市投资咨询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农村房屋产权转让及配套设施移交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培训与发展公司管理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副产品电商平台入驻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化公厕建设与运营管理承包施工合同书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农村宅基地买卖与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民工工资支付委托及劳务合同管理协议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退休人员返聘劳动合同三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知识培训
- “双减”政策下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填空题等
- 中医脑瘫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新闻宣传新闻采编专业及理论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多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四川新农村建设农房设计方案图集川东南部分
- 瑞得RTS-820系列全站仪说明书(适用RTS-822.822A.822L.822R.822R .822R3)
- 建筑垃圾外运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