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物理初一上学期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C.水中倒映着岸边树木的倒影D.电影院中放映机的银幕呈白色答案:B解析:A选项,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阳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再折射后形成的,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所以A错误;B选项,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眼睛、准星和目标要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才能保证射击的准确性,故B正确;C选项,水中倒映着岸边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所以C错误;D选项,电影院中放映机的银幕呈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所以D错误。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____。它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____的物理量。答案:速度;快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速度的定义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用公式表示就是v=st,其中v表示速度,s速度的物理意义就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多,即物体运动得越快;反之,速度越小,表示物体运动得越慢。3、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就越大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D.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答案:C;D解析:A选项,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即使速度的变化量很大,但如果这个变化发生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那么加速度也可能很小。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速度大只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但并不意味着速度变化得也快,即加速度不一定大。例如,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可能很大,但加速度为零。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速度为零并不意味着加速度也为零。例如,一个物体在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速度为零,但由于重力的作用,它仍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即使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会增加,只是增加得慢了。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和D。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B.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选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对话,需要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所以D选项错误。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D.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答案:C;D解析:A选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这是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特性,可以将结石击碎,所以D选项正确。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C.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D解析:A选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物体不振动不能发出声音,A选项错误。B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是C选项: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而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特性,可以将结石击碎,所以D选项正确。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滴入水中的墨汁微粒向各方向运动D.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A选项:当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它们会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使得两块铅块在紧压时能够相互吸引并结合在一起。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当外界对固体或液体施加压力时,分子间的距离会减小,但由于斥力的存在,它们会抵抗这种压缩。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滴入水中的墨汁微粒向各方向运动,这是扩散现象,它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不是分子间存在引力或斥力。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它说明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与分子间是否存在引力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8、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B.分子之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且引力增大得比斥力快C.压缩气缸内气体时要用力推活塞,这表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D.紧压两块铅块后它们会连接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A;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包括引力和斥力的同时存在以及它们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A选项: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这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性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当分子之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会增大,但是斥力增大得比引力快。这是因为斥力是短程力,主要在分子间距离较近时起作用,而引力则是长程力,作用范围更广。因此,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的增长速度会超过引力,使得分子力整体表现为斥力。但B选项中的描述“引力增大得比斥力快”是错误的,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压缩气缸内气体时要用力推活塞,这主要是因为气体被压缩时压强增大,而不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实际上,在气体状态下,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都非常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紧压两块铅块后它们会连接在一起,这确实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当两块铅块紧压时,它们之间的分子距离会减小到足够近的程度,使得分子间的引力能够发挥作用,将两块铅块连接在一起。因此,D选项正确。9、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特别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知识点。A选项:柳絮飞扬是柳絮在风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槐花飘香是因为槐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使得花香分子能够扩散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落叶飘零是落叶在风或重力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运动无关,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雪花飘飘是雪花在风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运动,也不是分子的运动,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A、热量是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只能用“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错误;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热量总是从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内能不一定小)的物体.故C错误;D、因为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且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A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振动需要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来传播。故A错误。B选项: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不存在“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这一说法。在常见的介质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B错误。C选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也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这就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故C正确。D选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直接阻止噪声的产生。而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有设置隔音屏障、植树造林等。故D错误。2、关于光学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C.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答案:A解析:A选项: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它会沿直线继续传播,并在小孔后面的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一个典型例子。故A正确。B选项: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具体来说是平面镜成像。水面在这里起到了平面镜的作用,将蓝天白云反射到我们的眼中。而不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故B错误。C选项: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错误。D选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不是发散作用。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光线会被会聚到一个焦点上。凹透镜才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将下列各数表示在数轴上,并用“<”将它们连接起来.
−2,−3,0,−−2,+−1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每个数的具体值:−3=3−−在数轴上,从左到右,数值逐渐增大。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根据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得出这些数的大小关系。2、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2,将点A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____.
答:解析: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当点A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时,其表示的数值将增加3。因此,点B表示的数为:−23、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2,则与点A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
答:−5解析: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2与点A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一个在点A的左边,一个在点A的右边。对于左边的点,其表示的数为:−2对于右边的点,其表示的数为:−2因此,与点A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分别表示的数是−5和14、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与镜面的大小_______,观察像时,观察者看到的是镜前物体的_______(填实''或虚’’)像,若观察者看到镜中的物体离他20cm,则此物体距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m.答案:无关;虚;0.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首先,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与镜面的大小无关。无论镜面大小如何,只要物体不变,其像的大小就不会改变。其次,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是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决定的。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感觉到物体在镜中的存在,但实际上这个像并没有实际的光线汇聚,所以是虚像。最后,关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如果观察者看到镜中的物体离他20cm,那么这个距离其实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由于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个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0c5、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_______;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目的。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是因为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过光线,使得我们可以在玻璃板的另一侧观察到像,并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它只能反射光线,无法让我们看到像后面的物体。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物体,然后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作为像。当我们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这是因为我们是通过蜡烛A发出的光线经过玻璃板反射后形成的像来观察的,如果眼睛在蜡烛B这一侧观察,那么我们就无法看到像了。接下来,我们需要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果像与物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就说明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这是平面镜成像的一个重要特点。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四、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第一题
题目: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答案:6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火车通过大桥,需要完全通过桥长加上火车的长度,才能算作完全通过。首先,将火车的速度从km/hv接下来,计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行驶的总路程。这个路程等于大桥的长度加上火车的长度。s最后,利用速度公式v=t所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火车一共需要60s第二题
题目:一列火车以20m/s(1)火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2)火车行驶1m(3)功率是多大?【分析】
(1)火车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知道火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根据s=vt求出行驶的路程,根据W(3)根据P=【解答】
(1)因为火车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火车受到的阻力f=(2)火车行驶的时间t=1min=60s,由(3)功率:P=答:(1)火车受到的阻力是3×(2)火车行驶1min(3)功率是6×五、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到了它们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_甲:ρ_乙,以及用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时,它们的体积之比V_甲:V_乙。图像描述:假设图像中给出了甲、乙两种物质的m-V(质量-体积)图像,且图像中的曲线斜率可以明确反映出密度的大小。答案:ρ_甲:ρ_乙=9:4;V_甲:V_乙=4:9解析:密度比的计算:在m-V图像中,斜率代表了物质的密度。斜率越大,表示在相同体积下质量越大,即密度越大。假设甲物质的斜率为k_甲,乙物质的斜率为k_乙,根据图像可知k_甲>k_乙。由于斜率与密度成正比,所以ρ_甲>ρ_乙。设甲物质的密度为9x,乙物质的密度为4x(这里为了简化计算,取整数值比例),则ρ_甲:ρ_乙=9:4。体积比的计算:当用甲、乙两种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时,由于质量m相同,根据密度公式ρ=m/V,有:V_甲=m/ρ_甲,V_乙=m/ρ_乙
因此,体积之比V_甲:V_乙=(m/ρ_甲):(m/ρ_乙)=ρ_乙:ρ_甲=4:9。综上所述,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_甲:ρ_乙=9:4,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房屋买卖合同反诉状
- 202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与维护合同
- 10 我们爱和平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5G时代2024年电信工程合同管理策略
- 2024年雨污分流工程承包细则标准协议
- 2025年度草原畜牧业生产与市场拓展合作合同3篇
- 专业净水设备定期更新滤芯协议(2024)版B版
-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 生活学习收获成长
- 中华传统文化之戏曲瑰宝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公路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路基工程-编制说明
- 装饰装修设备表
-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行政执法卷-解析
- 电动葫芦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 房地产销售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中标结果质疑函
- 四年级简便运算100道大全及答案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1章 绪论
- 黔东南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2024年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督查评价标准及评分细则(2020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