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衡阳县二中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沉郁,指深沉蕴藉、凝重悲抑的艺术风格。它既指表现在作品中的深刻、透辟的思致,也指创作过程中的深思熟虑。内向、深沉的个性气质易出沉郁之作,广博的学识能成沉郁之作,穷困波折的人生经历易生沉郁的情怀,发为沉郁的文字。“沉郁”见于文学理论著作,始于钟嵘的《诗品·序》。他赞誉倡导诗歌的梁武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钟嵘倡导内容充实、富于深意的诗作,在品读具体作品时,诗意系于现实风云的深沉凝重是钟嵘的重要尺度。在汉末文人五言诗中,深沉悲切的思想情绪就已成为创作的重要依据。在建安诗中,这种思想情绪成为主要内容,并注入慷慨之气,艺术上也更为成熟。可以说,“汉魏风骨”的时代是“沉郁”成为一种重要诗歌风格的时代。也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这种“沉郁”——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重情思在诗中的含蓄表露,成为中国文人诗的一个显要特点和传统,也成为诗歌评估的一个标准。“沉郁”作为杜甫创作风格的突出特征,体现在以沉着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博大深厚的内心情志。杜诗“转益多师”,富于变化,但“沉郁”始终是主导风格。《杜诗镜铨》(卷三)指出杜诗的“沉郁顿挫”与充满时代、生命之慨的“汉魏风骨”有精神上的联系,又有艺术上的超越。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始标“沉郁”为杜诗的基本艺术特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摘自王南《“沉郁顿挫”论》)材料二:对于“沉郁”的内涵所指,人们一般认为是杜诗的思想感情之深沉郁结,这种理解不无道理。杜甫是先秦儒学的虔诚信奉者,他在诗中所执着表现的先秦儒家的思想精神,诸如忧患精神、人本精神、乐道精神、笃行精神等等,必定会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厚沉雄的性质;加上身经战乱,残破的山河、凋敝的民生与大唐盛世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诗人又拒绝认可这种现实,坚信盛世的复兴,于是,爱国主义、民族意识以及民胞物与的伟大情怀,又构成了战乱诗篇的主旋律,这些,也必定会使他的诗歌具有忧郁郁勃的特征;同时,由杜甫家世的血族悲剧以及幼年丧母的不幸经历、青年时期的坎坷仕途等投在心灵上的阴影而形成的持重忧郁的性格,又不能不使他的诗歌具有沉着郁结的作风。然而,从艺术形式的层面考察,我们看到,杜甫在描写壮大的景物和感叹个人身世时喜欢采用“时空并取”的手法,即在一个联语(一个押韵单元的两句诗)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下笔,使诗境具有超常的广度、厚度与深度,这也是形成“沉都”风格的因素。譬如《上兜率寺》中的“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联,前句以“巴蜀”写寺的周围江山之壮美,是从空间角度下笔;后句以“齐梁”写寺庙中栋宇之悠久,则是从时间角度下笔。杜诗的雄厚之处,正在于既写了景物的空间状态,又写了景物的时间状态,以“时空并取”的笔墨展示出景物的雄伟现状和悠久历史。所以,这景物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既有雄伟的身姿,又有丰厚的阅历。它们的身上既缠绕着天地的烟云,又披戴着历史的风尘。它们从远古走来,气势磅礴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足以让人们肃然起敬。不仅如此,杜甫还常用“时空并驭”的手法表达漂泊岁月中的时局感受或身世感受,每每在一个联语中,兼出时、空两种意念。他经常使用“百年”“万里”“日月”“乾坤”等词汇,极力扩展时空的程度,造成悲壮深沉的诗境,塑造出白发老人面对天下烽烟的艺术形象。例如,“天下干戈满,江边岁月长”(《送韦郎司直归成都》),前句以“干戈满”写战火遍地的现实,是从空间角度写战乱的广延;后句以“岁月长”写客居日久,是从时间角度写战乱的持久:两句塑造出诗人关注天下烽烟、叹息漂泊于事无补的形象。杜甫善于在一个联语中,把自身形象放在广大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之坐标点上,通过时空的交构,精确地概括自己终生漂泊的生涯以及对国家时局的感受。这使得他的诗作既具有广博的视野,又具有深邃的思维,既具有现实的高度,又具有历史的厚度,因而蕴涵着深沉的宇宙意识。他诗中频频出现的“百年”之叹,虽然也含有对个体生命自怜自惜的因素,但是由于他关注的是国家的危亡、普天之下民生的苦难,就大大削弱了一己之私的内涵,而具有了“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的忧国忧民的高层涵义。比较羊祜、王義之、李白等人的叹息,这显然是一种悲壮的浩叹。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这样的“时空并驭”出色地塑造出诗人的目接乾坤、心怅百年的巨大形象,这个抒情形象强烈地感动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摘自韩成武《新论“沉郁顿挫”的内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沉郁”一词最早见于钟嵘的文学理论著作《诗品》,被用来评价艺术风格。B.“沉郁”文风起源于汉末文人五言诗,成熟于建安诗作,并成为诗歌评估的标准。C.杜甫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刻画壮大之景,意在其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D.杜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大的抒情形象,与诗人善用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都认为,要形成“沉郁”文风,诗人个性、学识与阅历等因素缺一不可。B.在王南看来,杜甫“沉郁”诗风既有对前人艺术精神的继承,又有所发展与创新。C.材料二从艺术形式层面阐释“沉郁顿挫”的内涵,主要采用举例与对比的方法。D.杜甫前代文人作品中的“百年”之叹,更多指向对他们个体生命的自怜自惜。3.下列选项,最不符合材料一所述的“沉郁”风格的一项是()(3分)A.悠悠委薄俗,郁郁回刚肠。(杜甫《入衡州》)B.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乐游园歌》)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杜甫的“沉郁”诗风内涵,请概述其异同点。(4分)5.如欲从“沉郁”的角度为杜甫的《登高》写一篇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评论要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夜的黑王剑冰在乡村,夜总是比城里的黑,不信你来看看,你看不见什么的,天上有星星还好些,没有星星的时光,你就知道乡村的夜是什么样的了,其实我给你说也说不好,但你可以伸出手来试试,你是看不见你的手指的,你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半截胳膊,那半截就伸到夜里去了。你在村子里走,看到一个火头一闪一闪,你以为那是谁的烟头,你问了是谁,那火头不说话,一忽站着一忽蹲下的,好像与你玩着把戏。等你近前了,那火头又远了,你不知道,那是一只萤火虫。你一会感觉有个地方亮闪了一下,揉揉眼睛再看时,闪的地方又黑了。你可不敢再往远处去,野地里不定有什么东西,尤其在这样的夜黑时光,你好不容易看到一处光亮,走去就知道,那是牲口屋。几个没事的聚着一堆火喷闲空儿。柴火不太干,潮潮的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白色的烟顺着芦草冒出来,熏得人睁不开眼睛,睁不开眼睛闭着也不行,眼泪也不听使唤。关键是嗓子眼也痒痒,于是就不停地咳咳地咳嗽,你一声他一声的,让一个牲口屋像一列火车,搞得牲口闹不清人的意图和兴趣。乡村的夜。你看村子和田地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为黑成一块了。房屋和树、田地和河流、人和动物,都黑成一块了。你在村头坐着,你也是夜的一部分。你走着或躺着,都一样,都不会影响夜的黑。夜是有声音的。夜的声音同白天的声音不一样。白天太嘈杂。夜就像一个大筛子,把那些嘈杂过滤了,留下来纯粹的东西。你现在听到的,就是那种纯粹的声音。平时可能不注意,或者你的心不静,那些声音就在你的耳边滑走了。由此我理解那些被火车轧住的人,火车的轰鸣都闻而未闻的人,他的内心不知是怎样的世界,他一定沉浸到内心的烦乱之中了,所以我也明白,内心凌乱的人是听不到夜声的。夜刚刚来临的时候。夜声还不是太明显,一旦夜得深了,夜声才显现出来。夜静得会让你睡不着,夜是给那些没有思想的人准备的。有思想的人受不了这夜,越听到夜声越睡不着。只有还回到烦乱的世界才能睡着。对于这样的人,村人就说,这人心慌了。你如果听到噗嗒的一声,而后又是噗嗒的一声,你就知道,那是露水从窗边的葵子叶上滑落了。叶子很大,露水聚多了,才会落下来,从上面的叶子滑到下面的叶子上,就发生了连锁反应。还有就是躲在叶子下面的一个纺织娘会被惊醒。叽叽咕咕地叨叨几句,又继续睡它的好觉。一声婴儿的啼哭是夜声里最亮的,它压倒了一切的声音,穿透了每家的院墙。村子就知道,又一个生命来到了这块土地上。鸡的嗓子也不是都好,有的鸡打一个长长的鸣,末了还会扔一个弯,而后在那个弯处猛然销声,有的只会拖一个长音,不会拐那个弯。看来拐那个弯是个技术活,有的连长音也不行,生就的不行。就像我唱歌总唱到茄子地里去,也就不再唱。鸡不行,鸡唱得好不好,都得唱,鸡要是不唱,就会被其他的鸡看不起,主要是被那些母鸡看不起,破晓时分,它必须当一只雄鸡。夜黑里还是有东西在村子走路,那都是白天不敢进村子的,像貛、黄鼠狼、狸猫之类,这些东西你挡也挡不住,它们几乎都不带出声音,跑的时候像黑色的电,这电一闪过谁家的下水道或者墙头,第二天你就听着骂街吧,骂归骂,这些东西是听不见的,骂街的只是为个心理平衡。在晚间跑着的还有老鼠,几乎哪一家都养着一群老鼠,而且没有一家是自愿的。老鼠这是欺负人哩,所以人要是逮住了老鼠,就是点了它的天灯也没有谁上前做一回好人,求你放了这货。二妞她爹那次打一只吃了他家鸡娃的野猫,就有人劝说着,让放了算了。老鼠也许知道这一点,所以老鼠很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同人照面,以免人骂出贼眉鼠眼之类的话来,为了这一点,老鼠总是在夜黑里出来寻找吃食。问题在于老鼠的吃食同人的吃食差不多,老鼠要是像牛羊一样也就没有这些事情了。人越是没啥吃的时候,老鼠也最饥荒,老鼠更不要说像狗那样懂人,可以不吃人吃的东西,还可以吃人消化掉不要的东西。所以老鼠在人周围的动物里算是一样好处都不沾。其实,夏天里,还有那些叫叫油、蛐蛐啥子的叫,声音小点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蛤蟆的叫声却是嘹亮得很,好像一村子都是它的嗓音。(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忽站着一忽蹲下”富有情趣,既能让人联想乡下人在夜里吸烟的习惯,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夜晚的黑暗。B.文章中写“你可不敢再往远处去,野地里不定有什么东西”,表明当时乡村治安较差的境况及乡下人胆小的性格特点。C.“内心凌乱的人是听不到夜声的”体现黑夜里“内心凌乱的人”内心的躁动,令人感受到看似平静的乡村中存在的不安。D.文章写婴儿的啼哭“压倒了一切的声音”,意在表明新生命的到来给乡村注入一股力量,为贫困落后的山村带来了生气。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在乡村,夜总是比城里的黑”点明题意,而后面的伸手不见五指,把读者拉到了乡村漆黑的夜晚中,使人如临其境。B.文章对葵子叶上水滴的描写细致入微,以此来展现乡下夜晚的安宁与静谧,在写作手法上与“梧桐更兼细雨”相似。C.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在乡下猖獗的老鼠,并提及“吃了他家鸡娃的野猫”,意在衬托普通人家世代平凡生活的艰辛与苦难。D.作者以好奇的眼光探寻着乡村的生活,表现了乡村的世俗生活气象;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写法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9.本文从哪些角度写乡村的夜?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屈到嗜芰①,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②,宗老将荐芰,屈建③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筑豆、脯醯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节选自《国语》)材料二: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④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箦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节选自苏轼《屈到嗜芰论》,有删改)[注]①芰:菱角。②祥:丧祭名,此处指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国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该家族成员。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若以柳子之言A为然B是C曾元为孝子D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箦E于病革之中F为不仁之G甚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训,教诲、教导,与成语“不足为训”的“训”词义相同。B.微,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词义相同。C.庶,众多,与《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的“庶”词义不相同。D.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觉今是而昨非”的“是”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建最终没有使用菱角祭祀自己的父亲,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祭祀的典礼。B.曾子、孟僖子、管仲这几位君子,虽然追求不同,但都重视大义,不偏爱自己。C.《礼记》中提到斋戒时要想着死者生前喜爱之物,苏轼认为这是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D.曾子卧病,他的儿子曾元对更换竹席感到为难,因此柳宗元认为曾元是孝顺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2)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14.柳宗元和苏轼对“屈建去芰”各有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加以解说。(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乌江项王庙严遂成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16.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欲成大事,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他人的辅助,更要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意志,《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结给了我们很好的警示。(2)《论语》中孔子告知子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蕴含的道理与《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儒家的“仁”心。(3)屈原的诗歌开启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古人常借助美好的自然植物寄托自己的情怀,“莲”便是常见之物,诗歌中又常以“荷”“菡萏”“芙蓉”“芙蕖”的名称出现,试着写出你熟知的含有此意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树蜗牛是波利尼西亚诸岛的本土物种,其身长不到2.5厘米,但它们对当地生态的作用是巨大的:树蜗牛既能限制对植物有害的真菌生长,又能让植物残体(如落叶)中的养分迅速回到土壤。因此,它们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一员。可惜,这些树蜗牛在岛上死亡殆尽了。原因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喜欢吃蜗牛的法国人将大蜗牛带到了波利尼西亚诸岛。谁料到,本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厨房的大蜗牛陆续逃亡,并在当地大肆繁殖。大蜗牛以约500多种植物为食物,缺乏天敌的它们在岛上大肆啃食植物,严重破败了岛上的生态系统。为了抑制大蜗牛,法国人又将大蜗牛的天敌——狼蜗牛引入受大蜗牛祸害的岛屿。不过,狼蜗牛不仅捕食美味的大蜗牛,岛上一些本地小蜗牛也成了狼蜗牛的食物,其中就包括对岛上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的树蜗牛。在狼蜗牛的横扫之下,本地树蜗牛几乎灭绝。在树蜗牛消失后,不仅森林严重退化,而且农业用地的肥力下降,当地农民不得不扩大对土地的开垦,以满足生存之需。然而,结果又导致森林进一步被农田蚕食。18.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19.请用疑问句分别给第一段和第二段添加一个小标题,均不超过15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红色是喜庆之色。人有喜事喝了酒,脸色发红,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气氛。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装,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它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它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走近看,①_____________。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我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其实,②_____________: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正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一团落叶,扬起又落下。2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拟人、夸张、互文B.比喻、借代、夸张C.拟人、比喻、夸张D.比喻、互文、借代21.文中画框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偶有一串红叶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枯叶堆上一片鲜红的新叶刚被风吹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一词最早见于”说法有误。材料一中是“‘沉郁’见于文学理论著作,始于钟嵘的《诗品·序》”,而非“‘沉郁’一词最早见于”。B.“起源于汉末文人五言诗”无中生有,说法有误。材料一中只写到了“在汉末文人五言诗中,深沉悲切的思想情绪就已成为创作的重要依据”,没有涉及是否是“起源”。C.“意在其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说法有误。材料二中是“不仅如此,杜甫还常用‘时空并驭’的手法表达漂泊岁月中的时局感受或身世感受”“杜甫善于在一个联语中,把自身形象放在广大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之坐标点上,通过时空的交构,精确地概括自己终生漂泊的生涯以及对国家时局的感受”,可知不只是“身世之感”。故选D。2.答案:A解析:A.“诗人个性、学识与阅历等因素缺一不可”说法有误。材料一原文“内向、深沉的个性气质易出沉郁之作,广博的学识能成沉郁之作,穷困波折的人生经历易生沉郁的情怀,发为沉郁的文字”中写到了三者和“沉郁”文风之间的关系,但没有说“缺一不可”。材料二原文“杜甫是先秦儒学的虔诚信奉者,他在诗中所执着表现的先秦儒家的思想精神,…加上身经战乱,残破的山河、凋敝的民生与大唐盛世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诗人又拒绝认可这种现实,坚信盛世的复兴……同时,由杜甫家世的血族悲剧以及幼年丧母的不幸经历、青年时期的坎坷仕途等投在心灵上的阴影而形成的持重忧郁的性格,又不能不使他的诗歌具有沉着郁结的作风”等也写到了三者和“沉郁”文风之间的关系,但也没说“缺一不可”。故选A。3.答案:C解析:根据文意可知,题干设置的限制是“沉郁”风格。C.句意: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表现的胜利的喜悦。不是“沉郁”的风格。故选C。4.答案:同:都认为“沉郁”诗风涵盖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且对杜诗思想内容的看法基本相似;异:材料一笼统地说其艺术手法是“沉著蕴藉”的,材料二则明确了“时空并驭”的艺术手法。5.答案:①首联意象密集,构成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沉郁哀伤的基调。②颔联:展现无边的落木和不尽的长江,把秋景描写得既肃穆肃杀又空旷深远,为时局和身世感受蓄势。③颈联“万里”“百年”扩展时空,表达了生活坎坷、晚年漂泊的孤危心境。④尾联展现对社会的深重情思:抒发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伤。6.答案:B解析:“表明当时乡村治安较差的境况及乡下人胆小的性格特点”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相关信息。7.答案:C解析:文中写“吃了他家鸡娃的野猫”,目的是与人们对待老鼠的态度形成对比,对于野猫,“有人劝说着,让放了算了”,而老鼠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的,表明人们对老鼠的憎恶。8.答案: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们的咳嗽声比作火车的轰鸣声,更加形象生动,“牲口闹不清人的意图和兴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乡下夜生活闲适的气氛。②用“顺着”“熏得”“闭着”等词,表现未干的柴火燃烧的状态和人们对此的反应,词语使用十分准确传神。9.答案:①文章前半部分主要从视觉方面写乡村的夜。开篇直写眼前的漆黑,而后又用夜晚的微光反衬乡村夜晚的黑暗。②文章后半部分主要从听觉方面写乡村的夜。作者写到夜晚的水滴声、婴儿的啼哭声、动物的活动声等,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乡村之夜。10.答案:BDF解析:句意:如果认为柳宗元的话是正确的,这样看来曾元是孝顺父母的儿子,曾子考虑礼法的末节而要求在病情危急时更换竹席,这就是很愚钝呀。“若以柳子之言为然”中,“以……为”是固定结构,“认为”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B处断开;“是曾元为孝子”是判断句,结构齐全,其后D处断开;“于病革之中”是后置状语,其后F处断开。故选BDF。11.答案:A解析:A.错误。教诲,教导;准则,典范。句意:对下可以教导后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或榜样。B.正确。句意:即使没有楚国。/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C.正确。众多;希望。句意:不陈列品类繁多的祭品。/希望祖母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得以终其余年。D.正确。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正确。句意:却忧虑饮食。/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故选A。12.答案:D解析:D.“柳宗元认为曾元是孝顺的”错误,这是苏轼为反驳柳宗元而提出假设:如果柳宗元的话正确,曾元就是孝顺的。而非柳宗元认为。故选D。13.答案:(1)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2)天下人和后代就不会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听闻他的浅陋,子木难道忍心做这样的事吗?解析:(1)“嗜”,喜欢;“属”,通“嘱”,嘱咐;“祭我必以芰”,状语后置,应为“必以芰祭我”。(2)“唯陋是闻”,宾语前置,应为“唯闻陋”;“其”,难道。14.答案:①柳宗元不认同屈建的做法,认为“屈建去芰”有违孝道,没有做到《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②苏轼肯定了“屈建去芰”的做法,认为屈建是不想父亲担上临死时只考虑自己饮食的浅薄名声才不遵从父亲的遗愿。15.答案:C解析:C.“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表述错误,颈联只写了项羽不重视人才的一面,只写了失,也并不全面。16.答案:同:两首诗中都流露出对项羽的赞美。异:严诗中还包含有对项羽不能用人、功业未竟的惋惜;李诗中还包含着对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解析:从“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可见,诗人对项羽功业的赞美之意,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同样,是赞美之意;但“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中,也包含了对项羽爱恨交织,他虽然建立起伟大的功业,却也在楚汉之争中决策错误,导致功业未竟,但作者仍旧愿意为他招魂,足见作者对他的怀念、推崇;而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对南宋朝廷渡江后偏安一隅的讽刺。17.答案:(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18.答案:修改示例:大蜗牛以500多种植物为食物,缺乏天敌的它们在岛上大肆啃食植物,严重破坏了岛上的生态系统。为了抑制大蜗牛的繁殖,法国人又将大蜗牛的天敌——狼蜗牛引入受大蜗牛祸害的岛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成分赘余,“约”与“多”语意重复,删掉“约”或“多”。第二处,搭配不当,“破败…...生态系统”动宾搭配不当,把“破败”改为“破坏”。第三处,“抑制大蜗牛”,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在“抑制大蜗牛”后补上中心词“的繁殖”。19.答案:第一段:树蜗牛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第二段:树蜗牛是如何消失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选用句式的能力。第一段的观点是“它们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一员”,根据题干要求,改为疑问句:树蜗牛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第二段由“可惜,这些树蜗牛在岛上死亡殆尽了。原因……”引起话题,分析树蜗牛消失的原因,根据题干要求,改为疑问句:树蜗牛是如何消失的?或者修改为:树蜗牛为什么会消失呢?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如“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这句中,“怯怯地”“呼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故选C。21.答案:①原句是整句,结构整齐。②原句中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③原句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一致,具有含蓄的诗意美。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原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叶”比喻成“灯笼”,把“鲜红的新叶”比喻成“火苗”,生动形象,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结合文段语境分析,原句与上下文语言风格更和谐统一,富有诗意。修改后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句式散乱,所以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22.答案:①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装;②秋天是多彩的季节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文的“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装”和后文“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可知,爬山虎的蔓也变了颜色,此处应填写“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装”之类的语句。第②处,根据前文“其实”和后文“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这时呈现出深褐色……染上一点淡黄”等内容可知,第②处应填写“秋天是多彩的季节”之类意思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本题审题立意分析:这道作文题目通过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引导考生探讨“边界”与“融合”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第一种观点认为,明确的行为与言语界限是个体成长的保障,边界感体现了个人的自我约束与对他人的尊重,是良好修养的展现。这强调了秩序、规则与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适度的界限感是维护个人尊严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而第二种观点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液压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传播效果监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构耐久性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婴幼儿艺术发展与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阳科技职业学院《地理信息系统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师范大学《发酵工程制造技术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体育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短视频策划与运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中重金属残留的控制手段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5年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专职社区招聘8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广角-优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懂你”(原题+解题+范文+话题+技巧+阅读类素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写作
- 2025年景观照明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江苏南京地铁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爱读书学长参与的读书项目投资合同
- 电力系统分析答案(吴俊勇)(已修订)
- 化学-河北省金太阳质检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试题和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