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各市建委(建设局),省标准设计站,各有关单位:计规范〉等2项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6〕79号),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我厅印发的《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同时废止。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6〕79号)制工作。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参考了国家标准《建筑本规程共分为9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鲍海峰王小红易家松汪奕贝黄正杰金艺蓓胡晓磬 2术语和符号 3设计参数 3.1降雨参数 4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设置 4.1一般规定 5.4雨水排除 6雨水入渗 6.1一般规定 7雨水储存与回用 附录A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常用重现期(年)24h最大降雨量 附录B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附录C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多年平均月蒸发量 引用标准名录 (7) 4Rainwatermanagementandutilizati 9Detentionandcontro periods(years)ofcitiesandcounties(ci anddistricts)inZhe ofcitiesandcounties(cities Explanationonspecificwordofthi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己建成区域现有设施)2.1.4雨水调蓄设施rainwaterdetention,retentionandstor-物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由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绿化tm—3设计参数3.1.1降雨量应根据建设区域或临近地区雨量观测国家站30年定。当缺乏资料时,各市、县(市、区)常用重现期(年)24h最大降雨量可按本规程附录A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可按本规程附录B确定,多年平均月蒸发量与降雨3.1.2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²)];A,B,C,D——当地降雨参数,详见各市、县(市、区)暴t₁——汇水面汇水时间(min),应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和下垫面类型计算确定(一般屋面可取5min,道路可取5min~15min);3.2.1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按实测数据确定,当缺乏资料时可按表3.2.1选用。综合径流系数ψ₂应根据下垫面类型F——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水平投影面积(hmF₂——建设场地总面积(hm²)。表3.2.1径流系数下垫面类型地下建筑覆土绿地(≥500mm)地下建筑覆土绿地(<500mm)3.2.2需对雨水径流峰值进行控制的地区,控制及利用的雨水径流总量应按式3.2.2计算:F———不透水硬化汇水面面积(hm²),应按不透水硬化3.2.3建设用地内应对年雨水径流总量进行控制,需设置的雨水调蓄设施容积应按式3.2.3计算:ψ——综合雨量径流系数;h——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F₂——建设场地总面积(hm²)。3.2.4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的污染物总量宜进行控制。排入城市3.2.5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面冲洗、车辆冲洗、循环冷却水补水等的最高日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执行,平均日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规定执行。3.2.6民用建筑最高日冲厕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中3.2.7景观水体补水量应根据当地水面蒸发量和水体渗透量、3.2.8初期径流雨水水质及弃流后水质应以当地实测资料为准。当无实测资料时,初期径流雨水水质指标可按表3.2.8采用,弃SS20mg/L~40mg/L;色度10度~40度。雨水径流类型瓦3.2.9雨水回用系统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应根据回用用途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其中CODc及SS宜符合表3.2.9的规定。当雨水同时回用于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回用用途循环冷却3.2.10土壤渗透系数应以实测资料确定。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表3.2.10采用。——中砂1新建项目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75%,雨水综2改扩建项目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55%,雨水有条件时,可采用雨水管理模型对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V——入渗系统的截留雨水量(m³);4.2.6建设场地外排雨水总量应按下式计算:F,——建设场地总面积(hm²)。4.2.7建设场地日降雨控制与利用率应按下式计算:fk=1-W/(10hpF₂)4.3.1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的形式和各系统控制与利用的雨水4.3.2雨水控制与利用应优先采用入渗系统或(和)收集回用4.3.3雨水控制与利用应采用雨水入渗系统、收集回用系统、调蓄排放系统中的单一系统或多种系统组合,并应符合下列2收集回用系统应设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回用水管网3调蓄排放系统应设雨水收集、调蓄和排放管道等设施。4.3.4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区可按渗透面距地表水常水位(或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位)不~40m。5.2.1建设用地内平面及竖向设计应考虑地面雨水收集要求,5.2.2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2mm~3mm,地面弃流可采用3mm~5mm。8——初期径流弃流厚度(mm)。5.3.8弃流装置及其设置应便于清洗和运行管理。弃流装置应5.3.9截留的初期弃流雨水宜就地入渗,也可排入绿地等地表生态入渗设施、市政污水或雨水管道。当雨水弃流排入污水管道时,应确保污水不倒灌至弃流装置内,且后续雨水不进入污水2应具有不小于0.10的底坡,并坡向集泥坑;3雨水进水口应设置格栅,格栅的设置应便于清理并不得5宜在入口处设置可调节监测连续两场降雨间隔时间的雨7采用水泵排水的弃流池内应设置搅拌冲洗系统,并应设2井外壁距建筑物基础净距不宜小于3m,且应保证基础3渗透排空时间不宜超过24h。5.4.3雨水口宜采用平算式,设置间距应根据汇植被浅沟与洼地入渗、生物滞留设施(浅沟渗渠组合)入渗、渗透地面面积所占比例不宜低于硬化地面面积的40%。有条件1地下建筑顶面与覆土之间应设疏水片材或疏水管等排3当覆土层土壤厚度超过1.0m时,可设置下凹绿地或在6.1.5雨水渗透设施应保证其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6.2.2透水铺装地面的透水性能应满足1h降雨45mm条件下,2透水面层的渗透系数应大于1×10-⁴m/s;可采用透水10%;当面层采用透水砖时,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磨长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2生物滞留设施的浅沟应能储存雨水,蓄水深度不宜大100mm,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10-⁴m/s;2塑料管的开孔率宜取1.0%~3.0%,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不应小于20%;渗透管沟应能疏通,疏通内径不应小于7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测试段,长度宜为2m~3m,两端设6.2.6渗透管--排放系统设置3入渗井砾石层外应采用透水土工布或性能相同的材料6.2.9入渗池(塘)应符合下列规定:4宜能排空,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h;6有效储水容积应按设计水位和溢流水位之间的容积计算。6.2.11当入渗系统空隙容积计为调蓄设施时,雨水入渗系统设计宜满足其入渗时间不大于24h,且应满足其调蓄容积排空时间不大于24h。6.3渗透设施计算6.3.1渗透设施的日雨水渗透(利用)量应按下式计算:K——土壤渗透系数(m/s);A,——有效渗透面积(m²);t.-—渗透时间(s),按24h计;对于渗透池和渗透井,可按3d计。6.3.2渗透设施的进水量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宜大于式3.2.2渗透设施进水量(m³);F₀——渗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hm²),埋地渗透设施取0;q.——渗透设施设计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L/(s·hm²)],按2年重现期取值。2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所对应的垂直面积的1/23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按雨水回用系统最高日用水量的25%~35%计算。砌块等型材拼装组合,且应采取防止机动车误入池上行驶的7.2.4蓄水池(罐)应设检查口或人孔,附近宜设给水栓和排水泵电源。室外地下蓄水池(罐)的人孔、检查口应设置防止1应防止进、出水流短路;7.2.8不锈钢、塑料模块和硅砂砌块组合蓄水池应符合下列5当资料不足时,可采用3倍雨水回用系统1清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清水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2.5倍补水管管径,且不应2向蓄水池(罐)补水时,补水管口应设在池外,且应高3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Sm——单位面积日渗漏量,L/(m²·d),一般不大于总处理水量的5%~10%;当采用自然净化方法处理时不计自用7.4.2对雨水处理设施、回用系统内的设备运行状态宜进行7.4.4水量、主要水位、pH值、浊度等常用控制指标应实现现7.4.5当利用给水管网向雨水回用系统补水时,应采用水池水位自动控制;当利用天然水系向雨水回用系统补水时,应采用手8.1.1雨水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收集雨水的水量、水质,以及8.1.2雨水进入蓄水储存设施之前宜利用植草沟、卵石沟、绿8.1.3收集回用系统处理工艺宜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多种工8.1.4雨水用于景观水体时,景观水体或湿塘宜配置水生植物8.1.5屋面雨水用于绿地和道路浇洒时,可采用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过滤浇洒8.1.6屋面雨水与路面混合的雨水用于绿地和道路浇洒时,宜沉砂雨水蓄水池沉淀8.1.7屋面雨水与路面混合的雨水用于空调冷却塔补水、运动雨水雨水初期径流弃流沉砂雨水蓄水池沉淀絮凝(或气浮)过滤絮凝(或气浮)过滤消毒雨水清水池8.1.8雨水用户对水质有较高要求时,应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8.1.9回用雨水的水质应根据雨水回用用途确定,当有细菌学指标要求时,应进行消毒。绿地浇洒和水体消毒宜采用紫外线消1雨水处理规模不大于100m³/d时,消毒剂可采用氯片;2雨水处理规模大于100m³/d时,可采用次氯酸钠或其他8.1.10雨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进行处理。8.2处理设施8.2.1雨水过滤及深度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应符合1当设有雨水清水池时,应按下式计算:W,——回用系统的最高日用水量(m³);T——雨水处理设施的日运行时间(h)。2当无雨水清水池和高位水箱时,应按回用雨水的设计秒2设置独立的水泵吸水井时,应使上清液流入吸水井,吸水井的有效容积不应低于设计流量的20%,且不应小于5m³。8.2.3雨水回收利用过滤处理采用石英砂、无烟煤、重质矿石、硅藻土等滤料或其他新型滤料和新工艺时,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量、水质取样化验监(检)测的条件。9.0.1调蓄排放系统的雨水调蓄设施宜布置在汇水区下游,且9.0.2自然水体和坑塘应进行保护。景观水体、池(湿)塘、9.0.3雨水调蓄容积应能排空,且应优先采用重力排空。9.0.4雨水调蓄设施采用重力排空时,应控制出水管渠流量,9.0.5雨水调蓄设施采用机械排空时,宜在雨后启泵排空。设9.0.6雨水汇水管道或沟渠应接入调蓄设施。当调蓄设施为埋2水池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应设检修维护人孔,附近宜设4宜设溢流设施,溢流雨水宜重力排除。9.0.7调蓄池设于机动车行道下方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池;9.0.8调蓄排放设施和收集回用系统的储水设施合用时,应采9.0.9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的计算方法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9.0.10雨水调蓄排放系统的储存设施出水管设计流量应符合下tm——调蓄池设计蓄水历时(min),不大于120miQ′——出水管设计流量(L/s),按本规程式(9.0.10)附录A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常用重现期(年)24h最大降雨量24h最大降雨量(mm)市县重现期(年)12351杭州2萧山3临安4富阳5678宁波市宁波9宁海象山温州平阳市县重现期(年)1235桐乡湖州嵊州新昌东阳义乌市县重现期(年)1235衢州江山常山舟山岱山嵊泗台州市台州三门临海天台青田遂昌云和注:1附录A表的实况数据统计样本来自浙江省气候中心的11地市、66个区县国家气象站1981-2015年各年最大24小时最大降雨量数据,降雨数据单位毫米。3附录A表重现期的计算采用Person(Ⅲ)方法(详细说明参考有关皮尔逊指某一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平均多长时间出现一4附录A表中1、2、3、5、20、30、50和100年重现期分别对应99%、50%、30%、20%、10%、5%、3%、2%和1%的频率。附录B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表B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序号地级市县1杭州市2萧山34富阳5678宁波市9象山温州市温州序号地级市区)温州市嘉兴、市桐乡湖州市绍兴市嵊州新昌金华市东阳序号县衡州市江山常山舟山市舟山岱山台州市台州天台丽水市青田遂昌注:1附录B的数据样本取自各市、县(市、区)1981-2015附录C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多年序号地级市区)1234567891杭州市降雨量2萧山降雨量3降雨量4富阳降雨量5降雨量6降雨量7降雨量8宁波市降雨量9降雨量续表C序号地级市县23456789宁波市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象山降雨量温州市温州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续表C序号地级市县23456789嘉兴市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桐乡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湖州市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绍兴市降雨量降雨量续表C序号地级市区)123456789绍兴市降雨量嵊州降雨量新昌降雨量金华市降雨量降雨量东阳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衙州市降雨量江山降雨量序号地级市县123456789備州市常山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舟山市舟山降雨量降雨量岱山降雨量降雨量台州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续表C序号地级市县123456789台州市天台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青田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遂昌降雨量降雨量注:1附录C中降雨量数据来自1981-2010年当地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雨数据统计,同时结合了《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建规发〔(市、区)数据。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建规发[2017]1号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规程 3设计参数 3.1降雨参数 4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设置 4.1一般规定 4.3系统选择 5雨水收集与排除 5.3雨水弃流 5.4雨水排除 6.1一般规定 6.2渗透设施 6.3渗透设施计算 7雨水储存与回用 7.1一般规定 7.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 7.4系统控制 8.1处理工艺 8.2处理设施 8.3雨水处理站 (117) (119)济建设发展水平,贯彻国务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进行统计,本规程现在的30年整编资料起止时间为1981-2010天20时至当天20时。前浙江大部分市、县(市、区)使用小型蒸发器,1990年后气大约在0.6-0.8之间,这个比值和季节以及地区有关。本规程目前浙江大部分市、县(市、区)均有国家气象台站,但是观测资料年限有差别,大部分市、县(市、区)资料年限在市、县(市、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差别较大,各市、县(市、离是50m~150m,采用的集水时间是5min~15min。1表中屋面、水面及地下建筑覆土绿地(<500mm)雨量量(例如雨水输送管道流量)时径流系数最大,采用流量径流系数。计算日降雨径流(例如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规模)时,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降雨频率的减小)而增大。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²,该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少于总面积的70%,至少要有1/3的绿地面积要能外墙1.5m和道路边线1m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覆致长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绿化(例如距建筑外墙1.5m、道路边3.2.2公式(3.2.2)用于计算为控制常年最高日降雨径流峰值所需要的雨水径流控制量,它是地面硬化后所产生的径流式(3.2.2)中的数字10为单位换算系数。外排径流系数定的情况下,汇水面在规定的降雨时间段内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施的来水量计算时,设计降雨量取值为短历时(日均值)。具体计算过程如下:首先明确当地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要求,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根据附录B选取各市、县(市、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代入式3.2.3计算得积、下凹深度、非传统水源利用量等因素将计算得出的雨水调蓄设施总容积进行分解,以确定各个雨水调蓄设施的具体容积。各雨水调蓄设施的具体容积确定后,需根据汇入雨水调蓄设施的下垫面按多年平均日降雨量(2年一遇24h降雨量)产生的径流量进行复核,若雨水调蓄设施的容积大于汇入的径流量,则需减小3.2.4本条是对雨水排水水质的原则规定。目前我国对雨水的于排放到地面水体的雨水,则应按水体的类别控制雨水的水质。入渗在小区土壤中,这样就减少了雨水中大部分的污染物排放。3.2.5规定绿化、浇洒、冲洗、循环冷却水补水等各项最高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没有规定冲厕用水定额,但利用该规范表3.1.9及表3.1.10中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与本条表格中的百分数相乘,即得每人最高日冲厕用水定额。同3.2.5条一样,冲厕用水定额是对雨水供水设施提出的要求,各类建筑物冲厕用水百分率见表1。2象因素有关,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参照附录C屋面雨水水质经初期弃流后可达到:CODc100mg/L左右;3.2.10本条列举了不同土质的土壤渗透系数,为饱和(稳定)土壤渗透系数K由建成后现场土壤性质决定。在现场原位实测K值时可采用立管注水法、圆环注水法,也可采用简当渗透厚度50cm内有多层土壤性质不同、渗透系数不一致对地下室顶部的覆土层,其渗透系数按覆土土壤的渗透系(1年~2年)设置的主要根据如下:期一般取(1年~2年)。1新建项目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75%,外排雨量(除非具体项目有特殊的防洪排涝设计要求)。在自然地貌或绿地的情况下,径流系数通常为0.2~0.3,外排雨水径流系数在项目建成硬化后不宜大于2改造项目用地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55%,外排雨水1)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条文说明表1中,见》(国办发〔2015〕75号)和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省委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应符合当地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5本条款与浙江省《城镇防涝规划标准》DB33/1109-需注意雨水调蓄设施的容积不应大于汇水区域在常年(约重现期2年)最大24h降雨量时产生的径流量。施意见》(浙政办发〔2014〕11号)文件要求,规划用地面积2万m²以上的新建建筑物按照每公顷建设用地不小于100立方米4.2.1本条规定了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方案应满足相关规划标,提出在本区块建设中需要采用的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的2提出各类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使用的位置、面积(容控制径流峰值,至少应对最大24h降雨(常为3年、5年一遇)的流失率(或外排比率),其中分母是场地上日总降雨量,分子1雨水入渗;2收集回用;3调蓄排放;4雨水入渗+收集回用;5雨水入渗+调蓄排放。10-⁶m/s~10-³m/s范围,主要是参考了德国的污水行业标准或入渗速度小,则净化效果好,因此渗透区的厚度应尽可能渗透面至地下水位适当放宽,并可按渗透面距地表水常水位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大于积压在池中,设计重现期内的后续(3日内或7日内)雨水进不4.3.9本条推荐雨水收集回用和调蓄排放系统合用雨水储存倒置式屋面(IRMAR00F)就是“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置气温比郊区气温升高2℃~3℃。如能将屋面建造成种植屋面,内的气温比非种植屋面顶层室内的气温要低3℃~5℃,优于目各雨水斗收集来的雨水到达弃流装置的时间相近,提高弃流用,以避免安全隐患。采用87型雨水斗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般1~2年,而屋面雨水的设计重现期按排水安全的要求设计,盖应采用格栅型式,以实现溢水。格栅井盖应与井体或井座GB50014。其中顶面标高与地面高差缩小到10~20mm,主要原且精致,其间距仅十几米。成品雨水口的集水能力由生产商5.2.4本条推荐采用成品雨水口或雨水沟,并具有拦污截污存排放设施的堵塞或杂质沉积,需要雨水口具有拦污截污功能。传统雨水口的雨水算可拦截一些较大的固体,但对于雨水控制与5.2.5本条的目的是使不同雨水口收集的初期径流雨水尽量能够同步到达弃流设施,使弃流的雨水浓度高流装置布置如图1所示。5.3.1本条规定收集系统设置弃流设施。的径流经初期2mm左右厚度的弃流后,收集的雨水CODcr浓度可基本控制在100mg/L以内。植物和土壤对初期径流雨水中的5.3.3本条规定屋面雨水的弃流设施设置位置。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弃流装置目前可分为成品和非成品两当采用雨水弃流池时,其设置位置宜与雨水贮水池靠近建5.3.4本条规定屋面雨水弃流设施的选用。屋面雨水属于水质条件较好的收集雨水水源,弃流量较小,置。设于地面上的弃流装置可把雨水排至绿地对排水管道内流量、流速的控制要求不高,5.3.5本条规定地面雨水弃流设施的设置。5.3.6本条推荐初期径流雨水弃流量无资料时的建议值。5.3.7本条规定了初期弃流量的计算方法。5.3.8本条规定弃流装置应具备便于维护和自动控制的性能。在管道上安装的初期径流雨水弃流装置在截留雨水过程中,雨水弃流装置由于数量较多,调试、清理维护的工作量较从大量工程的市政条件来看,项目用地范围以外排水有雨度最高的部分,平均水质通常优于污水,劣弃流雨水排入污水管道时,建议从化粪池下游接人,此时污管道积水时向弃流装置倒灌的措施,同时应设置防止污水管道内5.3.10本条规定初期径流雨水弃流池做法的基本原则。图2为①弃流雨水排水管③控制阀门⑤搅拌冲洗系统①液位控制器泵加以控制,为避免后期雨水与初期雨水掺混,应设置将弃流雨的至少高于20mm,是与6.1.2条要求的路面比绿地高50mm以5.4.5本条规定渗透管-排放系统替代排水管道系统时的流量根据日本资料《雨水渗透设施技术指针(案)》(构造、施重筑建置排渗透(管)-排水一体设施的排水能力宜按整体坡度及相05.4.6本条规定了需要设置加压提升雨水系统的场所。采用重力排水,小区地面积水可通过雨水管5.4.7雨水径流污染已成为浙江省河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并入市政管网的雨水进行流量与水质监测,其标就是悬浮物(SS)。施:如在绿地覆土小于1.5m的区域,可在绿地下增加渗排设施意见》(浙政办发〔2014〕11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比例不应低于40%,采用满铺式地下室结构的新建建筑物须在6.1.4本条推荐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做渗透设施时的一种处置右,在试验雨强(0.77~1.48mm/min)条件下,60min历时降水入渗深度一般在200mm左右,90min历时降水入渗深度一般层,某时刻的降水需要90min钟后才能进入土壤下面的渗排系物基础的最小距离不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倍(非防水基3)距离私人财产线1.5m以上。4)汇水区在450m²以内时,距离无地下室的设施1.5m5)当汇水区超过450m²时,边坡在1:1以内时,渗透6)距离污染场地(棕地)保持30m以上;当汇水区超过7)距离地下水池3m以上。8)距离排水管、化粪池30m以上。9)设施底部距离地下水、基岩、其他不透水层距离a)当存在450m²以上可能污染的汇水区、或者存在900m²以上的硬化面积的汇水区、或者3/4汇水区10)汇水区在450m²以下时,若无实测资料,设计渗透速率按照1×10⁴m/s确定;要实测时,450m²布置规范》GB50400-2016第4.1.6条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卫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故高污染地面场所(如机动车修车场生上层滞水可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管沟进水、墙体裂缝等构分为3层(表2),应根据地面的功能、地基基础、投资规模透水路面砖厚度为60mm,孔隙率20%,垫层厚度按200mm,孔隙率按30%计算,则垫层与透水砖可以容纳72mm的适用范围1100~300mm透水混凝土1)细石透水混凝土3)粗砂、细石厚度硅砂透水砖量路面、2150~300mm砂砾料3检测指标如NH₃-N、CODc、SS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NH₃-N降低4.3~34.4%,CODc.降低35.4~53.9%,SS降低44.9~7.9%,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经验运行数据,一般透水铺装的有效使用周期在5到配水渠配水渠硬化地面引水明渠积水深度表层土壤≥0.1m6.2.4本条规定生物滞留或浅沟渗渠组合渗透设施。构造形式见图8。一般在土壤的渗透系数K≤5×10-⁵m/s时采用这种浅沟渗双重蓄水容积的叠加,增大了实际蓄水的容以防止洼地中的植物受到伤害。洼地中的积水深度应小于300mm。洼地表层至少100mm的土壤的透水性应保持在K≥1×流可通过路牙豁口(路缘石开口)分散流入;4生物滞留设施自上而下设置蓄水层、植被及种植土层、最高不超过4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2)种植土层厚度植物厚度一般为300-600mm,种植乔木植物厚度一般为600-1000mm;(3)砂层一般由100mm的细砂和粗砂组成;(4)砾石排水层一般为200mm~300mm,可根据具体要求适当加深,并可在其中埋置直径为100mm或150mm的PVC穿孔管;(5)6.2.7本条推荐埋地入渗池采用拼装组合式。塑料模块拼装组合式水池的构成如图10所示。此种水池具式。形式A如图11所示。渗井由砂过滤层包裹,井壁周边开渗井B如图12所示,这种渗井在井内设过滤层,在过滤层与渗井A相比,渗井B中的滤料容易更换,更易长期保持6.2.9本条规定入渗池(塘)设施。时间。应该估计到在使用过程中池(塘)的沉积问题。形成池板的方法拦截水中的漂浮物。对于不设沉淀区的池(塘)在设时才蓄水入渗的池(塘)尤其需要采取比常有水水体更为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人员按平时活动习惯误入蓄水时的池本条主要参考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构,过滤效率高,排水性能好。其渗透系数达10*¹~10-²m/s,为主。它的应用于制作反滤布的土工模袋为多。机织土工布具有强度高、延伸率低的特点,广泛使用在水利工程中。其缺点是过滤性和水平渗透性差,孔隙易变形,孔隙率低,难以阻隔0.05mm以下的微细土壤颗粒;当机织布局部破损或纤维断裂6.2.11本条对雨水入渗系统的设计提出要求。设施的入渗时间作出规定。要求其入渗时间要不大于24h,此时6.3.1本条采用的公式为地下水层流运动的线性渗透定律,又称达西定律。式中α为安全系数,主要考虑入渗设施会逐渐积淀尘土颗粒,使渗透效率降低。参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取0.5~0.8。水力坡降J是渗透途径长度上的水头损失与渗透途径长度之式中:J₅——渗透面到地下水位的距离(m);Z——渗透面上的存水深度(m)。当渗透面上的存水深Z与该面到地下水位的距离J。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混凝土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买卖居间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寓物业前期生活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工程部技术员聘用合同范文1份
- 2025年度智慧交通ppp项目合同编制手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债务转让协议范本:债务转让的合同签订与履行规范
- 2025版冷链物流搬运与仓储合同
- 2025年LED室内应用灯具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消毒防腐药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公共设施吊顶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合同
- 农村相邻关系普法知识讲座
- 火电厂金属材料培训课件(锅炉专业适用)
- 冷库保温施工方案
- 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图集
- DL-T 748.1-2020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1部分:总则
- GA 1205-2014灭火毯
-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培训课件
- 社区工作者经典备考题库(必背300题)
- 自然拼读元音字母组合及单词
-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请表-
- 企业年金实施细则及分配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