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10阿长与《山海经》_第1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10阿长与《山海经》_第2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10阿长与《山海经》_第3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10阿长与《山海经》_第4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10阿长与《山海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阿长与《山海经》设计说明《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此文大部分内容笔调轻松,活泼的记叙、描写中不乏调侃。在文中,鲁迅深情回忆了童年的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命运不幸却仁厚善良的女性的感激和怀念。教学此课,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欣赏人物形象及探讨作者的复杂感情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可以适当提供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意蕴。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整体把握文章,深入了解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2.体会语言的深层含义,感受鲁迅散文的语言魅力。3.理解回忆性散文的独特创作手法,明确两种叙述语调交替使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了解两个“我”在叙述中的作用。4.感受鲁迅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此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及详略结合的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3.引导学生明确两种叙述语调交替使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鲁迅《朝花夕拾》、《山海经》。2.影视作品:《山海经》动画等视频资料。(二)工具1.多媒体教学工具。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讲述了一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讲这个故事的人是谁吗?(长妈妈)长妈妈虽然只是一个保姆,普通而卑微,却是对鲁迅的童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识这位长妈妈,感受鲁迅先生对她的深情。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搁(gē)掷(zhì)灸(jiǔ)脐(qí)憎恶(zēngwù)絮(xù)说 菩萨(púsà) 土匪(fěi) 胸脯(pú) 疮疤(chuāngbā)诘(jié)问 惧惮(dàn) 哀悼(dào) 书斋(zhāi) 霹雳(pīlì)震悚(sǒng) 粗拙(zhuō) 孤孀(shuāng)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憎恨;厌恶:憎恶絮絮叨叨地说:絮说开头:辟头繁杂琐碎:烦琐追问;责问:诘问非常思慕:渴慕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疏懒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震悚粗疏拙劣,不精美:粗拙寡妇:孤孀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情有可原3.文学常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使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课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鲁迅称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它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4.标明段落。三、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初识阿长。1.指导学生依据提示速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完成“阿长户口簿”的填写。关注以下几点:姓名、职业、学历、婚姻状况、家庭成员。2.引导学生思考:初识阿长,我认识了一个的阿长。

1.快速默读课文,填写“阿长户口簿”。阿长户口簿姓名:不详。职业:保姆。学历:文盲。婚姻状况:丧偶。家庭成员:过继的儿子。2.思考总结:初识阿长,我认识了一个可怜、卑微、社会地位低下的阿长。引导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认识到阿长是一个可怜的、社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四、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细探阿长。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哪些事是详写的?哪些事是略写的?重点写的是哪件事?(3)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4)你从这些事情中,看出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有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为文章划分层次。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细探阿长这一人物,讨论探究:1.(1)课文一共写了6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②睡觉时摆成“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粗俗,不拘小节)。③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迷信,善良)。④讲“长毛”的故事(无知,纯朴)。⑤谋害隐鼠(粗鲁)。⑥为“我”买来《山海经》(热爱、关心孩子)。(2)前5件事是略写的,第6件事“为‘我’买来《山海经》”是详写、重点写的。(3)略写的内容能让人对阿长有初步的了解,体现了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了阿长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我”对她的敬意。详写买《山海经》一事,令人对她刮目相看,详略安排符合表现中心的需要。(4)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怨恨—新的敬意—深切怀念与祝福。2.梳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第一部分(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以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3—18):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谈举止。第三部分(19—29):记叙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的经过,表达“我”的感激之情。第四部分(30—31):表达“我”对长妈妈的怀念。1.引导学生梳理关于阿长的典型事件,深入分析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让学生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五、过程性评价课堂8分钟。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刻画人物,事件叙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在情节上波澜起伏,情感也呈现出相应变化等写作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积累今日所学,将这些方法与技巧应用于未来的写作过程中。七、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思考探究”题一。2.发展型作业:①《七彩作业》中“基础通关”的习题。②阿长给作者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这一过程一定经历了波折、充满了艰辛,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写这一段经历。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上节课,我们重点梳理了有关长妈妈的几件事,初步感知了她的形象特点,了解了作者对她的深厚情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别具意蕴的语言。二、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班级分享交流。(1)细节描写。如写长妈妈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了介绍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形象在这些细节中被刻画得栩栩如生。(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1.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描写人物时运用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2.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更好地凸显人物形象。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她真诚的祈求,表现了阿长善良而迷信的一面。(3)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的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让“我”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揭示了文章主旨。(4)对比。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5)欲扬先抑。作者先写长妈妈的诸多缺点,后写“我”对她的崇敬与赞美,使行文跌宕起伏。三、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品味此文的语言,感受语言魅力。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此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请同学们细读文章,找出相关语句加以朗读和品味。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在班级内分享。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推选发言人,班内分享交流。(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这是“我”听了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后的心理反应,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她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幽默风趣。(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霹雳”“震悚”大词小用,形象地体现出“我”当时的震惊程度。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写出了“我”迫不及待的心情。(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写长妈妈“确有”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的神力”,实际上是赞颂她对青少年的关心和具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细读分析,感受鲁迅先生的语言魅力。四、过程性评价课堂8分钟。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刻画人物的方法,品析了文章的语言。通过学习、讨论可知,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运用了传神的描写、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让长妈妈的形象更加鲜明。课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还有的情感浓烈,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思考探究”题三、四。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阅读突破”的习题。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了鲁迅先生富有魅力的语言。这节课我们来关注回忆性散文的叙事视角,揣摩作者的深层情感。二、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通篇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并回答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思考并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1.引导学生分析语句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1.回忆性散文是以“今日之我”写“昨日之我”,你有没有发现,文中有两个“我”?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代表这两个“我”的一些语句。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3.引导学生读“写作时的回忆”相关语段,体会怀念中的温情。(1)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慢慢地领悟阿长对“我”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对“我”无私的关爱,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那些所谓的“缺点”。用成人的视角再来看阿长“元旦辟头的磨难”、烦琐的规矩、荒诞的故事等,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能找出最能体现这种温情的语句吗?请说说你的感受。1.文中的两个“我”是“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1)“成年的我”:如第1段中“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2)“童年的我”:如第3段中“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则是从“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2.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的立场。3.(1)儿时的“我”是不耐烦的,认为是“磨难”。而阿长是异常激动的,她一连说了5个“恭喜”,将福橘塞到“我”的嘴里。阿长虽然没有文化,祈求祝福的方式简单、动作鲁莽,却能表现出她真诚、纯朴、善良的天性。她身份卑微、地位低下、身世不幸,她渴望一年到头平安顺当,对小主人的祝福也是诚心诚意的。所以成年的鲁迅深刻地领悟阿长的行为是对今后生活平安顺流的热切期盼,是对小主人平安幸福的真诚祝愿,是一个朴实善良的保姆对小主人的真挚关爱。(2)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长妈妈无名无姓、地位卑微低下、身世不幸、目不识丁,却对“我”倾注了满腔的心血,可是童年的“我”并不太理解这些。长妈妈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和怀念。作者深情的祈祷,让她的魂灵永安,表达了对阿长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的表层含义,体会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2.引导学生从结尾发现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在低沉的叙述中自然流露出的真挚情感。三、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妙处:此文的题目有何匠心?2.引导学生归纳此文主旨。1.结合文章内容揣摩题目的妙处,小组讨论,并在班级内分享。(1)明确了此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2)“阿长”一听便是俗人俗称,却偏偏与典雅的先秦古籍《山海经》相连,产生了奇妙的幽默意味,引起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3)全文近半部分始终未涉及题目中的《山海经》,可以引发读者更大的好奇:这样一个粗俗可笑的乡下保姆与《山海经》究竟有什么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