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乡》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之一,也是学生眼中"比较好懂”的鲁迅
作品之一。
与《社戏》一样,这篇小说带有作者相当程度的自传性。作品以"我"的回
乡经历展开叙述,为读者先后呈现了三个“故乡":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
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
故乡,现实中的“故乡”是一个在生活压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而
理想中的“故乡"则是一种对"新的生活”的渺茫的向往。相对于传统小说而言,
这篇小说是一篇"非典型"小说,更像是一篇叙事散文。作品并没有外在的紧张
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集中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抒情性的语言叙述了“我"回到
阔别已久、期待已久的"故乡",却发现儿时的好玩伴闰土不仅变得麻木呆滞,
而且与"我"之间有了无法逾越的"厚障壁",令"我"感到悲哀。就连往日安
分守己的杨二嫂也变得尖酸刻薄、自私贪婪,同样让"我"无话可说。在这连续
的情感错位中,"我"发现人与人之间已经隔膜到无法沟通,"故乡”精神已死,
所以当"我"离开"故乡"时"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整篇作品在表面的平静
之下充斥着一种巨大而无声的内在张力,直抵人心。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一般都阅读过比较多的小说作品,包括平时的阅读,也是以小说
为主,知道所谓传统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等基本知识,并掌
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即能够读懂"这一类"。但是,同学们也往往只满足于对
情节的概括和人物的分析,而对于那些艺术特点鲜明、内涵丰富深刻的作品却缺
少发现、欣赏的能力,不能读出“这一篇"。因此,教学本篇,既要充分调动学
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能力,教师能简则简,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往更深处掘
进,"跳起来摘桃子",获得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脉络。
2.赏析人物形象,分析性格成因。
3.体会人物情感,探究作品主旨。
教学重点: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文章脉络。
2.赏析人物形象,分析性格成因。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情感,探究作品主旨。
教学创意:
长文精教,一字立课;紧扣文本,四维互动;探究发现,自主建构。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咱们中国人有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思乡、恋乡情结最深的群体,没有之一。
如果不信的话,请看看每年一度的春运大迁徙。千里回乡,只因为故乡有我们熟
悉的人和物、山和水,故乡就是我们精神的根系所在。古往今来,表达思乡、恋
乡之情的诗文歌赋也是佳作迭出。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积累。
(生背诵关于思乡、恋乡之情的诗文名句。)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作品,也与故乡有关,作品的标题就是《故乡》
(板书)。这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乡和一种怎样的故乡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
进《故乡》。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不宜在课堂开始就刻意拔高作品的深刻性,
增加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
二、概括情节,整体把握
(-)师范读课文,读出故事性和深沉情感
师:通过刚才的听读,同学们认为这是一篇小说,还是一篇散文?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明确:文中的"我"确实有鲁迅的影子,因为鲁迅曾经从北平回故乡绍兴
变卖老屋,接母亲和原配妻子朱安,但"我"并不完全等同于鲁迅本人;闰土也
确有其原型(原名章运水),甚至还有闰土的后人曾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但
文中的闰土也与真实的章运水不能打等号;至于杨二嫂,则完全是作者虚构出来
的一个人物。所以,与《社戏》一样,《故乡》是一篇自传性很强的小说。同时,
也正是由于这种自传性,《故乡》也就成为了我们了解鲁迅思想发展变化的一个
极好材料。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1.好的朗读胜过枯燥的分析,这一环节意在首先用
朗读对作者文本进行初步唤醒。2.辨明文体是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铺垫,把作
品当作小说来欣赏,而不是考据式的对号入座。)
(二)师:既然这是一篇小说,那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
们自读课文,然后用"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的故事"的句式概括本
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生自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师补充修正。
明确: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我"回到故乡,却发现儿时的玩伴闰土已经变
得贫困而麻木,和"我"产生了无法逾越的隔膜;从前的杨二嫂也变得尖酸刻薄、
自私自利,这些都让"我"感到失落,最后黯然离开故乡的故事。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课文较长,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不
被局部和枝节所左右。)
(三)师:假如要用一个单音节的词语来概括这个故事,同学们觉得用哪个
词最合适而准确?
生思考回答,课堂交流。
明确:"变"——故乡的面貌变了,闰土变了,杨二嫂变了,"我"对故
乡的感情也变了。
三、析"变"之一:故乡面貌之变
1.师: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共同组成了故乡的面貌,这也是留给每
一位游子的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那么,当文中的"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相
距二千余里的故乡时,发现故乡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根据文章内容加
以分析、概括。
生研读文中集中描写现实故乡面貌的词句: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
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
活气。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
重点赏析"苍黄""横""萧索""荒""枯草""断茎""抖”等词语。
归纳:现实中的故乡萧条、荒凉、破败,死气沉沉。
2.师:在"我"的印象中,故乡的面貌一直是这样吗,生回答并简述理由。
3.赏读文中通过插叙描写记忆之乡的面貌的词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
碧绿的西瓜...
重点赏析"金黄""圆""碧绿"等词语。
归纳:记忆中的故乡生机勃勃,充满田园牧歌的诗意。
4.师:现实之乡和记忆之乡的面貌形成了截然的反差,这从写作手法来看,
叫做什么?
生回答:对比。
师:故乡面貌的鲜明对比,对"我"的心情有何影响?
生回答:失落、失望。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长文精教,需要一个立足点,有一根主线才不致散乱。
用一"变"字拎起全篇,贯穿课堂,实现作者文本和教者文本、读者文本的碰撞。
第二课时
一、衔接导入,赏析人物
师:在本文中,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的,不止故乡的面貌,还有故乡的人。而
且正是因为人物的巨变,才让"我"感到无言的悲哀。
(一)析"变"之二:闰土之变
师:作品为我们刻画了两个闰土,一个少年闰土,一个中年闰土,他们分别
是怎样的形象呢?请从文章出发,用"少年(中年)闰土是一个
的闰土”句式加以概括并作具体分析。
1.少年闰土。
人物形象:健康、淳朴、能干、勇敢、活泼、见多识广的小英雄
关键词句:.
2.中年闰土。
人物形象:贫穷、木讷、麻木、自卑的木偶人
关键词句:O
3.闰土与"我"的感情之变。
从少年时的无话不说,互相惦记到如今的无话可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让"我"感到无言的悲哀,这是"我"回乡之行最大的挫败与失落。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1.闰土之变是小说重点刻画和表现的内容,是作品
主旨的主要载体,赏析这一人物形象,不能仅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是什么",
还要深入探究"为什么"。2."我"的形象与感受是"变"的落脚点,是主旨所
在,切勿忽略。)
(二)析"变"之三:杨二嫂之变
师:半路杀出的杨二嫂可谓是作品中的神来之笔,她虽然出场不多,却犹如
戏精附体,让人过目不忘,成为了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
师生研读、品味关于杨二嫂的语言、外貌、动作(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心
理、性格特点。
重点:人物出场的艺术效果(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物语言的重音及意
图、动作细节("塞")、外貌特征(传统相面术、系裙风俗)。
师生析往日杨二嫂的形象及在作品中的意义。(与闰土形成了一枚硬币的正
反面,都是在极度贫困面前的变态人格)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杨二嫂浑身是戏,一言一行都是性格的生动活化,
作者的语言功夫更是入木三分,深入骨髓,所以既要把这个人物形象及在作品中
的作用分析好、理解好,又要把精妙的语言品析好。)
二、谁是主人公
师:这篇作品先后出现了"我"、"闰土"、"杨二嫂”等人物,那么谁才
是真正的主人公呢?
生思考、交流。
明确:"我"是主人公。这篇作品主要围绕"我"的回乡之旅展开叙述,通
过"我"的所见所感,表达出了内心的失落与对未来的向往。
三、主探究旨
师: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也没有什么紧张曲折的矛盾冲突,那作
者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呢?
生思考、交流。
教师点拨:关于本文的主题,向来有多种理解,有精神故乡失落说,有人际
情感隔膜说,有新生活向往说等。结合刚才对作品主人公的探讨应当紧贴文本,
从"我"出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我们在解读主旨时,既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746-4:2024 EN-FR Systems interface between custome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 Part 4: Demand Side Resource Interface
- 2025-2030年中国锑掺杂二氧化锡氧化锡行业运行动态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酸奶冰淇淋市场运行状况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造船板市场运行动态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软体家具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竞争策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负载均衡器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航空飞行培训行业十三五规划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米香型酒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高三一模“生存与强弱关系思辨”审题立意及范文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幼儿园中班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 法社会学(上课)
- 沉积学与古地理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