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2.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3.《旧唐书·桓彦范传》载:时有墨敕授方术人郑普思秘书监,叶净能国子祭酒,彦范(政事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曰:“既要用之,无容便止。”彦范又对曰:“陛下自龙飞宝位,遂下制云:‘军国政化,皆依贞观故事。’……至如普思等是方伎庸流,岂足以比踪前烈?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惟陛下少加慎择。”帝竟不纳。由此可知当时A.缺乏系统完善的用人机制 B.政事堂成为国家权力中枢C.方术破坏了国家政治秩序 D.君权和相权矛盾依然尖锐4.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有些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各行各业都存在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的并存A.导致英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B.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源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体现工业化模式的多样性5.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C.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6.中国古代疫灾多发,全国各地有许多关于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的记载:这些庙里供奉的主要是神农、扁鹊、华佗、孙思邈、钱乙等历代名医。《平度州志》载:药王庙“道光十一年州人共修。”《寿张县志》载:“瘢疹庙在城东南一里,小儿生瘢疹者。多以礼谢,灵验”。这体现了A.道教成为主流信仰 B.政府重视宗庙的修建C.中医研究水平先进 D.普通民众的心理诉求7.朱凤瀚曾说:“周人克商成功后,不仅占据了殷商旧地,且更扩展了势力范围,领土广袤,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然当时危及王朝生存者不仅有中原地区之殷遗民,更有四方所谓戎狄蛮夷。”材料体现西周A.推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B.取代商朝的必然性C.加速大一统的合理性 D.疆域扩大的迫切性8.如图是尖底汲水瓶,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此件文物出土于我国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它最有可能出土于A.A B.B C.C D.D9.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10.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写道:“令史学家感到遗憾的是,人们并非总是随着习俗的改变而改变其词汇的。”以下史学术语的使用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封建 B.人文精神 C.理性精神 D.代议制11.下表为1928—1935年中国轮船统计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A.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B.表明外国侵略由沿海转向内陆C.国家经济建设促进轮船业的发展D.表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12.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13.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斗小 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14.1945年10月,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指示日本政府修改1889年制定的《明治宪法》,1946年日本公布新的“和平宪法”。这说明A.美在两极对峙格局下争夺世界范围B.有利于战后反封建的民主化改革C.有利于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D.日本实行日美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15.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里康有为提出应A.剪辫易服B.实行君主立宪C.发展近代交通D.采用机器生产16.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A.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B.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C.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D.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17.松赞干布派使者求亲,当时唐朝的皇帝是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18.一战以来国际格局出现了三次演变。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B.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D.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下表为1834—1856年英国部分出口产品所占出口总额百分比统计表年份棉织品毛织品其他制成品(机器、火车和铁轨等)1834~183648.515.217.61844~184644.214.218.71854~185634.110.523.8据上表可知,在1834—1856年间,英国A.世界工厂的地位有所削弱 B.纺织业领域技术退步C.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扩大 D.纺织品出口总额下降20.中国各区域口岸在全国贸易中的份额,以1895年为界,可分前后两个阶段。1895年之前,上海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约占40%。1895年~1915年,口岸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华北和东北快于其他区域口岸的趋势。对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A.日本在华扩张影响了我国港口格局B.一战加快了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C.上海丧失了全国最大贸易港的地位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1.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繁荣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疆域拓展 B.经济重心南移C.商贸全球化初露端倪 D.政府的支持与管理22.1858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后因履行《天津条约》“互派使节”条款,清政府考虑礼仪问题“用中国人为使,诚不免为难”,于1868年委任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出使欧美等国。这反映出A.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 B.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D.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23.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A.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明确了农民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24.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改革。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 B.当时雅典处于“古典时代”C.梭伦改革兼顾贵族与平民的利益 D.雅典民主政治由此最终确立25.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26.《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文中的“太祖”是指A.汉太祖刘邦 B.宋太祖赵匡胤 C.元太祖铁木真 D.明太祖朱元璋27.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朱熹的理学28.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牙行的出现A.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B.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C.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9.18世纪60—80年代,北美地区“人民主权”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从付诸实践到走向激进,再到被抑制的发展轨迹。这一变化表明,美国建国之初A.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显现B.背离了启蒙思想的原则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3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 B.中国 C.世界 D.宇宙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材料一公共卫生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社会“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产物”。最初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疫病预防,后来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比如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医疗卫生、妇婴卫生、卫生教育等,几乎包罗了所有与民众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大体而言,广义上的公共卫生行政事务包括了上水道、下水道、粪尿处理、道路清扫等环境卫生;医疗设施或对药品进行管理的保健卫生;还包括对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教育的卫生教育以及对各种卫生数据进行统计的卫生统计等。狭义的公共卫生则指公共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卫生防疫及饮食品卫生等。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来应对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的困扰。从英国开始,公共卫生立法开始成为欧美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事项。——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材料二清末新政中建立起卫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卫生法律体系,以1911年东北鼠疫治理为契机,以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开始从无到有、从地方性立法向国家性立法过渡。由于社会转型以及政局动荡的深层因素影响,民国初的中央和地方卫生行政机构并不稳定,曾几度裁撤。即使如此,公共卫生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仍卓有成效,不仅公共卫生立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专业化、技术性规范日益成为公共卫生立法的重点。与清末相比,防疫、医师登记、环境、饮食、饮水类等公共卫生法规都形成了体系,更重要的是基本勾画出了民国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的概貌。——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公共卫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32.为进一步佐证,该学生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①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②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的分析: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34416292306比例37%24%11%7%21%③唐朝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家中清贫,曾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归纳三份资料能共同佐证的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33.材料萨迦班智达(1182-1251),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法王。萨班生活的时代,青藏高原分裂混战,“藏民福分,如油尽灯昏”。此时,蒙古大军远征青藏高原,蒙古大汗的次子阔端准备在西藏寻找一位堪为诸方导师的藏传佛教人物,以领袖群伦。大将多达那布致信阔端推荐萨迦班智达。1244年,阔端发出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邀请书,邀请萨班前来凉州会谈。萨班清楚这次谈判的危险性,但63岁高龄的他毅然决定带领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二侄远赴凉州恳求归附。阔端与萨班就西藏归顺蒙古王朝事宜,经协商,达成共识。会谈之后,萨班留在凉州,精心培养两位侄子,以接替自己的政教职位。其中,八思巴以后成为元朝第一位帝师兼管总制院(宣政院)事,恰那多吉被(元)朝廷封为白兰王,兄弟俩返回西藏后,完成了建立西藏行政体制的任务。——摘编自樊保良《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萨迦班智达参与凉州会谈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萨迦班智达的历史功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根据题干所给材料“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该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地方长官全部由中央任命。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选B。其他选项皆可排除。2、A【解析】

“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说要遵从旧典,管束商臣民,拥戴周王室。“保民”说明要从民本思想出发,体现出分封制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故A项正确。分封制促进了西周疆域发展,故B项错误。诸侯独立,王权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故D项错误。3、D【解析】

由材料“彦范(政事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竟不纳”可知,一个敢对皇帝谏言,一个敢于否定丞相的合理谏言,这说明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故选D;用人问题仅是事情的起因,材料的重点更在于强调其后引发的君相矛盾,A项不符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宰相合理谏议,但皇帝却并不采纳,这说明相权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削弱,B项表述与此不符,排除;方术只是引子,其背后真正破坏国家政治秩序的,是独尊的皇权,C项表述夸大了方术的作用,排除。4、B【解析】

19世纪50—70年代正是工业革命开始阶段,这一阶段存在大量手工工场,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B正确;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促进了工业革命发展进程,排除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是自然经济抵制的结果,排除C;工场手工业不属于工业化模式,排除D。5、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个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在第二个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政府扶持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故C选项正确;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而不是这两个时期,故A选项错误;民国初年到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把持国内政治,局面不稳定,故B选项错误;在第一个时期“民国初年到1920年”,北洋政府当政,不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故D选项错误。6、D【解析】

由材料可知,各地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主要是祈求他们所供奉的神医的普济或保佑,以达到免灾免疫的目的,这是普通民众对疫灾流行所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通过民间信仰习俗,祈求神的庇护来安慰自己,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药王庙和瘢疹庙属于民间信仰场所,而不是宗庙,由材料“州人共修”等信息也无法说明政府重视,故B项错误;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无法体现中医研究水平,排除C项。7、A【解析】

根据材料中“领土广袤”“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可知当时国土广阔,仅靠中央政府不能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因此周采用了分封制,故选A;材料讲是周取代商朝以后实行什么样的统治政策,BD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大一统,C错误。8、A【解析】

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是黄河流域,据“出土于我国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可知最有可能出土于陕南,故选A;BCD都不属于黄河流域,排除。故选A。9、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因而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故B答案符合题意;A答案错误,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宋朝时期,故排除;C答案错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答案错误,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10、A【解析】

封建一词本来是指领主分封土地于封臣所形成的政治关系,后来演变为代指一种社会类型,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历史阶段,故答案为A项。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理性精神强调重视理性的作用;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C、D项。11、C【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了1928年一1935年中国轮船船只数量、吨位尤其是千吨位以上的轮船增长的数据,说明轮船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27年后南京政府通过与声名显赫的资本家合作来促进工业发展,推动了中国轮船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海洋经济一般指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轮船船只数量及吨位数的增长可以从侧面说明内河或沿海航运繁荣,但不能说明政府重视海洋经济,故A项错误。1928一1935年,外国侵略者加紧了对中国从沿海到内陆的侵略,但不能说明由沿海转向内陆,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显示轻工业的信息,因此不能判断工业结构的变化,更不能说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故D项错误。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的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欧洲人民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不仅仅是“摧毁专制主义”的问题,排除;B项提及的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后,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排除;C项与“大兴土木”寓意,即确立资产阶民主政治不符,排除。故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13、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军队的三级军队编制实质上反映了北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思想,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最终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排除A项;整顿全国军队编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排除B项;宋代三级军队编制削弱地方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C。14、C【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和平宪法”为依据,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C正确;题干未体现出美国争夺势力范围,A与题无关,排除;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已经建立了民主制,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外交,排除D。15、A【解析】

根据材料“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可知康有为主张剪辫易服,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6、B【解析】

材料中主要阐述的是新中国的建设方式,并没有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阐释,故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没有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这是当时政治环境所影响的结果,故选B;材料没有对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进行阐释,排除C;优先发展重工业是适合当时我国国情的,而不是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排除D。17、A【解析】

唐太宗答应松赞干布和亲要求,将文成公主许配于松赞干布,选项A正确;选项B、C、D与松赞干布生活时间不符,排除。18、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所以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9、C【解析】

材料中,英国棉、毛织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机器、火车和铁轨等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4~1856年,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断外传,在此影响下,欧美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进程也随之加快。一方面,这些国家生产原来英国占优势的棉,毛织品,使英国棉、毛织品出口比重下降;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对英国的依赖却很大,需大量进口英国的机器、火车和铁轨等,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此时英国正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A;根据表中数据无法推知纺织品技术退让和纺织品出口总额下降,B和D项均排除。故选C。20、A【解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华侵略扩张加剧,华北和东北地区口岸对日贸易激增,影响了我国港口格局,故答案为A项;一战爆发是1914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中的“丧失”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项。21、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繁荣的共同原因是由于古代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丝路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中国疆域的大小与丝路的繁荣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宋朝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但丝绸之路从汉代就开始了,故B项错误;商贸全球化初露端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丝绸之路从汉代就开始并不断繁荣无关,故排除C项。22、A【解析】

清政府之所以不派遣中国人担任驻美使节,原因是礼仪问题,故委任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依然有华夷观念,A正确;特使是临时设置,不属于制度性规定,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应当是设置总理衙门,排除B;甲午战争后朝贡体系彻底瓦解,排除C;清政府委任蒲安臣为特使,实际上是在履行条约内容,排除D。23、C【解析】

考查土地革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此基础上,中共领导并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C项正确;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制定于1922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中国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故A、B、D错误。24、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梭伦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公元前594年为前6世纪初,排除A项;古典希腊时期是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时期,大约为公元前五到四世纪,排除B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并非确立,排除D项。故选C。25、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钱币使用方便,反映出西汉时期的商业交换比较发达。而东汉时期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改用布帛作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了东汉时期市场的衰退,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发展较快,影响了市场交换,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流通而不是中外贸易,故A项错误;通读材料可知,没有涉及到滥发钱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金属货币使用频繁,没有涉及赋税征收,故D项错误。26、B【解析】

材料“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表明宰相的权力被参知政事分割,还设置了枢密使掌管军事权力。依据君主专制的加强可知,这符合宋太祖赵匡胤的措施。B正确;汉朝时期没有产生参知政事,A错误;元太祖晚于宋太祖,不符合题意,C错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D错误。故选B。27、C【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28、A【解析】

由材料信息“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可以看出明政府设立的牙行主要负责管理对外贸易,这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故选A项;政府对中外贸易的严格控制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说不上繁荣,故排除B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的是对外贸易,不能体现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故C项错误;政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政府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对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排除D项。29、D【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建国之初,由松散的邦联体制到联邦制的建立过程中,过度的民主受到了抑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人民主权并不等于直接民主,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建国之初没有实行直接民主制;B选项错误,美国并未否定“人民主权”思想,没有背离启蒙思想的原则;C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政治自由问题,并未涉及个人自由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0、B【解析】顾炎武提出“亡天下”是指民族危机下中国,“亡国”是指改朝换代,B正确;A错误;当时中国士大夫思想中还没有世界和宇宙的概念,C和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最早从英国开始;关注领域广泛,有广义、狭义之分;有立法保障等。原因: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化兴起;公共卫生问题突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工人阶级的斗争;近代科技的进步。(2)背景:晚清及民国政府的努力;治理东北鼠疫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契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治理的经验等。意义:建立卫生行政制度;初步形成卫生法律体系;培养了公共卫生相关人才;加速了近代社会转型等。【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公共卫生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可知,欧美公共卫生最早从英国开始;根据材料“最初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疫病预防,后来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几乎包罗了所有与民众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可知,关注领域广泛,有广义、狭义之分;根据材料“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来应对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的困扰”可知,有立法保障等。原因:根据材料“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社会‘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产物’”可知,欧美公共卫生兴起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开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卫生与城市化兴起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卫生之所以兴起,原因在于公共卫生问题突出;从政治制度角度看,公共卫生的兴起得益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和工人阶级的斗争;从技术角度分析,欧美公共卫生的兴起得益于近代科技的进步。(2)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