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初中八年二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20分。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盘旋/漩涡蛮横/横冲直撞 B.欺侮/晦暗记载/风雪载途C.拾级/拾取襁褓/强词夺理 D.驿路/演绎挑衅/挑拨离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A.有一对读音相同,xuán/xuán,hèng/héng;B.每对读音都不同,wǔ/huì,zǎi/zài;C.有一对读音相同,shè/shí,qiǎng/qiǎng;D.每对读音都相同,yì/yì,tiǎo/tiǎo;故选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撺掇蓦然殒石接踵而至 B.帷幕冗杂霹雳目炫神迷C.缅怀两栖次第轻歌曼舞 D.诀择雾霭萦绕纷至踏来【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易错字。A.殒石——陨石;B.目炫神迷——目眩神迷;D.诀择——抉择,纷至踏来——纷至沓来。故选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看到壶口瀑布那壮观的场景,每一个游览的人无不叹为观止。B.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培养平台,为农村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川流不息的人才支撑。C.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知所措,就去读一读书,借鉴一下先人的经验。D.只有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机遇,我们才能站立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浪潮中,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本句用来形容游客对壶口瀑布的赞叹,使用正确;B.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本句用来形容人才接连来到,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C.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本句用来形容对人生不知如何去做,使用正确;D.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本句用来形容处处时代的信息变化极快,使用正确;故选B。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碎片化阅读容易使人们在阅读时浅尝辄止,久而久之会产生思维惰性,不利于培育深度思维能力。(把“培育”改为“产生”)B.为了避免中小学生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教育部专门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全国中小学都强化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删去“不”)C.我国航天事业屡创佳绩,航天强国的梦想逐步实现,靠的是无数航天人的奋斗和拼搏取得的。(删去“取得的”)D.在“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各地向公众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宪法知识,普及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把“向公众”调到“通过多种形式”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搭配不当,将“培育”改为“培养”;故选A。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表达角度,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北朝民歌《木兰诗》和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叙事诗。B.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C.《核舟记》中“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大苏”与《小石潭记》《马说》的作者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D.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请人帮忙用“拜托”,中途先走用“失陪”。【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社戏》是小说,不是散文。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看戏的经历,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故选B。6.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2)______________,河之洲。(《〈诗经〉二首》)(3)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4)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5)《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诗句,都通过描写极其反常和矛盾的心理,真实反映出人物的悲惨境遇。【答案】①.选贤与能②.关关雎鸠③.并怡然自乐④.零落成泥碾作尘⑤.可怜身上衣正单⑥.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雎鸠、怡、碾、贱”等字词容易写错。综合运用。(共7分)7.人生的价值在于勇于奋斗。忆往昔,在湖湘大地上,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此立下报国之志,投身时代洪流,勇扛建立新中国的大旗。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开展“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追光而遇(1)学校拟进行“最美奋斗者”评选大赛,请在以下众多提案中选择一位,仿照示例,说说你的推荐理由。备选项:单板男子大跳台金牌得主苏翊鸣、亚洲飞人苏炳添、跳水女子10米台金牌得主全红婵、第一位达成世乒赛大满贯的00后运动员孙颖莎示例:我推荐苏炳添,推荐理由:你的每一次迈步,让我听到了风的怒吼,名不虚传的亚洲飞人。我推荐______________,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沐光而行(2)在奋斗前行的路上,你发现同桌小洁最近陷入了情绪低谷,开始慢慢懈怠,询问得知她最近因为考试失利没达到预期目标,看不到未来的方向而苦恼迷茫,请你尝试对她进行劝说,给她以鼓舞力量。(要求:结合一个古今中外奋斗的人物素材,80字左右)【答案】(1)①.我推荐孙颖莎②.推荐理由:你是乒乓球台上闪耀的新星,每一次挥拍,都书写着00后的传奇,以大满贯的辉煌成就,证明了奋斗的青春最闪亮。(2)小洁,每个人的学习之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上千次失败一样,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想想《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面对巨大的挑战,他从未放弃,最终虽只带回一副鱼骨架,但那份坚持与勇气,让他成为不可战胜的勇士。考试的小挫折不过是成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调整心态,相信自己,继续努力,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其身份阐述推荐理由。句式要仿照给出的示例,以第二人称“你”进行表达,要流畅合理。示例:我推荐全红婵。理由:你那神奇的“水花消失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完美夺金的背后是在艰苦条件下刻苦训练、不懈努力地付出,是为了实现自己愿望和理想的拼尽全力。【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选择一位古今中外奋斗的人物的事迹鼓励她振作起来,努力奋斗。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要注意字数要求。示例:小洁,每个人的学习之旅都不会一帆风顺。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坚持进行文学创作,靠的就是奋斗的勇气。考试的小挫折是成功路上的磨炼,调整心态,继续努力,相信成功就在前方。二、阅读与理解(共47分)(一)古诗文阅读(共19分)过彭泽解缙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不见陶彭泽①,湓城②起暮鸦。【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9.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赏析二者使用的妙处。【答案】8.A9.“添”字巧妙描绘了官舍周围的柳树因春天的到来而增添新绿的景象,仿佛春意在官舍周围弥漫开来,富有生机与活力。“泛”字生动展现了驿楼花香四溢的情景,一个“泛”字让香味仿佛有了动态,随着春风飘散到四周,增添了无限的意境美。二字皆精妙地捕捉了春天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灵动起来,展现出春天的盎然生机。【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赏析。A.结合“孤帆带日斜”可知,“日斜”一词的意思是“夕阳西下”,点明时间是傍晚,不是清晨;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鉴赏。“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意思是:官舍的柳树更添了几分翠色,驿楼处花朵香气四溢,只是不见陶渊明和彭泽了。一个“添”字写出官舍的柳树变得更加翠绿,绿意更浓。“香泛驿楼花”一句,通过“香”字描绘出花朵的香气,“泛”指漫出,指花朵的香气如同水一般溢出驿楼,故“泛”字写出了驿楼花朵的香气蔓延而出、香气动人,弥漫的景象,营造出宁静、安详、和平的氛围。整句诗通过描绘春天官舍和驿楼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因此,颈联中“添”“泛”二字化静为动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驿楼之花香气四溢。观潮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其杭人有一等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①子胥②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且帅府节制水军,教阅水阵,统制③部押④于潮未来时,下水打阵展旗,百端呈拽。又于水中动鼓吹,前面导引,后抬将官于水面,舟楫分布左右,旗帜满船。是时正当金风荐爽,丹桂飘香,如之何不对景行乐乎?(节选自吴自牧《梦梁录》)【注】①迓:迎接。②子胥:指春秋吴国的伍子胥。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潮神。③统制:武官名。④部押:督率。10.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从前句“西有湖光可爱”来推测,“东有江潮堪观”中“堪”的意思是“值得,能够”。B.“潮怒胜于常时”中的“怒”字与“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吏呼一何怒(《石壕吏》)”中的“怒”字意思相同。C.根据语境推断,“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中“赁”为“租借”之意。D.联系成语“伺机而动”,可知“伺潮出海门”中“伺”的意思与之相同。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B.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C.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D.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逐/子胥弄潮之戏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统制部押于潮未来时,下水打阵展旗,百端呈拽。13.请你展开想象,描述文中画双横线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的盛景,并简要回答这个句子有何作用。【答案】10.B11.A12.统制官在潮水未到之前,就率领军队下水布阵,展开旗帜,各种表演层出不穷。13.盛景描述:八月十八日,杭州全城沸腾,大街小巷人头攒动,车马络绎不绝,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节日般的欢乐之中。家家户户的楼台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旗帜,只为争得一席观赏钱塘江潮的最佳位置。江边,人群摩肩接踵,兴奋地等待着那一年中最壮观的潮水。勇士们更是跃跃欲试,手持彩旗,准备在潮水中展现他们的英勇。作用:这句话描绘了观潮日的盛况,不仅展现了宋代杭州民众对于观潮活动的热情和重视,而且通过“倾城而出,车马纷纷”的热闹场面,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以及民众对生活娱乐的追求,为后文详述观潮活动的精彩纷呈做了铺垫,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代入感。【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理解。B.“潮怒胜于常时”句意:潮水比平常时候要有气势,“怒”是气势很盛、不可遏止的意思;“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句意:用力鼓动翅膀飞翔,它的翅膀像垂挂在天边的云,“怒”是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吏呼一何怒”句意:官吏大声呼叫多么凶残,“怒”是愤怒,凶残。故三个“怒”意思不一样,选项有误。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他们成百为一群,拿着旗子迎着潮水而上以迎接伍子胥,这就是弄潮的游戏。“百十为群”主谓短语,表示数量和群体,其后应该断开一处;“执旗”是动词,“泅水上”是地点状语,合在一处表示完整的意思;“以迓子胥弄潮之戏”表目的,指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迎接“子胥弄潮之戏”。据此断句为: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统制:武官名;部押:督率;未,没;百端:各种样子;呈拽:安排。【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问:“倾城而出,车马纷纷”‌描绘了一幅盛大的场景,其中“倾城”意味着全城的人都出来了,而“车马纷纷”则形象地描绘了车辆和马匹络绎不绝的情景。这个表达通常用来形容一个盛大、热闹的场面,可能是庆典、节日或者其他重要的集会活动。在这样的场景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汇聚在一起,共同参与这一盛大的活动,形成了一幅生动而热闹的画面。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活动的规模和参与人数之多,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活动的热情和期待‌。据此描绘画面,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八月十八的时候潮水最为壮观了,整座城里的百姓都纷纷冒出来,有的驾车,有的步行,还有的坐轿子,都在往江潮边赶去。有些不能亲自到场的,就站在楼房上,各种各样的彩旗是他们为弄潮儿加油鼓劲的工具,一旦潮水来了,他们就大声的呐喊,场面十分繁盛。第二问:结合材料“十八日最为繁盛,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可知潮水最盛的时候,帅座到,教练指挥水军,百姓呢,则“倾城而出,车马纷纷”“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等可以看出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去观潮、去做弄潮儿,这一切都得益于当时社会的安定和谐,百姓才能这样自由、闲适的娱乐。故这句话起到侧面烘托作用,衬托了社会的长治久安,民风淳朴。结合“且帅府节制水军,教阅水阵,统制③部押④于潮未来时,下水打阵展旗,百端呈拽。又于水中动鼓吹,前面导引,后抬将官于水面,舟楫分布左右,旗帜满船”可知后文除了写百姓纷纷出来观潮,各位官兵督率都在那里指挥弄潮,在水中娱乐,十分热闹壮观,故这句话还起到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点睛】参考译文:(杭州)西边有可爱的湖光景色,东边有值得观赏的江潮,都是绝妙的景色。每年八月里,江潮比平常更加汹涌。从十一日起,就有观看江潮的人,到十六日、十八日,全城的人都出动了,车马众多,纷纷攘攘。十八日这天最为热闹,大概是因为大帅要到郊外,训练并指挥节制水军。从庙子头一直到六和塔,每家的楼屋,都被贵戚和内侍等人租去当作观看江潮的位置。那些杭州人中有一群不惜性命的人,用大彩旗或者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各自在旗杆上系满绣色的绸缎,等到江潮从海门涌出时,他们成百为一群,举着旗帜在水里游泳,来迎接伍子胥弄潮的表演,有的手脚拿着五面小旗浮在潮头戏弄。而且大帅府指挥节制水军,操练水阵,统制和部押在江潮还没来时,就下水摆阵展旗,百般变化展示拖拽。又在水里演奏鼓吹乐,前面有人引导,后面把将官抬到水面上,船只分布在左右两边,船上满是旗帜。这时正赶上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怎么能不对着这样的美景游乐呢?(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钟情于龙文化,毫无疑问,龙年必将激发传统龙文化的新活力、新思考。材料一龙文化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元宵节舞龙(舞龙灯、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面、端午节龙舟赛,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是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材料二①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农历龙年春节,“龘”(dá)字出圈成了生僻字界的“扛把子”。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厅中出现的“龙行龘龘”,再到时下应景的祝福语“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都引起民众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好奇。②虽然这个字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实际使用过,但今人将其重新挖掘出来,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显然是一种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的巧妙结合。不仅展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③与此同时,“龘”字在当前的火爆也并不意外,除了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大力助推,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生物之一,龙本身就拥有广泛的民间基础。无论是人们关于其蜿蜒而雄健体态的想象,还是古籍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生动描述,都为龙的“周边”火爆舆论场打下了基础。(节选自2024.2.9孔德淇《“龘”字火了,生僻字热起来背后是文化传承》)材料三①甲辰龙年是不是可以再次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理念,来呈现春晚的主标识?②顾永江及团队开始寻找适合承载龙年气象的字,“有没有‘两条龙’‘三条龙’这样的字?一经搜索居然真有,当时就特别地兴奋。它(“龘”字)的读音也很好,念dá;含义也很好,就是巨龙腾飞的样子,很能代表我们当今时代。“龘”字由三条‘龍’组成,‘三’是虚数,往往表众多,可以理解为所有龙的传人一起腾飞。”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的创作灵感落地后,顾永江又设计了几个版本,最终导演组选定了以“九叠篆”作为美学符号的设计方向。所谓“叠”就是笔画在结构上的装饰性转折、均分,印文刻制可分为五叠、六叠、七叠……因“九”是数之终,统称九叠篆。龙年主标识设计最终呈现足有十八叠之多。③顾永江把金字拓宽,压缩留白,红底填充进去,张力瞬间拉满,就好像是民族的血脉。“我甚至感觉到有血液奔涌,流淌过百转千回,融进了这个‘龘’字。有那么一刹那,我想到了我们的民族,也曾饱受屈辱,但始终百折不挠。”顾永江又发现,这个图形经过线条粗细的处理以后,很像一个“芯片”,就再度强化了这一意象,让其呈现出金属光泽度。(节选自《央视文艺》公众号)“龘”(dá)字(龙年春晚主标识)材料四①中新网上海2月9日电(记者许婧)随着甲辰龙年的到来,龙年的“龙”英译成“dragon”还是“loong”成为热议话题。上海杉达学院英语系教授兼外语学院院长、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原系主任曾泰元表示,语言在变化,语义在流动,文化在糅合。中国龙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放眼世界,把各文化的特色词翻成英文,均以音译最为常见。汉语拼音是中文罗马字现行的国际标准,把中国的龙音译为long(或loong)合情合理。②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图腾,身躯长,体有鳞,头有角,嘴有须,足有爪,能走能飞,能入水游泳,能兴云降雨,封建时代以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称帝王使用的器物。③曾泰元说,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龙”的英译需要注入新的认识,与时俱进。新千年以来,“龙”的英译逐渐引发了较为广泛的讨论。有论者认为,在传统的西方文化里,dragon的负面形象明显、突出,代表的是恐怖、邪恶的怪兽,各路英雄好汉皆欲诛之而后快。令人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国人习焉不察,默认了用邪恶的西方龙来对应祥瑞的中国龙。论者因而声言,这是个严重的历史错误,必须彻底纠正,同时积极主张,应该以音译的long(或loong)来翻译中国龙,用全新的语言符号来代表专属的语义内涵。(选自2024.2.9《环球时报》)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龙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图腾,龙的影响波及了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B.“龘”字在当前的火爆,除了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大力助推外,与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分不开。C.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中的生僻字“龘”在历史上没有实际使用过。D.春晚的主标识由三条“龍”组成,“三”是虚数,往往表众多,可以理解为所有龙的传人一起腾飞。15.随着甲辰龙年到来,龙年的“龙”英译成“dragon”还是“loong”成为热议话题。材料四中作者提出把中国的龙音译为long(或loong)合情合理。请结合材料四谈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答案】14.C15.原因包括:汉语拼音是中文罗马字现行的国际标准,因此用long(或loong)音译“龙”符合标准;“龙”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象征,其英译应体现中国特色,避免与西方dragon的负面含义混淆;音译能够准确反映“龙”的专属语义内涵,避免文化误解。【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C.根据材料二第①段“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厅中出现的‘龙行龘龘’,再到时下应景的祝福语‘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都引起民众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好奇”,材料二第②段“虽然这个字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实际使用过,但今人将其重新挖掘出来,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显然是一种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的巧妙结合”可知,“龘”这个字并不是“在历史上没有实际使用过”;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运用。结合材料四第①段中“中国龙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放眼世界,把各文化的特色词翻成英文,均以音译最为常见。汉语拼音是中文罗马字现行的国际标准,把中国的龙音译为long(或loong)合情合理”可知:汉语拼音是中文罗马字现行的国际标准,因此用long(或loong)音译“龙”符合标准。结合材料四第③段中“曾泰元说,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龙’的英译需要注入新的认识,与时俱进。新千年以来,‘龙’的英译逐渐引发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可知:龙是核心象征之一,“龙”的英译需要注入新的认识,与时俱进。结合材料四第③段中“有论者认为,在传统的西方文化里,dragon的负面形象明显、突出,代表的是恐怖、邪恶的怪兽,各路英雄好汉皆欲诛之而后快。令人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国人习焉不察,默认了用邪恶的西方龙来对应祥瑞的中国龙。论者因而声言,这是个严重的历史错误,必须彻底纠正,同时积极主张,应该以音译的long(或loong)来翻译中国龙,用全新的语言符号来代表专属的语义内涵。”可知:龙在西方与中国的寓意不同,在传统的西方文化里,dragon往往代表的是恐怖、邪恶的怪兽,而中国龙则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图腾,代表祥瑞美好,音译“long(或loong)”能够准确反映“龙”的专属语义内涵,避免文化误解。(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稠李子花,稠李子果朱明东①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②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母亲问邻居大姐,这是啥花?邻居大姐说,树叫稠李子树,花就叫稠李子花,还结果呢,那果就是稠李子。③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④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⑤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到了秋天,稠李子树叶黄了,每棵树的枝丫上挂满又黑又亮的果。⑥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⑦雨后出彩虹,北山公园越发清新。沿着林荫小道,我拾阶而上。静穆中,我发现北山公园除了郁郁葱葱的樟子松、落叶松等树外,还生长着一棵棵稠李子树。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⑧那年,我在湖北工作。母亲给我打电话:“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那圆溜溜黑乎乎的豆豆来。我连说:“妈,您可别邮了,怪难看的,还让人笑话。”放下电话后我才反应过来。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殷殷切切,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啊。⑨这些年,小城没少栽植稠李子树。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就可随处相遇。与妻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妻子用手指道:“瞧,稠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0月31日,有删改)16.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场景看到稠李子果变黑、尝味道涩②在北山公园见到稠李子树听到母亲说给“我”寄稠李子果④“我”的情感①感动赞赏③自豪17.品味下列句子,按要求答题。(1)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2)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8.小红想写一篇有关《稠李子花,稠李子果》的赏析文章向《散文鉴赏》杂志投稿,在文中想阐述题目“稠李子花,稠李子果”的妙处,请你帮帮她。【答案】16.①失望;②父亲讲述铁道兵与稠李子的故事;③愧疚或怀念;④在甘河公园散步偶遇稠李子树17.(1)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缓缓坐、点烟、深吸),生动描绘了父亲在讲述故事前准备的状态,营造了一种沉思和庄重的氛围,暗示了即将讲述的内容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往事的深刻记忆和情感投入。(2)“黑得明亮”与“甜得醉人”使用了鲜明的对比和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稠李子成熟时的颜色和口感,既突出了稠李子的诱人特点,又富有诗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18.题目“稠李子花,稠李子果”妙处在:一是富有画面感,直接点明文章描写的主体,吸引读者;二是具有象征意义,稠李子从花到果的变化过程象征着坚韧与成长,与文章中父亲讲述的铁道兵故事相呼应,寓意深刻;三是题目蕴含了时间的流转,从花到果的过程暗含岁月变迁,引出对家乡、亲人和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第一空,根据题干提示“看到稠李子果变黑、尝味道涩”找到第③④段“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是作者最初对稠李子果的感受,可知:作者心情是不开心,厌恶稠李子树;第二空,根据题干提示“感动”找到第④段“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写的是听父亲讲铁道兵的故事,可概括场景为:“我”听父亲讲铁道兵与稠李子树的故事;第三空,根据题干提示“听到母亲说给‘我’寄稠李子果”找到第⑧段“那年,我在湖北工作。母亲给我打电话:‘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联系第⑧段“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殷殷切切,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写“我”远离家乡后对稠子果和家乡的思念,可概括为:作者想到稠李子就想到故乡,怀念之情尽显;第四空,根据题干提示“自豪”找到第⑨段“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就可随处相遇。与妻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妻子用手指道:‘瞧,稠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写“我”在小城公园见到稠李子树,可概括场景为:“我”与妻子在甘河公园见到稠李子树。【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1)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解答时,先要明确常用的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环境描写等,分析描写的作用时要围绕它对表现人物形象或表达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来回答。描写方法:“坐、点、吸、讲”四个动词,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内容与情感:联系第④段下文“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可知:父亲坐好讲铁道兵与稠李子树的故事,表现了父亲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铁道兵的钦佩与赞美;联系第④段下文“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可知:暗含吸烟讲述故事,暗示故事的结尾是悲惨的,表现了父亲内心的沉重。(2)本题已经给出赏析角度,给出加点的字,可先理解字词本义,在文中的意思,结合内容谈情感。本义:“吹弹可破”意思是:好像一吹一弹就会弄破,形容面部的皮肤细嫩;吹口气,或在上面弹下就破了;文中义:联系“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可知:“吹弹可破”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稠李子果成熟以后,颗颗饱满透亮,气味迷人,吸引人一饱口福;情感:表现了作者对稠李子果的喜爱;联系第⑥段前文“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稠李子树不畏严寒,不畏困难精神的赞美。【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含义及作用。题目的含义主要围绕“稠李子花,稠李子果”讲述的事件去思考;题目的作用可围绕文章内容与主题进行概括。“稠李子花,稠李子果”这一题目中有花有果,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联系第①②段“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可知:“稠李子花,稠李子果”指大兴安岭常见的一种树所开的花、所结的果,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描写的主体内容。文章以时间顺序,围绕“我”对“稠李子花,稠李子果”的认识与感受展开叙述,题目是文章的线索,突出中心。结合第⑧段“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啊”可知,从“稠李子花”到“稠李子果”暗含了岁月变迁的深意,表达出“我”对家乡、亲人和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文章先写“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再写父亲讲述的铁道兵付班长的故事,由物及人,赞美像“稠李子树”一样的人;联系第⑥⑦段“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可知,文章明写树,暗赞人,因此,以此为题暗示文章主题,赞颂了大兴安岭建设者们扎根于基层,坚韧顽强,不畏困难,低调随和不张扬,平凡朴素有毅力的精神。在高度赞扬稠李子的品质的同时,也启发我们要做踏实有毅力的人,要有为国奉献,扎根基层,建设祖国的梦想。(四)名著阅读(共6分)19.下面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成功之处就在于创作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通过写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D.“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D.这段文字中的“他”实际上是指保尔·柯察金,而不是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神父对保尔态度蛮横,经常体罚侮辱他,最后因他往面包团里撒烟末而被神父无情的从学校开除。故选D。20.经典常读常新。请将《经典常谈》阅读记录卡空白处填写完整。阅读策略内容呈现阅读记录关注名篇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经典,这部经典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这部“经典”指①______关注人物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这里的“他”是②______关注感受作者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请结合书中所学,说说你推荐阅读《诗经》这部经典的理由:③______【答案】①.《说文解字》②.司马迁③.示例:《诗经》内容丰富,涵盖古时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①根据“这部经典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可知,答案为:《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②根据“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可知,答案为:司马迁。司马迁早年生活在家乡,十岁随父入京,先后向古文大师孔安国、今文大师董仲舒学习了《尚书》《春秋》公羊学,对儒、道等各家学说有广泛的学习。初任郎中,奉使西南。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并开始着手编写《史记》,后因替李陵辩解,触怒武帝,被处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于征和元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巨著。③根据要求“结合书中所学,说说你推荐阅读《诗经》这部经典的理由”可知,应点明阅读《诗经》的意义;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三、表达与写作(共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行走于大千世界,去品悟自然的神奇瑰丽,探寻一地的风土人情,追溯历史的悠远厚重,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行程中,一定有一个地方令你念念不忘。它鲜活在你的路途中,更烙印在你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