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延边二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2.《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 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3.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三十个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A.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C.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4.如图为1929—1945年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在二十年代跃居世界首位B.罗斯福新政实施仅三年就使经济超越大萧条之前的水平C.二战破坏导致四十年代经济增长缓慢D.国家宏观调控是经济恢复的政策取向5.20世纪60年代,针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卡尔·多伊奇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随着两极向多极转变,战争的次数可望减少,形势更为稳定。而以肯尼思·华尔兹为首的一些学者则认为,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更为稳定。据此可知,这两种认识A.体现了美苏对峙与世界力量中心增多的国际格局B.都明确指出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消除战争动荡C.说明第三世界成为制约美苏两极的重要政治力量D.使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6.阅读《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为解决建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当时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继续采取“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诗经》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产竹子。据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上述记载,最能印证的历史上的现象或变迁是:A.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C.政府对竹子种植的重视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8.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D.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9.“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一转折发生在A.17世纪早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早期 D.19世纪末期10.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宗教崇拜变得越来越温和。尽管最初是不受约束的崇拜在这一阶段成为完全被城邦驯化的一种宗教。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仪式的性质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A.智者学派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 B.形成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C.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D.城邦对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控制的加强11.经济学家李斯特曾说:“一个人当他已经攀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登高时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随上来。亚当·斯密学说的秘密,英国执政者世界分工论的秘密,也就在这里。”这主要说明李斯特A.旨在批判自由主义经济理论B.主张自由贸易推动经济发展C.否定自由主义存在的合理性D.认为工业革命深化世界分工12.伯里克利曾连续32年当选将军,其中14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掌握国家政权。他善于通过诱导式的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因此,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评价雅典“表面上看实行的是民主政体,实际上是一个人统治的国家”。据此可知,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政治A.本质上是个人专制 B.体现了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C.运行机制严重失灵 D.已沦为政治家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13.1929年4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B.毛泽东初步形成了新的革命思想C.“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全党认同D.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14.如图为1951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土地改革下生产方式的变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兴起C.“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铺开 D.“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15.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这客观上A.引入了社会监督 B.防止了官员腐败C.强化了君主权力 D.削弱了行政监督16.据学者统计,近几十年发现的甲骨文遗址除殷墟(今河南安阳)以外另有25处,其分布情况见下表——据宋镇豪《南靖殷墟甲骨回归感言》整理商至周甲骨文分布范围发生了变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文字体系逐渐成熟 B.金文取代了甲骨文C.周人统治范围扩大 D.争霸战争持续不断17.1921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指出,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虽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认为他们能解决问题,就大错特错了”,中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获取尊重和显示力量的地步”。这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A.对列强的外交规则有清醒认识B.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C.能够正视中国问题出现的原因D.为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作积极辩护18.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又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由此可以推知A.文物史料真实可信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C.铁犁牛耕始于商代D.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19.有学者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不是原型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去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段话的主旨是A.史学研究依赖于史料学 B.理论争斗推动了史学发展C.史学理论的价值有限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研究20.1974年,在中美关系的谈判中,基辛格希望中国承诺和平解决问题。中国政府则坚持认为问题采用什么方式,是否采用和平方式,将由中国人自己决定。这反映出A.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美国坚持“两个中国”原则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D.和平解决问题成为共识21.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A.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22.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主人公拉萨洛出生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部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 B.突出了人文精神C.讽刺了工业文明 D.表达了理想幻灭23.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所强调的是: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美国革命受法国革命的影响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D.美国和法国有着共同的利益24.大连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城市。下列项中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秦朝归辽东郡管辖②甲午战争期间遭受日军侵略③日军设立满洲731部队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④设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下图是1842年刊载在《伦敦图画新闻》上道光皇帝画像。该画像A.直接源自对清朝皇帝的采访和记录B.仅代表鸦片贩子和侵华士兵的态度和立场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英国民众对清朝的认识D.透视出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对清朝统治者的鄙视心态26.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9月的一幅漫画《鸟儿与草人》。该漫画反映了A.农村生产关系正发生重大变革B.农业合作化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C.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D.国民经济彻底恢复27.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28.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商书,有相当多的内容是关于商贾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的。如要求商人“处财治事,须宽弘大度……怀人以德”、要“存心合乎天理,正三纲,明五伦,拯困苦”“贸易之道,勤俭为先,谨言为本”等。材料说明了()A.经济影响商人文化普及程度 B.商人的义利观发生根本变化C.儒家思想影响商人伦理构建 D.商人重视教育助推文化发展29.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A.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D.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30.1781年,美国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杰伊发如表封致各州的公开信,详细介绍了当时的财政状况,呼吁各州为了共同的福利,向国库交纳应缴的派款,但其呼吁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出现主要是由于A.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破坏B.大陆会议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C.美国各州之间存在着复杂矛盾D.各州普遍存在对中央政府的疑虑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漫画中的历史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问题(1)分别依据图片信息,概括图一、图二的主题?(2)具体分析导致以上两幅漫画出现观点迥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我们如何看待这两幅漫画的历史价值?32.材料1941年12月是已经变成全球战争的这次大战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当月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开始的反攻证明,闪电战至少在这里是失败了。而且,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头六个月内的辉煌战果严重打击了同盟国,但是失去的领土(甚至是新加坡或菲律宾)从总战略的角度讲实际上都并不真正极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行动以及希特勒无必要的对美宣战,最终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参战了。诚然,单单工业生产力并不能保证军事实力——尤其是德国的作战能力说明,简单地人对人和美元对美元的比较是很荒唐的——但是,大同盟(丘吉尔喜欢这么叫)比起轴心国来在物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并且它的生产基地也远离德国和日本武装部队,因此它拥有建立一支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所需的资源和机会,而任何一个早期的法西斯侵略对手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实际上,在第二年,托克维尔在1835年关于出现两极世界的预言最终即将实现。——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2月成为“第二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二战和战后世界带来的影响。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行为的背景及影响。(2)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3)综上,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故A正确。所有制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还是公有,故B错误。人民公社化不利于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故C错误。工业化的基础增强,不是直接影响,故D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民公社化2、A【解析】
涉及社会安全和杀人、重伤的重大刑事案件不适用“亲亲可以相隐”的原则,说明古代司法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A;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主要是外儒内法,排除B;强调家庭伦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题意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3、C【解析】
周王把封国做小是为了加强对封国的控制,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故C正确;周代没有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同姓贵族,排除B项;D项与宗法制有关,不符合材料中的分封制,且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4、D【解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破坏很大,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D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的比较,A错误;图片中1937年经济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故B说法错误;图片信息不能看到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C错误。5、A【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对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认识,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故B项说法错误;第三世界是助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与第二种观点矛盾,故C项说法错误;题中只是学者的个人观点,属于学术争鸣问题,故D项的描述与材料中反映的内容不符,错误。6、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较大的外交困难,为了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正确;“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举措,排除A项;参加日内瓦会议及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均是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排除CD两项。故选B。7、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是由东周时期孔子整理的,其记载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故可知竹子种植的变化反映了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没有涉及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排除A。竹子的历史演变不是经济的体现,且材料强调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排除B。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而非整体认识,材料强调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排除。8、D【解析】
马克思意在表明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起到了双重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被殖民地区的近代化,选项D正确;马克思认为殖民活动有破坏性使命,可见其认识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选项A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未体现,脱离了材料主旨,排除。9、D【解析】材料所要表达的含义是,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发现有国家兴起并冲击了自己的地位。而材料中说的是美洲大陆,那么只有美国。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都是世界霸主,而其地位的下降则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革命首先爆发于美国和德国,之后冲击的英国的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以答案选D10、D【解析】
材料“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说明城邦对公众的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控制加强了,故D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提到“智者学派”,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A【解析】
材料“一个人当他已经攀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登高时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随上来”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的放任不管不利于社会发展,说明李斯特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持批判态度,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主张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选项排除。材料并未完全否定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材料认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C选项排除。认为工业革命深化世界分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2、B【解析】
伯里克利通过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并因此连续32年当选将军,其中14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等说明了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政治,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的特点,B项正确;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A项错误;伯里克利通过选举掌握国家政权,通过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不能说明雅典政治运行机制失灵,更不能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是政治家争权夺利的工具,CD两项错误。13、B【解析】
材料中的“农村斗争”“红色政权”“红军"包含了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毛泽东革命道路新思想的初步形成,故B正确;材料信息只体现了毛泽东个人的观点,而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变化,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的态度,不能说明得到全党认同,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当时党内的城市中心论仍存在,苏联道路的束缚仍然存在,排除D。故选B。14、A【解析】
据材料“1951年出版”可知,陈永康的互助组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下生产方式的变革,A项正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兴起于1953年,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与“大跃进”都产生于1958年,C、D项错误。15、A【解析】
材料中“养民劝农"“谏论时政”“陈冤诉屈”“举报告密“表明,政府重视民意的表达和传递,客观上引入了民间参与和社会监督,A项正确;“防止”表述绝对,排除B;题干列举的举措未涉及中枢体制变化,与强化君主权力无关,排除C;社会监督并不能削弱行政监督,两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排除D。16、C【解析】
由表中统计数字显示,比起商代,周朝甲骨文的遗址分布范围更广,说明周代的统治范围比商朝的扩大了,C项正确;单纯从甲骨文分布范围看,无法得出文字体系逐渐成熟、金文取代了甲骨文和争霸战争持续不断等结论,ABD三项错误。17、B【解析】
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中国代表团向会议提出了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最终中国收回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占领的山东”。因此材料中美国的主流媒体“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18、D【解析】
据材料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据考古“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信息,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体现了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佐证,D正确;据材料中不仅有文物史料,而且有文献史料,A观点不全面;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祭祀的礼器,而非农具,B错误;据材料可知商代已有牛耕和铜犁,但材料没有反映铁犁出现,因此不能说明铁犁牛耕始于商代,C错误。19、D【解析】
从材料“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可以看出史学理论的构建离不开史料,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作用,但“依赖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论斗争的信息,故B不正确;C向本身说法不正确。20、C【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材料指出,在1974的中美关系谈判中,中国强调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由本国自己决定,凸显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故C项正确;标志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是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希望中国承诺和平解决问题",并未提到其坚持“两个中国”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并未体现“和平解决问题成为共识”,故D项错误。21、A【解析】材料“当下的革命阻力……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反映了民众之心理不符合革命的形势,说明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故A正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故B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C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仍然曲折,故D错误。故选A。22、B【解析】
16世纪的欧洲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小癞子》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状态反映了人文精神,B正确;作品更接近现实主义,排除A;这一时期工业文明尚未兴起,排除C;作品反映的是希望,而非幻灭,排除D。23、C【解析】
杰斐逊的观点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对美国国家建立的重大影响,选项C正确;法国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但这并不构成美国人视法国为祖国的原因,排除A;美国革命在前,因此选项B排除;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作为美国人将法国作为祖国的原因,排除D。24、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在东北设立辽东郡,大连包括在内;甲午战争期间日军进行了旅顺口大屠杀,位于大连;1984年,中国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大连市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故①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日军设立满洲731部队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位于今哈尔滨平房区,并非大连,故③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5、D【解析】
该图片具有明显的贬低和讽刺意味,结合材料时间可知,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对清朝统治者的鄙视心态,选项D正确;鸦片战争时期,道光帝并未和英国接触,排除A;材料无法看出代表哪一群体,排除B、C。26、A【解析】
根据漫画,一只鸟儿落在田间衣帽破烂的草人身上,路上正行走着几位衣着光鲜、笑逐颜开的农民,他们推着白行车,牵着牲口,手里提着新买来的东西。鸟儿对草人说:“我过去一直以为你是农民,现在农民可不像你这个样儿了。”这幅漫画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故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工业化建设始于1953年,排除B、C两项;国民经济彻底恢复的时间是1952年底,排除D项。2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农场”,与工业无关,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增加,D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所述为“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此时的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才使国家农场生产与私人生产形成鲜明对比,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弊端28、C【解析】
材料“处则治事,须宽弘大度……”、“存心合乎天理,正三纲,明五伦,拯困苦”、“贸易之道,勤俭为先,谨言为本”反映出明清时期具有儒家理念的商人们,在获取之道上,遵循传统“义利观”的原则,通过“拯困苦”等行义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怀,由此可知儒家思想影响明清时期商人伦理的构建,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人受教育或文化普及的程度,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和理学思想对商人伦理观的影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材料不是反映商人重视教育,而是自身对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的认识,排除D。29、D【解析】
材料“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体现的是基辛格主张中美之间应该互利、双赢,美国应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中美关系的发展,没有涉及A项内容的表述,排除;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B项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0、B【解析】
材料“1781年”可知,此时美国是“邦联制”,(大陆会议)中央政府无实权,故B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图一中欧洲显示一片荒凉景象,代表欧洲的人靠着马歇尔计划的绳索攀援而上,反映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复兴产生重大影响。图二中代表美国(或马歇尔)的人手中拿着代表束缚和控制德法等西欧国家的圈绳和武器,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目的在于控制西欧国家。(2)国际时局的因素: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属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敌视状态。国家立场的因素:美国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国,通常会肯定自己的做法;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三方,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时间的因素:1947年马歇尔计划刚开始实施,1949年计划实施后两年,时间的推移会导致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产生改变。(3)这两幅漫画对研究MarshallPlan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是毕竟是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我们还需结合更多的史料佐证【解析】
(1)从图一中“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等信息可得出这与马歇尔计划有关,从这一角度进行概括。图二则从马歇尔计划的目的的角度进行概括。(2)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从冷战的背景角度去考虑,因此要考虑到国际时局的因素,考虑到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内设计空间组织》课件
- 《电源系统的建模》课件
- 《病理心理学》课件
-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
-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职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汇编职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职工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职工管理篇十篇
- 数学-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八省联考)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0:“5领导作用-5.4创新文化”(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版定制家具生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范本2篇
-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CMMM-)介绍及评估方法分享
- 2024年个人总结、公司规划与目标
- 市场营销试题(含参考答案)
- 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与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2023年新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审批表
- 眼科护理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