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皖西南联盟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皖西南联盟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皖西南联盟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皖西南联盟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皖西南联盟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皖西南联盟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出,“全球化不再等于美国化”“汉语、印度语、阿拉伯语都可以发展出全球性的报纸、广播、电视频道。“播客’更是本土文化走向全球的利器。”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A.多元文化并存的趋势加强 B.美国失去了全球化的机遇C.国际政局发生剧烈的变动 D.亚洲国家居于主导的地位2.1940年11月,日本与南京政府签订《中日基本条约》,其中第七条说:“日本政府基于本条约之中日新关系的发展,应撤废在中华民国所享有之治外法权,并交还其租界。中华民国政府则应开放其领域,使日本国臣民,得居住营业。”据此可知,这一条约的签订反映了A.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B.南京政府捍卫国家主权C.英美对日本宣战的结果D.日本侵华本质并未改变3.被总书记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承载着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殷切期望”的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 B.APEC C.北约 D.欧盟4.如图为某年“老新闻”目录,同样可以编入该目录下的老新闻是A.中华民国新纪元B.讨袁声中之上海C.破天荒之工人总同盟罢工D.九国太平洋会议消息5.《旧唐书·桓彦范传》载:时有墨敕授方术人郑普思秘书监,叶净能国子祭酒,彦范(政事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曰:“既要用之,无容便止。”彦范又对曰:“陛下自龙飞宝位,遂下制云:‘军国政化,皆依贞观故事。’……至如普思等是方伎庸流,岂足以比踪前烈?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惟陛下少加慎择。”帝竟不纳。由此可知当时A.缺乏系统完善的用人机制 B.政事堂成为国家权力中枢C.方术破坏了国家政治秩序 D.君权和相权矛盾依然尖锐6.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中国民众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7.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对表中茶叶和蔗糖出口比重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在外贸中由入超转为出超B.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C.民族工业发挥了抵制作用D.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8.人将一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斗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A.德国和法国B.意大利和法国C.奥地利和塞尔维亚D.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9.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所述情景应出现在今天的A.天津 B.北京 C.长三角地区 D.珠三角地区10.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A.创设科举B.改进活字印刷C.重文轻武D.鼓励海外贸易11.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 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12.金庸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虚构了主角郭靖大侠在南宋末年一直坚守襄阳(今湖北)抵御外族进攻。郭靖所抵抗的“外族”是A.契丹B.党项C.女真D.蒙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关系着个体成长成才,也关乎着国家发展进步、民族精神气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房龙《人类的故事》(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此时”“人们的人生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改变”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材料二在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摆脱封建主义束缚,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批判,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由此顺理成章地举起动员各个阶层人民的旗帜……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资产阶级也逐渐把其核心价值观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从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制高点。——韩震《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依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材料三1925年5月《中国青年》收到一封署名“准阴儿”的读者来画,询问恽代英“怎样打破灰色的人生”。这位读者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信中提到因为家庭的变化、教会学校的强迫、身体较弱、社会的黑暗、国家的危亡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其走到厌世的路,“人生愈觉变成灰色了”,像是一只小船在大洋飘泊,不知将来作何归宿?恽代英(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回答是,你不愿居此悲苦之境,“要去设法应付他,去做一个改革社会国家与打倒帝国主义的人”。而且要结交一些勇敢的朋友,与他们结伴前进,“你若能研究得到一种信念,知道国家社会一定是可以改造的,那譬如你在黑暗中间见了灯光”,灰色人生的问题自然得到解决。——王汎森《“烦闷”的本质是什么——“主义”与中国近代私人领域的致治化》(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20年代中国青年人生观变得迷茫、厌世的原因。恽代英的回答反映了怎样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的流行对近代历史有何积极影响?14.(20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所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钱满素《美国文明》(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材料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与“罗斯福新政”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仅仅是全球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中华文化、印度文化等在内的本土文化必然在世界扩大影响,全球化的世界是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故A项正确;全球化机遇对每个国家机会均等,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国际政局发生剧烈变动,排除C项;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2、D【解析】

通过所学知识和材料时间,我们可知此时的南京政府是汪伪政权,日本与汪伪政权签订的基本条约,实质上仍然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故D正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排除A;此时的南京政府是汪伪政权,他并没有捍卫国家主权,而是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权,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故选:D。3、A【解析】

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个国际组织应该是联合国,故选A;APEC成立于1989年,欧盟成立于1993年,都是区域经济组织,不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排除BD项;北约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排除C项。故选A。4、C【解析】

由材料“山东问题”“北京学界之大举动”可知反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罢工,声援学生爱国活动,宣告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C符合题意;A是1912年,B是1916年,D是1922年,时间不符合,故ABD不符合题意。5、D【解析】

由材料“彦范(政事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竟不纳”可知,一个敢对皇帝谏言,一个敢于否定丞相的合理谏言,这说明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故选D;用人问题仅是事情的起因,材料的重点更在于强调其后引发的君相矛盾,A项不符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宰相合理谏议,但皇帝却并不采纳,这说明相权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削弱,B项表述与此不符,排除;方术只是引子,其背后真正破坏国家政治秩序的,是独尊的皇权,C项表述夸大了方术的作用,排除。6、C【解析】

据材料“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可以看出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认为建立劳农专政是必要的,C正确;据所学可知,1920年12月,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建党的筹备阶段,对革命的前途、社会性质还没有明确的认识,A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对社会进步有最早的启蒙作用,而材料中没有涉及思想启蒙,B错误;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是罗素的主张,D错误。7、B【解析】

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867-1884年中国的出口总值、蔗糖出口比重增加,茶叶的出口比重减少,结合所学,西方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提高,故选择B选项;材料只提供了中国的出口信息,没有进口的资料,无法进行比较,故排除A选项;民族工业的抵制作用主要是对于西方国家的进口,故排除C选项;材料只是体现茶叶在出口比重的减少,不能看出中国茶叶生产的衰退,故排除D选项。8、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是由于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希布刺杀了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夫妇所引发的,所以“两个小孩”寓指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故选D;德国和法国、意大利和法国是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参战的,应该属于题中的“一群大人”,排除AB;萨拉热窝事件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不是奥地利和塞尔维亚,排除C。9、D【解析】

此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广州一地对外正常贸易,故D项符合题意;其它地区都不允许对外贸易,排除ABC项。10、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形成发展,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创设科举在隋唐,故A项排除。改进活字印刷,无法体现“历数千年之演进”,故B项排除。鼓励海外贸易与文化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文轻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11、B【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说明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故选B;A无法体现“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排除;西汉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民本意在,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概念名称……使‘义’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2、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末年主要少数民族政权是蒙古,选项D正确;契丹建立的辽被金攻灭,选项A排除;南宋末年西夏和女真建立的金已经灭亡,选项B、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南宋民族政权并立情况。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改变:以人为中心,反对神学束缚;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推动因素:商业城市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保留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2)变化:由“自由、平等、博爱”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影响: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推动人民群众的觉醒和人权斗争。(3)原因:近代民族危机(帝国主义侵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西学东渐的冲击。人生观: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结合在一起。影响:促进广大青年进一步觉醒;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北伐)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解析】

(1)第一小问“改变”,依据材料中“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得出:以人为中心,反对神学束缚;依据材料中“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得出: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第二小问“推动因素”,依据所学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从经济、阶级力量、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得出:由“自由、平等、博爱”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中“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得出: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依据材料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制高点”并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人民群众的觉醒和人权斗争。(3)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中“1925年5月”“国家危亡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并结合所学得出:近代民族危机(帝国主义侵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依据材料中“在黑暗中间见了灯光”并结合所学得出:西学东渐的冲击。第二小问“人生观”,依据材料中“做一个改革社会国家与打倒帝国主义的人”得出: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结合在一起。第三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中“结交一些勇敢的朋友,与他们结伴前进”得出:促进广大青年进一步觉醒;依据材料中“1925年”“打倒帝国主义”并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北伐)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14、(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