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共6套)(共184题)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其中被亚当.斯密称为“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A、分配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D、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亚当.斯密将价值规律看作调节经济生活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故C选项正确。2、把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的依据是A、事物的度B、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事物的属性D、事物的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度。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区分质变和量变的依据。对于同质事物,区别的依据是事物的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相互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A选项错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选项也错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是物质。另外,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C选项错误。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由此可看出在一定时期或一定阶段上的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所以B选项正确。4、有人认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一命题A、夸大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B、否认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C、揭示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D、夸大了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本质和现象的区别。该命题的观点从反面说明了世界的现象和本质不可能合二为一,而是存在着差别的。所以选项C正确。5、“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它们的共同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的故事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认识、尊重并利用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和题目无关,题目中故事的寓意都是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并没有揭示事物外部表现即现象和内部本质即规律之间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B选项本身原理表述错误,虽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的活动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是,并不表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类可以发现、利用客观规律。D选项和题干无关。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6、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是相互区别的。同时,二者又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它们之间还互相渗透,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题目强调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说明认识都来源于实践,都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和来源,因而属于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论。选项B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同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说的正是人们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故正确答案是D选项。8、从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D、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构成。选项A是从意识的主体角度作得区分,选项B是从意识的层次角度作得区分,选项D是从意识的指向性角度作得区分,只有选项C是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作得区分。故正确答案是C选项。9、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D、思想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10、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句话表明A、科技革命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B、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只有正效应而没有负效应D、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可以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选项A、B夸大了科技革命的作用,选项C不能辩证地看待科技革命的作用,它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正确答案为D选项。11、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二重性是指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在所有选项中,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为正确答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按照社会分工的方式区分的,因此是两种不同的劳动,而不是劳动的二重性,故A选项错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是按照劳动的操作复杂程度进行划分的。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因此,也不属于劳动的二重性,故C选项排除。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性质来揭示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此不属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故D选项排除。12、资本积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资本化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C、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强竞争能力D、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扩大剥削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选项A是资本积累的概念。B、C选项都是资本积累可能带来的结果,并非资本积累的本质,故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1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执行的职能的理解。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的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在这个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殖,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故正确答案是D选项。A选项“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是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B选项“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是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C选项“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是划分劳动力资本和生产资料资本的依据。14、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根据这一论断,我们还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理解为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D、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即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A选项是商品生产过程。C、D选项属于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问题。B选项符合题意,因此是正确答案。15、垄断资本家取得的垄断利润是A、超额剩余价值B、相当于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垄断利润的含义。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D选项符合题意,因此是正确答案。超额利润和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率先改革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不是凭垄断地位取得的,因此A、C选项错误。平均利润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强调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要求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16、列宁指出,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段话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标志是A、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B、能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C、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属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和始终要坚持的思想路线,不符合题意,故不选。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7、联系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其中,联系的普遍性是指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点。其中,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A选项夸大了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因为事物之间不一定都是直接联系,还有可能是间接联系。选项B、C、D正确。18、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必须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这是因为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对条件要唯物辩证地去看待: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作用不同);其二,条件可以改变,经过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可能硬要去改变条件。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选项实际上属于否认条件的作用,故错误。19、霍布斯概括了人性的四个特征:“首先,人类在自然天赋、身体的力量和心灵的敏捷方面是平等的;其次,资源的稀缺与我们的欲望和需求不断变化和升级存在矛盾;再次,人类的心理构造基本上或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最后,必须把人们设想为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并因而想保存自己的生命,自我保存的欲望是最强的自然欲望,因而,在美德中表现出慷慨的态度。”马克思坚决反对这种资产阶级永恒不变的抽象人性观,继而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过程中,人才是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人的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马克思这段话说明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过程论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不能把世界看成不发展、不变化的事物的堆积。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人们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一种思想观念、理论学说都处在不断修改和发展变化中,永远不会出现不再发展的终极真理。唯物辩证法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完成、绝对神圣的东西,所有事物相对于其存在的条件具有暂时合理性,条件变化,事物慢慢失去其存在合理性,日益走向灭亡,发展是一个过程。A选项本身正确,但本文题干并未涉及此项内容。按照以上解析,B、C、D选项为正确答案。20、“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对恩格斯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按照唯物辩证法,肯定和否定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题干中恩格斯这段话中的“生”和“死”就是肯定和否定的关系。选项D本身表述错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物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所以不存在绝对对立的事物。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21、恩格斯指出:“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一思想表明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恩格斯的论断揭示了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选项A、B、C、D都是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和展开,故A、B、C、D选项均为正确答案。22、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认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坚持可知论和反映论,故可以排除选项B,选项D是它区别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优点,不属于其缺陷,也应排除。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故正确答案为A、C选项。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A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部分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承认的,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是唯物主义观点,能够区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正确答案。C项是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承认的观点,只是唯心主义的经验和唯物主义的“经验”不一样,唯心主义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或是上帝赋予的,更多指的是先天经验,而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即否认其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实践更多指的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直接经验,因而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D项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B、D选项是正确答案。24、根据实践——认识—一再实践的认识论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意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坚持这一点,就要求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坚持这一科学理论,要求人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故A、B、C、D选项皆为正确答案。25、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故正确答案为A、B、D选项。C选项错误,因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民群众也包含剥削阶级,当剥削阶级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时候,就属于那个时期的人民群众的一部分。26、马克思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不同之处在于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区别。革命是对原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属于社会的质变,国家政权问题是其根本问题。改革只是改变原来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而非制度,改革不是社会的质变,其目的之一是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无论改革还是革命,都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故正确答案为A、C、D选项。27、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即m’=m/v。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可变资本价值的,而剩余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也可用以下方式计算,即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或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选项B,年剩余价值/预付可变资本,是年剩余价值率,它表示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选项D,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是利润率,它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故A、C选项为正确答案。28、加速资本集中的杠杆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集中以及促进资本集中的杠杆因素。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在资本集中的过程中,竞争是一个强有力的杠杆。大企业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在竞争中迅速打败小企业,或通过清偿债务等方式吞并小企业,壮大自身的资本。信用也是促进资本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信用即借贷行为的总称。一方面通过贷款形式加强大资本的竞争力量,打垮和合并中小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股份公司,促使中小资本联合起来,迅速扩大个别资本。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选项。29、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两种基本形式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A、B选项是正确答案。3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变化包括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其次,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以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因此,正确答案是B、C、D选项。A选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发生的新变化,故不选。31、1895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写的长篇导言中,阐述的主要问题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恩格斯为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写导言的主要内容,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较小。1895年,恩格斯去世前夕在为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长篇导言中,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论述了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和普选权的重要性。但是,恩格斯在重视合法斗争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暴力革命的作用。那种断言恩格斯晚年放弃暴力革命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此,A、B、D选项正确。C选项在合法斗争与暴力革命的关系上,把合法斗争绝对化了。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合法斗争取得政权只是一种可能,故不选。3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理解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属理解性综合性试题,难度较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伟大复兴而做出的重大抉择,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经验总结,也将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康庄大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党现阶段要实现的重要任务,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选项。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列宁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终极真理、永恒真理B、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D、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了工人阶级”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B)。“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深刻的、科学的(C),其科学性之一就是正确提出了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D)。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说明其是真理,但世界上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故A选项表述错误,为本题的正确答案。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部分质变的内涵。部分质变分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形式。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呈现阶段性。局部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全局的性质未变,而其中某些部分发生了性质的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3、“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句话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了,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B选项正确。4、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所以选项B正确。5、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和深入,认识也不断地发展和深化,因此实践的发展可以有力地证明人类认识的真理性以及人可以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A、C、D选项都可以论证不可知论的不合理性,但不是最有力的驳斥。正确答案是B选项。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于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标准。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认识的正确与错误,认识的真理性有什么检验标准,这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唯心主义哲学主张用认识检验认识,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旧唯物主义主张事物本身是标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的问题,主张实践标准。极少数的哲学家否认存在任何的真理标准,宣扬“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因此,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判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还是落后,即是否优越,归根到底就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相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就是落后的生产关系。故B选项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私有制、社会化大生产和个体小生产、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人类经济中出现过的,它们在特定的阶段和特定的环境下促进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就是先进的,但都不是永恒的,都不是划分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8、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表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载体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的意思。题干的意思是:只有理解了一切理论观念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真正理解理论观念本身。其蕴含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B选项本身错误;C、D选项都正确表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但不能体现题干中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故排除。9、“所有的人和阶级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A、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错误观点B、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正确观点C、承认所有的个人和阶级都起到一定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D、肯定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历史。黎澍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中提出题干中的这一论断,抹杀了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与历史活动的创造者的差别,是一种错误观点,由此,选项B、C被排除。选项D与题干原文意思不符,也被排除。本题正确答案是A选项。10、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生产资料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新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具体劳动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的和抽象劳动两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在一定形式下的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任何劳动都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其中,各种形式的具体劳动使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C、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从实物形式上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从资本的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二者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价值构成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故A选项为正确答案。12、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公民主要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对国家公职人员的产生及其政治决策施加影响。从实际政治作用上看,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这才是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故正确答案是C选项。13、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这一规律是A、商品经济所特有的经济规律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特有的经济规律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所特有的经济规律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经济规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这一规律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趋势。因此,A、B、C选项均错误,正确答案为D选项。1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农业资本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金融资本的地位。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故C选项是正确答案。15、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学说的提出,属记忆性试题,难度较小。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因此,C选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6、主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理论即是可知论。坚持可知论的观点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可知论的理解。可知论是通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来划分的,既可能是唯物主义,也可能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通过二者(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来划分的,不能通过可知论来确定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所以A选项不选。坚持可知论的不一定是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主张可知论,故B选项也不选。唯物主义一定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有可知论也有不可知论。所以C、D选项正确。17、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因此,现象是感官可以直接把握的,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是共性的、一般的东西,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但本质比现象深刻。所以选项A、B、C、D都正确。18、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已经证明,当宇宙中物体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人们在地球上可以测出:沿着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在它上面的时间流逝就会减慢,即“尺缩钟慢”。这一现象说明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时空的相对性。题干陈述的是一个科学事实,它首先说明“人们的时空观念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时空的具体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选项D把时空说成是主观性的东西,不符合科学事实。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C。19、下列选项中体现因果关系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因果联系。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选项A、B、D都属于因果联系。选项C中“冬春”“昼夜”之间有时间上的顺序性,但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选项。20、“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题干的观点是,将一切都看成是必然的。这种观点夸大了必然性,即把必然性绝对化(A);把偶然性也当作了必然性,抹煞了两者的界限(B、C);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就会陷入机械决定论(D),神学目的论和宿命论。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选项。2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A选项是发展的观点;B、D选项是矛盾转化,是矛盾同一性;C选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而且是强调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与题干无关。正确答案是A、B、D选项。22、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选项A、B、C分别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反映的不同内容、具有的不同特点揭示了两者的区别,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故选项D错误。23、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的实践观。A、B、C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的正确观点,是正确答案。D选项错在将价值关系说成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的最根本的关系,最根本的关系应为实践关系。价值是在实践中创造的,价值关系建立在实践关系基础上。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们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认识是有待扩展和深化的。A、C选项都符合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内容,是正确答案。人类没有办法预测一切自然现象,B选项错误。D选项的错误在于,这种认为知识是预先潜存于人的大脑之中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故不选。25、唯物史观在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唯物史观立足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A),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D),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它不是对历史表象的经验描述,而是对历史本质的逻辑把握(C)。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选项。26、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27、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其中,货币资本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特点和作用。其中,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职能形式,它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因此,正确答案为A、B、D选项。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与货币资本职能有区别,不能说货币资本是生产资本的组织形式,故C选项错误。28、对商品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一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因此,A选项错误,B、C、D选项正确。29、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垄断条件下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在竞争范围上,竞争的规模扩大,范围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并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故A、B、C、D选项都是正确答案。30、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A、B、D选项。选项C,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是所有制方面的变化,故不选。31、1921年10月,列宁提出,“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就愈长”。1923年1月2日的日记中特别指出,“决不给自己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这种事先定下的目标”。列宁提出以上观点的原因在于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属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制度的更替,都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A、B、C、D选项分别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四个选项均为正确答案。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此,选项D正确。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ACD三项犯有明显的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在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在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是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干是马克思的原话。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选项B,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选项C,意识和物质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物质则是指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观点,整个社会自然界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在自然,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另一类是人类社会已经涉及的自然,是人化自然。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地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也就是人化自然。因此,选项B正确。6、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中“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矛盾”表明涉及的是唯心主义内部的矛盾,属于矛盾的同一性问题。唯物主义利用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是讲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选项BD分别讲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均与题干不符,不选。7、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只要考生知道,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的转移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个基本的知识表述,就会很快选出正确答案为选项D。8、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D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结论是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唯物史观在论证社会历史规律的必然性时,并没有否认偶然性的作用。相反,它对偶然性的历史作用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把握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在认识和处理具体的历史事件时,就可以让我们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和偶然性,抓住机遇,有效地进行主体选择。同时,又可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确定自己行动的目标、方向,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1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以,ABD项是错误的,C项强调实践高于理论,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正确的。11、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是A、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B、不确定的C、绝对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做出裁决。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A选项正确。12、资产阶级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天赋人权B、人道主义C、自由、平等、博爱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私有制原则,私有制原则是整个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柱。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要求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主义”“社会契约论”等政治法律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选项D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13、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及其他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作用,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A、民族利益B、民族交往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选择的原因。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民族利益是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二是取决于国际交往。处在转折点上的民族在国际交往中可以从处于先进社会形态的民族那里获得“历史的启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是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实现社会跨越的必要条件。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这种把握程度,直接制约着其历史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1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A、商品的社会价值B、商品的市场价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利润率。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不同部门之间如果利润率不同,资本家之间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作平均利润。D项符合题意。15、某企业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剩余价值率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A、80万,100%B、40万,400%C、40万,100%D、80万,400%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率。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表明在100万资本中,不变资本C为80万,可变资本V为20万,剩余价值率为100%。每周转1次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为20万元。年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年周转次数,为80万。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即80/20×100%=400%。D项正确。16、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D、组建股份公司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实现的。资本积聚是直接通过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使个别资本增大。资本集中则是通过把若干分散的小资本集合成为一个大资本而使个别资本增大。资本集中本身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兼并,二是通过联合如组建股份公司。因此,C项正确。选项ABD均属于资本集中范围。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17、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标准答案:A,C,D,E知识点解析: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组成,具有部分不具有的新性质,并且整体和部分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答案为选项ACDE,选项B错误。18、2013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H7N9流感疫情,经过科研人员连续攻关,最终掌握了H7N9病毒的发病机制,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这一事实充分体现的哲学原理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些规律可以被人认知和把握,并进一步用来指导我们改造现实世界,使原始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但是规律只能认识和把握,而不能被创造、改造、完善。19、毛泽东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下列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观点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认识的观点,实践对认识是相当重要的,各种认识的来源是不能够离开实践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BC三项。20、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虚构出来的在人以外存在的“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选项AC不符合题意。2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A项观点错误,BCD项正确。22、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标准答案:D,E知识点解析: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因为社会生活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因此,选项DE正确。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故C项表述错误。社会历史的客体是纳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或现象,故A项表述错误。社会历史的本体是历史活动及其相关环境,故B项表述错误。23、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内容包括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选项ACD正确。选项B属于社会意识,不符合题意。24、“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新生产力的获得要靠先进的生产工具,而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物化,它运用于生产过程就会加快生产发展的速度,提高生产的效率。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本题中,手推磨、蒸汽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科学技术的物化。由于它们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分别产生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和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因此,选项AC正确,选项B表述错误,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社会变革的自主性力量只能是人,科学技术不是自主性力量,故选项D表述错误。25、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属于唯物史观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B项正确。每个人都创造自己的历史,最终形成人类发展的历史,A项错误,C项正确。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不能脱离既定的历史条件,D项正确。26、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时间内的商品价值量是不变的,但商品的个数、使用价值量在增加,因而能够分摊到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在减少,因此,正确答案为AB项。27、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标准答案:B,C,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周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节省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的次数,增加年剩余价值量(不是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不是剩余价值率);提高同定资本的利用率,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不是有形磨损)。因此,选项BCE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标准答案:A,B,C,E知识点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有了新的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兼并或合并的,除中小企业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大企业,兼并的形式从横向或纵向兼并为主,变为以混合兼并为主。从而使生产集中发展到跨部门集中,为巨型企业的增长和垄断组织的规模扩大打下了物质基础。与生产集中相适应,垄断也得到迅速发展,既表现在垄断组织的规模迅速扩大,垄断程度有提高的趋势,垄断组织的经营向多样化和综合方向发展,又表现在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因此,选项ABCE正确。D项表述错误,垄断并不能消灭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三、分析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材料2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做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9、依据材料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来分析“革命理想高于天”。标准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观能动性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方向和强大精神动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依据材料2,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增强什么思维能力?标准答案: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不断地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坚持联系的观点,在联系中把握事物;坚持发展的观点,在发展中把握事物;坚持矛盾的观点,在矛盾中把握事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A、辩证法B、不可知论C、唯心论D、形而上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形而上学的特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孤立的。题干所引用的言论,意思就是从古代和今天,世界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合乎题意的选项只有D。补充一句,考试中有时也出现文言文,所以平时要注意提高这方面的修养。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擂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揭示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选择性C、创造性D、任意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与运用。“心不使焉”的“心”是指意识;“白黑在前而目不见,擂鼓在侧而耳不闻”中的“白黑”、“擂鼓”都是物质。所以“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擂鼓在侧而耳不闻”,是说:虽然存在物质,但可以不产生对它的认识,揭示了意识能动性中的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客观性”是指意识来源于物质。本身意思正确,但与题干设问不符合,故A不能选。“创造性”也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其意思是意识的内容可以比物质所提供信息多。故虽然C本身为对,但与题干设问不符合。D本身是唯心主义的说法,错误。3、黑格尔指出世界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主张“理在事先”;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B、都属于相对主义C、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以及其代表性人物与观点。以上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都是主张精神决定物质。但它们对精神的理解不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脱离任何个人而存在的客观性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理解为与个人的心灵、感觉相关的观念性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有王阳明的“心外无物”、陆九渊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4、“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这种观点属于A、否认精神性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观点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列宁提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发展,其原因都在于物质世界自身,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A选项表述错误,否认精神性存在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选项属于过度推理,列宁的这个观点是从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一性问题)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并没有否认静止的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D选项和题干无关。因此,选项B正确。5、“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句话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因此,选项B正确。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A、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接和转化的中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经过人脑抽象加工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反映。因此,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因此,选项C正确。7、实践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要素构成的。主体是指()A、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B、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C、运用、操作实践工具的程序和方法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主体”的正确把握。A是“客体”的定义;BC是“中介”的定义。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到大风,就会出现沙尘暴,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对多种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题干中人们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掠夺性地滥挖甘草,忽视了自然环境,没有看到长远利益。这说明人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直接联系,忽视了长远的间接联系。A选项不符合题意,人们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违背了客观规律,错误地发挥了主观能动I生。选项B,D均与题干无关。因此,选项C正确。9、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最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与该论断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的论述是()A、“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B、“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但曲折性毕竟改变不了前进性”C、“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藏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D、“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案例型题目。考查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题干所引用的邓小平的话,意思是说明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取代,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不可抗拒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主要是列宁的话,意思与题干吻合。A是列宁的话,所揭示的是社会形态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C是恩格斯的话,所揭示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马克思的话,所揭示的是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10、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政治上层建筑D、思想上层建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上层建筑由观念(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其一,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其二,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11、只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因而没有看到隐藏其后的物质动因,并且从根本上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句话指出了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人本主义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进化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电行业智能家居产品设计与研发方案
- 媒体行业内容分发渠道拓展方案
- 重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消防水电暖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文
- 婚内忠诚协议书范文2024标准版
- 二手供货商合作协议书范文
- 中秋佳节员工趣味活动方案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 成都锦城学院《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Ⅱ)》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
- 十大医药代表成功经验分享
- 公路防汛安全培训课件
- 《国有资产管理》课件
- 《克服厌学情绪》课件
- 2024全新第五版FMEA培训教材
- 服装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华为-2023多级联动与现场指挥平台建设白皮书-2023.12
- 阿尔及利亚医疗器械法规要求综述
- 顶管施工安全警示与提醒
- 万千教育学前与儿童一起探索自然:幼儿园自然课程故事
- 人工智能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