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共9套)(共254题)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唯物论和辩证法贯穿到自然领域,而且深入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唯物史观,所以只有马克思哲学创立后才形成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2、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不能为人们所认识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列宁将物质的根本属性定义为“客观实在性”,这就把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结构、具体属性分开,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分开来。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3、建筑单位或者建筑师总是先设计图纸再施工,最终盖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正确的意识对物质起到促进或积极的作用;其二,错误的意识对物质起到阻碍或消极的作用。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积极的能动的反作用。但考生需注意,设计图纸作为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仍然是来源于实践,而非头脑中本来就存在的。所以选D项。AB两项表述不正确,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表达不符。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这里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定义。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根本特性是客观性。所以,选项C正确。5、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源泉和动力C、结构和功能D、形式和状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A项错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项错误;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项正确。6、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从哲学范畴角度,矛盾的含义是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所以,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即是否承认事物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决定论承认客观必然性,一般是唯物主义的;非决定论否认客观必然性,一般是唯心主义的。决定论又分辩证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前者承认客观必然性,也承认偶然性;后者虽承认客观必然性,但否认偶然性。题干引用的是机械决定论者拉普斯的一句话,它承认客观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及其作用。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C,非决定论的观点否定了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是错误的。选项AB明显与题干不符,不选。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D、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我们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亲自从实践中取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从他人或者书本中得到的经验,故选项D正确。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选项AB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来源都是实践,选项C错误。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领域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明显表述错误;选项C表述错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唯一的。10、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马克思在这部书中既着重分析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骨骼系统的生产关系,完全用生产关系来说明该社会形态的构成和发展;又随时随地探究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使骨骼有血有肉,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看作是生产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人们在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骨骼系统,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由生产关系派生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血肉系统,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就是社会形态。社会有机体思想为我们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生长机制以及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巨大,就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结构、生长机制和运动规律,对人们正确认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质、根源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考查对社会有机体内部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明确什么是社会形态的骨骼系统,正确区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故正确选项是B。A项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社会意识相对应。C项和D项分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1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选项C正确。12、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它A、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具有相对独立性D、具有历史继承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13、商品的一大特性就是交换。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是A、价值B、商品的有用性C、价格D、使用价值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A项正确。1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在工人将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的同时,货币也随之转化为资本了。15、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A、生产价格B、成本价格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社会生产价格是指K(成本)+m(平均利润)。各生产者都按照此价格出售商品,投入等量资本可以获得等量利润,市场价格会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之所以上下波动是因为在市场中还存在供求关系。因此,选项A正确。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A、从根本上解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因此,D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7、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决定物质,在形态上常表现为理念、绝对观念、宇宙精神、神、上帝等。因此,选项CD正确。选项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选项BE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8、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这说明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关系。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因此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运动和变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变化则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包括事物在性质、数量、结构、形态上的改变。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都包括事物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既可以是上升、前进的运动,又可以是下降、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的运动。运动并非物体位置的变化这一种形式,把机械运动看成是物质运动的唯一形式,是机械论的错误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内容和基础而并非是运动的形式,因此选项B和选项C都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19、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有: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BD三项正确。20、在实际工作中搞“一刀切”,不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种做法违背了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一刀切”的做法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应遵循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1、下列说法中正确揭示事物本质的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联系。选项AB描述的是客观现象,而非本质。2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3、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科林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旧事物的灭亡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前进和发展是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由于世界是一个过程,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要留恋旧事物,要满腔热情地扶植新事物。本题通过体育比赛中记录不断被打破的事例来考查考生对事物发展过程论观点的掌握。本题四个选项都体现了恩格斯关于事物发展过程论的观点。所以,正确答案是ABCD项。24、“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说明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错误在于把真理的作用与真理为之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和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25、以下正确表达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动力。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是走向社会革命的一个步骤,是革命的前提和准备;而在革命后,它又往往是巩固革命成果、完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改革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也是一场革命。2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历史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又要求杰出人物产生,毛泽东适应了历史的发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见,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杰出人物指的是代表先进阶级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代表人物,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是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ABD项。27、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标准答案:B,C,E知识点解析:本题中A项是价值尺度,BCE是支付手段,D项是流通手段。因此,正确选项为BCE。28、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一般要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实现单个(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因此,选项BD正确。29、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周转。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的作用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时间。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信息的联网,加速了资本周转,是通过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即采购和销售时间。减少原材料的储备时间,但不能节省劳动加工时间和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因此,A项错误,BCD项正确。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毛泽东同志1958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一名旬:“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事物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在哲学中,运动有两层含义:显著运动和不显著运动。其中不显著运动又叫静止。显著运动与不显著运动是辩证统一关系。其同一性的表现,就是二者相互依存。“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坐地”是静止;而“日行八万里”是显著运动。故“坐地日行八万里”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A、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B、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原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度”。这里所说的适度原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度”的概念。达不到该有的“度”,即“不及”,就不能达到该有的效果。而超过某个“度”即“过”,会带来新的质变,使事物丧失原有的属性。BCD都是干扰项。3、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必然陷入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另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和实在基础。离开物质谈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A,D选项都主张世界的物质性;C选项不承认事物的运动。因此,选项B正确。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辩证法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其弟子克拉底鲁提出的,是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所导致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因此,选项C正确。5、建筑单位或者建筑师总是先设计图纸再施工,最终盖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发展起促进或积极的作用;其二,错误的意识对物质发展起阻碍或消极的作用。建筑单位或是建筑师总是先设计图纸,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积极的能动的反作用。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图纸作为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仍然来源于实践,而非头脑中本来就存在的。A,B选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D正确。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使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是()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实践具有客观能动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BC三个选项均为实践的特征。但只有A符合题意。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中介和桥梁。所以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的特点,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D项是杜撰的说法。7、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由题干中“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可以看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选项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B正确。8、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该论断意味着,人类历史是()A、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B、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C、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理解型题目。考查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所谓“客观必然性”就是“规律性”的意思;所谓“自觉选择性”就是“目的性”的意思。该知识点与“马原”第二章社会规律的实现特点是相联系的,核心是说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但人的作用的发挥,必须在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规范下展开。BCD本身都成立,但均与题干的设问无关。9、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该论断所揭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吃、喝、住、穿”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它必须依靠物质资料生产来解决;在此基础上,人类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其他实践活动。故D符合题意。其他三个选项本身均正确,但不是题干表达的意思。10、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人民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B、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划分标准。从哲学基本问题中,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延伸到社会历史领域,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因此,选项C正确。11、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A、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B、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C、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D、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一产品数量/劳动时间。所以,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分子越大),则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正向关系。相反,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分母)越多,则劳动生产率就越低。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反向的关系。12、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日工资为6元,生产产品6件,每件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1元,剥削率为50%。在工资和材料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将劳动强度提高到每天生产10件产品,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为()A、8元B、6元C、4元D、12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这道题目也是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题目问“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的数量”,这就要求我们分别求出原来剩余价值的数量和增加劳动强度后的剩余价值的数量,二者之差就是答案。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日工资为6元,生产产品6件,根据这些给定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劳动力成本(v)为1元。再根据给定的剥削率,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剩余价值为0.5元——因为m’(50%)=m:v(1);6件产品的剩余价值总量为3元;将每件产品的c、v、m相加,得出每件产品的价值为2.5元。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后,生产了10件产品,其价值总额为:10×2.5=25元,其中扣除工资6元,原材料成本(c)10元,得出提高劳动强度后剩余价值的总量为9元。9减去之前的剩余价值3元,最后的得数为6元。13、某企业的资本家通过技术革新,将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高于同行的水平之上,从而降低成本使生产每件产品能够多获得10元利润。问这10元属于()A、相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要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要求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是杜撰出来的概念,不存在。14、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单个资本迅速增大属于()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资本集中D、资本扩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资本集中是若干个资本合成一个更大的资本。资本集中的方式有兼并和联合;联合的途径之一是组建股份公司。资本积累导致资本积聚;资本扩张与题干所问无关。15、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C、消除和防止经济危机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同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为了暂时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其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B,D选项分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干预所要达到的目标及作用,不是实质,故不符合题意。选项C,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消除和防止经济危机爆发也是不正确的。因此,选项A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C选项,永恒性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选项.A,B,D正确。1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其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在其研究对象中,科学社会主义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过程,科学社会主义是目的、归宿、核心和理论结论。因此,选项C,D正确。18、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由人的主观精神决定的,要着重把握主观精神的表现形态。选项中的“感知”“思”“心”都是主观精神的表现,“理”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因此,选项A,B,C正确。19、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照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选项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选项C表述片面,故排除。因此,选项A,D正确。20、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其中因果联系是众多联系中的一种。以下论断中体现了因果联系的论断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因果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以上选项中,只要存在一个现象引起另一个现象这种关系的,均为因果关系。因为“磨砺”,所以“宝剑锋”,故A可选;因为有“志气”,所以“功劳”大,故B可选;因为“勤俭”,所以“节约”,故C可选;因为“自满”,所以受到损害,故D可选。21、战略思维能力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的哲学依据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整体性、全局”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A符合题意;“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故B可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即预见未来,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中意识的“创造性”的特点,故D可选。22、正所谓,一看书就不开心了,一不开心就不看书了,一不看书就开心了,一开心一天就过去了。临近考试时,就像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段话表明时间具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时空的特性之一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题干中“时间都去哪儿了”表明时间具有一维性,即时间一去不复返,具有不可逆性,并且体现出有限性的特征,即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A选项描述的是空间的特性,与题干无关。因此,选项B,C,D正确。23、要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点,ABCD都是必须具备的条件。24、“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研究的任务——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下对现象和本质的概念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首先,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其次,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25、以下属于唯心史观的论断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唯心史观的观点与唯物史观相反,它认为社会的本质是精神而非物质;认为创造历史的是英雄人物而非人民群众。A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观点。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史观。“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出自《论语》子路篇。夸大了君主(历史人物)的作用,属于唯心史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该言论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属于朴素的唯物史观的观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出《史记.陈涉世家》,是鼓动老百姓起来造反的口号。该言论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意味。26、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应该看到它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容。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A选项是社会形态的概念,故排除。因此,选项B,C,D正确。2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一道串联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和作用机制。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一商品价值/货币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决定价格的因素是商品价值、货币价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有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等。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时刻都在进行。例如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就存在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其供给会增加,其需求会减少;而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时,其供给会减少,需求会增加;另一方面,当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其价格会下跌;而当它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其价格则会上涨。28、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被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具有的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表现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资本主义民主制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虽然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在经济上保护自由竞争、等价交换,政治上推崇自由、民主、平等,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无疑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29、金融寡头控制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活的方式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AB是列宁所总结的金融寡头控制社会生活的手段。CD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新出现的新变化。要特别注意“控制”和“影响”的区别。如果将CD中的“影响”改为“控制”,则均为错误。30、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最终导致垄断。其具体原因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生产集中导向垄断,其中的原因有:第一,生产集中限制自由竞争。当某个领域中出现大型企业时,该企业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会挤压竞争的空间,形成对竞争的限制。第二,生产集中提供形成垄断的可能。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由于企业的数量比较少,利益关系相对好协调,这些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三,生产集中产生垄断的必要。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而残酷,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也日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结局,这些企业就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以期达到双赢。C是垄断形成之后的结果。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0分,共30分。)1、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的时期包括()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2、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D。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是因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长期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并且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4、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玻恩指出:“每个科学阶段都和当时的哲学体系有着相互影响,科学给哲学体系提供观察事实,同时从哲学中接受思想方法。”这说明()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首先,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恩格斯指出: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埃德加.莫兰也指出,“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成为非正规的哲学家”。其次,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的方法论的影响。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方法论作用。最后,在哲学和科学关系问题上,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是旧哲学在哲学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没有科学地解决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和升华;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各门具体科学以理论指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CD。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大实践意义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选项B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哲学基础是实事求是,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静、动,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它囊括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二者的区别表现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并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同时,静止却是物质存在的状态之一,即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的暂时未变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7、从《土族格赛尔》中人们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主宰者有三:长生天居第一,佛居第二,可汗居第三。其中长生天是永恒的、至高无上的,是世界万物形成的本体,他不但创造世界万物,而且主宰世界万物。佛也是永恒的,其地位仅次于长生天,佛通晓天地之间的一切机密,能影响世界万物的发展,但自身已超然物外,自由无比。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题干的观点属于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它具有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即肯定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而不是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因此,BD为正确选项,而A被排除。进一步地,只有唯物主义者才能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因此,C也是错误的。8、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主义具体表现的理解和把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仔细阅读毛泽东同志著作和总结“左"倾错误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陈云同志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陈云同志说:“不唯上,并不是上边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陈云同志从实践中提炼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观点,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的提出,不仅为掌握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具有补充作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方法原则,而且它更强调了实事求是原则在人们认识运动中的过程性特点,即在实践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必须坚持“只唯实”的原则,否则就会犯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AB。9、我们要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在马哲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中,现实性和可能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如果我们要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使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把坏的可能性变成好的可能性,让坏的可能性不要成为现实,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四个选项皆为可能和现实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10、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赢”的协议,这一事件本身充分展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丰富内涵:既表明矛盾双方的斗争对发展的作用,又显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对发展的作用,更说明矛盾双方的又斗争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BD。11、要建立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必须()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和谐世界要求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选项BC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要建立和谐社会,就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掌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D。12、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规律的特点和社会规律的特点。在题干表述的三大规律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最高层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次一级的层次,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再次一级的层次。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上述三大规律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共同点,即它们都属于社会规律。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它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存在和实现,因此,这三大规律“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所以,选项B也是正确选项。唯物辩证法认为,个别、特殊、一般的区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在一定范围内为个别或特殊,在另一范围内可转化为一般。在上述三大规律中,且在这一范围内,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属于特殊和个别,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则属于一般。因此选项D也是正确答案。社会规律虽然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和实现的,但它和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都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都不是人创造的,而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趋势。因此,选项C是错误答案。1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题干分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点,要先理解其意思,再推敲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本题干引自《老子》,意思是说谋划难做的事,也得从最容易的事做起;规划宏伟的目标,还得从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找出对应哲学原理:题干意思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或基本形态。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之一就是相互转化:一方面,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而且可以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选项分析:通过以上知识点分析可知,C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所说的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与B选项所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在题干中都没有涉及,与题目无关。因此不选。14、掌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否定观的意义。ABCD四个选项都是辩证否定观对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具体要求,我们也只有根据辩证否定观的要求去看待和处理中外文化遗产、新生事物及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挫折,才能给我们的实践以正确的指导。15、伊拉克与美国的各种矛盾冲突持续了多年,2003年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美伊之间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结局是萨达姆政权的垮台,美国掌握了伊拉克的主权。这反映出来的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美伊之间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有二:一是美国不断强化在海湾地区的力量,不断削弱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即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是美国通过战争瓦解萨达姆政权,实现伊拉克国家政权性质以及美国在伊拉克地位的质变。选项D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本题矛盾斗争性的一方所坚持的依据而不是作用,因此这个选项要被排除。1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五个“统筹”体现了()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所体现的哲学原理”。五个“统筹”,即解决五个方面的矛盾,实现矛盾各方面的协调和统一,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选项ABCD均为正确选项。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理念,把科学发展观与哲学原理联系起来进行跨学科考查是近几年政治理论考试命题的一个特点,因此,无论对于这个知识点还是对于这种考查的方式,都应该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17、据报道,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木材生产的一次性卫生筷。而森林覆盖率不足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卫生筷,竞相降价向发达国家出口。这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一个跨章节的综合性试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某发达国家禁止使用木材生产一次性卫生筷的利(长远看保护了国家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与弊(眼前利益少)是一对矛盾,某发展中国家的利(眼前的暂时利益)与弊(长远看损坏了森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也是一对矛盾,所以要选AC选项。而矛盾本身就是一种联系,所以要选选项B。两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做法(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自然不相同——由表及里,所以要选D。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通过对此题中某发达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某发展中国家却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同思想、不同做法的分析,告诫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18、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非典疫情,经过科研人员连续攻关,最终掌握了非典病毒的发病机制,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住了非典,战胜了非典。这一事实充分体现的哲学原理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些规律可以被人认知和把握,并进一步用来指导我们改造现实世界,使原始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但是规律只能认识和把握,而不能被创造。19、对“8”可做有益的理解和猜测,也可从反面做多方面的解释。如从正面看:“八”字像“人”,人者,万物之灵,世界主宰,最富创造性。“八”字如“人”,有收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八”字形状近似“△”,三角形的最大特点是稳定性,谁不想稳固而不衰呢?从反面看:“八”字无底,上小下大,不仅是欲壑难填,而且是人不敷出。“八”如有裂缝的屋顶,可谓屋漏偏遇连阴雨。“八”字笔势,左右均向下,可谓连走下坡路,求财,求官,求幸福,若走此道可就没多大指望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由于“8”和“发”同韵,许多人对“8”字情有独钟。车牌号、手机号、门牌号、商品交易中的货币数目等,都愿追求“8”字,甚至有人为一个“8”字而托关系求后门,这实在是毫无道理的主观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非人们强加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联系,反对主观地胡乱联系。20、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有利有弊,总体上利大于弊。在这一基本判断之下,有两个值得重视的特点:其一,这种利弊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其二,具体部门内的利弊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看法包含的哲学原理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原理的应用。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的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易位,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因此,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任何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人们在分析矛盾和认识事物时要坚持两分法,而不能是一分法;应当坚持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应当看到事物的两重性,而不能只看到一方面。题干中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评价既看到了利又看到了弊,并且认为利大于弊,肯定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性质,无疑是采用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并且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认为“利弊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具体部门内的利弊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看法又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21、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这一观点()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与偶然性。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和本质性原因,因而它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条件,因此一般处于从属地位,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发展的具体过程表现出某些具体特点和偏差。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往往忽视偶然性的作用,导致机械决定论,因此选AC。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不引起结果的现象,也没有无原因的现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在此意义上,又会导致非决定论的观点,因此也选BD。22、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的观点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但这并不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实践对于理论的决定作用,并不表明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或者理论能够决定人的实践。23、列宁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这是真理的具体性,同时也是真理相对性的表现。真理离开具体条件、相对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选项C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不符,题干强调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D。24、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哲学依据”。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实践创新就是指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在哲学上提出的依据就是要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的有关原理。考生回答此题可能会由于漏选选项C和选项D而丢分,一定要提高注意力。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25、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要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不解放思想,不可能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因此,四个选项都是这一方法论的要求,均为正确答案。26、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下面哪些观点说明了这句话?()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的实践本质”。社会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的运动方式,故A项正确。物质实践决定观念,生活决定意识,实践是社会意识的根源和动力。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指明了社会生活的客观物质性和特殊本质,所以选项B正确。社会是人自己创造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发展的过程,所以选项C正确。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它不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而是内在地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所以选项D正确。27、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社会历史是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没有人的创造性活动,就没有社会历史及其发展。社会规律正是形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人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认识、利用和驾驭社会规律,从而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所以选项AD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认识、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改变规律,社会规律也是如此,所以选项B错误。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和运动的方式。社会规律不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外,而是存在并实现、体现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所以选项C错误。28、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正确理解。题干以历史上的“日心说”这一事例,来揭示客观规律和真理的特点,即ABD三项。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条件论,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客观规律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所以C选项错误。29、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同一客观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基本属性。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有两种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区别,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人类的认识能力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整个物质世界的,这种无限接近客观世界的必然趋势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因此,绝对真理的实质是揭示真理性认识无限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趋向。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指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部分、一个层面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人们的认识有待扩展。第二,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特定对象的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人类已取得的真理性认识的深度总是有限的,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相对真理的实质在于揭示了人类认识界限的可变性。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组成部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每一个真理性认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来说,都是相对真理;同时,它又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绝对真理。人们的认识要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外部客观世界相一致,都有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30、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感官局限性与人的认识的能动性。一般说来,客体对象的信息丰富而复杂,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吸收来自对象的全部信息,而只能吸收对于形成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和观念所必需和必要的信息。主体的认识过程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首先表现为主体以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神经生理系统所决定的选择,人的感觉器官实际上是个信息过滤器。但是,人的感觉器官的这种选择性或生理阈限并不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人们能够在实践中利用各种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突破人的生理器官的局限,有选择性地获取事物更多的信息,而且能够把感性直观获取的信息经过加工改造,上升为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赫尔姆霍茨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并且认为这造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但他没有看到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认识无限发展,因此,他的观点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1、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从而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的著作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B、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故B符合题意。1844年,马克总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党纲《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要特别注意,ACD三项,可分别命制另外三道题。2、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一种典型的()A、有神论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是案例型考题,考查对“物质”、“精神”的理解。范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题干中的“形”指的是人的形体、肉体,即物质;而“神”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鲜明地指出了人的精神对肉体的依赖性,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选B。3、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A、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B、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原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度”。这里所说的适度原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度”的概念。达不到该有的“度”,即“不及”,就不能达到该有的效果。而超过某个“度”即“过”,会带来新的质变,使事物丧失原有的属性。BCD都是干扰项。4、“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他每天早起晚归,非常辛苦。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一不小心。野兔撞到了树桩上,死了。农夫捡起野兔,回家和妻子美美地吃了一顿。从此以后,农夫不想干活了。他专门坐在田地里等兔子撞树桩。可是他等啊等,却再也没等到。最后,农夫的庄稼都荒废了。”该故事所揭示的哲理是()A、不能把物质当作意识B、不能把运动当作静止C、不能把现象当作本质D、不能把偶然当作必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所谓“偶然”是指不确定的事情;所谓“必然”是指确定的事情,或者叫做规律。野兔撞树桩而死,是偶然的事情。农夫把这个偶然的事情当做必然,导致了他“空等兔子撞树桩”的笑话。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本身均为正确的说法,但与题干设问无关。5、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所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分歧具体表现为()A、宿命论和唯意志论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宿命论和唯意志论是在看待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方面所存在的两种错误观点;经验论和唯理论是在看待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上的两种错误观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是在看待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上的两种错误观点。故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电行业智能家居与智能服务系统
- 家政服务人员培训计划与考核方案
- 家具行业产品设计方案
-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大数据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报告
- 保姆与植物人离婚协议书范文
- 不生二胎离婚协议书范文范本
- 青岛海事局协议书范文查询官网
- 尾货清仓直播合作协议书范文
- 2024学校总务处工作总结
- 有限空间监护人制度
- 第五章 材料的热性能
- 民航英语1(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石材幕墙板缝打胶施工方案
- 跨部门工作联络单
- 跌倒坠床流程图
-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地区申请审批表
- “四新”背景下的2023年高考教学与备考指导
- 农业示范基地培训观摩方案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操作手册
- 军事理论期末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