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4(共9套)(共253题)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2、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C、物质受意识制约,意识影响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3、唯物辩证法中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它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的观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4、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社会规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5、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A、感性认识的作用B、理性认识的作用C、直接经验的作用D、间接经验的作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题干中引用牛顿的一句话,意在强调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6、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A、谬误B、理论C、真理D、相对真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A、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B、与实践标准一起构成检验真理的标准C、可以代替实践标准D、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因此是主观标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证明前提条件与结论的一致性或自洽性,而不是证明它的真理性,即不能证明它们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一致。同时,逻辑证明中使用的逻辑法则,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获得真理性。B、C、D表述有误,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8、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是()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坚持真理和创造价值C、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D、知识活动和审美活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9、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并构成全部生产关系基础的是()A、生产力B、生产资料C、生产资料所有制D、生产者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10、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集体经济D、产品经济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11、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在消耗过程中()A、能够转移自身的价值B、能够保存自身的价值C、能够获得新的使用价值D、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12、下列不属于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基本形式的有()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D不属于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在内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D。15、实践有其基本形式,包括()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一是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二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三是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D属于无中生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16、关于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表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B颠倒了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17、关于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故B、D两个选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D。18、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都是以观念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A说法过于片面,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故A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19、认识要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需要具备的因素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C、D属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不符题意,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20、价值的特性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价值的特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人的需要、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以及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21、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改造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A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22、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包括()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A、C的说法颠倒。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D。23、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具体包括社会的()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24、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主要包括()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最为典型;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25、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D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不符合题意,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主要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27、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这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所有其他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因此,C项正确。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的题干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的实际起决定作用,夸大了人的主观思想的能动作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选项B是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选项C的“绝对精神”是指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决定一切,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本质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联系的多样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存在的客观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内涵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指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题干中印度教授看到了大树成长过程中与氧气、水源和动物生存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所以选A项。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就在于是否超出事物的度。题干中的材料说的是想表现人物的某一品德,结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超出了一定的度。因此,选项B正确。题干中的引文并不是说明刘备有忠厚与虚伪的两重性,也不是说明诸葛亮有多智与妖邪的两重性,也不存在肯定与否定的问题,也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因此,选项ACD错误。6、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因此选项A正确。7、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题干中四个选项都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但最基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8、法国学者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强调的是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指导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其他选项与本题无关。9、“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特征。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但是,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承认绝对性并不否定相对性,BCD三项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相对性,是错误的说法。10、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恩格斯早就提出人类不适当的实践活动会导致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所以,选项D是正确答案。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二是劳动对象。不同的劳动对象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中还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选项C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2、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又叫社会政治结构)和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宪法和法律的修正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完善的内容,标志着政治文明的进步。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完善我国政治法律制度,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改进,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故B为正确选项。生产关系的完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改进,属物质文明的发展,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D项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也不符合题意。13、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作为商品,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选项D正确。1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交换最初是直接的物物交换,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就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着价值。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这时,一切商品都必须通过交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指的是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的状况,不是“完备”的外在表现;选项B指的是生产商品劳动的内在矛盾;选项C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均不符合题意要求。15、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其中,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棉花作为原料,属不变资本;棉花价格上涨,不变资本增加,只涉及预付资本的价值总量,影响资本的价值构成,没有涉及资本的技术构成,故也不会影响到有机构成。因此,选项B正确。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国家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7、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社会存在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选项ABD正确。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有属于社会存在范畴的关系,也有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关系,故选项C错误。选项E,是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1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的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BC三项表述正确,D项表述错误。19、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主体反映的能力具有差异,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虚幻歪曲的、错误的反映,但都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都有客观原型、社会原型。因此,选项ABCDE均正确。20、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福与祸,事物发展的两极和千里之堤的坚固与溃败都是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表现。选项B描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ACD正确。2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题干考查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所以选项ABC正确。22、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的特点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因此,选项ABD正确。23、鲁迅说:“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说明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主体性。认识活动具有主体性,受到主体的影响,但不完全是认识主体决定的。人们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对同一事物认识的结果会有差异,但只有认识结果符合客体的属性和客观规律才是正确的。选项B错误,其他都符合鲁迅先生的描述。24、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动力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还得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②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极可贵的品质。③激发作用。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A是理性因素的作用,不符合题意。25、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等的理解和掌握。首先要审题,本题问的是错误之处。个人意志可能影响、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不是偶然事件的堆积。所以错误的表达有ABC三项。这段话没有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相反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D项不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项。26、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标准答案:B,D,E知识点解析: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人性或人的属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是在人的后天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和不断改变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选项BDE正确。选项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是费尔巴哈的错误观点;选项C,自由虽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但不是人的本质,故AC两项都是错误的。27、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它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从而成为研究剩余价值论等理论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28、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以下正确反映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基础。A项正确,B项错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是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D项正确。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C项正确。29、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标准答案:B,C,D,E知识点解析:本题中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不仅不断地再生产着物的东西,而且不断地再生产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因此,正确选项为BCDE。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具有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改变世界包括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同时,意识具有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生理活动的作用。故C选项正确。2、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必然陷入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另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和实在基础。离开物质谈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所以正确答案为B选项。A、D选项都主张世界的物质性,而C选项不承认运动。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沉舟”和“病树”,以及“陈叶”和“前波”都是旧事物的代表,而“千帆过”和“万木春”,以及“新叶”和“后波”则代表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D选项正确。4、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直接创造物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意识的能动性。A、C、D选项明显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选项。工程设计图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通过施工实践把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转化为现实。转化的关键是实践环节。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只有B选项是正确答案。5、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C、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仅单方面考察价值主体的需要(A)或者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B),是无法做出价值评价的,价值评价一定以主客体关系中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故C选项正确。6、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A、客观性B、相对性C、价值性D、具体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对人有用。但有用的未必都是真理。“有用”中的“用”往往因人而异而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如把“有用性”与“真理”等同起来,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故A选项正确。7、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D、实现社会公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选项把改革说成制度上的质变,是不正确的。B、D选项不是根本目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8、我国新一届政府特别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李克强曾指出,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要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等诸多方面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要进行社会救助,不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机会公平等。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题干所述民生问题正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故正确答案是A选项。选项B、D与题干不符,故排除;选项C不属于哲学观点,也排除。9、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使用价值构成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在商品经济下,双方相互交换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不能说价值在一切社会都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A选项错误。B选项也只有在货币交换的社会才有,故排除。一个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是资金所能完全概括的,有的自然资源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中天然的物质财富。故C选项排除。在一切社会里,使用价值才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D选项是正确答案。10、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A、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C、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D、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源泉。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表明了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B选项正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其中必要劳动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即产生工人工资,这不属于剩余价值的范围。因此,A、C选项排除。工人的具体劳动是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也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D选项排除。11、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不变资本的理解。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这部分生产资料的价值在生产中不会发生增殖,最多是将其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因此,A、C选项排除。另外,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转移其本身的价值,而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的作用是创造商品的价值,因此不能转移商品的价值,D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是B选项。1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但是价值不是使用价值的前提。没有价值的东西仍然可以有使用价值,比如空气等自然资源。故B选项错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但不代表只要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只有在商品交换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出来,因此C、D选项错误。1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缓和了竞争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D、垄断与竞争并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垄断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故D选项正确。选项C表述错误,正确表述应为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14、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D、国际联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其中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故D选项是正确答案。15、20世纪初期,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的新情况,提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此论断的理论依据是A、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学说的理论依据,属记忆性试题,难度很小。1915年8月,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因此,A选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6、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的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不是经常变化的、不稳定的外部联系,而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部联系。所以选项A、B、C、D都正确。17、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特点及关系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含义及其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但不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主体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主体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18、黑土层是支撑东北粮仓的根基。然而,近年黑土层流失速度在加快,究其原因,多种多样,首先,农业黑土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黑土结构退化,长期超负荷利用,重用轻养而造成土地板结;其次,以粮为纲和林区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大面积的毁林开荒或者建筑用地吞噬耕地等土地利用结构和耕作方式的不合理导致的水土流失。其背后深层原因在于:生产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滞后,难抗大灾;体制上,粮食主产区地方财力不足,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风险保障水平低;粮食流通上,国际粮食低价冲击和国内托市市场扭曲,东北粮食价格倒挂,地方存储压力增大。因此,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题于中,造成黑土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说明联系的多样性,不同的原因,在导致黑土流失问题上作用是不同的,构成了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四个选项均正确。19、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适度原则的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适度原则。掌握适度原则,要防止“过”或“不及”。选项B、D体现了适度原则,而选项A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选项C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20、“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论断表明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题干中的话表明:建筑师(即人类)的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B),同时也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论为指导的(C)。故正确答案是B、C、D选项。选项A的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2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故A、B、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22、价值评价的特点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评价的特点。选项A、B、C都是价值评价特点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选项D错误,因为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的判断。人们能否正确地做出这种判断,取决于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性认识。23、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一观点说明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但这种对立在确定的对象和一定范围内才是绝对的(否认了这一点,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因此,一定要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一旦超出特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故正确答案是B、C选项。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不代表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性质不同,故A选项错误。D选项明显错误。24、“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说明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即事物发展的规律。自由是一个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概念,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从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①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②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指人的意志自由;③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这是人的行动自由。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而“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与这句话是同样的意思。选项C表述错误,应该是必然是自由的根据。因此,正确答案为A、B、D选项。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B、C选项中都讲到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所以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为A、D选项。26、“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选项A夸大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选项B、C、D都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故为正确答案。27、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故A、B、C、D选项均为正确答案。2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为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A、B);其二,劳动的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C)。因此,正确答案为A、B、C选项。29、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第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是全球化的后果,而不是动因。因此,正确答案是A、B、C选项。30、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这一多样性的产生,是因为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的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因此,A、B、C、D选项正确。31、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决定因素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属记忆性试题,难度适中。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选项B是依据剩余价值学说得出的结论。选项C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因此,A、B、C选项正确。选项D是共产党人依据选项A、B而制定的纲领,并为之奋斗,故不选。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剥削、消灭阶级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D、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2、格斯在总结和概括了近代哲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的状态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精神能否认识物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自为性B、主观能动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B、人的意识C、社会实践D、生产力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5、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矛盾分析法B、联系与发展C、对立统一D、客观分析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6、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个性与共性的关系D、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实践()A、为认识发展提供条件B、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D、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题干中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重点在强调实践的发展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推动认识向前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8、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A、谬误B、理论C、真理D、相对真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9、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人的主观认识B、人的客观经验C、认识的中介D、实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A、B、C都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不能入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10、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创新D、坚持真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11、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段话表明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是()A、生产关系B、劳动对象C、生产方式D、生产工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12、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C、生产力D、上层建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同一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两种劳动B、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C、商品生产中的两次劳动D、不同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劳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14、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A、必要劳动B、社会劳动C、剩余劳动D、复杂劳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15、下列不属于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基本形式的有()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D不属于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6、意识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包括()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1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于人的对象世界。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便构成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C的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18、关于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表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B颠倒了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19、规律这一范畴深刻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第一,规律是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联系。第二,规律是必然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性与必然性也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D不属于规律的内涵,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20、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种消极被动的直观反映论是不科学的。旧唯物主义仍然坚持的是反映论的立场,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且这个本原是物质,故A、B说法错误,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D。21、“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黑格尔的这句话体现了()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D不符合题意,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22、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们已经获得的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分,都是通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梯。A的表述错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个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故排除A。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23、人类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A、D都不属于人类认识与实践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24、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二是劳动对象。它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变为使用价值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经加工的物体。三是劳动者。它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并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A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25、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表明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同时也不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为争取劳动者境况的改善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26、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就必须通过交换。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采取商品的形式。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便是商品经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D。27、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28、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对国内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通过控制市场占有非垄断企业的利润;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利用所控制的国家机器,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再分配手段,把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高额垄断利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29、列宁认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列宁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因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各国都是根据自身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而制定相应的战略。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使得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所以A、B、C、D都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广合作协议书范文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 工厂餐厅承包合同
- 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工作制度
- 福建师范大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上》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中心小学开展做好新队员分批入队仪式方案
- 成都锦城学院《液气压传动与控制》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高中英语老师工作总结
- 木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设计开发方案
- 铸造厂安全教育培训讲义
- 75首古诗英文版
- 舒适护理概述课件
- 钉钉-项目管理使用手册
- 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开行救援列车的行车组织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国家职业卫生试题库(浓缩500题)
- 大学生足球比赛策划书(十四篇)
- 声乐课教学课件
-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 供应商变更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