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甲午战败刺激了中国学问分子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他们起先意识到洋务运动事实上是一次“跛足的近代化运动”。基于此,他们力图()A.全面引进西方技术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培育各类新式人才D.革新原有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甲午中日斗争的失败,使近代先进中国人相识到传统器物层面的学习是不能实现救亡图存的,必需上升到政治层面的学习,因此他们起先意识到洋务运动事实上是一次“跛足的近代化运动”,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表现,解除。2.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实行消极观望看法。这反映出()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懦弱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答案:B解析:戊戌维新运动得不到保守派、洋务派和地方督抚的支持,这说明戊戌维新运动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故B项正确;有些缙绅士大夫的观念比较进步,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懦弱无关,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解除。3.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学问分子,这些人成为自觉的担当时代使命的社会力气。这说明戊戌维新运动()A.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实力B.实现了救亡图存的任务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增加了社会革命的基础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学问分子,这些人成为自觉的担当时代使命的社会力气”说明戊戌维新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强调资产阶级实力,故A项错误;戊戌维新运动最终失败,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任务,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和增加了社会革命的基础无关,故D项错误。4.“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夫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务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答案:B5.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被镇压以后,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这从实质上反映了()A.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相识不断深化C.义和团缺乏统一的斗争纲领D.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在不断变更答案:B6.纪录片《复兴之路》说道:“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旧雄伟庄重。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世纪之交所遭遇的国耻。”这“国耻”指的是()A.鸦片斗争B.甲午中日斗争C.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D.日本全面侵华斗争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20世纪的大幕”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00年西方列强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强迫清政府于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C项。7.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是帝国主义强行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政策的必定结果,说明白()A.列强对华侵略起先以资本输出为主B.列强竭力扩大在华侵略权益C.八国联军侵华带有偶然性D.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分析了八国联军侵华与帝国主义制定的侵略政策有关,说明列强竭力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在华侵略权益,故B项正确;起先以资本输出为主始于甲午中日斗争,解除A项;“帝国主义强行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政策的必定结果”说明八国联军侵华不是偶然的,解除C项;《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解除D项。8.下面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当是中国()A.起先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B.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C.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提倡博爱、同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失去其影响,相反,而是更加深化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终归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近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在戊戌变法110周年之际》(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相识。(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参考答案:(1)相识: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点。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君主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作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点。(2)影响:促进了民办法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进程;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等级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下表是1898年1—5月中国社会各界的若干变法方案及措施。据此推断当时()1月兵部尚书荣禄请参酌中外兵制,设立武备特科;康有为《请大誓臣工开制度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折》;严复《拟上皇帝书》2月清政府官员伍廷芳《奏请变通成法折》;黄思永奏请发行昭信股票3月御史陈其璋奏请统筹全局向英国借款;刚毅奏请裁冗员薪水、各局杂支、整顿保甲等5月张謇《农工商标本急策》A.变法呼声高涨B.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共识C.改革措施密集推行D.维新派放弃政治变革要求答案:A解析:题干表格信息反映了1898年1—5月中国社会各界的若干变法方案,反映了变法呼声高涨,故选A项;发展资本主义主要是维新派的主见,解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变法倡议,并没有推行,解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维新派政治变革方面的诉求,解除D项。2.孙中山说:“其(义和团)勇锐之气,殊不行当,真是令人惊异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行歼灭的。”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A.阻挡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变更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C.取得了抗击八国联军的成功D.帮助中国赢得了国家的完全独立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志气可嘉,体现了民族气节,使得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企图,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变更中国社会的性质,解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其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解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解除。3.下列所叙内容为某探讨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其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抗拒……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挡侵略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定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进行民主革命推翻清政府,推翻洋人的朝廷也就成为历史的必定,故D项符合题意;近代中国并未完全成为殖民地,解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解除B项;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不能抵挡外来侵略的,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言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缘由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粲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喷泉维修施工合同
- 厂房门窗工程承包合同
- 网络安全行业风险防范实战指南
- 天津汽车抵押借款合同
- 保证金质押担保合同
- 药物治疗了吗复习试题及答案
- 略读实践课《昆虫备忘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公园喷灌安装合同范本
- 承包沙场劳务合同范本
- 股东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国考公务员考试题及行测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GB/T 15597.2-2024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 金相试题完整版本
- 营运能力分析国外研究现状
- SH/T 311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规范(正式版)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练习-解析版
-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课件
- 西北政法大学课件模板
- 碎石技术供应保障方案
-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