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2024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湖南省浏阳市2024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湖南省浏阳市2024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湖南省浏阳市2024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湖南省浏阳市2024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讲讲我怎样研究中国的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我开始研究汉语是在1945

年,在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校。研究中国的学问,我最关注的是中

国文化精神,而不是文学,也不是文献学。我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文字开

展研究。我想知道,中国文化怎样从甲骨文开始,走上一条与西方完全

不同的特殊道路。

下面我使用"卦"和"王"两个汉字说明我的研究方法。

怎样研究汉字的本意?用我的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与《说文解字》有所

不同。比方说,汉字中的"卦"字,它的意思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这个字的笔画中有个"卜"字,是占卜的"卜",在

这里是部首,在右半部分。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是声符,是圭(龟)的声

音,所以按许慎的说法,"卦"是个形声字。但我不赞成这种讲法。我认

为,"卦"字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

化的系统中,《易经》十分重要,"卦"字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它

应该有特别的讲法,不可能只是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的看法是,隹卜"

本来不是形声字,应该是会意字。会意字是最有力量的表意文字。你们

看,"卦"如果是形声字,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它的部首"卜"在这个

字的结构的右边。按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一般都在字的

左边或上边,那里是汉字起笔的地方。字的右边是汉字运笔的最后一部

分,人们不会从最后的部分去倒写一个字。这么看,《说文解字》对“卦"

的解释就显得不合常理了。再看这个字的结构,一方面有占卜的"卜";

另一方面有声符的"圭"。按《说文解字》的逻辑,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

分。但"圭"在这里怎么表意呢?

我认为这个声符的意义是从数学来。你们用古代的写法就可以明白,"卦"

的声符,是由"七一七一”的数字构成的。那么为什么用数字可以代表"卦"?

我们知道,在《易经》的"卦"之前,中国已有数字卦,这是张政艰先生

最早解释的。在殷朝末年,占卜专家把龟甲放到火上烧,用数字表示龟

甲灼烧的裂纹。我个人认为,对"卦"字的解释,可以用张政烟的讲法。

为什么选择"七一七一”这组数字?在我看来,很可能是古时创造"卦"字的

人,他们选择这组数字的意义,并不是从数学角度选择的,而是从书写

的角度选择的。你看它只有两种笔画:一种笔画是水平的,另一种笔画

是垂直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可以代表阴阳的平

衡。中国古人关心世界万物的阴阳五行,在数字卦上就会去关注奇数和

偶数,于是这就与阴和阳的概念产生了联系。

再比方说,国王的"王"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国王的"王"字是三个

水平的笔画,再用一个垂直的笔画,就创造了三个水平笔画的关系。三

个水平的笔画,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一个代表人;垂直的笔画就

代表王。王可以创造天、地和人的关系。董仲舒也有这种讲法。而我的

看法是,"王"字的来源不是这样的,看甲骨文就明白了。

(摘编自〔法〕汪德迈《我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方法》)

材料二:

以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时代,掌握政治上最高权力的人被称为王。

王权虽是种颇为抽象的概念,却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国家所必须有的

制度。在有文字的社会,人们一定要想办法用文字去表达其权威与地位。

如此抽象的概念,中国是用什么具体事物去创造的呢?

"王"的甲骨文字形很简略,较早字形作高窄的三角形上有一短横,很难

看出其创意。或以为它像火焰形、斧钺形、君王端坐或冠冕形。它们都

可以与王的权威取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不以之与其他字形和

字义相近的字进行比较,就很难确定何种说法较接近原来的创意。甲骨

文及金文的"皇",不论在字形、字义、字音上都和"王"字相近,宜于进行

比较的研究。商代的"皇"字作等形。创意是什么呢?晚商一块骨板上的

图案可以帮助我们。骨上的图案表现出一位戴高帽的神祇或贵族,其帽

上装饰着角状东西和高翘的羽毛,羽毛上端有孔雀眼花纹及三簇分歧的

羽梢。它正是"皇"字所表现的形象:下半部分是头戴的帽子本体,上半

部分是孔雀眼花纹羽毛的特写。"皇"字着重于事物的羽毛装饰,故古籍

中"皇"字被用为五彩染羽装饰的帽子或舞具。"皇"本义为有羽毛装饰的美

丽东西,故在铜器铭文被引申为伟大、壮美、崇高等形容词。而甲骨文

的"王"字就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黄帝时代已有帽子,但到了有国家组

织的多阶层社会,才以帽子代表最高权位的统治者。冠冕可能在衣制中

最不具实际效用,但却是很多民族的权威象征。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

们就晓得借用他种东西来装扮自己,时代越晚,花样也越多。到了贫富

有差距、阶级有区别的时代,人们就以罕见、难得的饰物来表现其高人

一等的身份,帽子也自然演变为地位的表征之一。

(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往往是书写起笔的第一部分,

而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要表音,也要表意。

B.如果把"卦"字的声符理解为数字"七一七一",这既与古时的占卜之法

吻合,也能体现中国古人的文化精神。

C."王"字创意有多种说法,其中“冠冕说"借助形近字"皇"去理解,其他

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的关联去推断。

D."皇"字与有羽毛装饰的帽子有关联,而"王"字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

二者象征权威和地位与帽子形象有关。

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分析"卦"字看出,汪德迈的研究更注重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占卜与

表意"揣度古人思维。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关注了甲骨文的字形和书写特点,通过构型来分析

汉字的创意,探究中国文化。

C.《说文解字》在解释"王"字内涵时,基于垂直笔画和水平笔画之间的

逻辑关系,推出其本原义。

D.中国文字因受文化影响,走上与西方不同的道路;西方文字因其表音

的特点则不受本土文化影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汉字可以用具象的事

物创造抽象的概念”的一项是()

A”车,,字,在《甲骨文编》里有20多种写法,有繁有简,相差很大,

繁体的车有车轮、车厢等,而简体的车就只有车轮。

B."畜"的甲骨文,作动物的胃连带着肠子的形状,古时人们常以动物的

胃袋作为天然容器,故以其表达储藏的意义。

C.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造九鼎,从而象征九州,从此青铜鼎被视为国家

及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的意义。

D."易"字金文写作,是有脚有尾的爬虫的样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蜥蜴,

后假借为容易的"易",另加虫旁表示本义。

4.材料一作者反驳许慎关于"卦"字的造字解释的理由有哪些?

5.两则材料中文字学的研究过程,对我们的学习探究有何启示?请结合

文本简要概述。

现代文阅读(二)(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狂飙(节选)

徐纪周朱俊懿白文君

高启强头上青筋暴起,刚刚处理好的伤口又开始流血。安欣递给他毛巾,

让他捂着伤口,又倒了杯水放到他面前。

"我是卖鱼的,在旧厂街菜市场有个摊位。小龙、小虎兄弟俩是菜市场管

理处的治安员,其实就是恶霸。每个月除了摊位租金,还要单给他们交

一笔管理费。年后菜市场要装修,租金、管理费都要涨,就这还不一定

能续租。这个摊位是我一家唯一的收入,为了保住它,我只能给他们送

礼……"

听着高启强的讲述,安欣不自觉地产生了共情,等高启强说完,安欣的

愤怒已经溢于言表。一直在旁边记录的李响在桌子下面碰碰他的膝盖,

然后面无表情地看着高启强:"你先动的手是吗?"

高启强点点头。李响忽然提高嗓门:"是不是?"

高启强也忽然咆哮了起来:"是,是!但我没有抢劫!"

李响猛地一拍桌子:"你喊什么?不管你们因为什么发生的纠纷,寻衅滋

事肯定够了。”

安欣还想说什么,李响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先出去。

高启强焦急了起来,他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有些哀求地说:"你们说怎

么定就怎么定,我认,但是能不能放我回去过个年?我弟弟妹妹还在家

等我吃年夜饭呢。"

安欣看了一眼高启强,安抚道:"你放心,我们会核实情况……"

安欣和李响一前一后来到了公安局的走廊外,李响把愤愤不平的安欣直

往外推:"你说你激动个什么劲儿?晚上我一个人值班就行了,你回去吃

年夜饭去。"

"不行!得把唐家哥俩叫过来再核实一遍。"

"核实了有什么用啊?高启强说的都是真话又有什么用?他主动到人家

家里,又是他先动的手。寻衅滋事,板上钉钉。"

安欣看着李响,拿手指着审讯室:"高启强属于被逼无奈。该收拾的是唐

小龙和唐小虎!"

"打住。他们哥俩的问题属于经济问题,不归咱刑警队管。"

安欣愤愤地看着李响:“眼看着老实人挨欺负,咱们不帮他,还算警察

吗?"

正说着,外面一名值班的女警探出脑袋:"安欣!门口有人找你。"

安欣一出市局大门,被冷风吹得一哆嗦。孟德海的妻子崔姨惦记着安欣,

给他送来了刚出锅的饺子和几个年菜,让他跟值班的同事一起吃。安欣

感动地看着崔姨离开的背影,却看到了从墙角里怯生生走出来的高启盛

和高启兰兄妹俩,俩人一个抱着大衣,一个搂着小饭盒。确认了高启强

确实在里面之后,高启兰"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是他妹妹,警察大哥,

我哥绝对是好人!"

安欣看着兄妹二人,无奈地说:"你们先回去吧,等我们了解清楚情况,

不会让他受委屈的。"

高启盛连忙说:"那……能不能麻烦您,把大衣和饺子带给他?他出门的

时候穿得太少了。"

高启兰也赶紧插嘴:"警察大哥,能不能让我们进去陪着我哥?今天是大

年夜,一家人要在一起过的。"

安欣为难地看着兄妹二人,说:"这里是公安局。"

高启兰点点头:"我知道,我不怕,这里不是最安全最公平的地方吗?"

拗不过二人,安欣只好将他们带进了值班室。高启兰用冻得发红的手把

简陋的双层饭盒打开,一层小菜,一层饺子,都凉透了,黏糊糊成了一

坨。

按照规定,他们带来的东西不能交给高启强,安欣便想了个主意。他将

值班室的门打开,又去对面的审讯室给高启强送了些崔姨带来的饺子。

高启强从安欣故意留下的门缝里隐约可以看到值班室的弟弟妹妹。

安欣看了高启强一眼:"高启强,你家人来给你送年夜饭了。"

李响正在整理笔录,听见安欣的话,连忙正色道:"不行啊,不能跟家属

接触。"安欣向李响使了一个眼色,小声地说:"我知道。这饺子是我的。"

李响走到审讯室门口望了一眼,把门关上。

"关门干吗?都审完了,让他看会儿春晚。”

李响茫然地看着安欣:”这里怎么看?"

安欣重新推开审讯室的门,转头看向高启强:"那就让他听一会儿,听一

会儿也好啊。"

对面电视里正在放春晚的小品,笑声一阵响似一阵。

安欣把李响推出去:"年夜饭也有你一份,赶紧过去吃,门不许关啊!"

他回过头,看高启强手里捧着饺子,正哽咽着。"快吃啊,都坨了!"

高启强点点头,把一个饺子囱囹地吞了下去。里面的高启强和外面的兄

妹都吃着崔姨给安欣送来的饭菜,也算是他们一家人一起吃了顿年夜饭。

安欣看着一脸伤的高启强,问道:"味道怎么样?"

高启强的眼泪瞬间从眼角滑落,可他却慢慢地笑着说:"……好吃!”

隔壁的值班室里,春晚正好演到歌曲《举杯吧朋友》。

在李响的注视下,高启盛和高启兰一边吃一边抹着眼泪。

音乐声中,审讯室里的高启强抬起头,两眼通红:"安警官,我知道我不

配,但是我叫你一声兄弟。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说。还有,明年,

请你到我家去吃年夜饭。"

安欣点点头:"只要你答应我以后别冲动,遵纪守法,遇到困难来找警察,

我就去。”

高启强哽咽着:"我记住了!"

安欣微微一笑,捏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响使了个眼色,示意安欣先出去,这样做是不想让安欣激动的情绪

干扰自己对高启强的独立审讯。

B.安欣对高启强说"会核实情况"是想让他放心,对李响说"再核实一遍",

体现了安欣的职业操守。

C.高启盛、高启兰送来的饺子"都凉透了,黏糊糊成了一坨",这是正逢

除夕、天气寒冷造成的。

D.作为受审人员,高启强对安欣称兄道弟,还明确邀请他明年到自己家

吃年夜饭,应该是别有用心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启强的口供既交代了他身上有伤的原因,又为李响认定他犯寻衅滋

事罪提供依据,同时也影响了安欣和李响对高启强的不同态度。

B.高启强"我弟弟妹妹还在家等我吃年夜饭呢"这句话,为下文高启盛、

高启兰送来大衣和饺子埋下伏笔,使小说在结构上收到周密严谨效果。

C.饺子是选文后半部分重要事物,作为年夜饭,它不但客观上点明了除

夕的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将情与法、美与丑、善与恶的关系揭示了出

来。

D.同样是吃饺子,因人物处境、心理等因素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如高启强"把一个饺子囱囹地吞了下去",安欣则"捏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

8.选文有两处情节设计得自然而巧妙,请指出并作分析。

9.选文三处画线句有安欣的"愤怒"、高启强的"咆哮"和李响的"正色",你

是如何理解这几种情绪或态度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

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

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

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嗯叱咤,

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爰言语

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利敝,忍不能予,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

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

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

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

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

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

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

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

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

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

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

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

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

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

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

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

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

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项王见A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趁机,其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句中的"因"字在意

义和用法上均不同。

B.恨,指遗憾、后悔,其与《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一句中"恨"

字词义不同。

C.三秦,项羽灭秦后,以关中之地分封秦三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

因以称三王或其所辖地。

D.子房,是张良的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名字,"名""字"

在意思上并无关联。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任命仪式结束,与汉王谦让之后,韩信便简明扼要地给汉王分析了

当下的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汉王信心。

B.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

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

C.汉王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折射出其知人善任而又驾驭有

方,展现了他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D."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乃楚败汉胜一个原

因的总结,也隐含汉王自负其胆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14.李华在《鸿门宴》研读中提出"正方: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取决

于一文一武两个助手"的辩题,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结合两则材料与

课文《鸿门宴》,简要陈述批驳正方观点的理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问杜鹃

陈人杰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①;海中玄鸟,

犹记乌衣。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

树,血洒芳枝。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

跃马②何之。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③君岂知?闽山路,待封

侯事了,归去非迟。

[注]①传说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化为仙鹤,飞返家乡辽东,止

息于城门前面的雕刻着花纹的石柱。②跃马,指公孙述。公孙述跃马称

帝,不久败亡。③行藏,指对于出仕和退隐的处世态度。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单刀直入责问杜鹃对别人抵死催归自己却不归,以其人之道还治

其人之身,引出归与不归的主题。

B."身羁荒树,血洒芳枝"极言杜鹃断肠思故园之凄惨。而词人却并无思

乡之意,一心进取,建功报国。

C."看锦江……何之"四句使用诸葛亮等人的典故,蕴含着对杜鹃的劝诫,

阐明江山永存、人生却很短暂的道理。

D."我辈行藏君岂知",词人以自豪的口吻嘲弄杜鹃不理解词人心志,却

要一个劲地催归,注定徒劳。

16.前人评此词"诙谐其表,严肃其里",在亦谐亦庄中尽显家国情怀。请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7.在下面三题横线处填入正确的诗句。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陶渊明归心似箭的两句是:"

(2)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胜利闭幕。你可以用柳永《望

海潮》(东南形胜)中""句来夸赞杭州富庶的历史,还可以用

其中的""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

(3)"铁衣"指铠甲,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

可以看到古来征战之苦,如:"_"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少安踏着一片银白,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路,

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

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

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

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

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

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

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

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

精神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

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②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

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

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

出罢修庙宇的钱,也要为建校多少出一点钱。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

子却是天使!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

19.在文学作品中,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

任选一处,分析其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20.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却"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1)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

了。

(2)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10分)

走过春夏秋冬,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一一大寒。①,

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引《三礼义宗》云:"大

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通常于公历1月20日至21日交节此时正位农历岁末挨着年节,

不论城乡,家家都将房屋彻底打扫一番,俗称“惮尘",也有叫"换新""弹

新”的。惮尘有祓除晦气之意,"尘"与"陈"谐音,意味着除陈布新、除旧

迎新。惮尘不仅要打扫得干干净净,②。钟毓龙《说杭州》记载惮尘

时要"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竿"。天台一带,惮尘要使用新竹扎的竹枝、

新早稻草制成的弹刷,新竹枝象征迎新,早稻草则是迎春早得吉祥之意。

在二十四节气中,大寒意味着终结,却也是开始。过了大寒又立春,迎

来新一年的节气轮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惮尘"因谐音而具有更为丰富含义,《红楼梦》中也多处使用谐音,

隐喻作者的深意。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谐音以及其含义。

(1)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

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2)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

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酷,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万艳

同杯

(1)谐音:;含义:。

(2)谐音:;含义: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疏密有致”的布局与草书之美息息相关,是草书内在美学本质之一。书

法家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在草书创作中恰当安排疏密关系,达到"疏"

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的效果。只有在当"疏"处留白、简要,当"密"处

紧凑、繁复,才能使草书作品具有奇妙的视觉张力与表现力。书法如此,

万事亦然。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c"其中'冠冕说彳昔助形近字"皇"去理解,其他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的

关联去推断"错误。

2.D"西方造字因其表音的特点则不受本土文化影响"错误。

3.BA.是关于汉字"车"有繁简体不同的写法,和"抽象的概念“无关。

B.从"畜"的甲骨文象形构造得出表意,即由具象的事物创造出抽象的概念,

正好能作为论据。

C.是借助故事来解释文字起源、意义,和“具象的事物“无关。

D.说的是文字的假借造字法,不是用具象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

4.(1)"卦"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应是会意字,而非简单的形声字。

(2)"卦"的形部在右边,不符合许慎造字六书中关于形旁位置的说法。

(3)"卦"的声符不符合《说文解字》"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的逻辑。

(4)用会意的句法分析,契合中国文化精神扁虹匚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5.(1不要迷信权威/要勇于探索与创新。材料一质疑许慎关于"卦"和"王"

字的说法。

(2)要富于实证精神。材料二列举甲骨文的字体字形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要注重逻辑严密。材料一对许慎关于"卦"字的造字解释逐步批驳,

逻辑严密。

(4)要善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材料二在比较研究中探究"王"字的创意。

6.BA."干扰自己对高启强的独立审讯"错。原文对高启强的审讯是李响

与安欣共同进行的。C."这是正逢除夕、天气寒冷造成的"错。原因分析不

全面,这也和兄妹两人等候时间长有关。D.”应该是别有用心的"错。从

选文看,高启强非常感激安欣的所作所为,是真心对待安欣的。

7.C"将情与法、美与丑、善与恶的关系揭示了出来"错。

8.①安欣将崔姨送给他的饺子给了高启强一些,当作高启盛、高启兰给

哥哥送来的年夜饭,这一情节凸显了安欣既不违反规定,又对受审人员

给予关怀的形象。

②高启盛、高启兰吃饺子时,春晚正演到歌曲《举杯吧朋友》,这一情

节用喜庆的气氛反衬出高启盛、高启兰与哥哥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的伤

感情绪。

9.①安欣的“愤怒":表现了安欣对唐家兄弟欺行霸市、极力挤兑高启强

的行为的极度愤怒。

②高启强的"咆哮":反映了高启强被唐家兄弟逼迫,无奈之下先动手的

委屈情绪。

③李响的"正色":表现出李响依规行事的严肃态度。

10.DFG

11.D"无关联"错误,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着内在的关联。

12.A"简明扼要"分析不当

13.(1)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怨声载道,老百

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怨",埋怨,怨

恨恨特”,只是「特劫于威强耳”,被动句式,"于"表被动。)

(2)但是陛下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攻下城池夺得地盘,您就顺势

赏赐给他,这是与大家共享利益啊。("使:派;"因",顺势「同",共

享。)

14.①项羽优柔寡决,策略失误;②项羽虽拥人才,然不善用;③项羽

认为实力悬殊,尚未构成威胁,没有杀他的必要;④项羽考虑到杀掉刘

邦可能在众路诸侯军中产生不良影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封拜大将的仪式结束后,韩信被请入上座。刘邦说:"萧丞相多次提起您

的大才,您认为我该怎么办呢?"韩信先是逊谢,趁机问刘邦:"大王如

今出兵东向争夺天下,您的对手不是项羽吗?"刘邦说:"是的。"韩信又

说:"大王您自己估计您的勇猛、仁德,以及您军队的强盛,能比得过项

羽吗?"刘邦沉默了半天,说:"比不上他。"韩信起身向刘邦拜了两拜称

赞他的自知之明说:"我也觉得您比不上他。可是我曾经在他手下做事,

请让我来说说项羽的为人。项羽大吼一声,可以把上千人吓得瘫在地上,

可是他不能任用有才干的人,这样他就不过只有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

敬有礼,仁爱慈祥,说起话来和和气气,有人生了病,他能含着眼泪把

自己的饮食分给他,可是等到人家立了功,该封官颁赏了,他却能把印

拿在手里摩掌得棱角都磨圆了还舍不得发出去,这样,他那所谓的‘仁爱'

不过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做了霸主,所有诸侯都对他俯首称臣,可是

他不建都在关中,而建都在彭城。他又违背了当初义帝宣布的谁先入关

谁做关中王的规定,还把他的亲信都封了王,因此各路诸侯都心怀不满。

诸侯们看到项羽把义帝赶到了江南,也都学着样赶走自己过去的国君而

占据了好地方称王了。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

怨声载道,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项

羽现在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他已经丧尽了人心。所以说他的强盛

是很容易变弱的。现在您如果真能反其道而行之:只要是勇敢善战的人,

您就大胆信任使用,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打败!只要打下了城邑,您

就把它封给您的有功之臣,那还有什么人不对您忠心归附!您再以那些

来自沛县一带的老兵为中坚、为前锋,让你现有的全部人马跟在后面一

起东进,那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被打垮!现在被项羽封立在关中的三

个诸侯王当初都是秦朝的将领,他们统率关中的子弟好几年,为他们而

战死的和逃亡的不计其数,后来他们又欺骗这些士兵投降了项羽,结果

走到新安时,项羽竟把这二十多万降兵全都活埋了,就留下了章邯、司

马欣、董翳这三个人,现在秦地的父老们对这三个人简直恨之入骨。如

今项羽仗着他的武力硬是把这三人封了王,秦地的百姓其实根本没人爰

戴他们。而大王您当初进入武关以后,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严刑酷

法,给秦地百姓们定的法律只有三条,秦地的百姓没有不乐意让您在秦

地称王的。按照诸侯们的事先约定,大王您也应该在关中称王,关中的

百姓们也都知道。后来您被项羽剥夺权利,排挤到汉中,秦地的百姓们

没有一个不对此遗憾的。现在如果您举兵东下,三秦地区只要发上一个

通告,不用打仗就可以回到您手中。"刘邦听了大喜,感到自己今天才真

正地认识韩信实在是太晚了。于是就按照韩信的谋划,部署各位将领的

进攻目标。

材料二:

高祖在雒阳南宫大宴群臣。在宴会上说:”各位彻侯(官职名)、将领不要

对我有所隐瞒,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呢?,项羽为什

么会失去天下呢?"高起、王陵回答说:"虽然您傲慢爱侮辱人,项羽为

人宽厚,但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

这叫‘与天下同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有功的他就嫉恨,有本事的他就

怀疑;打了胜仗的他不奖励,得了土地的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

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干

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

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

三个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