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59_第1页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59_第2页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59_第3页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59_第4页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5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一)

南宁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目录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献3.术语与定义4.管理要求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6.清洗与清洁方法7.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8.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9.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0.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目录11.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12.皮肤和黏膜的消毒13.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4.清洁用品的消毒附录A(规范性附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附录B(资料性附录)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附录C(规范性附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重要的基本概念(一)生物负载医疗器械使用后所带有的微生物量,与该器械使用区域与器械类型有关。一般外科器械用后100--104/件(80%以上少于100/件)、硬性管状器械101--104/件胃肠内镜107--1010/件生物负载主要但不仅是细菌。切勿恐慌正确对待早发现早治疗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强—弱)朊毒体细菌芽胞、枯草杆菌、梭状杆菌芽胞分支杆菌、牛结核杆菌非脂病毒、小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鼻病毒)真菌(毛、隐、念)细菌繁殖体(绿、SA)脂质病毒或中等大小病毒(HSV、CMV、RSV、HBV、HIV)。烷化剂(如醛类)氧化剂(如含氯)PrionsPrions某些真菌孢子细菌芽孢某些分支杆菌某些分支杆菌某些酵母菌及细菌非脂及小病毒细菌芽孢真菌孢子与念珠菌非脂及小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菌丝/酵母脂质病毒细菌繁殖体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二)清洗与清洁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去污:去除物品上的病原微生物便于安全处理、使用或丢弃。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清洗效果评价方法(1)

(2)

(3)

(4)

(5)目测:肉眼裸视和放大镜下观察,0102030405是常用而且最重要的评价方法潜血试验蓝光试验茚三酮法细菌培养计数法ATP生物荧光法(三)菌落形成单位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媒介物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四)消毒(disinfection)

消毒合格消毒后媒介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数量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数量。在医院消毒中,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可以认为消毒合格。

医院消毒1

疫源地消毒2

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物体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随时消毒:终末消毒预防性消毒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五)灭菌(Sterilization)

完全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灭菌合格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的物品必须是无菌的。实际工作中,要求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污染的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灭菌保证水平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常表示为10-n。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为什么要灭菌?基层医疗机构常见需要灭菌物品有哪些?基层医疗机构常见需要消毒的物品有哪些?

讨论1、灭菌的目的

二、E.H.Spaulding分类法E.H.Spaulding分类法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由E.H.Spaulding1968年根据医疗器械造成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病人使用过程之间所要求的消毒或灭菌设立。他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分别是高度危险物品(CRITICALITEMS)中度危险物品(SEMI-CRITICALITEMS)低度危险物品(NON-CRITICALITEMS)1、高度危险性物品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灭菌方法耐热、耐湿: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不耐热、耐湿: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消毒剂浸泡灭菌。耐热、不耐湿: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外来医疗器械: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可遵循其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灭菌方法植入物: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可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动力工具: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进行清洗、打包与灭菌。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2)手术敷料的灭菌:灭菌前准备:*手术敷料灭菌前应存放于温度18℃~22℃,相对湿度35﹪~70﹪的环境。*棉布类敷料可采用符合YY∕T0698.2要求的棉布包装(≥140根支纱/英寸2);棉纱类敷料可选用符合YY∕T0698.2、YY∕T0698.4、YY∕T0698.5要求的医用纸袋、非织造布、皱纹纸或复合包装袋,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

不合格的包装材料合格的包装材料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灭菌方法*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符合YY∕T0506.1要求的手术敷料,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3)手术缝线的灭菌:手术缝线分类:分为可吸收和非吸收缝线.可吸收缝线包括普通肠线、铬肠线、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等。非吸收缝线包括医用丝线、聚丙烯缝线、聚酯缝线、尼龙线、金属线等。灭菌方法: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注意事项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其他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中度危险性物品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仅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1)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中度危险性物品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1)消毒方法: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中度危险性物品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2)注意事项: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只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表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低度危险性物品(1)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2)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3)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保持清洁。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枕套等,应一人一换;住院时间长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及时清洗与消毒。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等,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