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_第1页
TCPIP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_第2页
TCPIP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_第3页
TCPIP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_第4页
TCPIP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PIP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TCPIP协议栈分为四层,从下往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而网络接口层没有专门的协议,而是使用连接在Internet网上的各通信子网本身所固有的协议。如以太网(Ethernet)的802.3协议、令牌环网(TokenRing)的802.5协议、分组交换网的X.25协议等。目前Ethernet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几乎成为局域网代名词。因此,这一部分将对以太网链路层的帧格式和802.1Q帧格式进行分析验证,使学生初步了解TCP/IP链路层的主要协议以及这些协议的主要用途和帧结构。3.1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实验1.以太网简介IEEE802参考模型把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LogicalLinkControl)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ediaAccessControl)。与各种传输介质有关的控制问题都放在MAC层中,而与传输介质无关的问题都放在LLC层。因此,局域网对LLC子层是透明的,只有具体到MAC子层才能发现所连接的是什么标准的局域网。IEEE802.3是一种基带总线局域网,最初是由美国施乐(Xerox)于1975年研制成功的,并以曾经在历史上表示传播电磁波的以太(Ether)来命名。1981年,施乐公司、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和英特尔(Intel)联合提出了以太网的规约。1982年修改为第二版,即DIXEthernetV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的规范。这个标准后来成为IEEE802.3标准的基础。在802.3中使用1坚持的CSMA/CD(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协议。现在流行的以太网的MAC子层的帧结构有两种标准,一种是802.3标准,另一种是DIXEthernetV2标准。图14802.3和EthernetV2MAC帧结构图14画出了两种标准的MAC帧结构。它们都是由五个字段组成。MAC帧的前两个字段分别是目的地址字段和源地址字段,长度是2或6字节。但在IEEE802.3标准规定对10Mb/s的基带以太网则使用6字节的地址字段。两种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个字段(2字节)。在802.3标准中,这个字段是长度字段,它指后面的数据字段的字节数,数据字段就是LLC子层交下来的LLC帧,其最小长度46字节,最大长度1500字节。在EthernetV2标准中,这个字段是类型字段,它指出LLC层使用的协议类型。由于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因此,以太网V2标准中将各种协议的代码规定为大于1500的数值,这样就不至于发生误解,并借此实现兼容。最后一个字段是一个长度为4字节的帧校验序列FCS,它对前四个字段进行循环冗余(CRC)校验。为了使发送方和接收方同步,MAC帧在总线上传输时还需要增加7个字节的前同步码字段和1字节的起始定界符(它们是由硬件生成的),其中前同步码是1和0的交替序列,供接收方进行比特同步之用;紧跟在前同步码之后的起始定界符为10101011,接收方一旦接收到两个连续的1后,就知道后面的信息就是MAC帧了。需要注意的是前同步码、起始定界符和MAC帧中的FCS字段在网卡接收MAC帧时已经被取消,因此,在截获的数据报中看不到这些字段。注意:由于802.3标准在MAC帧中封装802.2帧,相比EthernetV2增加了8个字节的开销,而且实践表明,这样做过于繁琐,使得其在实际中很少得到使用。因此,本节实验中重点分析EthernetV2MAC帧格式,802.3MAC帧不作具体讨论。2.实验环境与说明(1)实验目的了解EthernetV2标准规定的MAC帧结构,初步了解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2)实验设备和连接实验设备和连接图如图15所示,一台锐捷S2126G交换机连接了2台PC机,分别命名为PC1、PC2,交换机命名为Switch。图15Ethernet链路层帧结构实验连接图(3)实验分组每四名同学为一组,其中每两人一小组,每小组各自独立完成实验。3.实验步骤步骤1:按照如图15所示连接好设备,配置PC1和PC2的IP地址;(编者注:实验室中任何一台PC都可以作为模型中的PC1或PC2。)步骤2:在:PC1和PC2上运行Ethereal截获报文,为了只截获和实验内容有关的报文,将Ethereal的CaptrueFilter设置为“NoBroadcastandnoMulticast”;步骤3:在:PC1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Ping172.16.1.102”,单击“确定”按钮;步骤4:停止截获报文:将结果保存为MAC-学号,并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1)列出截获的报文中的协议类型,观察这些协议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网络课程学习中,EthernetV2规定以太网的MAC层的报文格式分为7字节的前导符、1字节的帧首定界、6字节的目的MAC地址、6字节的源MAC地址、2字节的类型、46~1500字节的数据字段和4字节的帧尾校验字段。分析一个EthernetV2帧,查看这个帧由几部分组成,缺少了哪几部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5:在:PC1和PC2上运行Ethereal截获报文,然后进入PC1的Windows命令行窗口,执行如下命令:netsend172.16.1.102Hello这是PC1向PC2发送消息的命令,等到PC2显示器上显示收到消息后,终止截获报文。注意PC1和PC2的信使服务应启动。找到发送消息的报文并进行分析,查看主窗口中数据报文列表窗口和协议树窗口信息,填写下表:表1报文分析此报文类型此报文的基本信息(数据报文列表窗口中的Information项的内容)EthernetII协议树中Source字段值Destination字段值InternetProtocol协议树中Source字段值Destination字段值UserDatagramProtocol协议树中Source字段值Destination字段值应用层协议树协议名称包含Hello的字段值3.2VLAN802.1Q帧格式分析实验1.IEEE802.1Q介绍我们知道VLAN具有控制网络广播、提高网络性能;分隔网段、确保网络安全;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组网灵活性的功能。VLAN划分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基于端口的静态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基于端口的VLAN(PortVLAN)将交换机按照端口的VLANID指定实现了逻辑划分,广播域被限定在相同VLAN的端口集合中,不同VLAN间不能直接通信。当使用多台交换机分别配置VLAN后,可以使用Trunk(干道)方式实现跨交换机的VLAN内部连通,交换机的Trunk端口不隶属于某个VLAN,而是可以承载所有VLAN的帧。这种实现跨交换机的VLAN技术在早期使用帧过滤,而目前的国际标准规定采用帧标记。跨交换机的VLAN实现使得网络管理的逻辑结构可以完全不受实际物理连接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组网的灵活性。1996年3月,IEEE802.1InternetWorking委员会结束了对VLAN初期标准的修订工作,统一了Frame-Tagging(帧标记)方式中不同厂商的标签格式,制定IEEE802.1QVLAN标准,进一步完善了VLAN的体系结构。如图16所示,IEEE802.1Q使用4Byte的标记头来定义Tag(标记)。Tag头中包括2Byte的VPID(VLANProtocolIdentifier)和2Byte的VCI(VLANControlInformation)。图16802.1Q帧格式其中:*VPID为0X8100,标识该数据帧承载IEEE802.1Q的Tag信息;*VCI包含组件:*3bits用户优先级;*1bitsCFT(CanonicalFormatIndicator),默认值为0(表示以太网);*12bits的VID(VLANIdentifier),VLAN标识符;注意:交换机可以配置的VLAN数量因设备而异,实验室的S2126/S3550/S3760最多支持250个VLAN(VLANID:1~4094),其中VLAN1是不可删除的默认VLAN(设备管理)。图16比较了以太网帧格式和802.1Q帧格式,注意802.1Q帧中的FCS为加入802.1Q帧标记后重新利用CRC校验后的检测序列。IEEE802.1Q协议使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端口间通信成为可能。基于802.1QTagVLAN用VID来划分不同VLAN,当数据帧通过交换机的时候,交换机根据帧中Tag头的VID信息来识别它们所在的VLAN(若帧中无Tag头,则应用帧所通过端口的默认VID来识别它们所在的VLAN。这使得所有属于该VLAN的数据帧,不管是单播帧、组播帧还是广播帧,都将被限制在该逻辑VLAN中传输。图17TagVLAN内通信如图17所示,两台S2126交换机分别划分出VLAN1和VLAN2,分别设置级联口为Trunk模式。PC1和PC3属于VLAN1,PC2和PC4属于VLAN2。PC2和PC4通信必须跨两台交换机。当PC2发出数据时,在没有进入交换机端口之间,数据帧头部并没有被加入Tag标识,是标准的以太帧格式;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端口后,数据头部首先被加入该端口所属的VID,这时交换机就按照目的地址转发,在VID=2的广播域中传送该帧。但第一台交换机并没有直接连接PC4,因此数据只能发往通向潜在PC4连接的级联端口,该口是Taged口,当数据从Taged端口转发时,即加入Tag标识(VID=2),使用802.1Q的封装格式;第二台交换机在由级联口接收时可以根据Tag标识而将该帧在VLAN2上广播出去,根据MAC地址连接PC4的端口就会收到该数据帧;该端口将去掉Tag标识后,转发数据帧至PC4。由此就实现了跨交换机的VLAN内通信,同理,PC1和PC3之间也可以实现数据通信。2.镜像在图17中,IEEE802.1Q帧在交换机的Taged端口之间,PC机使用以太帧,在PC机上运行的Ethereal是无法捕获IEEE802.1Q数据帧的。为了抓到和分析IEEE802.1Q数据帧,我们在实验中可以通过镜像的手段来捕获IEEE802.1Q数据帧。在网络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会根据已有的网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和判断,但如果掌握的信息不足,或者是网络需要进一步监控时,镜像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监控方法。镜像分为两种:一种是端口镜像,另一种是流镜像。端口镜像是指将某些指定端口(出或入方向)的数据流量映射到监控端口,以便集中使用数据捕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流镜像则是指按照一定的数据流分类规则对数据进行镜像,然后将属于指定流的所有数据映射到监控端口,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在锐捷S2126/S3550交换机上配置镜像的命令为:monitorsession。monitorsession用于创建一个SPAN会话并指定目的端口(监控口)和源端口(被监控口)。使用该命令的no选项删除会话或者单独删除源端口或目的端口。其格式如下:monitorsessionsession_number{sourceinterfaceinterface-id[,|-][both|rx|tx]|destinationinterfaceinterface-id}nomonitorsessionsession_number[sourceinterfaceinterface-id[,|-][both|rx|tx]|destinationinterfaceinterface-id]有关格式要求参见表2所示。表2monitorsession的语法描述下面这个例子说明了如何创建一个SPAN会话:会话1。如果原先已经设置过该会话,请首先将当前会话1的配置清除掉,然后设置端口1的帧映射到端口8。Switch(config)#nomonitorsession1Switch(config)#monitorsession1sourceinterfacefastEthernet1/1bothSwitch(config)#monitorsession1destinationinterfacefastEthernet1/83.实验环境与说明(1)实验目的了解IEEE802.1Q标准规定的帧结构,了解VLAN帧标记的方法。(2)实验设备和连接实验设备和连接图如图18所示,一台锐捷S2126G交换机连接一台S3550,S2126同时连接了2台PC机,分别命名为PC1、PC2。图18802.1Q帧格式分析实验连接图(3)实验分组每四名同学为一组,其中每两人一小组,每小组各自独立完成实验。4.实验步骤步骤1:按照如图18所示连接好设备;步骤2:完成交换机S3550和S2126的相关配置,要求如下:*在S2126和S3550上创建VLAN10和VLAN20;*将S2126的F0/1指定为VLAN10,F0/2指定为VLAN20;*通过三层交换机S3550实现PC1和PC2的连通;*通过端口镜像,使得PC3可以监控S2126的F0/4。关于交换机VLAN和SVI的配置由于在第三章实验中已经做过,这里不再重复。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同学可以参考下面的配置:①S2126的配置的配置::Switch(config)#hostnameS2126!配置设备名为S2126S2126(config)#vlan10!启用Vlan10S2126(config-vlan)#nameTest10S2126(config-vlan)#exitS2126(config)#vlan20!启用Vlan20S2126(config-vlan)#nameTest20S2126(config-vlan)#exitS2126(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0/1S2126(config-if)#switchportaccessvlan10!指定F0/1端口为Vlan10S2126(config-if)#interfacefastEthernet0/2S2126(config-if)#switchportaccessvlan20!指定F0/2端口为Vlan10S2126(config-if)#interfacefastEthernet0/4S2126(config-if)#switchportmodetrunk!配置F0/4为Tagged端口S2126(config-if)#exitS2126(config)#monitorsession1sourceinterfacefastEthernet0/4both!镜像源端口S2126(config)#monitorsession1destinationinterfacefastEthernet0/3!镜像目的端口S2126(config)#end②S3550的配置的配置::Switch(config)#hostnameS3550!配置设备名为S3550S3550(config)#vlan10!启用Vlan10S3550(config-vlan)#nameTest10S3550(config-vlan)#exitS3550(config)#vlan20!启用Vlan20S3550(config-vlan)#nameTest20S3550(config-vlan)#exitS3550(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0/4S3550(config-if)#switchportmodetrunk!配置F0/4为Tagged端口S3550(config-if)#exitS3550(config)#interfacevlan10!配置SVI端口S3550(config-if)#ipaddress172.16.10.1255.255.255.0S3550(config-if)#noshutdownS3550(config-if)#exitS3550(config)#interfacevlan20!配置SVI端口S3550(config-if)#ipaddress172.16.20.1255.255.255.0S3550(config-if)#noshutdownS3550(config-if)#end③PC1和和PC2的配置的配置::按照下表要求配置PC1和PC2。表3PC1和PC2的TCP/IP属性PC1PC2IP地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