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8/11/wKhkGWbBHPyAXzebAAEXbImU7gc621.jpg)
![初三化学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8/11/wKhkGWbBHPyAXzebAAEXbImU7gc6212.jpg)
![初三化学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8/11/wKhkGWbBHPyAXzebAAEXbImU7gc6213.jpg)
![初三化学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8/11/wKhkGWbBHPyAXzebAAEXbImU7gc6214.jpg)
![初三化学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8/11/wKhkGWbBHPyAXzebAAEXbImU7gc6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紧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侧紧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重要产品及其用途。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动,认得燃料充分燃烧的紧要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得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性,认得合理开采和节省使用化石燃料的紧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教学重难点1、煤、石油、自然气三大化石燃料2、化学变动中能量的变动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自然气的形成过程)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汽油、柴油。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化石燃料:煤、石油、自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多而杂变动而形成的。使学生联系生活,关怀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知识拓展1、煤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动还是化学变动?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动,由于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依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行,由于这样会挥霍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当综合利用。2、混合物,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成分。3、依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别,是物理变动。让学生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过渡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自然起在燃烧引出自然气让学生知道:自然气重要是由碳和氢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甲烷。煤、石油、自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多而杂的变动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行再生的。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2、化石燃料是人类紧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侧紧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性,因此肯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省使用化石燃料。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省能源,开发新能源。初三化学教案2一、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常常用来称赞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尊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便的消除,这是真的吗?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二、请你依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我的观点是。请依照引导完成试验并将试验记录填入下表中:试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试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三、推断正误,并说出理由。1、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从质量守恒定律。()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加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学法引导]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动而不是物理变动。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肯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四、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将金属汞放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加添了。该试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五、(1)你能用图片呈现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动过程吗,那就试试吧!(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六、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则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吨。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图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肯定含有元素。七、〖基础篇〗1、化学变动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不变;不变;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2、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填空。(1)木材燃烧,余下的灰烬的质量原木材的质量。(2)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原铜丝的质量。〖拔高篇〗3、有人说他能使水变成油(含有大量的碳、氢元素),一本万利。现在,他要把这项发明权超低价卖给你,你会买吗?请你用化学知识揭开骗子的可恶面纱。八、减肥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时尚话题,但有很多人走进减肥误区,付出了悲痛的代价。专家指出:科学的做法是合理饮食、多运动。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合理减肥的原理么?初三化学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氧化物的概念。本领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本领及查阅资料的本领。情感目标: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建议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材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中学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楚的对比、区分和归类。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紧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需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加添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本领。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动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另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本身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本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差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洁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需是纯洁物。教学设计示例课时布置:2课时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一课时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另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1)元素: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讨论思考]a、推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老师引导得出结论: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推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但中子数不肯定相同。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投影片呈现]投影片呈现: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②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③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2)物质分类: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思考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第二课时(3)元素符号:①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稀有气体元素:“气”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③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用卡片的形式帮忙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课堂练习记忆元素符号名称及写法、读法。(4)探究活动汇报:元素的故事。加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加深对元素的理解和记忆。4、板书设计:探究活动“元素的故事”将全班同学分组,课下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课上选代表向全班汇报。选材可以是“元素的发现史”,“元素名称及符号的由来”,“关于元素的趣事”等等。这样既可扩高校生的知识面,加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的本领及语言表达本领。同时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起了促进作用。初三化学教案41.认得水的构成,会分析水的电解试验。2.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1.水的电解试验2.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1.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第三单元课题1,努力识记概念,然后合起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呈现时要求脱稿)2.自学完后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将试验部分完成3.将预习中显现的问题和学案中显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集中讨论解决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你能你说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质?水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有一种元素构成的吗?一、结合课本P46—47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电解试验:试验现象①通电后,两极上都有_________;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___,体积比约莫是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产物检验①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②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试验结论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构成的;②化学变动前后________不变。2.思考与讨论:(1)试验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2)试验开始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请分析可能的原因?3.知识链接: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_______。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__火焰,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混有肯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必需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_____表示氢气较纯。初三化学教案5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试验,认得水的构成。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3、体会水是一种紧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动中分子自身没变,本节连续采用学生熟识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得到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得化学变动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行再分。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跟随着能量的变动。2、认得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教学方法:试验、讨论、沟通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试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动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转变,假如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试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2、通过电解水试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动。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动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动?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试验并进行验证: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察看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渐渐打开活塞,察看。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渐渐打开活塞,察看。该气体是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动。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沟通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动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动,只是分子的和转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动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应用: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转变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转变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动。[板书]一、电解水1、水通电氢气+氧气H2OH2O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分析]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2、化学变动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动。[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练习]做P38[在线测试][小结]教学反思:学生初步建立了微观想象第二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试验来证明你的料想?[试验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察看]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友情提示]本试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略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板书]氢气+氧气→水H2O2H2O[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沟通共享]从分子变动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线测试]1、电解水的试验证明水是由()A、氢气和氧气构成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C、氢元素、氧元素构成的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B、水在通常情形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D、0℃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3、电解水的试验时,看到的现象是()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VO2=2:1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聚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4、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5、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小结]P73[长话短说][反馈练习]P74[挑战自我][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试验很成功,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初三化学教案71.认得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得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动中的最小粒子。3.培养抽象思维本领、想象力和分析、推理本领。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用边教边试验的方法。首先提出学生熟识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得分子的基天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沟通、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动与化学变动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多媒体辅佑襄助教学师:同学们路过花圃、饭店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一杯水长期静置会不会减少?若加热这杯水呢?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学生凭本身的想象、猜测来描述、解释上述现象。)师: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拍摄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的照片,如苯分子和半导体料子硅的原子,见教材的图36、图37、证明物质确实是由许很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构成。那么这些粒子到底小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略把它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断地数3万多年才略数清。生: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很小。师:这是分子的第一个基天性质,下面请同学搭配完成下列两个试验。(1)向静置的盛水烧杯中加入品红,察看现象。(2)浓氨水在空气中扩散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试验。生: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师: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就是水受热后减少更快、夏天湿衣裳比冬天易干的道理。请同学们连续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老师布置学生动手试验:请两学生分别量取50mL水、50mL酒精倒进100mL量筒里,察看现象。)师:现在是否满100mL?生:不满了。师:那么说明什么问题呢?生: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师:而且不同的液体其分子间间隔不同,假如把它们混合起来,相互挤占对方的空隙,最终体积不是1+1=2、这说明不同液体的.体积不能相加。然而质量却能相加,这又是为什么呢?生: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没有转变。师:为什么气球易被压缩,而铅球受压将近纹丝不动?生: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而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师:现在同学们应当知道为什么物体受热体积会胀大,遇冷体积会减小了吧?生:由于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遇冷间隔变小。师:能否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的三个基天性质。(学生稍作讨论并举例回答。)师:分子、原子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老师向学生呈现用硬板纸做出的几种分子模型。),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学习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学习了这些知识后,至少我们要能运用这些微观世界的知识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而且要能借助这些知识更深入地研究宏观世界里物质的变动。前面我们已学过物理变动和化学变动,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生:有无新物质生成。师:这是一种宏观的说法。假如我们从分子角度看“有无新物质生成”其内在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分析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何不同。并结合教材的图3-11、图3-12、图3-13,推断在上述变动中谁变?谁不变?(穿插演示:把硬纸板做的水分子模型进行分解,多媒体呈现x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和氧气的过程。)(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老师给出以下填空题供学生回答并进行小结。)(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动时,______不变,仅_____变了;正是由于_____不变,物质就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若_____变了,物质也就变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变了。由此定义_____是保持物质_____的最小粒子。(2)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动时,_____变了,变成_____,然后_____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可见,在化学反应中,_____可分,而_____不行分,这就是_____和_____的本质区别。由此定义:_____是化学变动中的_____。)师(追问):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变呢?生:不能。例如,同样是水分子构成的水,既可呈液态,又可呈气态、固态,其状态不同,即物理性质不同,但只要是水分子,通电就能分解成氢气、氧气,即它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老师简单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忙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察看、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分神奇颜色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构思美妙合理、化繁难为简易,特别有利于老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成功之处:①学生试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本领;②这一课题中由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老师设计的有关动画效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多而杂知识明白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化学变动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动、物理变动、分子、原子等紧要概念做了形象铺垫,加上最终设计的填空题,为学生理顺了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动、化学变动的根本区别,也理顺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关系和根本区别,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不足之处: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不多,对常见的化学现象注意不足,对一些较为多而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本领和创新本领。初三化学教案8一、教学理念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过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欢乐,并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识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紧要性,并渐渐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得和感知化学学习的玄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得二氧化碳,掌握其紧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2)懂得设计试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3)学会对试验中显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察看演示试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2)通过让学生本身设计试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试验设计本领。(3)经过亲自动手试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试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试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加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连续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四、教学策略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老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本身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本领以外,还可以避开重复与罗嗦。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老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知学生。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老师搭配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试验设计。3.对本课题的两个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各有偏重: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试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学生可以回回到家中里连续进行试验求证;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偏重了试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4.两个试验探究活动都铺设了美妙的阶梯:对探究活动1采用了先演示试验后给出提示的方法,对探究活动2则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五、教学准备1.老师的准备:CAI多媒体课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500mL、350mL)2瓶或以上、阶梯蜡烛、火柴、小烧杯(装水)等。2.学生分组试验的用品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小烧杯、镊子、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稀盐酸、醋酸等。3.学生准备:分好四人合作的学习小组并复习学过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六、教学过程附:学生学习资料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堂小探究1.请你依据课本p114页试验6—5和试验6—6的构想,设计一些试验来证明:(可画图)(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2.依据四朵浸有石蕊试液的小花在不同条件下颜色的变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生活事例链接1.北方的农村,很多人家里都设有地窖用来贮存蔬菜。由于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气体,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灯火试验”:就是把燃着的先放入地窖里,假如看到,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证明里面的气体较少,可以进去。2.为了让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3.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称“死狗洞”。人假如牵着一只狗进去的话,狗很快就会昏迷,但人却平安无恙,你能料想这是为什么吗?课后小探究家庭小试验:请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三化学教案9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试验探究本领;2.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本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得到日常生活中到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铵根离子的检验难点:1.铵根离子的检验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课前准备:老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察看、阅读本身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试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试验去探究;学生:通过设置肯定的问题让学生阅读、讨论、试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教学过程:一、化学肥料1、氮肥氨水NH3H2O易溶于水低温密封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繁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加强防范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行缺少的成分。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2、磷肥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重要有磷矿粉(重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重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重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重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3、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重要成分)4、复合肥料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5、微量元素肥料如B、Mn、Cu、Zn等6、农家肥料二、农药1、作用2、危害三、随堂检测题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需___,且放在棕色瓶中。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肥效长期。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3.草木灰中的钾肥重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5、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说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重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过程和方法:认得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掌控或转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重点:知道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重要污染物及其危害难点: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课前准备:首先布置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学,在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重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方面作深入的调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收集资料。收集好资料以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整理。依据自己乐意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中又可分为几个小组,如第一大组研究水资源的污染及防治,其中又可分为污染源小组、危害与防治小组。每一小组选出负责人、中心发言人。有本领的小组还找到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并把它们加以整理制作成了课件,待上课沟通时放映给全班同学观看。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正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但目前,仍有很多人没有心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要性,甚至无视环境污染的危害,只重经济,不重环境。下面,我就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告知大家环境污染的危害。一、保护生命之源――水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那么目前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的近况如何呢?哪些同学收集和整理了有关水污染与保护方面的资料?让我们请他们给大家介绍好不好?二、大气的污染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一下对大气污染及防治的认得。三、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工艺,才略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本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初三化学教案10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试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得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1)加添学生探究试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乐观性,通过操作、察看、组织讨论,总结规律。(2)加强试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本领及解决问题的本领。(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忙学生认得永恒运动和变动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二、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得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四、课时布置: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动中: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动中分子自身发生了变动,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动。而原子自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动,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动中原子的种类并没有转变。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动,今日我们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动即化学反应。一、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一:红磷燃烧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待装置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小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提问: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有普通意义?探究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现象:铁钉表面掩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表达式:硫酸铜+铁→铜+硫酸亚铁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1)必需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第二课时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2、质量守恒的原因这是由于化学的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转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动。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宏观微观元素种类六原子种类元素养量不原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变原子质量物质的种类转变分子的种类3、质量守恒的应用1.进行有关的计算例:1gA和3gB参加反应,求生成C的质量(4g)2.解释一些试验事实例:见课本3.猜测一些物质的构成第三课时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从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确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二、化学方程式用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可以供应很多信息。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了化学反应物和生成物。(2)表明白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3)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12∶16×2∶12+16×212∶32∶44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动及关系。所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同于数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号应读成“和”,不能读成“加”;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心的“==”号,应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化学方程式可读出质的变动,也可读出量的变动。每个方程式都有三种读法现以2H2O2H2↑+O2↑为例说明。(一)物质读法上式读作“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白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动。(二)粒子数目比读法上式读作“在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结构微粒的变动,并反映出微粒个数比关系。(三)质量比读法上式读作“通电时,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白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关系。2H2O2H2↑+O2↑初三化学教案11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认得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娴熟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试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试验技能。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试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诚。二、重点难点: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娴熟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试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合作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认得常见的仪器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二>药品的取用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块状药品容易敲碎仪器,取用时必需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敲碎试验仪器。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大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且与试管口齐平。(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次序是先大后小。<三>、练习提高。<四>小结:1、常用的试验仪器使用2、固体药品的取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五>作业:配套练习:填空题初三化学教案12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紧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酷爱自然的情感。4.初步学习科学试验的方法,通过“磷的燃测定空气的含量,有心识引导学生进行察看、记并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设计试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工具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紧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人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识,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瞧到了它吗?没有。那么本节我们就是要通过试验证明空气的在,还要探究空气的构成成分。[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试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老师提问。)生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瓶内确实存在空气。生2:吹气球,发现气球鼓起了,说明有空气了。生3: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生4:夏天电风国转动,一阵风扑面而来,说明空气在流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老师作总结。)[提问]以上事实说明白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老师总结。)生1: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试验说明白空气中含有氧气。生2:第一单元中通过对吸人气体的探究试验说明白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生3:食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潮湿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饮料放置空气中外壁出“汗”等现象,说朗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总结]大家回答得特别好。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二、探究活动师:下面呢,我竹j将分组试验,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试验,大略地测定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分数。(提示:可以本身自主设计试验,参考课本试验2—1、)师:我察看各小组设计试验,大部分用—蜡烛燃烧”进行试验探究,但是你们得出的试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全都?不全都。为什么?想一想,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分析:蜡十氧气≠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肯定的体积,所以结果会偏小,小于1/5、同时引导学生改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质的可燃物)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燃物——红磷,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一一五氧化二磷。科学家就是利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老师边介绍边演示新教材[试验2一】],学生察看、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三、归纳总结师:从[试验2——1]中得出以下结论:1.红磷十空气皇鉴五氧化二磷;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肯定高度后,不能连续上升这一现象推断);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推断);5.试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约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老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同时讲清三个概念:物理性质、纯洁物和混合物。四、课堂练习师: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投影]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重要是氮气。结合试验讨论:(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肯定高度后,还连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2.在标准情形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熔点,为一209.9℃,沸点为95.8℃。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连续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很多试验事实都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活泼。(老师组织评讲习题,提出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l源,使学生意识到必需防止空气不受污染,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l五、知识扩展师:同学们,当你缓步在湖畔边、森林中,阵阵凉风吹过,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多么新鲜的空气呵!但是你们知道.这新鲜的空气需要人类的爱惜、保护与珍惜。才略保持新鲜!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空气污染现象?(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提问。)生1:摩托车、汽车的增多,导致的尾气排放增多,污染空气。生2:前几天报道某乡镇鞋厂发生火灾,橡胶烧排放到空气中的烟雾。生3:臭氧层被破坏也会污染空气。师:同学们依据各自的生活经验,从各方面回答了空气被污染的种种现象,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2—8中“大气污染”,总结一下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那么我们应当做些什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老师总结o)[总结]1.被污染的空气会:(1)严重损害人体健康;(2)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2.我们应当做到:(1)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四周环境情形;(2)使用清洁能源,乐观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大气。六、作业布置1.习题1~62.阅读教材第31页“空气质量日报、预告”。初三化学教案13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得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3、初步认得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课题分析:本课题包含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前面课程学生已经知晓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需要结合原子结构知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进行比较确定的概念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认得有机统一起来。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体教学,可以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构成的大量实例,促进学生认得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需了解决议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依据,因而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含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3、简介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初步认得这个化学工具,依据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可以布置学生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供应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教学准备: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学生导学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呈现课题:充分利用学生熟识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供应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当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第2课题:元素(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要重视化学联系生活,乐观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包含食品、日常用品等,运用化学的观点认得。二、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那么什么叫做元素?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全部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把核电荷数为6的全部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B)A、中子数B、质子数C、相对分子质量D、核外电子数在原子结构中,决议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下述化学反应: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动?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动?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动。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动。1、生物细胞无论来源于动物还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都相近。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构成,并列表说明。了解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质量分数。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多到少次序:氧硅铝铁为了加强记忆,可以采取谐音记忆技巧:养闺女贴(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进一步认得我们四周的物质世界,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出2千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评析):现阶段需要乐观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联,认得到分析物质宏观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则用“原子”,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加强知识经验的不绝积累,突破两个概念容易混淆的认得误区。三、熟记常见元素符号,领悟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外国友人不会认得试验桌上的三瓶金属料子,他问都是些什么物质?他说我不认得。科学上使用什么来表示元素呢?为了书写和学术沟通的方便,需要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常见元素符号的历史演化过程,了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又一贡献。(评析):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动漫形式介绍,有利学生从乐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这样就便于不同国度的化学界进行学术沟通。书写元素符号应当注意法则:一大二小。氧元素符号为O表示什么?O表示氧元素O表示一个氧原子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从中文元素造字规律来看,将元素分成哪三种?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银铜铁锡Au、Ag、Cu、Fe、Sn。有“气”字头一般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温下的固态非金属元素,C、S、P等。记住三种常见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等。(评析):元素符号作为学习化学的第一种化学用语,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学生体悟运用元素符号的紧要作用,为立刻学习的化学式做好准备。四、开展课外探究,简单认得元素周期表:超级市场为了便于顾客选购采用分门别类、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万种商品。而化学上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序排列构成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元素周期表依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次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通过计算还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确定该元素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通过科普书刊或互联网查询: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评析):由于认得元素种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项目法律服务合同
- 2023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 第1课时(1a-2d)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7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多彩的世界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2025合同模板承包合同书(车辆)范本
- 2025中外合资公司劳动合同协议书
- 直饮水施工方案
- 食堂餐厅售卖设备施工方案
-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新人教版
- 《1 信息并不神秘》说课稿-2023-2024学年华中师大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
- Unit 2 Expressing yourself Part A Lets spell(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001
- 《洗煤厂工艺》课件
- 钢结构工程施工(第五版) 课件 2项目四 高强度螺栓
- 机票预订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大学生就业指导(高等院校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谢尔塔拉露天煤矿变更环评
- 《实验诊断学》课件
- 眼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课件
- 小学网管的工作总结
- 诊所校验现场审核表
- 派出所上户口委托书
- 企业法律顾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