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鸿儒________②劳形________③甚蕃________④鲜有闻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4)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答案】(1)大;使……劳累;多;少(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3)《陋室铭》: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析】【分析】(1)本题中古今异义词,鸿:大。蕃:多。鲜(xiǎn):少。词类活用词,劳:使……劳累。(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可:只能。而:表示转折的连词,相当于“却”,“但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戏弄。(3)《陋室铭》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4)甲文,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乙文,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故答案为:⑴大:使……劳累;多;少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⑶《陋室铭》: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⑷【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⑶本题考查概括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文章中抒情和议论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⑷本题考查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比是文学作品经常用到的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附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选自刘开《孟涂文集》)(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非真能好学者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理明矣/当窗理云鬓C.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问焉以求一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3)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答案】(1)A(2)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3)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解析】【分析】(1)A.均为喜欢;B.名词,道理/整理;C.说/认为;D.助词,不译/代词,他们。故选A。(2)该句翻译为“(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据此可知“等于己者”是句子的主语,接着“问焉以资切磋”和“所谓交相问难”是并列关系,为了避免句子太长可以将他们分开来看。故断句为“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3)该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先明确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孔子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主张,喜欢学习的人,不以为问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为耻,向他们提问是为了求得正确的意见,因此这也是提高自己见解的一种方法。据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⑴A⑵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⑶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⑶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附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选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3.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②轻吾射________③笑而遣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翁曰:“无他,但手熟尔。”(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油翁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只“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后,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自然地引出了下文。B.本文要表达的意思是,做射箭和酌油等事皆可由手熟练就高超的技艺,而不仅止写射箭。C.本文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方法完全相同,都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等方法。D.“笑而遣之”既可理解为陈尧咨对卖油的的油技术表示赞许,也可理解为他有点尴尬。【答案】(1)自夸;轻视;打发(2)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②卖油的老头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3)C【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轻”:动词,轻视。遣:打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自矜”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无他”:没有别的奥妙。“尔”通“耳”,罢了。(3)本文描写陈尧咨用了语言、神态;描写卖油翁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细节。没有外貌和心理描写。故选C。故答案为:⑴自夸;轻视;打发;⑵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②卖油的老头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⑶C。【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4.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任末年十四/壮士十年归B.人若不学/孰若孤C.暗则缚麻蒿自照/自以为大有所益D.谓之行尸走肉耳/权谓吕蒙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写出三点。【答案】(1)C(2)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3)①从小要立志学习;
②勤奋学习,才能收获成功;③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
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解析】【分析】(1)A.岁数/用于计算年数。B.如果/比得上。C.都是“自己”。D.叫作、称作/对某人说)。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推断停顿为: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3)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随时记录。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日月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故答案为:⑴C;⑵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⑶①从小要立志学习;
②勤奋学习,才能收获成功;③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
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著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①尝射于家圃
(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③夫没者岂苟然哉
(________)
④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________)(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B.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C.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D.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3)翻译下面句子。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分别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曾经;怎么;难道;方法、技巧(2)A(3)①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箭,十只能射中八九只,卖油翁只是微微的点头。②有些人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船就害怕它。(4)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从北方勇者学没“不学而务求其道”而“未有不溺者”的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虚心向他人学习是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是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尝”:曾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岂”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难道”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A。即: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译为: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注意标志性的数词和结构的对称。(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射箭。“但”:只是。“颔”:点头。“虽”:即使。“壮”:到了壮年。(4)甲文可从熟能生巧的角度作答。乙文可从学习要坚持不懈才能熟能生巧或学习没有捷径,学习并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熟练地掌握技能等角度作答。故答案为:⑴曾经;怎么;难道;方法、技巧⑵A⑶①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箭,十只能射中八九只,卖油翁只是微微的点头。②有些人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船就害怕它。⑷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从北方勇者学没“不学而务求其道”而“未有不溺者”的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虚心向他人学习是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是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点评】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⑵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⑶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⑷回答启示类题目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谈。【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可以调素琴(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形容陋室之陋。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D.文中作者以诸葛、杨雄自比,含蓄表达了自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答案】(1)唐;刘禹锡(2)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不加装饰(3)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4)B【解析】【分析】(1)《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2)“谈笑有鸿儒”翻译为“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鸿儒”意思是“博学多识的人”。“可以调素琴”翻译为“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素”意思是“不加装饰的”。(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句中“乱”意思是“扰乱”。“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意思是“使……劳累”。语序正常,据此翻译。(4)B.“陋室之陋”表述有误,应该是“陋室不陋”。故选B。故答案为:⑴唐;刘禹锡⑵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不加装饰⑶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⑷B【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甲辰①,同二王参云栖②。时已二月,大雪盈尺。出赤山埠,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耀。望江南③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庚戌④秋,与白民看雪两堤。余既归,白民独留,迟⑤雪至腊尽。是岁竟无雪,怏怏而返。世间事各有缘,固不可以意求也。(李流芳《云栖春雪图跋》)【乙】
甲子嘉平月⑥九日大雪,泊舟阊门⑦,作此图。忆往岁在西湖遇雪,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余画时目中有雪,而意中有云,观者指为云山图,不知乃画雪山耳。放笔一笑。(李流芳《题雪山图》)【注】①甲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②云栖:寺名。在杭州西湖西面山中,以产竹闻名。③江南:钱塘江南岸。④庚戌: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⑤迟:等待。⑥甲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嘉平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⑦阊门:苏州古城之西门。(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民独留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出心裁B.是岁竟无
竟不可得
有志者事竟成C.固不可以意求也
求之下流,固颠
根深蒂固D.而意中有云
目似瞑,意暇甚
词不达意(2)用“/”给【甲】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3)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4)【甲】【乙】两文都写到雪景,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甲】文的“琼枝玉干,披拂照耀”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景________的特点;【乙】文的“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运用________的描写手法,写出了雪景________的特点。【答案】(1)B(2)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3)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4)比喻;洁白美艳;白描;苍茫浩大【解析】【分析】(1)A项的“独”解释为:独自/独自/独到;B项的“竟”解释为:最终;C项的“固”解释为:本来/本来/牢固。D项的“意”解释为:意念/神情/意思。故选B。(2)翻译为:遥望江南群山,白雪皑皑,如浮云端,尤其令人喜爱。故可断句为: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3)本题重点字词:“尝”,曾经;“但”,只是;“归”,回来。(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琼枝玉干,披拂照耀”的意思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琼枝玉干,披拂照耀”写出了雪洁白美艳的特点。“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运用了“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描写方法。结合其意思“雪后两座山上与天上全是白色,不能分清哪是云,哪是雪。”写出了雪景苍茫浩大的特点。故答案为:⑴B;⑵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⑶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⑷比喻;洁白美艳;白描;苍茫浩大【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单音节实词大多是多义词,接触时一要清楚它的几种常规的解释;二是根据语境判断句中意义。⑵断句的基本方法是:断句前要通读几遍,弄清楚大概写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根据理解先断开较大的层次,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在集中精力分析句中的虚词和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要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一般来说,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点之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断句的真正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⑶文言翻译注意先抓字眼,本句子重点词为“尝”“但”。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除,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保证不丢分。平时训练注意自己抓住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⑷本题考查对两篇文章写作艺术特色的把握。只要理解文意,要注意结合学过的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结合所学的分析艺术特色的方法。【附参考译文】
【甲】我春夏秋一直待在西湖,但没有参观寒山寺就回来了。甲辰月,我和两位王姓的同伴一起参谒了云栖寺。出了赤山步行,一路琼枝玉干,披拂耀眼。遥望江南群山,白雪皑皑,如浮云端,尤其令人喜爱。庚戌月已是秋天,我和白民相约在两堤看雪。我已经回来了,白民独自留了下来,雪到腊月快结束了也迟迟未下。这一年最终也没有下雪,白民失望而返。人世间的事各有缘法,本来就不能强求的。
【乙】明天启四年农历十二月初九下大雪,将船停在苏州古城的西门。做此图。回忆往年在西湖遇雪的故事,雪后两座山上与天上全是白色,不能分清哪是云,哪是雪。我画画时,看到的是雪,而想象中有云。观看我的图的人都说是云山图。却不知道我画的乃是雪山图。放下笔笑一笑吧。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找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养竹记》)(1)借助下面材料理解,“竹本固”中“本”的意思为________。《说文解字》:本,树的下部“本”。宇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2)君子们多将竹作为“庭实”,是因为竹子的四种美德:即:善建不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根(2)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解析】【分析】⑴结合《说文解字》及句意理解,本,树的下部。树的下部就是树根。“竹本固”的意思是竹子的根稳固。故这里的“本”是根的意思。
⑵“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找者”“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这是有修养的人分别从竹子的根、身、心、竹体悟到到美德,分别从中筛选出表现竹子美德的词语: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就是本题的答案。故答案为:⑴本:根。⑵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将文章的内容和注释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理解。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题干的提示,答案的特点归纳,在文中能够找到准确的要点进行回答。【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剐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9.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喜雨亭记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③讼繁兴,而盗贼滥炽。则吾与二三子④,虽欲优游⑤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注】①忭(biàn):欢乐。②荐饥:连年饥荒。③狱:案件。④二三子:你们。⑤优游:悠闲自得。(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①余拏一小船________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③既而弥月不雨________④丁卯大雨,三日乃止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为亭于堂之北/天下之伟观也B.拉余同饮/余至扶风之明年C.官吏相与庆于庭/相与步于中庭D.天与云与山与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4)下列对《湖心亭看雪》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一痕”“一点”“芥”“两三粒”等数量词的组合,巧妙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B.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D.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拏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5)《喜雨亭记》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撑船;哪能;下雨;才(2)D(3)①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②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4)B(5)与民同乐、关心人民疾苦。【解析】【分析】(1)此题多是古今异义词,如,雨:下雨。乃:才。(2)A项,都是助词,的。B项,都是,我。C项,都是共同,一同。D项,连词,跟,和/参与,这里指欣赏。故选D。(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俱:都。绝:消失。以为:把……当作。(4)B项,“被迫”是对“强”的误解,文中也没有赶紧离去之意。故选B。(5)苏轼于嘉祐六年(1061)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为“喜雨亭”。这篇散文紧扣“喜雨亭”三个字来写,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与民同乐、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故答案为:⑴撑船;哪能;下雨;才;⑵
D;⑶①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②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⑷B;⑸与民同乐、关心人民疾苦。【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⑸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附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10.文言文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③针黹(zhǐ):针线活。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3)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揣摩人物心理。(任选一句作答)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4)读了【甲】、【乙】两文,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悟。【答案】(1)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2)D(3)示例一:①讲学家的“笑”是嘲笑的意思,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表现了他的自以为是(或:自恃博才、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恃清高而轻视他人)。示例二:②“大骇”“奔”写出了魏三得知孩子可能遇险时的大惊失色急忙跑回家的心理。(4)示例一:读书是用来明理的,明白了道理是用来指导生活的。若是死读书不懂变通,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那是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如【甲】文中的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于事无补;【乙】文中的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求“远”,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示例二:【甲】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我悟出这样的的道理: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乙】文中的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求“远”最终导致孩子落井。从中我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学以致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合理即可)【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有的人指指示(魏三)所在的地方,(就)又迈着优雅的步履前往。等见到魏三,(傅显)喘息半天。。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2)ABC叙述正确。D从“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可知魏三的小孩子已经掉到井里了。故“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的说法不正确。(3)结合语境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
讲学家听说寺僧顺流求石兽,认为他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他认为应该在原地更深的地方求石兽,但事实证明他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因此讲学家的“笑”是嘲笑的意思,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表现了他的自以为是。②结合语境分析,当魏三听傅显说自己的孩子嬉戏井旁,与井相距三五尺,知道可能会有噩耗发生,因此心里非常的恐惧,
因此“大骇”“奔”写出了魏三得知孩子可能遇险时的大惊失色急忙跑回家的心理。(4)能结合原文内容及实际生活分析获得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如:【甲】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我悟出这样的的道理: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乙】文中的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求“远”最终导致孩子落井。从中我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学以致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
故答案为:⑴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⑵D⑶示例一:①讲学家的“笑”是嘲笑的意思,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表现了他的自以为是(或:自恃博才、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恃清高而轻视他人)。示例二:②“大骇”“奔”写出了魏三得知孩子可能遇险时的大惊失色急忙跑回家的心理。⑷示例一:读书是用来明理的,明白了道理是用来指导生活的。若是死读书不懂变通,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那是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如【甲】文中的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于事无补;【乙】文中的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求“远”,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示例二:【甲】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我悟出这样的的道理: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乙】文中的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求“远”最终导致孩子落井。从中我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学以致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合理即可)【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⑶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上下文内容,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⑷、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①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
②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③竟不可得________
④恒独步庭阶________(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此六字
惟手熟尔B.一老河兵闻之
何陋之有C.几为所擒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古人岂欺我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3)翻译下列句子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②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4)(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讲学家和刘羽冲失败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答案】(1)事物的道理、规律;率领;终了,最后;经常(2)B(3)①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有很多,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4)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他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只会纸上谈兵。从他们失败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主观臆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解析】【分析】(1)本题中古今异义词,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恒:经常。(2)A.都是“只”。B.代词,指前文提到的事物/作助词,无词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都是“被”。D.都是“难道”。(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仅仅。臆断,主观地判断。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谓:认为。补出第②句的主语。(4)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古人没有欺骗刘羽冲。刘羽冲打仗失败和只知盲目学习而不会灵活运用,不知道环境因素的改变。只会纸上谈兵。讲学家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找不到石兽。两文告诉我们不能读死书,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故答案为:⑴事物的道理、规律;率领;终了,最后;经常⑵B⑶①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有很多,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⑷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他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只会纸上谈兵。从他们失败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主观臆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卫生课件试题
- 合同终止声明范本
- 2024年度企业研发成果转化与许可合同2篇
- 2024年度文化艺术品拍卖委托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废弃物处理与环保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机器人研发联营合同2篇
- 背景图片课件怎么做
-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自由基聚合1
- 2024年度工厂食堂员工餐饮需求调研合同2篇
- 新媒体代运营合同模板范文
- 《古人谈读书》完整课件
- 水钻打洞施工方案
- 餐厅小票打印模板
- 接交车辆检查表-原版
- 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的配合
- 交友婚恋商业计划书
- 行政诉讼(诉讼串讲)
-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和信息报送制度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新表)
- 小学二年级心理快乐好心情课件
- 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辩论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