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银行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第一部分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2第二部分信贷资产质量的评估与动态监管 4第三部分贷款五级分类与风险暴露的识别 7第四部分授信业务集中度与关联交易风险管理 10第五部分贷款审批流程与风险决策模型构建 12第六部分贷后管理与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 15第七部分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用 17第八部分内控体系与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 20
第一部分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关键词关键要点数据管理与风险识别
1.搭建统一的信贷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全行信贷数据集中存储、实时采集和综合分析。
2.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全面的风险指标体系,识别潜在的信贷风险。
3.加强对外部数据来源的整合和利用,如征信系统、法院判决文书等,拓宽风险监测范围。
贷前风险评估与审批
1.优化贷前审批流程,引入信用评分、反欺诈模型等工具,提升审批效率和准确性。
2.加强对借款人资信状况的评估,包括财务状况、经营能力、担保能力等,全面衡量信贷风险。
3.结合市场动态和监管要求,及时调整审批标准和风险容忍度,防范风险过高或过低。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一、信贷风险监测体系
信贷风险监测体系旨在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和识别,及时预警潜在风险,为信贷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
*指标体系构建: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覆盖贷款规模、资产质量、违约率、风险敞口等关键风险因子。
*数据采集与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及时获取信贷业务相关数据,为风险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源。
*定期监测与分析:定期对信贷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识别风险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是在风险监测的基础上,通过设定风险预警阈值,自动或人工触发预警,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预警阈值设定: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历史数据和行业经验,设定合理的预警阈值,当风险指标超过阈值时触发预警。
*预警规则制定:制定明确的预警规则,规定不同预警级别的触发条件和相应处理措施。
*预警通道建立:建立多渠道的预警通道,包括短信、邮件、弹窗提醒等,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至相关人员。
三、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实施
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需求分析:明确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的需求,制定总体实施方案。
*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信贷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数据采集与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
*预警阈值设定:结合历史数据、行业经验和内部风险偏好,设定合理的预警阈值。
*预警规则制定:根据风险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明确的预警规则。
*预警通道建立:建立多渠道的预警通道,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
*人员培训与演练: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加强对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理解和掌握。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四、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效益
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为信贷管理带来以下效益:
*风险识别和预警:及时识别和预测信贷风险,为信贷决策提供预警。
*风险管控优化:通过预警和风险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降低信贷损失。
*应对风险能力提升: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把控,提高信贷业务的应变能力。
*信贷资产质量提升:通过对风险的及时预警和管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合规风险管理:满足监管机构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要求,防范合规风险。第二部分信贷资产质量的评估与动态监管关键词关键要点【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测】
1.建立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及时识别信贷资产质量变化趋势;
2.加强贷后管理,全面掌握借款人的经营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
3.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授信风险模型的完善】
信贷资产质量的评估与动态监管
信贷资产质量的概念
信贷资产质量是指贷款、投资和其他信贷类资产的信用质量和风险水平,反映了金融机构收回本息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评估信贷资产质量的方法
1.定性分析
*借款人财务状况分析:评估借款人的财务报表、经营情况、偿债能力和现金流情况。
*借款人行业和区域分析:评估借款人所在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环境、竞争格局和监管政策的影响。
*贷后管理情况分析:审查贷后管理流程、抵押品状况、信贷违约的预警和处置情况。
2.定量分析
*采用信用评分模型、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根据借款人特征、历史信用记录、市场环境等因素预测信贷风险。
*构建信贷资产风险等级模型,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以便及时识别和管理高风险资产。
*定期监测信贷资产的违约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并与行业平均水平和监管要求进行比较。
动态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对信贷资产质量实行动态监管,旨在及时发现和化解金融风险。
1.监管指标
*不良贷款率:贷款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是衡量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
*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拨备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率,反映了金融机构对信贷损失的应对能力。
*信贷资产风险等级分布:不同风险等级的信贷资产余额占比,反映了信贷资产风险集中度。
2.监管压力测试
监管部门定期进行压力测试,模拟不同经济情景下的信贷资产损失情况,以此评估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3.审慎监管措施
*根据信贷资产质量状况,采取差异化的审慎监管措施,如调整资本充足率要求、设定风险限额等。
*对不良贷款较多的金融机构,加强现场检查、约谈问责,督促其做好信贷风险管理。
*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资产分类、拨备管理等制度,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真实、可靠。
案例分析
2016年,某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至2.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监管部门根据该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评估报告,对其采取了以下监管措施:
*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至12%,高于监管最低要求。
*设定不良贷款风险限额,限制该银行新增不良贷款余额。
*加强现场检查,督促该银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通过动态监管,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了该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并采取了有效的监管措施,促使该银行改善信贷资产质量,避免了更大规模的金融风险。
结论
信贷资产质量评估与动态监管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健全信贷资产风险等级模型,定期监测信贷资产指标,并采用压力测试和审慎监管措施,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第三部分贷款五级分类与风险暴露的识别关键词关键要点【贷款五级分类】
1.贷款五级分类是商业银行对贷款资产质量进行分类和评价的标准,按照贷款违约风险大小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2.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贷款逾期情况、借款人财务状况、抵押品情况、担保情况等因素。
3.贷款五级分类有助于银行准确评估贷款风险,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防范信贷风险。
【风险暴露识别】
贷款五级分类与风险暴露的识别
一、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指的是银行业根据借款人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分别是:
1.正常类:借款人信誉良好,财务状况良好,贷款按期归还,不存在任何重大风险因素。
2.关注类:借款人信誉或财务状况出现轻微恶化,但仍能够按期归还贷款,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3.次级类:借款人信誉或财务状况出现明显恶化,偿还贷款能力受到影响,存在较高的风险。
4.可疑类:借款人信誉或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贷款面临较高的损失。
5.损失类:借款人已违约,贷款已发生损失,预计无法全部收回。
二、风险暴露的识别
贷款五级分类只是识别风险暴露的第一步,银行还需要进一步识别贷款的具体风险暴露。风险暴露是指贷款由于借款人的信誉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因素可能产生的损失。
识别风险暴露的方法包括:
1.借款人信誉评估:审查借款人的还款历史、资产状况、现金流情况等,评估其信誉状况。
2.财务分析:分析借款人的财务报表,评估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3.行业和市场分析:了解借款人所在行业和市场的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评估其外部环境风险。
4.担保品评估:评估担保品的价值和变现能力,以确定贷款的抵押或质押风险。
5.现金流分析:分析借款人的现金流情况,评估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6.风险预警指标: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如财务指标恶化、逾期还款等,及时识别贷款的潜在风险。
三、风险识别与贷款五级分类的关系
贷款五级分类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为风险识别提供了基础。通过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银行可以初步识别出风险暴露较高的贷款,并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和管理。
然而,贷款五级分类并不能完全反映贷款的风险暴露情况。银行还需要结合其他风险识别方法,对贷款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准确识别和评估贷款的具体风险。
四、风险识别与信贷业务管理
准确识别风险暴露是信贷业务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识别风险暴露,银行可以:
1.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暴露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如提高贷款准备金、限制信贷规模等。
2.优化信贷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减少风险贷款的比重,提高资产质量。
3.加强风险控制:对风险贷款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4.提升信贷服务质量:通过风险识别,银行可以了解借款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贷服务。第四部分授信业务集中度与关联交易风险管理授信业务集中度与关联交易风险管理
授信业务集中度风险
授信业务集中度是指银行向少数借款人或关联方集中提供信贷资金的情况。高集中度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单一风险敞口过大:少数借款人或关联方的借款规模过大,一旦这些借款人出现财务困难或违约,将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多样性不足:授信集中度高意味着银行的信贷组合缺乏多样性,增加了应对行业或经济周期波动的脆弱性。
*信息不对称:银行对多数借款人或关联方的信息了解可能有限,增加了评估信贷风险的难度。
关联交易风险
关联交易是指银行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包括贷款、投资、担保和购买关联方发行的债券等。关联交易存在以下风险:
*利益冲突:关联交易可能导致银行优先考虑关联方的利益,而非股东或储户的利益。
*资金转移:关联交易可能被用来将资金转移到关联方,损害银行的财务状况。
*信贷风险放大:银行向关联方提供的信贷可能比向非关联方提供的信贷风险更高。
*声誉风险:如果关联交易被公众认为是不当或不透明,可能会损害银行的声誉。
风险管理
为了管理授信业务集中度和关联交易风险,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
授信业务集中度风险管理:
*设定集中度限额:对单一借款人或关联方的信贷敞口设定合理的限额。
*分散信贷组合:通过增加借款人数量和行业分布来分散信贷风险。
*加强对集中类借款人的监测:密切监控集中类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及时发现风险信号。
关联交易风险管理:
*明确关联方定义:明确界定关联方的范围,避免模糊或主观的标准。
*制定关联交易政策:制定明确的政策,规范关联交易的程序、审批流程和风险管理要求。
*独立评估风险:由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关联交易的信贷风险,避免利益冲突。
*加强信息披露:向股东和公众披露关联交易的信息,确保透明度和问责性。
*外部审计和监督:聘请外部审计师或独立监事会对关联交易进行审计和监督。
数据佐证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统计,授信业务集中度高是银行信贷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关联交易的违约率高于非关联交易。
*监管机构对关联交易风险日益关注,并加强了相关监管要求。
结论
授信业务集中度和关联交易风险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银行可以降低这些风险,确保信贷业务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第五部分贷款审批流程与风险决策模型构建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贷款申请评估
1.运用财务分析技术,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
2.评估借款人的信用历史、担保品价值和行业发展趋势。
3.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对贷款申请进行全面评估,形成贷款审批建议。
主题名称:风险评分模型构建
贷款审批流程
贷款审批流程是一系列步骤,旨在评估借款人的信贷风险和确定贷款是否符合发放条件。该流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提出贷款申请:借款人提交贷款申请,其中包含个人和财务信息。
*信用检查:银行获取借款人的信用历史报告,以评估其还款能力和信贷状况。
*收入和资产验证:银行核实借款人的收入、资产和负债,以确定其还款能力。
*担保分析:如果贷款需要抵押或担保,银行将评估担保品的价值和流动性。
*风险评估:银行使用风险决策模型和其他工具评估借款人的信贷风险。
*贷款决定:银行根据风险评估和其他考虑因素,决定是否批准贷款。
*贷款文件:如果贷款获得批准,银行将准备贷款文件并由借款人签署。
风险决策模型构建
风险决策模型是用于评估借款人信贷风险的数学或统计模型。模型使用借款人的财务和个人信息,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生成一个风险评分。该评分用于帮助银行做出贷款决策。
构建风险决策模型涉及以下步骤:
*数据收集:收集有关贷款申请人、贷款表现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历史数据。
*变量选择:确定与借款人信贷风险相关的相关变量。
*模型训练:使用历史数据训练模型,以建立变量和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
*模型验证:使用新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分卡创建:生成一个评分卡,根据风险评分将借款人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
风险决策模型类型
有各种类型的风险决策模型,包括:
*逻辑回归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函数将变量与风险评分联系起来。
*决策树模型:使用一系列规则和决策节点将借款人分类为不同的风险类别。
*神经网络模型:使用一组相互连接的神经元来学习借款人特征与风险评分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风险决策模型的优势
风险决策模型具有以下优势:
*客观性和一致性:模型基于数据,可提供客观和一致的风险评估。
*效率:模型可以快速自动地评估贷款申请,从而提高审批效率。
*风险管理:模型有助于银行识别和管理高风险借款人,从而降低信贷损失风险。
*信贷可及性:通过使用风险决策模型,银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风险,从而向更多合格的借款人提供贷款。
风险决策模型的局限性
风险决策模型也有一些局限性:
*依赖于历史数据:模型依赖于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可能无法预测未来事件。
*潜在的歧视:模型可以使用可能导致歧视性结果的变量,例如性别或种族。
*黑匣子性质:某些模型(例如神经网络)可能难以解释,这可能导致对贷款决策的信心下降。
结论
贷款审批流程和风险决策模型在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遵循严谨的审批流程并使用可靠的风险决策模型,银行可以有效地评估借款人的信贷风险,从而提高贷款决策的质量和降低信贷损失风险。第六部分贷后管理与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关键词关键要点贷后管理与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
主题名称:贷后监控与预警
1.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及时识别和跟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变化,如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外部环境等。
2.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授信模型、反欺诈系统等工具,辅助贷款风险监测和预警。
3.定期开展贷后检查、走访调查,了解借款人实际经营情况,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
主题名称:贷后风险分类与处置
贷后管理与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
贷后管理是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目标是确保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偿还符合合同约定,及时识别和控制潜在风险。贷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贷款跟踪和监测
*定期检查贷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资产状况。
*跟踪贷款的还款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分析贷款人的财务报表,评估其偿债能力和流动性。
2.风险预警和预警指标
*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识别潜在风险因素。
*定期监测预警指标,及时发现风险苗头。
*采取措施对风险较高的贷款进行重点监控。
3.贷款重组与调整
*当贷款人出现经营困难或还款困难时,与贷款人协商重组或调整贷款方案。
*通过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利率或改变还款方式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
4.贷后检查与现场访查
*定期对贷款人进行贷后检查和现场访查,了解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和经营状况。
*检查贷款人是否遵守贷款合同条款,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5.催收与诉讼
*当贷款人出现拖欠或违约时,采取积极的催收措施,促使贷款人履行还款义务。
*必要时,提起诉讼追讨贷款本息。
贷后风险应对措施
为了有效应对贷后风险,银行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贷款调查和风险评估:在发放贷款前,对贷款人的资质、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识别潜在风险。
*完善贷后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的贷后管理流程,明确各项职责分工和业务操作规范,确保贷后管理工作高效有序。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涵盖多种风险因素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发现贷款风险苗头。
*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分析:定期监测风险预警指标,分析风险成因和发展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强化贷后检查和现场访查:建立科学合理的贷后检查制度,定期对贷款人进行现场访查,了解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和经营状况,发现潜在风险。
*建立强大的催收团队: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催收团队,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催收,提高催收成功率。
*建立完善的诉讼机制:制定完善的诉讼制度,保障银行在诉讼过程中合法权益,及时追讨拖欠贷款。
通过完善贷后管理流程和落实风险应对措施,银行业可以有效识别、控制和化解贷后风险,保障贷款资金安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业务可持续发展。第七部分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用关键词关键要点【信用风险信息系统建设】
1.基于数据仓库构建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客户交易、财务、信贷等多维度数据。
2.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客户风险画像模型,动态监测和评估客户信用风险。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异常客户行为和风险事件及时发出预警,辅助信贷人员决策。
【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运用】
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用
一、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CRMIS)是一套管理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需求调研和系统分析:明确系统建设目标、业务需求和功能要求,并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和开发:根据系统分析结果,设计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和数据结构,并进行系统开发。
3.数据准备和导入:收集和整理信用风险相关数据,包括客户信息、授信信息、风险敞口数据等,并导入系统。
4.模型构建和参数设置: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并设置模型参数。
5.系统测试和验证: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数据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6.系统上线和维护:将系统上线运行,并定期维护和升级。
二、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CRMIS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应用包括:
1.授信前风险评估: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授信申请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2.授信审批和授信额度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审批授信申请并确定授信额度。
3.授信后风险监测和预警:持续监控授信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状况,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并发出预警。
4.风险敞口管理:汇总和分析信用风险敞口,包括单个客户敞口、行业敞口和区域敞口,控制风险集中的程度。
5.贷后管理: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管理,包括贷款催收、逾期处理和不良资产处置。
6.信用风险管理报告和分析:生成信用风险管理报告,包括风险指标统计、风险分布分析和风险趋势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三、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综合性:涵盖信用风险管理的全流程,包括授信前、授信后和贷后管理。
2.自动化:使用自动化技术处理信用风险管理中的繁杂数据和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3.实时性:能及时获取和处理信用风险相关数据,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支持。
4.预见性: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监测,提前识别和预警潜在的信用风险。
5.可扩展性:能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进行灵活扩展和升级。
四、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
1.提高风险管理效率:自动化处理流程和实时数据支持,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2.改善风险评估和审批:基于风险评估模型,定量评估授信申请人的风险状况,提高审批质量。
3.加强贷后风险监测:持续监测授信客户的风险动态,及时应对风险变化。
4.优化风险敞口管理:全面汇总和分析风险敞口,控制风险集中的程度。
5.支持管理决策:生成详尽的信用风险管理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第八部分内控体系与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关键词关键要点内部控制体系与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
1.内部控制原则的有效性: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和授权管理,防止个人或部门滥用权力,保证信贷决策的公正性。
-加强内控体系的监督和评价,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的缺陷,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2.信贷管理流程的完善:
-建立科学的信贷审查流程,严格按照信贷政策和程序进行信贷业务操作,防止不合格的客户获得信贷。
-完善信贷审批机制,实行多级审批和风险分散原则,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集中度。
-加强贷后管理,定期监测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及时识别和处理信贷风险。
3.信贷风险模型的应用:
-利用信贷风险模型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模型模拟和压力测试,分析信贷组合的风险敞口和潜在损失,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风控前瞻与信贷风险管理的创新
1.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海量数据,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深度分析,提升风险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信贷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赋能:
-云计算技术提供弹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支持海量信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高风控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区块链技术保证信贷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增强风控体系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监管科技的促进:
-监管科技工具,如监管沙盒和监管技术平台,为信贷风险管理的创新创造有利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非独家代理合同
- 配送产业贷款协议
- 医疗设备租赁担保协议范例
- 建筑材料质量保证合同
- 长期物流运输合同书模板
- 经销商代理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金舟管理软件V3.0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债务人担保协议
- 工程砌墙检测标准协议
-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价格法概述》课件
- 智能静脉用药配置(riva)机器人介绍
- 中医活动文案策划方案
- 初中物理电学全能突破秘籍
- 统计学课件第七章假设检验
-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与应用研究
- 旅行社计调业务
- 组态王与MySQL数据库连接配置教程-20190807
- 一 《展示国家工程 了解工匠贡献》(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精讲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研究生英语》(第二版)练习答案及译文
-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