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本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中图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1、日出或日落的挂图。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录像带。3、地球仪。4、转椅一把。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了解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情况。(1)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2)提问: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2、观察实验,探求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教师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2)提问:从地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5)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使转椅转动。思考:①坐在转椅上不动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②转动转椅,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③坐在转动的转椅上,你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转椅的转动方向有什么关系?④坐在转椅上,从左向右转动,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6)分组讨论:①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②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样的转动而形成的?(7)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借助火箭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南极和北极,穿过地球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地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转动着。(8)谈话: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那么昼夜现象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用下面的模拟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9)分组实验并思考:①“地球上”的哪个部分被“太阳”照亮?哪个部分未被“太阳光”照亮?②这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插小红旗的地方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现?④以上实验说明什么?⑤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10)小结:我们每天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一次昼夜变化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课后感受: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都能认识到地球的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二课时)本课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变化,形成地球上的周期性季节变化。2.初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公转。3.初步知道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长短不同。教学准备:地球仪、画有方格的手电筒、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和图片。活动一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活动目标:1.通过模拟,知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2.能将方格的大小与太阳的照射程度加以关联。学生活动流程 1.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季节的变化?这和太阳的照射有关吗?2.模拟: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画上大小均匀的方格,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不同地方的方格大小。3.小结:地球上不同地方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指导要点:*在进行模拟活动前,应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方格变大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斜射,方格大小几乎不变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直射。*活动中画有方格的手电筒最好由教师预先准备,因为要求方格大小均匀,如果让学生画,难以保证方格的大小,从而影响活动结果。活动二模拟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活动目标:1.通过模拟活动,初步知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2.通过比较方格大小,分辨地球仪上同一点受到的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3.进一步提高从事模拟活动的能力。学生活动流程 1.思考: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当中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有什么不同?2.模拟:在地球仪上选择一点(如上海)作出记号。让地球仪沿圆形轨道围绕手电筒转动,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选择4个对应的位置,比较记号处方格的大小,判断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的变化。3.小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受到太阳直射和斜射的情况不同。4.观看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5.交流:地轴的倾斜对季节更替的影响,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昼夜长短的特点。教师总结:因为地轴是倾斜着绕太阳运转的,这样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会使地球表面受到的光热程度发生变化,从而划分了五带、产生了四季,以及南北半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认识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教学难点
: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为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从今天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地球”的“地”。为什么叫地球呢?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索被称为地球的原因
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各种地图上的颜色思考、看地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过渡,对新旧知识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组织游戏,任意抛出一个有海陆轮廓的气球状地球仪,接住时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做游戏、统计,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陆面积比为7:3。学看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海:海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面积小,深度浅。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
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学习七大洲指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启发学生勾画大洲轮廓略图。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交流讨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各有那些大洲,达成一致意见。试勾画大洲的轮廓简图
对大洲有个完整的认识。
学习四大洋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初步了解四大洋板书设计海洋与陆地:1、地球、水球。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大陆、岛屿、海峡、大洲、大洋、海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轮廓、分布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2、进一步熟悉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能力目标:逐步养成阅读地图的习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2、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3、阅读地图习惯的培养。教学难点
: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情况
总结、回答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引入新课: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从亚欧大陆包含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入手讲解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思考、回答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观察里海和黑海,区分他们的本质差别;(湖、海);观察图2-22读图分析亚欧分界及土耳其海峡的相对位置、组成。首先引导学生分清亚洲和欧洲的分界
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引导学生得出亚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看图分析
通过读图,分析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帮助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北美洲与亚洲、南极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简单介绍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欧洲与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等,作为较高层次的要求。
读图、思考、分析
主要强调学习地理是掌握重要的学习工具地图,认识地表事物时一定要图、文结合,落实每一地点在地图上的落实。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亚洲环绕。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所环绕。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所环绕。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环绕。可进一步分析各大洲周围有哪些大洋读图分析,可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绘图、总结、布置作业
:利用地图册、填充图册等反复练习
指导学生绘制大洲轮廓几何略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布置作业
:利用地图册、填充图册等反复练习,也可以用竞赛形式让学生当堂进行填图练习。取得较好的效果。发言总结所掌握的内容;做练习题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加深学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
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亚洲、南极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
第三节海陆变迁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要求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比例。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3.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4.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并能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过程与方法1.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3.“观察地图、生活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证据”的科学探索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运动是绝对的观点。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3.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二、教材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地球自诞生以来就处于永恒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其千姿百态的地貌,不过是地球发展历史的一幕。本节内容是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只有知道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海陆位置也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并掌握这种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才能正确地解释地球表面所发生的一些地理现象。本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解释板块构造学说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陆漂移学说现象理论发展板块构造学说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陆漂移学说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解释解释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教材从探索开始,安排这项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陆变迁;二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欲望,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沧海桑田的变化”部分内容不是本节的重点,因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证据。对于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证据,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没有必要完全掌握。“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这部分教材首先讲述了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和科学兴趣的培养。故事之后,教材用一页的篇幅提出三个方面的证据证明大陆漂移的观点。最后介绍了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并补充了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证据。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陆是怎样漂移的,教材还专门安排了一个有关大陆漂移的小实验,此实验充分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非常便于操作,一定要做。通过做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课也是可以“做”的。这既能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学说。也是目前得到大家普遍公认、并能较好地解释地球表面一些地理现象的一种学说。因此,要求学生不仅了解该学说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的一些地理现象。教学重点:1.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2.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分布规律。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三、教学过程指导新课引入方式:方案①:可以通过教材12页探索活动引入。方案②:可以通过复习第一节海陆分布引入。方案③:可以通过教材14页图D、E设问方式引入。方案④:可以手持建筑用鹅卵石设问:同学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种鹅卵石?引出爱观察生活的同学:在山上也看到过,为什么会在山上也有呢?引导同学讨论引入。【沧海桑田的变化】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即形象地比喻为“沧海桑田”,也即海陆变迁。为什么会这样呢?可以由学生阅读教材13页“海陆变迁的原因”后,完成连线题:(设计此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探索活动与学习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教材12页探索活动图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总结出:地球表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海陆面积的变化,还有海陆分布也有变化(让学生树立运动是绝对的观点)。转入【大陆漂移】对于教材14页有关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阅读材料,建议用如下三种处理方案之一:方案①:由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讲(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但要注意调控时间)。方案②:教师讲故事。方案③:全体学生阅读这则材料。(引导学生明白“观察地图、生活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证据”的科学探索模式,以及为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对于教材15页的图,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F图组,在第一幅图中认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陆地轮廓的相似性;在第二幅图中认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古地层的相似性;在第三幅图中认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动物(生物)的相似性。从而得出这两个大陆原来是联在一起的,后来才慢慢分离的结论。对于教材15页,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二自然段课文,然后提问: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关大陆漂移学说还有什么证据?学生回答后,再由学生结合图H进行总结(教师要注意纠正和评价)。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学生在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之后,多数学生也会产生这个问题,要解释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我们共同来做一个实验(此实验易做,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课也可以“做”,这既可以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大陆漂移),来证明这个问题。从而让学生总结: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建议用如下六个步骤(步骤顺序可以调整、步骤也可以取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一步:由学生阅读教材16页的阅读材料(从而树立感性认识)。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各大板块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各大板块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较频繁,多火山、地震第二步;引导学生读图I,从而总结出板块构造理论(形成理性认识)第三步:由学生阅读教材17至18页正文部分,学生更正自己总结的板块构造理论。第四步:教师再做强调、更正、补充。第五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巩固板块构造理论):(1)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有哪两条火山地震带?(2)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与六大板块的关系?(3)若干年后地中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中国是否多火山、地震?为什么?(5)日本是否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关注日本是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第六步:挤压和撕拆海绵块演示。(1)当演示两块海绵挤压时,在两块海绵上放入几个粉笔头,再把它从两边往中间挤压,请同学观察思考会产生什么情况?活动总结:两块海绵相互挤压的地方粉笔头滚动脱落,其它地方的粉笔头位置基本不变。(2)当演示撕拆一块完整的海绵时,同样加入几个粉笔,请同学们思考撕裂海绵时又会产生什么现象?活动总结:海绵撕裂处粉笔脱落,其它地方没有任何变化。(活动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巩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板块内部相对稳定。)由学生总结(教师与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解释板块构造学说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陆漂移学说现象理论发展板块构造学说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陆漂移学说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解释解释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单元拓展练习(1)一、单选题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亚洲和太平洋B.非洲和印度洋C.南极洲和北冰洋D.亚洲和大洋洲2.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都穿过的大洲是A.北美洲B.亚洲C.欧洲D.非洲3.下列海峡中,不属于两大洲的分界线的是A.德雷克海峡B.白令海峡、土耳其海峡C.麦哲伦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4.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就是大洲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5.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A.东半球
南半球B.西半球
北半球C.北半球
东半球D.南半球
西半球6、下列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美洲B、非洲C、南极洲D、南美洲7、关于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陆地面积略小于海洋面积C、陆地面积略大于海洋面积的地半D、陆地面积不足海洋面积的一半8、四大洋中呈“S”型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南美洲大陆D、南极洲大陆10、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A、亚洲、非洲B、南美洲、北美洲C、欧洲和北美洲D、亚洲和欧洲11、四大洋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一组是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北冰洋D、太平洋、北冰洋12、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C、乌拉尔河D、乌拉尔山13、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的是A、20°NB、20°SC、赤道D、0°经线14.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是海洋1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山脉B、高加索山脉C、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16.赤道穿过的大洲有A、北美洲、非洲、大洋洲B、欧洲、亚洲、北美洲D、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D、只有非洲和南美洲17、四大洋中岛屿最多的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18、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A、太平洋和印度洋B、太平洋和大西洋C、印度洋和大西洋D、北冰洋和太平洋19.从板块划分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20、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A、板块内部B、板块边缘C、大陆内部D、高山地区21、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的是A、亚洲B、非洲C、欧洲D、南美洲22.读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①半岛、②岛屿、③大陆B.①岛屿、②半岛、③大陆C.①大陆、②半岛、③岛屿D.①大陆、②岛屿、③半岛23、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捷径是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24、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树木被丢到海中D海底森林死亡25、地球上的“第三级”是指A、北极B、南极C、珠穆朗玛峰D、青藏高原单元拓展练习(2)二、填空题1、板块内部地壳,板块之间地壳。2、东、西半球是根据______经线和_______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3、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4、地球表面积是 亿平方千米。5、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在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6、世界上两大地震带是:地震带和地震带三、读图题:(29分)1.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______和_______。(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_。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___
。(5)按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是____________半球。(6)我国位于__________洲。图3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9分)图3(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2)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3)地壳运动的力量来自于四、综合题(9分)阅读下列材料,能否提出几个地理问题,(只提问,不作答)材料一: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第二章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三、教与学的过程(导入新课)叙述: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学生回答。提问: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思考回答。天气时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过渡: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得是?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这说的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首先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讲授新课)叙述: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问题式学习方法。叙述: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各个问题,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B。大家看到这幅图上又有一些红色的曲线。学生读图。叙述: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就是把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线,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而定。这幅图上等温线之间间隔为?学生回答:10提问: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回答。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总结:好这是世界气温分不的第一个规律。追问: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能想到是热量分布不均匀。继续提醒导致热量均匀的原因,学生基本可以想到是太阳辐射。总结:地面或的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的。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请大家看如下实验。演示:手电筒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上,桌面受光面积有差异。解释辐射在各个纬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提问:读地图册P12,P13页。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课件上打出这些问题。学生读图,思考。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如果不是很准确,可以给与提示在北半球图上,同一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值相同吗?总结: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影响了气温的分布。夏天,大家度假都喜欢区海边还是内陆?学生:海边。提问:夏天感觉海边凉快。请阅读课本24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学生:阅读课本。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分布。提问:读地图册P12,13页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播放课件:问题展示学生:读图思考。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提示:请看大屏幕,补充有关洋流小资料。播放课件:洋流小资料。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的分类。提问: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与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暖流和寒流的差异。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则相反。提问: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播放课件:图片和古诗。学生思考:解释古诗饱含的含义,并总结影响因素。总结:主要指的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看课本26页,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试计算:四川成都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学生计算。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如下气温分布规律
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冬天,陆地低于海洋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海陆性质差异洋流海拔课堂练习: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年较差
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读图四步骤: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温差较大还是较小?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学生:绘制,并分析。本堂课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重点分析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四、课后总结中国地理的气候部分学习,为世界气候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多样的世界气候时,可以积极利用前面所学习知识。如导入环节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是以读图为基础,而影响因素分析是依赖前面所学习一部分地球运动知识基础。读图分析是这堂课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降水”部分的知识结构和编写思路与“世界气温”大体相同。也是先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和完成思考题来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而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分析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影响,这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都有反映;降水的地区差异还考虑洋流、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为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也以“阅读”资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图说出降水的规律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教材归纳降水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四种类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不同地区的降水资料来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从而分析降水的四种季节类型差异,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5)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6)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过程与方法:(4)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5)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6)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三、教与学的过程(导入新课)大家关心天气一般除了关心气温外还关心哪一个要素呢?如今天气温有多高,降水概率有多大等等。那么什么是叫降水呢?降雨与降水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降水包括降雨、降雪、冰雹等形式。(讲授新课)叙述:降水包括了固态和液态水。降水和气温一样是气候的一个重要要素。我们沿用学习气温的方法来学习降水。首先,大家阅读课本27页图L,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播放课件:课件对比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分布规律由学生总结。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降水分布的规律。降水也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讲解:大家总结不错。下面对照第二气温分布第二个特点,总结降水分布特点。播放课件:显示降水分布的第一个特点,气温分布第二个特点,同一纬度,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差异。提示降水分布规律从沿海和内陆地区来比较。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沿海地区的降水大与内陆地区。叙述:降水分布基本上是这些特点。播放课件:显示降水的第二个特点,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量在递减。叙述: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四个。那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降水的因素与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否相同,具体是如何影响的?请同学们就降水的两个分布规律来分析。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基本可以总结出赤道地区海水广布,空气中水汽含量多。沿海地区水汽比较多,内陆水汽难以到达。追问:海洋面积广布,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海水才能转化为水汽?为什么水汽难以到达内陆?学生一:如果温度高水面蒸发会旺盛。有利于形成降水。学生二:水汽在输送过程中可能碰到了障碍物。追问:障碍物主要是什么?学生:山地叙述:好,我们引出影响降水分布的另外一个因素:地形。请大家看大屏幕,在山地地区经常有的降水类型。播发课件:地形雨课件。提问:为什么在迎着风的一侧能形成雨,而在背风的一侧降水少呢?学生:思考。叙述:迎风坡一侧,气流随着坡而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过多可能凝结,形成降水。在背风坡一侧,气流在下降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不容易形成降水。提问:看课本27页图L,非洲东西海岸降水量差异的原因?非洲东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读图。思考。学生总结是洋流。叙述:总结了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大家可以结合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比理解。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过渡:用来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我们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也就是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请看大屏幕上给出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前后桌四个同学一个小组,每位成员负责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小组成员做好后可以对比看看彼此之间有什么差异。我们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是毫米。小组成员的竖坐标的单位长度差最好限制在20以内。播放课件:首先是指做好的降水量柱状图范例,然后是四个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学生:以小组形式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降水资料:月份新加坡雅典山西非洲比尔马月份新加坡雅典山西非洲比尔马1198.056.930.02154.046.760.13171.040.790.04141.030.8260.05158.022.7290.06140.010.6710.07145.05.81761.78143.06.01822.29177.013.9497.110167.052.6191.011252.058.360.212304.069.120.0叙述:如何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步骤:降水量较多还是较少?分配平不平均?那些月份降水多?那些月份降水少?学生:小组讨论,组成成员四幅图。回答。基本能总结出,新加坡地区全年降水都多,雅典冬季降水多,山西降水夏季多,非洲比尔马全年降水都很少,有的月份甚至无降水。叙述:我们把这四幅图,反映的降水在一年当中分配的情况概述为降水的季节差异,请看课本28页最后一段话,划出降水的季节差异类型。这四种类型就是我们在根据降水柱状图总结降水规律的常用语言和方法。拓展: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生活的地区,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呢?学生:夏季多雨型。本堂课小结: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全球差异导致了世界气候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正是多样的气候,导致了世界各地多样的风土人情。下一节课我们将来探讨在多样世界气候环境下,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四、课后总结
降水的学习过程基本沿袭了气温的学习方法,主要式讲授和分析为主,课堂显得升起比较少。在课堂上可以穿插一些有关降水地区分布和季节差异类型的景观图片,或者学校气象园测量降水的实地图片。或者对比降水多和降水少的地区反差图片。这样课堂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程度会更高一点,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第二节世界气候的类型【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学会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对比、分析、综合整理等思维从而自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3.通过对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前提条件、充分的依据,学会多问为什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4、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如何指导生活实践。5、世界13种主要气候类型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教学重点】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教学难点】从纬度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课前准备】1.学生在课前分小组绘制好印度尼西亚、开罗、罗马、伦敦、莫斯科、上海等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收集一些这些城市的建筑、服饰、自然风景图片等。2.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自然风景图片3.教学课件:展示教学过程的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意图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一、课件展示各气候类型景观1.同学们,大家好。前面我们学习了气温和降水以及影响气候的因素。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有关气候类型的知识。先来看看这些景观图(呈现世界各地的建筑、服饰、自然风景图片等)。说说可能是什么气候区的景物。2.大家说得很好,说明大家学习知识很扎实,见识很广。那么,由于影响世界气候的各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在世界各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从而使的世界的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地也是变化多端,让我们能充分地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变,无奇不有。那么,世界的气候在丰富多变中是否有规律可寻呢?3.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五带的划分和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明白世界的气候类型可能会按一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呈现出规律性的分布。4.由学生上台,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5.[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那么,我们可否人造一块理想大陆来呈现世界的所有气候类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努力。二、课件展示——学海导航1.营造世界气候分布的理想大陆的原则是:八字方针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2.课件展示气候类型分布表
大陆西岸中部大陆东岸极地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其实,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大家勤于思索,就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转折]掌握了主要方法,我们是不是应该进行实战演习了。三、课件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表,以及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和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学生上台用鼠标把它拖到适当的位置[总结]大家做的真棒!可见世界复杂多样的气候如果按照气温特征可划分为: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类型。而在同一热量带的气候类型因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降水特征又有所不同,于是,在同一热量带的气候类型在具有相似的气温特征的同时,在大陆东岸,西岸和中部又因降水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引导深入]我们四川这里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呈现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征。四川之外的地方气候又怎么样呢?是不是与我们这里一样“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呢?现在我们就到世界其他地方去游览一番。四、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气候和极地气候的录像资料热带雨林里又湿又热,而南极地区实在太冷,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五、课件展示世界政区图,各小组分析应该准备哪些生活用品和特殊用品。[活动设计]1.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小组(分别为:热带组,亚热带组,温带组,寒带组)抽签后首先在世界城市分布图上找到自己考察的城市,然后把“世界城市分布图”与课本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对比,确定该城市所在的气候类型区,了解该城市的气候类型。如果学生在地图上找不到城市,教师可以在气温分布图上标出来。2.然后小组成员按照所给的该城市的气温、降水数据,在分发的气温降水坐标图中绘制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所反映的气温降水变化规律。3.根据气温降水变化规律,按照抽签的探究问题,大家讨论决定选取衣服、雨具、特殊日常用品等,并推想出该气候类型区可能的自然景观图片。4.最后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来汇报签上的问题。
[总结]看来各地的气候的确不是完全一样的,存在地区差异。六、课件展示智能训练设计一句关于保护热带雨林的广告语。设计一句关于宣传地理作用的广告语。写一篇关于世界某地出行旅游的小论文,详细介绍那里的气候特征,为出行做好准备。
前后知识的衔接以旧带新,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从众多的地理现象中总结出地理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结讲述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
善于利用表格法比较差异。
讲练结合,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增强感性认识,实现感性与理性认识的整合。
引导读图、养成善于读图的习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对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气候与降水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办法。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全员参与
充分利用教学材料,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盘点收获,交流所得
我是小小广告师!
回顾旧知
察图片
积极提出地理问题
学生上台,展现自己的风采
快速浏览,彼此互相提问,看看谁说的最准确。
比比谁做得快!
自己创造题目,考察同位。
想一想,还可以用那些方法来判断气候类型?
上台展示!
观看录像,感受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讨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地理学习对我们的重要性。
各小组把自己最大的收获奉献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气候对人类的活动有不同的影响。2、了解气候对农作物的分布影响。3、初步了解不同气候区的不同作物类型。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5、了解我国农作物熟制的分布。6、了解气候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适应。二、教学重点:农作物与我国农作物熟制的分布。三、教学难点:人类如何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四、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问题法、交谈法、图示法、分析法五、教学用具: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农作物熟制分布图、热带气候的景观图、寒带气候的景观图、温带气候的景观图。六、板书设计:一、气候与农业1、气候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2、气候对农作物熟制的影响二、气候与生活1、衣2、食3、住4、行七、教学过程:复习旧课中的世界气候类型;说明不同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不同,表现的自然景观不同。引导学生完成“探索活动”部分的内容。导入新课:不同的气候就有着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也就是说生长着不同的动植物。我们人类也是整个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对我们人类的生产与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哪么,气候是怎样影响人类的活动的呢?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研究气候与人类活动这部分内容。【板书】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师:气候在对人类活动中有哪些影响?生: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师:其中对哪方面影响最为显著?生:农业。【板书】一、气候与农业师:农业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呢?生: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和农作物的熟制。师:哪么在耕作之前,首先要熟悉什么?我们怎样来安排农业生产?(示图:热带气候的景观图、寒带气候的景观图、温带气候的景观图。)生:(看图、读P42-43,对比分析)首先要了解该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及要播种的作物的生活习性。师:对!不同的作物对水和热的要求是不同的。【板书】1、气候对作物分布的影响示图:农作物分布图。生:看图思考。小结:在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分布的作物是喜湿、喜温的;在温带地区冬冷夏温热,降水较少,分布的作物是耐寒耐旱的;在寒带地区长冬无夏,作物很难生长。示图:中国农作物熟制分布图。生:看图思考。【板书】2、气候对作物熟制的影响师:我国的农作物熟制的分布有规律吗?生:(看图B)有,大至上是由南往北是:一年三熟、一年二熟、一年一熟。师:对!南方地区是一年三熟、华北地区是一年二熟、东北地区是一年一熟。这是什么原因?生:主要热量的分布影响,热量决定种植业在一年中可以播种几次,但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需要灌溉才能发展种植业。师: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除了适应自然环境外,还不断地主动去征服自然环境,如: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预测,以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师:课堂思考:葡萄为什么适合在地中海气候区生长?为什么东南亚许多国家适宜种植水稻?生:(看图C、D)1、地中海气候是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少雨,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葡萄的品质好。2、东南亚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承转: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人是主动地去改造、征服自然的,哪么,不同的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板书】二、气候与生活生:阅读P45阅读材料,思考。师: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衣:南薄北厚;食:南淡北咸、南清北辣;住:南通风北保暖;行:南船北马)生:看课本及图片。(领会不同气候区的不同差异)师:人们的衣、食、住、行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就地取材,以达到最经济的方式。师:思考课本P44。生:思考。(从大西洋到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是由薄到厚变化的,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是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对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影响的原理,对今后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帮助。在对气候的不断认识过程中,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造福人类,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农业生产贡献一分力量。布置作业:课后查相关资料,看一看气候对人类还有哪些影响?第二单元拓展练习(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升高B.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升高约60CC.同纬度地带高原比平原气温低D.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气温变化小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西岸降水多C.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D.温带地区降水多3.非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疏林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D.高山气候4.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季风气候是:A.寒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5.广东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6.为什么我国南部的海南岛终年如夏,而北部的黑龙江却冬季漫长,影响它们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纬度因素7.南极洲大陆上最高气温,一般多出现在:A.1月B.2月C.7月D.12月8.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主要气候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上降水差异最显著的地区是: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地区C.寒带地区D.高山地区10.从统计图上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的依据是:A.地形因素B.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C.气温和降水的情况D.人为因素11.从降水的季节分配来看,地中海沿岸地区:A.冬季少雨B.全年多雨C.冬季多雨D.夏季多雨12.季风气候显著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13.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是:A.亚马孙平原B.刚果盆地C.马来群岛D.印度半岛14.下列关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B.降水都集中在夏季C.都分布在大陆东岸D.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只分布在地中海沿岸15.下列各月降水量变化较小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16.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气候特征中,最显著的是:A.季风B.洋流C.大陆性D.海洋性17.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均匀B.冬季寒冷、夏季炎热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18.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韩国汉城举行,汉城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19.下列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孟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纽约终年高温多雨D.伦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0.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21.按照一般规律,下列地点温度最高的是:A.100SB.450SC.300ND.600N22.下列四副地图中,表示温带季风气候的是:23.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崤立,白雪皑皑。影响乞力马扎罗山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地球运动24.终年气候寒冷,降水稀少,几乎没有植物生长的气候区是: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B.冰原气候区C.苔原气候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25.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共同特征是:A.终年高温多雨B.四季分明C.雨热同期D.降水均匀26.北美大陆与亚欧大陆东部中高纬度区相比,缺少的气候类型是: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7.下列城市中,气候类型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的是:A.伦敦B.沈阳C.北京D.罗马28.主要生活在热带草原的动物是:A.大熊猫B.企鹅C.骆驼D.斑马29.影响农作物最主要的自然要素是:A.地形B.土壤C.光热D.科学技术30.我国农村的房屋朝向主要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二、填空题31.对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气候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32.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______,最寒冷的大陆是_______。33.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两种气候类型是:_______和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34.影响气候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和洋流,人类活动等。第二单元拓展练习(2)三、读图分析题35.读下列四副图,回答问题。(1)A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这种气候在世界分布最显著的地区是___________。(2)B图是______________气候,此种气候分布在__________(3)C图是___________气候,此种气候面积最大的分布在__________。(4)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的是图___________(填字母),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36.读图回答问题。(10分)(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4分)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2)的气候类型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的原因是:(2分)(3)E地在赤道附近,形成什么气候?其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开罗是雨季的时候,开普敦(南非的城市)的气候特点是:37.读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风向图和甲、乙两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在甲、乙两副图中,准确反映A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图,反映B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图.(2)A、B两地降水差异很大,其原因是安第斯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起了_________作用。A地处于迎风坡,其降水类型多为___________(3)A、B两地最高气温都出现在一月,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A.海陆位置B.地形地势C.纬度位置D.地球运动(4)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一年内降水均匀。38.根据下列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据柱状图。(5分)第二单元拓展练习(1)答案一、选择题答题卡(30×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CADDDAAACCADA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ACABACBBCBADCB二、填空题(10×1分)31.气温;降水32.非洲大陆;南极大陆33.热带疏林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非洲;亚欧大陆34.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第二单元拓展练习(2)答案三、读图分析题。(30分)35.(8分)(1)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夏季;亚洲南部和东南部(2)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3)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4)D;亚洲东部36.(10分)(1)A热带雨林;B热带疏林草原;C热带沙漠;D亚热带地中海(2)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且地面起伏较小,有利气候南北对称分布(3)高山、山地气候,E地处东非高原,地处高原分布区,故形成高原山地气候(4)炎热干燥37.(7分)(1)甲;乙(2)阻挡(抬升);地形雨(3)D(4)温带海洋性;夏季凉爽,冬季温和38.(5分)(略)第三章居民和聚落第一节人种和人口一、教学目标:能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能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人口分布的特点;学会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能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二、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资料、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状况,以及世界人种分布状况;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树立种族平等思想。三、教学难点: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法、阅读法。五、教学课时:2个课时。六、[板书设计]第一节人种和人口一、三大人种人种:体貌特征: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欧洲、北非、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美洲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北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体毛很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人口密度=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2.世界人口稠密区:自然条件优越(中低纬度,气候适宜,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好(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3.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生:人种不同。师: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和人口。【板书】第三章居民与聚落人种与人口三大人种师:同学们,我们在电视节目上可以看到体质特征各异的人,主要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区别他们呢?生:观察图A、B、C、D。(让个别学生来描述)师:不错,他们的区别在于肤色、头发、脸型等三大方面,其中主要是肤色。生:阅读课文,区别三种人种的体貌特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替)【板书小结】白种人体貌特征: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黄色人种体貌特征:皮肤呈淡、黄色面庞扁平、体毛中等。黑种人体貌特征:肤色黝、黑头发卷曲体毛很少。师:那么,我们属于哪一种人种呢?生:黄色人种。承转:不同人种之间有交往吗?(引导学生阅读“文化交流的见证”)生:有。师:其他人种又分布在什么地方?生:阅读课文P50第1、2、3、4段,看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E,让学生指图说出不同人种的分布。【板书小结】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美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不同地区气候不同。那么,人种的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战其间,希特勒屠杀尢太人;美国的种族歧视。他们有没有优劣之分?(指导学生阅读“人种特征的形成”资料)生:人种的差异,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在三大人种交界的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还生活着混血儿,他们之间没有种族优劣之分,只有体貌的差异。承转:人的生产与生活都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各异,那么,人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否平衡?【板书】二、人口的分布师:指导学生读图F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生: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东部人口密集(200人平方千米/以上)。在干旱、过度潮湿、严寒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地区人口稀少(1人/平方千米)。师:是什么因素影响人口有如此大的差异呢?生:读课文P51页。是由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素影响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条件好的人口密集。师:指导学生读图G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人口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2、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生:读图思考回答,1、在高纬度的地区人口稀疏,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因为纬度越高得到的热量越少,自然条件越恶劣,人类生存困难。2、北半球的人口多,南半球的人口少。因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各国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人口比南半球的人口要多。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人种和人口的分布,了解人种的区别是依据体貌特征来分的,没有优劣之分。以及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种的形成与分布也不同,在自然条件优越和社会经济好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布置作业:课后收集资料,了解各人种的其他特征现状,看看周边有没有其他种族的人。第二节语言和宗教一教学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差异,并尊重世界各国的语言和宗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运用世界主要语言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厨房设备更新工程设计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郑州电子商务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湘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九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新版第一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停薪留职合同中的员工激励与团队建设方案3篇
- 2025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限公司总部招聘工作人员(2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缝纫技能培训课件
- 《翻板式隔爆阀性能试验方法》
- 2024年销售岗位工作总结
-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采购管理实务案例库
- 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条文解读
- 2024-2030年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需求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版
- 202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 专项11-三角形中角度计算-经典小题(30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