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483-2023 公共汽车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5/0A/wKhkGWa_8SKALtb5AAD0yhoaCBY166.jpg)
![JT∕T 1483-2023 公共汽车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5/0A/wKhkGWa_8SKALtb5AAD0yhoaCBY1662.jpg)
![JT∕T 1483-2023 公共汽车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5/0A/wKhkGWa_8SKALtb5AAD0yhoaCBY1663.jpg)
![JT∕T 1483-2023 公共汽车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5/0A/wKhkGWa_8SKALtb5AAD0yhoaCBY1664.jpg)
![JT∕T 1483-2023 公共汽车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5/0A/wKhkGWa_8SKALtb5AAD0yhoaCBY16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汽车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JT/T1483—2023前言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产品型号和结构组成 25技术要求 36试验方法 77检验规则 8安装要求 参考文献 ⅠJT/T1483—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2)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安徽中科中涣防务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上海联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中远消防设备有限公司。ⅡJT/T1483—2023公共汽车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汽车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的产品型号和结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共汽车用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的生产和安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08—2021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7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15322.1—2019可燃气体探测器第1部分:工业及商业用途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GB/T17626.4—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8655—2018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9951—2019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静电放电抗扰性的试验方法GB/T21437.1—2021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试验方法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规定GB/T21437.2—2021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试验方法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发射和抗扰性GB/T21437.3—2021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试验方法第3部分:对耦合到非电源线电瞬态的抗扰性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1部分:一般规定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1JT/T1483—2023GB/T33014.4—2016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第4部分:大电流注入(BCI)法JT/T888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3术语和定义3.1易于挥发的易燃液体和可燃气体。3.23.33.4固定安装在客舱内,用于对乘客门处和客舱内易燃挥发物进行监测和报警的装置。3.5用于对乘客门处易燃挥发物进行监测和报警的部件。3.6实时监测客舱内易燃挥发物信息,并将监测信息上传到主控面板的部件。3.7接收并分析探测端上传的信息,并告知客舱内易燃挥发物探测位置的部件。3.8易燃挥发物达到报警设定值后,易燃挥发物监测及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经历的时间。3.9易燃挥发物浓度由报警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经历的时间。4产品型号和结构组成4.1产品型号编号规则规定。234.2结构组成监测报警装置在-40℃~85℃温度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监测报警装置的工作直流电压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单位为伏最大(Usmas)95.3外观5.4功能5.4.1监测报警装置在被监测区域内的易燃液体或可燃气体达到报警设定值时,应能发出声光报警JT/T1483—20235.4.3监测报警装置应具有自检功能,自检时间不大于60s,出现故障时,主控面板指示灯显示黄色,同时发出蜂鸣声。5.4.4监测报警装置正常工作时主控面板指示灯应显示绿色,报警时主控面板应发出声和光报警信号。光报警信号距驾驶员正前方1.5m处的指示灯应清晰可见;声报警信号在距驾驶员3m远处的声压等级应不小于75dB(A)且不大于90dB(A),并能手动关闭。5.4.5监测报警装置宜能与整车进行通信。5.4.6监测报警装置应能显示报警位置,报警时主控面板指示灯显示红色。5.4.7监测报警装置应具备手动复位功能,复位后,仍然存在的状态及相关信息应保持或在20s内重新建立。5.4.8监测报警装置的探测端宜安装内吸入式风机,其探测端入风口处气流速度应满足0.3m/s监测报警装置安检模块和客舱底部探测端的探测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a)乘客门安检模块的探测距离不小于50mm;监测报警装置的报警响应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a)对于易燃液体,乘客门安检模块报警响应时间不大于3s,客舱底部探测端的报警响应时间不监测报警装置的报警重复性能应符合以下规定:a)对于易燃液体,易燃挥发物样品靠近监测报警装置探测端10次,监测报警装置每次均发出报警信号;要求。监测报警装置报警后,将探测端放置于未被污染的空气环境中20s,监测报警装置应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使用非危险性日常用品(洗衣液、洗洁精等)进行报警试验,监测报警装置不应发出报警信号。5.5.6可探测易燃挥发物样品种类在易燃液体样品容积不小于50mL且满足表2中浓度下限、可燃气体满足表2中浓度下限时,监测报警装置应至少探测出表2中的易燃挥发物。4JT/T1483—2023表2易燃挥发物种类序号易燃挥发物名称浓度下限/规格种类1乙醇易燃液体2正己烷环己烷3汽油4柴油煤油5石油醚第三类6松节油香蕉水7氢气可燃气体8一氧化碳9丙烷乙烯乙烷乙炔注2:表中规定的9种类物质中每类物质有多个的,可选其中任意一种进行试验。监测报警装置按6.4.6.1进行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G5.5.7.2反向电压监测报警装置按6.4.6.2进行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GB/T28046.1—2011定义的C级。5.5.7.3过电压监测报警装置按6.4.6.3进行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G5.5.7.4启动特性监测报警装置按6.4.6.4进行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GB/T28046.1—2011定义的C级。5JT/T1483—20235.5.7.5抛负载监测报警装置按6.4.6.5进行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GB/T28046.1—2011定义的A级。5.5.8.2高温性能监测报警装置按6.4.7.2进行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GB/T28046.1—2011定义的B级。5.5.8.3耐盐雾性能监测报警装置按6.4.7.3进行试验,功能状5.5.8.4耐湿热循环性能监测报警装置按6.4.7.4进行试验,功能状态应达到GB/T28046.1—2011定义的A级。监测报警装置按6.4.8.1进行试验,试验后装置应无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现象,通电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功能状态应达到GB/T28046.1—2011定义的A级。5.5.9.2机械冲击监测报警装置按6.4.8.2进行试验,在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并通过目检不应有零部件脱落。5.5.9.3跌落监测报警装置按6.4.8.3进行试验,在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并通过目检不应有零部件脱落。监测报警装置按6.4.9.1进行试验,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G监测报警装置按6.4.9.2进行试验,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GB/T18655—2018中表7规定的等级3的要求。监测报警装置按6.4.9.3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监测报警装置的功能状态应达到GB/T6JT/T1483—2023监测报警装置按6.4.9.4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监测报警装置的抗扰性能应符合GB34660—5.5.10.5信号线/控制线瞬态传导抗扰度监测报警装置按6.4.9.5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监测报警装置的功能状态应达到GB/T监测报警装置按6.4.9.6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监测报警装置的功能状态应达到GB/T监测报警装置按6.4.9.7进行试验,试验中和试验后监测报警装置的功能状态应达到GB/T监测报警装置按6.4.10进行试验,非金属外壳材料防火性能应符合GB/T2408—2021中水平燃烧6试验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在下述大气环境中进行:所有测试仪表、设备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稳定度,其精度应高于被测指标精度一个数量级或误差小于被测参数允许误差的1/3。目视检测监测报警装置外观。7JT/T1483—2023易燃液体监测报警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b)将表2规定的一种易燃液体样品倒入50mL锥形烧杯中至满量程刻度线处,盖上玻璃片;c)将监测报警装置探测端固定,使采样口正对烧杯方向,并与烧杯口保持水平;d)移动烧杯至探测端采样口处,取掉玻璃片,直至触发报警;e)检查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监测报警装置声光报警信号、状态指示灯和显示报警位置报警情况;f)按表2规定的易燃液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e)直至试验结束。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c)检查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监测报警装置声光报警信号、状态指示灯和显示报警位置报警情况;d)按表2规定的可燃气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c)直至试验结束。监测报警装置自检功能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b)移除任意一台探测端(或移除探测端内传感器),并开始计时;c)检查并记录监测报警装置显示故障状态时的声和光信号情况。6.3.3声光报警信号试验监测报警装置主控面板声光报警信号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b)距离主控面板1.5m,在正前方22.5°视角范围内,状态指示灯应清晰可见;c)将表2规定的一种易燃液体样品倒入50mL锥形烧杯中至满量程刻度线处,盖上玻璃片;d)将监测报警装置探测端固定,使采样口正对烧杯方向,并与烧杯口保持水平;e)移动烧杯至探测端采样口处,取掉玻璃片,直至触发报警;f)监测报警装置主控面板离地高度1000mm,在与主控面板同一高度、水平距离3m处,使用声级计测量并记录报警时的声压级。6.3.4采样气流速度试验监测报警装置具备吸入式风机的监测报警装置探测端,其入风口处采样气流速度试验步骤如下:a)接通风机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b)将风速仪置于距离探测端入风口中心10mm处进行检测,风速计稳定10s后,检查并记录气流速度。8JT/T1483—2023安检模块探测距离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b)将表2规定的一种易燃液体样品倒入50mL锥形烧杯中至满量程刻度线处,盖上玻璃片;c)将监测报警装置安检模块固定,使采样口正对烧杯方向,并与烧杯口保持水平;d)移动烧杯至安检模块采样口50mm(或制造商给出的最大距离)处,取掉玻璃片,并开始计时;e)检查并记录监测报警装置发出报警的时间和距离;f)按表2规定的易燃液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e)直至试验结束。6.4.1.2客舱底部探测端探测距离试验客舱底部探测端探测距离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d)将油盘放置在距离探测端采样方向180°和半径1000mm(或制造商给出的最大距离)任意位置处,取掉玻璃片,并开始计时;e)检查并记录监测报警装置发出报警的时间和距离;f)按表2规定的易燃液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e)直至试验结束。6.4.2报警响应时间试验6.4.2.1安检模块报警响应时间试验安检模块报警响应时间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b)将表2规定的一种易燃液体样品倒入50mL锥形烧杯中至满量程刻度线处,盖上玻璃片;c)将监测报警装置安检模块固定,使采样口正对烧杯方向,并与烧杯口保持水平;d)移动烧杯至安检模块采样口50mm处,取掉玻璃片,并开始计时;e)检查并记录监测报警装置报警响应时间;f)按表2规定的易燃液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e)直至试验结束。6.4.2.2客舱底部探测端报警响应时间试验客舱底部探测端报警响应时间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d)将油盘放置在距离探测端采样方向180°和半径1000mm任意位置处,取掉玻璃片,并开始计时;e)检查并记录监测报警装置报警响应时间;f)按表2规定的易燃液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e)直至试验结束。9JT/T1483—20236.4.2.3客舱顶部探测端报警响应时间试验客舱顶部探测端报警响应时间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c)检查并记录监测报警装置报警响应时间;d)按表2规定的可燃气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c)直至试验结束。6.4.3报警重复性能试验6.4.3.1易燃液体报警重复性能试验易燃液体报警重复性能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b)将表2规定的一种易燃液体样品倒入50mL锥形烧杯中至满量程刻度线处,盖上玻璃片;c)将监测报警装置探测端固定,使采样口正对烧杯方向,并与烧杯口保持水平;d)移动烧杯至探测端采样口处,取掉玻璃片,直至触发报警;e)移走烧杯,至监测报警装置恢复正常工作状态;f)重复步骤b)~e)10次,检查并记录报警重复性能状态;g)按表2规定的易燃液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f)直至试验结束。6.4.3.2可燃气体报警重复性能试验可燃气体报警重复性能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c)检查并记录监测报警装置报警重复性状态;d)按表2规定的可燃气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c)直至试验结束。6.4.4报警恢复性能试验探测端报警恢复性能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b)将表2规定的一种易燃液体样品倒入50mL锥形烧杯中至满量程刻度线处,盖上玻璃片;c)将监测报警装置探测端固定,使采样口正对烧杯方向,并与烧杯口保持水平;d)移动烧杯至探测端采样口处,取掉玻璃片,直至触发报警;e)将处于报警状态的探测端放置于未被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并开始计时,至监测报警装置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并盖上玻璃片;f)检查并记录报警恢复时间;g)重复步骤d)~f)5次直至试验结束;h)按表2规定的易燃液体种类依次试验,重复步骤b)~g)直至试验结束。6.4.5日常用品抗干扰性能试验探测端日常用品抗干扰性能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接通监测报警装置电源,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0min;b)将选取的日常用品液体倒入50mL锥形烧杯中至满量程刻度线处,盖上玻璃片;JT/T1483—2023c)将监测报警装置探测端固定,使采样口正对烧杯方向,并与烧杯口保持水平;d)移动烧杯至探测端采样口处,取掉玻璃片,观察试验效果;e)更换日常用品,重复步骤b)~d),直至试验结束。直流供电电压试验,在表1所示供电电压范围,按GB/T28046.2—2019中6.4.6.2反向电压试验6.4.6.3过电压试验6.4.6.4启动特性试验启动特性试验按GB/T28046.2—26.4.6.5抛负载试验表3抛负载试验脉冲参数系统分类供电电压Us(V)试验脉冲发生器内阻Ri(Ω)脉冲持续时间td上升沿tr试验要求246.4.7环境适应性能试验低温运行试验按GB/T2423.1的规定进行,温度-6.4.7.2高温性能试验6.4.7.3耐盐雾性能试验耐盐雾性能试验按GB/T2423.17的规定进行,装置接插件处于正常插接状态,试验持续时间6.4.7.4耐湿热循环性能试验耐湿热循环性能试验按GB/T2423.4的规定进行,高温温度为40℃,试验时间为2个循环。JT/T1483—20236.4.8.2机械冲击试验机械冲击试验按GB/T2423.5中的规定,采用下列参数进行试验:a)冲击脉冲形式:半正弦波;c)持续时间:3ms;d)冲击次数:每个试验方向3次;e)方向:冲击试验的加速度方向与车辆发生冲击实际产生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如果实际方向未知,在所有6个方向上进行试验;f)工作模式:不通电状态。6.4.8.3跌落试验跌落试验按GB/T2423.7中的规定,采用下列参数进行试验:a)每个装置跌落次数:2;c)撞击面:混凝土地面或钢板;d)方向:每个装置的第1次跌落在不同的空间轴向,第2次跌落与第1次的空间轴向相同,但方向相反;e)工作模式:不通电状态。6.4.9电磁兼容性能试验传导发射试验按GB/T18655—2018中的规定,选用电压法和电流探头法进行。6.4.9.2辐射发射试验辐射发射试验按GB/T18655—2018的规定,选用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ALSE)法进行。6.4.9.3大电流注入抗扰试验大电流注入抗扰试验按GB/T33014.4—2016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严酷等级为6.4.9.4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度试验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度试验按GB/T21437.2—2021规定进行,在电气/电子部件(ESA)电源线以及可能连接到电源线的其他连接线上施加脉冲中表A.2规定的Ⅲ级。6.4.9.5信号线/控制线瞬态传导抗扰度试验信号线/控制线瞬态传导抗扰度试验按GB/T21437.3—2021的规定进行,采用容性耦合钳法和感JT/T1483—2023性耦合钳法,试验严酷等级为GB/T21437.3—206.4.9.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试验6.4.9.7静电放电试验表C.3规定的类别1。装置中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试验按GB/T2408的规定进行。外壳防护等级试验按GB/T4208的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7.1.1产品的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1.2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产品的结构、主要部件或元器件、生产工艺等有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或正式投产满5年;c)产品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差异较大;e)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f)顾客有特殊要求;g)样品数量超过12套。7.1.3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出厂检验。7.2检验项目监测报警装置检验项目按表4的规定进行。表4监测报警装置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试样分组1外观检查√√全部2功能要求√√样品13探测距离试验—√样品24报警响应时间试验√√样品3JT/T1483—2023表4监测报警装置检验项目(续)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试样分组5报警重复性能试验—√样品46报警恢复性能试验—√样品57日常用品抗干扰性能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产品供货协议合同
- 有车辆的离婚协议书
- 北京商品房认购协议书
- 农业种植技术指导书
- 纯技术入股合作的协议书
- 湖南离婚协议书年
- 三农村土地整治与开发方案
- 托管班合作协议书
- 股权融资合同书
- 标准汽车租赁合同协议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202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抑郁症课件教学课件
- 关于消防安全评估设备操作说明详解
- 2009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副省)
- 2025年高考作文专练(25道真题+审题立意+范文)-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总复习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知识测试30题(附答案)
-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及翻译
- 人员测评方案
-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和心肺复苏-3
- 第一课 追求向上向善的道德(课时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