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10 密度实验专题(解析版)_第1页
寒假作业10 密度实验专题(解析版)_第2页
寒假作业10 密度实验专题(解析版)_第3页
寒假作业10 密度实验专题(解析版)_第4页
寒假作业10 密度实验专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时练习:120min完成时间:月日天气:寒假作业10:密度试验专题原卷版1.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ρ=m/V2.天平的使用: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整平衡螺母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心。3.天平平衡螺母的调整:指针左偏时平衡螺母右调,指针右偏时平衡螺母左调。4.砝码的使用:左物右码;应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直接用手;试验完毕后要放回砝码盒,不能放在桌面上。5.量筒读数:视线与凹液面平齐,不得俯视或仰视。6.测体积的特殊方法:a.针压法;b.沉坠法;c排沙法;d.溢水法。7.若先测液体的体积,再分别测出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由于量筒上残留少许液体,使测得的质量值偏小,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小。8.若先测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再测量液体的体积,由于烧杯上残留少许液体,使测得的体积偏小,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大。1.如图是小赵测量自制果汁密度的试验:(1)他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时,添加最小砝码后,天平的指针仍略左偏,于是他进行了如图甲的操作,他的错误是:;(2)订正错误后,完成了下列试验步骤:①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9.4g;②取适量的果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③将烧杯中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④计算果汁的密度为g/cm3;(3)小组内沟通发觉:将上述试验步骤①②③④挨次调整为,可以减小误差。【答案】(1)在测量过程中调整平衡螺母(2)1.2(3)②③①④【详解】(1)[1]由图甲可以看出,在测量的过程中,调整平衡螺母,这是错误的。(2)[2]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是m′=50g+20g+20g+5g+2.4g=97.4g果汁的质量为m=97.4g-49.4g=48g由丙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所以果汁的体积为V=40mL=40cm3果汁的密度为(3)[3]当把烧杯内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内时,不行能把烧杯内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果汁的体积偏小,由公式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先用天平称出盛有果汁的烧杯的总质量;再把烧杯中的果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登记量筒中果汁体积;最终用天平称出剩余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所以合理的试验挨次是②③①④。2.某同学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他的试验步骤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应问题。(1)①将天平放在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心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端移动;(选填“左”或“右”)②用调整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是g;③量筒里放入体积为的水,把拴好细绳的矿石放入量筒的水中,记录量筒中水和矿石的总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是;④由试验数据可得出该矿石的密度为。(保留2位小数)(2)请画出试验数据记录表格。【答案】(1)水平左57.4381.51×103(2)见解析【详解】(1)①[1][2]试验前,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如图甲所示,调整横梁平衡时,指针右偏说明右盘质量偏大,则平衡螺母应向左调整。②[3]如图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矿石的质量m石=50g+5g+2.4g=57.4g③[4]水和矿石的总体积V总=78mL,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40mL,矿石的体积V石=V总-V水=78mL-40mL=38mL=38cm3④[5]矿石的密度(3)[6]要测量出矿石的质量、水的体积、矿石和水的总体积、矿石的体积、石块的密度几项内容,并留意单位,如下表:矿石的质量

水的体积水和矿石的总体积矿石的体积矿石的密度3.小亮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试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天平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心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向端移动;(2)小亮将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在调整好的天平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这时消灭了如图丙所示的状况,小亮应进行的操作是:和,使天平横梁再次,读出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g;(4)依据上述试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答案】(1)平衡螺母右(2)左盘60(3)向右盘加砝码移动游码平衡62(4)1.06【详解】(1)[1][2]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心刻度线的左侧,左盘重,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整。(2)[3][4]在天平的试验中,将物体放在左盘中,右盘放砝码;如图乙所示,分度值为1mL,读数为60mL,合60cm3。(3)[5][6][7][8]如图丙所示的状况,左盘重,需要在右盘加砝码;并且移动游码;直至天平的指针指向中心刻度线;如图丁所示,剩余盐水的质量为(4)[9][10]盐水的质量为盐水的密度为4.用图1所示的实心陶瓷材质冰墩墩模型来估测香醋的密度。(陶瓷材料的密度为2.7×103kg/m3)(1)将天平放在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2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整;(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冰墩墩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其质量为g,可计算出该冰墩墩的体积为cm3;(3)如图4所示,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香醋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乙和香醋的总质量m1=135.2g;(4)如图5所示,将冰墩墩用细线系住后放入烧杯甲中,在烧杯壁上标记液面的位置;(5)将冰墩墩取出,将乙烧杯中的香醋倒入甲烧杯直至标记处,测出此时(选填“甲烧杯及香醋”或“乙烧杯及香醋”)的质量m2=102.8g;(6)依据以上试验数据,求得香醋的密度ρ=g/cm3,与真实值相比,用本方案所测出香醋的密度(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答案】(1)水平桌面左(2)8130(5)乙烧杯及香醋(6)1.08偏大【详解】(1)[1]测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将游码归零后,由图2得,此时指针指向分度盘右端,说明此时天平右边的质量较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整,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2)[3]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冰墩墩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其质量为[4]由得,该冰墩墩的体积为(5)[5](6)[6]将冰墩墩取出,将乙烧杯中的香醋倒入甲烧杯直至标记处,测出此时乙烧杯及香醋的质量则与冰墩墩体积相同的香醋的质量为香醋的密度[7]由于将冰墩墩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使得加到甲烧杯中的香醋的质量偏多,导致测出香醋的密度偏大。5.小明同学坚持每天喝一杯牛奶,他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设计了测量牛奶密度的试验。(1)利用平衡螺母调成天平平衡时,发觉指针摇摆幅度如甲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整,使天平横梁平衡;(2)天平调平衡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28g,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空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数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中牛奶的质量是g。接着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3)小明所测得牛奶的密度为。小明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中会残留部分牛奶,则测得牛奶的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4)做完试验后,小明发觉砝码上沾了牛奶,则所测牛奶质量比真实值;(5)小聪同学也进行了这个试验,但不当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出牛奶的密度,于是小聪找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试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④则牛奶的密度表达式(已知水的密度为)。【答案】(1)右(2)5445(3)偏大(4)小(5)装满水【详解】(1)[1]调成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表明右侧偏高,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整,使天平横梁平衡。(2)[2]由图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50+20+10+2=82g烧杯中牛奶的质量是m=82g-28g=54g[3]牛奶的体积V=45mL=45cm3(3)[4]小明所测得牛奶的密度为[5]小明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中会残留部分牛奶,测得的体积偏小,故,测得牛奶的密度会偏大。(4)[6]做完试验后,小明发觉砝码上沾了牛奶,砝码的质量偏大,则所测牛奶质量比真实值小。(5)[7][8]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②由于没有量筒,需要使牛奶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通过计算水的体积,得出牛奶的体积,所以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则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1-m0烧杯中水的体积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则烧杯中牛奶的质量m牛奶=m2-m0烧杯中牛奶的体积④则牛奶的密度表达式6.学校购置了两箱某品牌的医用酒精,说明书如表所示,小明想通过测量该酒精溶液的密度来鉴定其产品是否合格。[产品名称]酒精消毒液

[规格]/瓶30瓶/箱[有效成分含量]乙醇含量为

密度变化范围(1)取适量该酒精溶液进行试验。为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以下试验操作步骤的合理挨次是(用字母表示)。A.计算酒精溶液的密度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是C.在烧杯中盛适量的酒精溶液,用天平测出酒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D.调成天平平衡E.如图甲,将烧杯中的酒精溶液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2)测量酒精溶液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则总质量为g,该酒精溶液的密度是。依据测量结果,该产品是否合格?。【答案】(1)DCEBA(2)105.20.88合格【详解】(1)[1]先测量酒精的质量,应调成天平平衡,然后用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再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最终依据,可求出酒精的密度,故试验操作的合理挨次为DCEBA。(2)[2][3][4]酒精和烧杯总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砝码的质量为m砝码=100g+5g=105g游码读数为0.2g,故酒精和烧杯总质量为m总=105g+0.2g=105.2g酒精的质量为m酒精=105.2g−52.4g=52.8g由图甲可知,酒精的体积为V=60mL=60cm3酒精的密度为由图甲知,75%医用酒精密度变化范围是0.859~0.885g/mL,即0.859~0.885g/cm3,酒精测量值为0.88g/cm3,所以酒精是合格的。7.“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试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1)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选填“左”或“右”)调整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整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g;(3)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5g;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4)旁边的小敏发觉取出的模型粘了水,不能接受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36g,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试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cm3,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右(2)84(3)浸没标记(4)7.6(5)2不变【详解】(1)[1]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依据“左偏右调”的原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整。(2)[2]如图所示,模型的质量m=50g+20g+10g+4g=84g(3)[3][4]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5g;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向烧杯中加入的水的体积就是模型的体积。(4)[5]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36g,图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5g,则倒入烧杯中的水的质量为m水=136g-125g=11g模型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即则模型的密度(5)[6]量筒中原装有40mL水,倒入烧杯中之后,剩余的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为28mL,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为V'=40mL-28mL=12mL=12cm3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试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V''=12cm3-11cm3=1cm3[7]增加的水的质量等于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图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与石块带出水的多少无关,不管水带出多少,水始终都要加到标记处,故此试验方法所测密度不变,故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相等。8.妈妈买了一瓶消毒用酒精,小红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为检验该酒精是否合格,他进行了如下试验:

(1)小红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向(选填“左”或“右”)调整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位置平衡;(2)将适量的酒精倒入烧杯中,通过加减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9g;(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g,则该消毒用酒精的密度为kg/m3,它(选填“是”或“不是”)合格的;(4)若在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酒精时,有部分洒出,则测得的酒精密度(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左(3)610.95×103不是(4)偏大【详解】(1)[1]如图甲所示,指针向右边偏转,依据天平调整“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学问可知,接下来向左调整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3)[2]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即m余=50g+10g+1g=61g[3]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9g,倒出后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61g,则倒出酒精的质量为m酒精=m-m余=99g-61g=38g由乙图可知,酒精的体积为V=40mL=40cm3故酒精的密度为[4]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该酒精的密度为0.95g/cm3,密度大于75%医用酒精的密度,故该产品不合格。(4)[5]若在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酒精时,有部分洒出,则酒精的体积小于实际体积,依据公式可知测得的酒精密度将偏大。9.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爱动手的小明与小东想测粽子密度,他们试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横梁水平平衡;(2)小明选取了一个粽子用保鲜膜包好(忽视保鲜膜的体积),放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中称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粽子的质量是g;(3)因粽子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她借助一只烧杯,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粽子悬挂水中浸没(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将粽子取出,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给烧杯补水至标记处如图丙所示,量筒补水前后的刻度如图丁所示,则小明所测粽子的密度是g/cm3;(4)小东选取了另一个粽子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粽子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①用电子秤称出粽子质量88g;②称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300g;③粽子放入烧杯中水溢出,擦干烧杯外壁的水后,称出烧杯和粽子的总质量为348g;则小张所测这个粽子的密度为kg/m3。【答案】(1)左(2)96(3)2(4)2.2×103【详解】(1)[1]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时,由右偏左调可知,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直到天平横梁水平平衡。(2)[2]由甲图可知,标尺上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刻度为1g,则粽子的质量m=50g+20g+20g+5g+1g=96g(3)[3]由丁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4mL,量筒原有水的体积为80mL,倒入烧杯一些后,剩余水的体积为32mL,由于量筒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等于粽子的体积,则粽子的体积V粽=V水=80mL-32mL=48mL=48cm3则粽子的密度(4)[4]由于粽子质量88g,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300g,溢出水后,烧杯和粽子的总质量为348g,则溢出水的质量m1=88g+300g-348g=40g粽子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则粽子的体积则粽子的密度10.小明同学想测量一块小矿石的密度(小矿石不吸水),于是利用托盘天平、烧杯、细线等器材。小明依据正确的试验步骤进行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后,分度盘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直到横梁水平平衡;(2)称量过程中,当天平平衡,右盘中的砝码状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矿石的质量m0=g;(3)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4)将矿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当小矿石浸没在水中时,水未溢出,用细线在液面处标记;取出小矿石,处,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5)小矿石密度的表达式ρ小矿石=(用所测物理量m0、m1、m2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6)在第(1)步测量中,若游码未归零,则小矿石的质量m0(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水平向左调整平衡螺母(2)36.6(4)向烧杯加水至标记(5)(6)偏大【详解】(1)[1][2]使用天平常,应当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如图,指针在分度盘右侧,接下来应向左调整平衡螺母,直到横梁水平平衡。(2)[3]由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小矿石的质量m0=20g+10g+5g+1.6g=36.6g(4)[4]由题可知,试验时利用小矿石排开水的体积来间接测出小矿石的体积,所以取出小矿石后,应向烧杯加水至标记处。(5)[5]小矿石排开水的质量为,小矿石的体积为小矿石的密度为(6)[6]在第(1)步测量中,若游码未归零,即在游码未归零时调成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则小矿石的质量m0偏大,偏大的值为游码未归零时在标尺上所对应的示数。11.小明想通过试验来测量一块金属片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处,发觉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当怎么操作;

(2)正式开头测量后,将金属片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整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则金属片的质量为g;(3)小明又进行了三个试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②用细线拴住金属片并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③取出金属片,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则可计算出金属片的密度为。【答案】(1)向左调整平衡螺母(2)84(3)浸没8.4×103【详解】(1)[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并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甲可知,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则他应当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整,使天平横梁平衡。(2)[2]由图乙可知金属片的质量m=50g+20g+10+4g=84g(3)②[3]使用排水法测量金属片的体积,金属片浸没于水中,此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片的体积③[4]金属片的密度12.小明家在装修房子,他想知道大理石密度的大小,就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对一小块大理石进行测量。(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觉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心刻度线的左侧,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整,使天平平衡。(2)把小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g。(3)用细线拴好小石块,把它浸没到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cm³,由此可算出大理石的密度为g/cm3。(4)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推断,用小明的测量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理由是。【答案】(1)右(2)54(3)202.7(4)偏大由于大理石吸水,测得的大理石体积偏小,密度偏大【详解】(1)[1]天平使用之前先调平,调平的方法是: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上,已知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因此要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2)[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质量的和,即m=50g+4g=54g(3)[3]大理石的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3[4]大理石的密度为ρ===2.7g/cm3(4)[5][6]由题意知,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将大理石放入量筒中的水中,由于大理石吸水,导致排开水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13.在探究活动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觉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心刻度线,此时应当将向调整;(2)天平平衡后,将适量水倒入玻璃杯,放于天平左盘,使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标尺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玻璃杯和液体总质量为g;(3)小明在液面位置作上标记,将玻璃杯中的水倒入量筒,如图丙所示,读出水的体积V=cm3;(4)按小明的操作方法,测量出的水的体积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5)小明认为接下来不用量筒,也可测量液体密度,他将另一种液体倒入玻璃杯至标记处,并放于天平左盘,右盘中砝码质量不变,只将游码向右移动至示数转变了m时,天平平衡,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用已知量的字母V,m、ρ水表示)。【答案】(1)平衡螺母右(2)70(3)50(4)偏小(5)ρ水+【详解】(1)[1][2]指针左偏,重心偏左,需要把平衡螺母右移。(2)[3]玻璃杯和液体总质量为m=50g+20g=70g(3)[4]量筒的分度值是2mL,水的体积为50cm3。(4)[5]无法把全部液体都倒入量筒,所以体积偏小。(5)[6]将另一种液体倒入玻璃杯至标记处,两种液体体积相同,将游码向右移动至示数转变了m时,质量增大了m,可得解得14.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图甲所示的注射器测量鸡蛋清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台面上,把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觉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整,直至天平横梁平衡;(2)接下来进行了如下操作:A.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为10g;B.用注射器吸取部分蛋清,从注射器上读出体积为16mL;C.用天平测出蛋清和注射器的总质量为m,如图丙所示,m=g。(3)依据以上数据可知,蛋清的密度ρ=g/cm3。试验后,小明发觉注射器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空隙”里也布满了蛋清,这会导致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答案】(1)水平游码右(2)26.8(3)1.05大【详解】(1)[1][2]天平使用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接下来调整游码至零刻度线处。[3]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侧的质量偏大,平衡螺母应当向右边调整,直到天平平衡。(2)[4]由丙图可知,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此时蛋清和注射器的总质量为26.8g。(3)[5]蛋清的质量为蛋清的体积为V=16mL=16cm3蛋清的密度[6]小明发觉注射器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空隙”里也布满了蛋清,那么蛋清的体积会偏小,导致密度偏大。15.为了预防病毒,学校选购了消毒液进行日常杀菌,为了测量某消毒液的密度,试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试验操作:(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图甲是小明在调成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改正错误后,天平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整,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消毒液的总质量为126.2g,将烧杯中的消毒液一部分倒入量筒中,量筒中消毒液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消毒液的体积为cm3;(3)用天平测出剩余消毒液和烧杯的质量时,小明依次将两个20g、一个10g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后,连续向右盘内加入最小的5g砝码时,发觉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接下来应当进行的操作是;天平平衡后,所使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丁所示,则量筒中的消毒液的质量为g;消毒液的密度为kg/m³;(4)假照试验中没有量筒,同学们经过争辩后,觉得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消毒液的密度,于是同学们找来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试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整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消毒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消毒液的总质量为m2;④则消毒液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答案】(1)没有将游码归零,就调整平衡螺母右(2)60(3)将最小的砝码取下来后,移动游码72(4)装满水【详解】(1)[1][2]如图甲可知,先应当将游码归零后,再调整平衡螺母,而图甲是小明在没有将平衡螺母归零,就直接调整平衡螺母,操作错误;改正错误后,天平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指针左偏,左边重,故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整。(2)[3]如图丙所示,分度值为2mL,读数为60mL,合60cm3。(3)[4][5][6]连续向右盘内加入最小的5g砝码时,发觉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发觉右盘重,右盘放的是砝码,故需要将最小的砝码取出,向右调整游码,直至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正中心;如图丁所示,所剩余的消毒液的质量为量筒中的消毒液的质量为消毒液的密度为(4)[7][8]①调整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则烧杯的容积为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消毒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消毒液的总质量为m2,消毒液也是装满了烧杯,故消毒液的体积为,则消毒液的密度为16.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表一甲物质(固态)表二乙物质(固态)试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试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外形.试验时,他们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表二所示.表一甲物质(固态)试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9102182032730表二乙物质(固态)试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411105222063330(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a)分析比较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b)分析比较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4)为了进一步争辩,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试验现象,可初步得出:.表三甲物质(液态)试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710108202093030表四乙物质(液态)试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0810111620122430【答案】(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1与4(或2与5、或3与6)(3)表一或表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值表一和表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4)处于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详解】(1)[1]序号2的质量是序号1的2倍,对应的体积也是2倍;序号3的质量是序号1的3倍,对应的体积也是3倍,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2]结论的前提条件是体积相同,所以我们应找表中体积相同的序号;由表中可知:序号1与4,2与5,3与6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3)序号1、2、3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0.9g/cm3,序号4、5、6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1.1g/cm3;[3][4]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值;[5][6]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不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4)[7]表一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9g/cm3,表三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1g/cm3,所以可以得出:处于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17.小明同学用天平、烧杯、油性笔、足量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试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发觉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整;(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32g和空烧杯的质量90g;(3)如图甲所示,将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上登记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测得烧杯、水、鹅卵石的总质量为g;(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处,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烧杯中水的体积为;(5)依据上述所测数据可以计算鹅卵石的体积为,鹅卵石的密度为(保留一位小数);(6)若小明在第(4)步测量过程中,错误地向右调整了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这样的操作会使所测鹅卵石的密度偏(选填“大”或“小”)。【答案】(1)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左(3)162(4)52(5)122.7(6)大【详解】(1)[1][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侧偏重,则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调整。(3)[3]如图丙所示,测得烧杯、水、鹅卵石的总质量m=100g+50g+10g+2g=162g(4)[4]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空烧杯的质量90g,则乙图中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142g-90g=52g已知水的密度为1.0g/cm3,则乙图中烧杯中水的体积(5)[5]鹅卵石从水中取出,烧杯中水的质量为则乙图中增加水的质量为增加水的体积与鹅卵石的体积相等,则鹅卵石的体积[6]鹅卵石的密度(6)[7]在第(4)步测量过程中,错误的向右调整了平衡螺母,相当于向右盘增加了砝码,导致加入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减小,则乙图中测得的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小,则乙图中水的增加量减小,求得鹅卵石的体积偏小,则计算得出的密度偏大。18.电子秤使用便利,测量结果直接由数字显示且有清零的功能,例如在某电子秤上放上245g的柱形容器,电子秤显示为245g,按清零键后,显示变为零;随后在容器中倒入50g水,电子秤显示50g。力学爱好小组,用刻度尺、电子秤,分别改装密度计。(1)改装试验一:①将柱形容器放在电子秤上清零,往容器内倒入适量水,读出电子秤示数m1;②用刻度尺测出柱形容器内水的深度h1并做好标记;③将柱形容器内水倒去,擦干,放到电子秤清零,往其中缓缓倒入待测液体,直至到标记处;④读出,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用所测物理量符号和水的密度ρ水表示);依据这种关系可以将电子秤测量质量的标度标成对应的密度,可以直接读出液体密度。(2)改装试验二:①将柱形容器放在电子秤上清零,往容器内倒入适量水,读出电子秤示数m1;②用刻度尺测出柱形容器内水的深度h1做好标记;③将柱形容器内水倒去,擦干放到电子秤上清零,往其中缓缓倒入待测液体,直至电子秤示数仍为m1;④测出,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用所测物理量符号和水的密度ρ水表示);依据这种关系可以在容器上标记对应密度,直接读出液体密度。(3)改装试验三:①将柱形容器放在电子秤上清零,往容器内倒入适量水,读出电子秤示数m1;②用刻度尺测出柱形容器内水的深度h1并做好标记;③将柱形容器内水倒去,擦干,放到电子秤上清零,往其中加入待测金属块,读出电子秤的示数m2;④当第③步完成时,直接按清零键对电子秤清零,接着往柱形容器内加水,直到标记h1处,读出电子秤的示数m3;④则待测金属块的密度ρ=(用所测物理量符号和水的密度ρ水表示)。由于待测量金属块的可能不同,无法依据上述关系在电子秤上标记对应金属密度。【答案】(1)电子秤示数m2(2)容器内液体深度h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