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25高中思想政治高考备考_第1页
必修3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25高中思想政治高考备考_第2页
必修3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25高中思想政治高考备考_第3页
必修3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25高中思想政治高考备考_第4页
必修3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25高中思想政治高考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标要求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①政治认同:认同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科学精神:理解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③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法治意识。④公共参与:增强法律意识,为建设法治国家建言献策。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021广东,T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2021湖南,T18命题分析预测近年来,高考很少单独考查本课知识,多是模块内和跨模块的综合考查。2025年高考,可能会以《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收官之年为背景,以法治中国建设的成就为材料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可能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必修1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起来,要求考生解读法治中国建设的最新素材。考点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法的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法的特征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提醒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2.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及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华法系历程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④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最终归于失败。地位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3)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易错辨析1.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辨析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经济职能。(✕)辨析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3.制定和实施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辨析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4.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辨析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情境应用修订反间谍法,维护国家安全当前反间谍斗争形势极为严峻,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类间谍情报活动的主体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泛,目标更加多元、手法更加隐蔽。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此次修订完善了关于网络间谍行为的规定,明确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等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的网络攻击、侵入、干扰、控制、破坏等活动,属于间谍行为。根据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修订反间谍法。参考答案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我国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修订反间谍法要适应社会实际的变化。命题点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1.[2024黑龙江鹤岗一中开学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揭示了(A)①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②法所反映的内容由生产关系决定③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④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和社会职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表明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①③入选。“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说明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的社会职能,④不选。命题变式2.[2023陕西延安月考]马克思早期从理性法、自由法观念出发,论证了自由与法的关系……一方面,强调法律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因为法律所承认的自由在一个国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马克思的这一命题还有强调法律神圣性的意思。这说明(C)①法反映的是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②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③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④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而不是全体公民,①错误。“一方面,强调法律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说明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自由与法的关系,③强调的是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强调法律神圣性”说明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④符合题意。命题点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3.[2024四川成都开学考]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回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法治建设改革发展之路,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又有力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B)①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②从根本上消除了我国法律的阶级性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④形成以民法典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①③说法正确。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而法律是为国家服务的,法律也具有阶级性,②中“消除了我国法律的阶级性”说法错误。我国形成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说法错误。考点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及其要求(1)原因重要性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②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第三单元导言)③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第七课导言)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总目标及其要求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原因具体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①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主体力量)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价值追求)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精神支撑)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践基础)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拓展 比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区别实施方式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后盾。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发挥的作用侧重点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侧重点是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联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德治对法治的实施具有指导和支撑作用,以德治国将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法治为德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发展与延伸,法治对德治理念的弘扬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易错辨析1.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辨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辨析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3.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4.我们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辨析我们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辨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情境应用1.古文中的治国思想“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上述材料出自《韩非子》,意指这些国家本已经混乱衰弱了,他们的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国家会更加混乱和衰弱,只有用法律治理国家,才能换来长久的强盛。韩非子的主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治理国家必须依靠法律。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习语感悟2.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完善党内法规,严明党的纪律,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同时,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结合材料和所学法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的。参考答案①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完善党内法规,严明党的纪律。②把法治与德治统一起来,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坚持德才兼备选拔干部,发挥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的关键作用。命题点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2021广东]为贯彻实施民法典,2020年6月至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对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139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决定对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B)①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②确保了我国公民权利的最终实现③主导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④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清理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新的司法解释,这是贯彻实施民法典的表现,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①正确。最高人民法院清理了不适用的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释,能够有效避免司法解释与民法典相矛盾的情形,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有利于民法典的实施,但仅仅依靠这些举措难以确保公民权利的最终实现,②夸大了这些举措的作用。我国的法制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最高人民法院不能主导法制建设进程,③观点错误。命题变式2.[2024辽宁名校联考]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历次大会和常委会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47件,修改法律111件次,作出法律解释、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53件,已经审议尚未通过的法律案、决定案19件。由此可见(D)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审议权通过相关法律与决定④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法治根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材料未强调党与法治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五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法律,说明我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法治根基,②④正确。审议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③错误。命题点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3.[2023安徽宣城期末]近年来,网络暴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2023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调研后建议:因我国仍存在现有法律法规适用性和衔接性不够强、被害人维权成本高、平台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国家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监管治理,尽快顺应民意出台反网络暴力法。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D)①借鉴国外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坚持良法之治②把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作为主体工程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④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国家各项治理有法可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针对我国仍存在现有法律法规适用性和衔接性不够强、被害人维权成本高、平台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而不是借鉴国外优秀法治文明成果,①不符合题意。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②说法错误。“尽快顺应民意出台反网络暴力法”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③符合题意。“我国仍存在现有法律法规适用性和衔接性不够强、被害人维权成本高、平台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为此国家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国家各项治理有法可依,④符合题意。命题变式4.[2024河北保定部分学校开学考]2023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地位,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解决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特殊问题、回应青藏高原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起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B)①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国情相适应②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要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④要发挥法律的促进作用和道德的规范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地位,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解决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特殊问题、回应青藏高原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这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不符合题意。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促进作用,④错误。情境拓展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1)现实角度: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宪法和法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2)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3)辩证法角度:法律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备课题组1.[2024江苏两校阶段测]“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依法纠正历史上形成的冤案以及做好当事人的善后赔偿救助工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勇于担当的精神,坚决做到有错必纠,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信心。这说明人民法院(D)A.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推进司法公正B.落实法律援助制度,增强人民幸福感、满意度C.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D.勇于对司法错误自查自纠,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解析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A错误。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材料不涉及法律援助制度,B排除。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依法纠正历史上形成的冤案以及做好当事人的善后赔偿救助工作,坚决做到有错必纠,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信心,这说明人民法院勇于对司法错误自查自纠,推进我国法治建设,D正确。2.[2023山西运城期中]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原则③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③正确。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④正确。①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原则,②排除。3.[2024江西赣州期中联考]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进一步推动依法惩治网络暴力。《意见》的发布(C)①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②明确了相关执法和司法活动的法律依据③有利于严格落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④意味着法治已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不是由《意见》明确的,①说法错误。《意见》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规定,明确了相关执法和司法活动的法律依据,②说法正确。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严格落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③说法正确。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④说法错误。4.[2024福建莆田期中]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D)①体现了宪法和立法法是我国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彰显了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③高度契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④是基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能够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体现了制定法律要坚持党的领导,要按法定程序科学立法,没有体现宪法和立法法是我国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①不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说法错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高度契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③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是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能够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④符合题意。5.[2024广东广州两校联考]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下列对上述观点评述正确的是(D)①特定群体的优待和保护可以超越宪法和法律的限制②给予特定群体优待和保护并不违背依法治国的原则③不同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情况理应享受到特别的保护④有差别的主体之间在实质上可以得到真正同等的对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特定群体的优待和保护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之内,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的限制,①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可以使有差别的主体之间在实质上得到真正同等的对待,这并不违背依法治国的原则,②④符合题意。特殊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情况理应受到特别的保护,并不是不同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情况都能享受到特别的保护,③错误。6.[2021湖南,有改动,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的制定,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等,坚决维护国家、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守护人民福祉;高空抛物坠物、冒名顶替上大学等入刑,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等,助力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21年立法项目更多于往年,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正在进行修订,法律援助法、社会救助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也在制定之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永远在路上。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立法是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参考答案①恪守立法为民的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分)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4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保驾护航。(4分)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立法”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立法为了人民”“立法依靠人民”以及“将能否反映人民意愿、能否得到人民拥护作为立法标准”。设问要求分析“立法是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其核心是“立法为了人民”。据此进行拆解: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新时代立法是如何回应的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的制定……高空抛物坠物、冒名顶替上大学等入刑……法律援助法、社会救助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也在制定之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永远在路上。形成答案恪守立法为民的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保驾护航。1.[名人名言]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句话揭示了(C)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B.任何法都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D.法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社会规范解析“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体现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无关。2.[古文经典/2023河北秦皇岛部分学校检测]中华法系源远流长,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吕氏春秋》中指出:“故治国无法则乱。”《韩非子》中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由此可以看出(C)①法能够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②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教化作用的社会规范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都强调了法的作用,法可以起到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其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法能够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①不选。法具有规范作用,而不是教化作用,③不选。3.[2024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截至2023年6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计297件,包括宪法1件、宪法相关法50件、民法商法24件、行政法96件、经济法83件、社会法28件、刑法4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1件。材料反映出(B)A.我国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B.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C.我国的人权法治保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D.我国开创了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法律体系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出我国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A不符合题意。“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计297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1件”,这反映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我国的人权法治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未体现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C、D不符合题意。4.[2024江西部分学校开学考]司法部通过对2022年度报备的2313件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初步确认121件法规规章存在与上位法(效力大的法律)不一致问题,均已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理。司法部进行法规规章备案审查,表明我国(A)①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保障国家法律的严肃性③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④保障权力依法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司法部对与上位法不一致的法规规章进行处理,有利于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保障国家法律的严肃性,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②正确。材料不涉及人权法治保障,③不符合题意。司法部所审查的法规规章不是针对权力行使的,④不符合题意。5.[2023浙江开学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当前,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此,需要(B)①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②全面继承中华法系,书写法治文明新篇章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④加快形成以民法典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当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此,需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①③符合题意。法律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中华法系中有精华也有糟粕,②中“全面继承中华法系”说法错误。我国需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错误。6.[2024山西太原测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依法治国的历程中,始终立足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领全体人民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构建起当代中国法系。这说明(C)①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④传承法律文化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①错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依法治国的历程中,始终立足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这说明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②③正确。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④错误。7.[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条款从立法层面消除了见义勇为者在扶贫济困、挺身而出时的顾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A.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B.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社会的支撑作用C.坚持了“良法之治”,良法之下必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救助人需要注意维权方式,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析8.[命题创新/2023辽宁朝阳测试]中华法系是以周礼、法家、唐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亚法律体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为基本特征。下列中华法系发展的历程,传导正确的是(B)①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②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③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④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和发展A.③→④→①→② 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②排第一位。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①排第二位。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④排第三位。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③排第四位。正确的传导顺序应该是②→①→④→③,故B正确,A、C、D排除。9.[2024山东济南摸底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从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