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基础卷-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基础卷-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基础卷-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基础卷-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基础卷-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基础夯实卷

一、单选题自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率先推出渐变色健康码,通过集成多类健康数据,用健康码的不同色值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在健康码的申请使用阶段,需要用户真实申报姓名、证件号、居住地址、健康信息、接触史等信息。除了这些信息之外,健康码系统还通过手机接入各类交通数据、支付数据等。据此完成下面的问题。1.渐变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GPRS B.GNSSC.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D.RS2.促使渐变色健康码在全国快速推广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A.交通 B.国家政策 C.科技 D.网络信号覆盖率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和叙利亚周边地区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地震使该地区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地震最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洪涝灾害 B.滑坡 C.雪崩 D.沙尘暴4.2023年2月9日下午,中国温州应急救援中心救援人员紧急驰援土耳其,最需要携带()A.生命探测仪、充气艇 B.防寒衣、医药C.方便面、墨镜 D.防晒霜、钢筋速断器5.关于这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A.等震线上的破坏程度相似 B.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一样C.33座大城市烈度一样 D.此次地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6.“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改变人们日常出行模式。“互联网+交通”出行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A.GIS与GPS B.RS与GPS C.GIS与RS D.数字地球与RS图为土壤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在成土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8.图示体现了()A.有机质因土壤而诞生 B.有机质含量受空气影响C.水—气比例由矿物颗粒决定 D.各圈层对土壤有直接影响2024年1月22日,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发生某自然灾害。图为受灾现场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自然灾害()A.冬季发生频率高于夏季 B.与强降水天气无关C.山区发生频率高于平原 D.不会造成经济损失10.可有效减少该灾害发生的主要途径是()①拍摄卫星遥感影像②建设加固陡坡等工程③提高植被覆盖率④开展防灾减灾教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1.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12.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A.④⑦ B.⑤⑧ C.②③ D.⑥⑨下图为非洲西部植被分布与动物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3.甲、乙、丙地区典型植被依次是()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热带荒漠 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D.热带雨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14.气流③的风向及性质是()A.西南风;湿润 B.西南风;干燥 C.东南风;湿润 D.东南风;干燥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前曾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后来分离。龙血树是岛上独特的植物之一,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具有树干粗壮、叶硬、伞状树冠等特性。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植被分布图,图2为索科特拉岛龙血树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四个区域按照综合指标划分B.植被变化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③④植被区之间有明确界线D.④地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16.龙血树的特性与当地环境关联体现了该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动态性 D.开放性17.降水时含盐溶液从岩块上部空隙中渗入,饱和后又从岩块下部渗出。在干燥岩面,渗出的含盐溶液因水分蒸发而形成盐类结晶物。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表面最终形成凹槽。形成岩块表面凹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18.我国地震台准确地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大地震,而一年后的唐山大地震却没能预报出来。这一事实表明()A.地震活动无规律可循,致使地震预报具有很强的偶然性B.地震预防的准确程度与天气预报水平相当C.预报地震的基础工作是观察地震的前兆D.人类对地震的形成、发展与成灾规律的认识不足19.汶川地震从成因上属于()A.人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诱发地震 D.构造地震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关于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长状态和影响其生长的外力作用,推断正确的是()A.甲时期生长较慢沉积为主 B.甲时期生长较快侵蚀为主C.乙时期生长较快沉积为主 D.乙时期生长较慢慢蚀为主21.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 B.土壤养分流失 C.曾被沉积物掩埋 D.遭受低温冻害22.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 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 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23.下列地图是为研究某城市功能区而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读图,图中数字信息可以服务的对象最合适的部门是()A.旅游部门 B.城建部门 C.消防部门 D.民政部门我国秋季之后,街边、道路旁的树木纷纷进入变色期,处处可见赤橙黄紫等不同颜色的树叶。叶子从绿变红,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降温。如图为北京香山红叶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下列地区赏秋顺序从早到晚依次是()A.长春北京郑州合肥 B.北京长春合肥郑州C.长春郑州北京武汉 D.北京武汉郑州合肥25.华北民居前多种植该种植被的原因是()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阴纳凉 C.秋季欣赏黄叶 D.冬季阻挡风雪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谷风包括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下谷风和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谷口处,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19年1月23日该气象站记录的上、下谷风风向变化与小时变温分布。[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0°),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1)指出该气象站所处山谷的大致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2)指出该气象站17一18时气温的变化特点并从局地环流的角度说明原因;(3)研究发现,该气象站一日内下坡风转上坡风的时间1月比7月晚。试分析主要原因。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砂涌是地震导致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沿一定通道到达地表,与地表石块等物质形成突起的土丘或石堆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是地震后典型的次生灾害之一。砂涌会导致土壤液化,使土层失去支撑力,其形成的土丘或石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积石山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地带,黄河流经东北部。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导致多地发生砂涌现象。图1示意土壤液化效应,图2示意砂涌发生过程。(1)简述砂涌的形成过程。(2)分析在地震的影响下积石山县多地发生砂涌的原因。(3)说出砂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我国四个省区,其自然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该区建设了许多生态整治工程,如丙、丁所示。(1)解释图中甲地降水丰富的原因,并推测其多发的地质灾害类型。(2)说明丙、丁两工程治理的生态问题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健康码的生成要经过把个人的信息收集、输入、储存、生成等过程,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正确;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简称,属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技术,跟地理信息技术无关,A错误;GNSS主要是导航作用,与健康码的生成作用不大,B错误;RS是遥感系统,无法生成健康码,D错误。故选C。2.答案:B解析:促使渐变色健康码很快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防疫政策的推动,B正确:交通和网络信号覆盖率,对快速推广有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A、D错误;科技是保障,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B。3.答案:B解析:地震会导致地面破坏,从而诱发次生灾害。选项中A洪涝灾害属于(气象)水文灾害、D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滑坡、雪崩属于地质灾害,但土耳其和叙利亚周边地区积雪较少,所以此次地震最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4.答案:B解析:由于地震发生于当冬季,应急救援中心救援人员多为医护、救援人员,为了更好地起到救护的效果,最应该携带防寒衣、医药,B正确;充气艇多用于洪涝灾害救援中,A错误;墨镜、防晒霜不是救援的必须物品,CD错误。5.答案:A解析: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因此,等震线是把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等震线上的破坏程度相似,A正确;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不一定相同,B错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各地不同,33座大城市烈度不同,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地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D错误。6.答案:A解析:“互联网+交通”出行模式中对车辆进行定位需要用GPS技术,查询车辆信息需要用GIS技术,故该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GIS与GPS,A项正确。7.答案:C解析:通过生物活动实现了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元素在地表的富集过程,因此成土过程实质上就是母质在一定条件下为生物不断改造的过程,没有生物的作用便没有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C符合题意;成土母质、气候、地形也会影响土壤形成,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排除ABD。故选C。8.答案:D解析:有机质来源于生物,图示并不能体现有机质因土壤而诞生,排除A;土壤中有机质呈固态形式,图示并不能体现其含量受空气影响,排除B;土壤中的水和空气均分布在土壤空隙中,水—气比例应由土壤的空隙度决定,并不由矿物颗粒决定,排除C;图中显示,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构成,它们分别对应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表明各圈层对土壤有直接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自然灾害是滑坡,夏季发生频率高于冬季,与强降水关系密切,易发生在坡度较陡的地区,山区发生频率高于平原区,会造成经济损失,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答案:B解析:建设加固陡坡等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可有效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②③正确;拍摄卫星遥感影像可以监测滑坡区域的地面状况,但不能减少滑坡的发生,①错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可以预防滑坡,减少滑坡灾害的损失,不能有效减少滑坡灾害,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答案:D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黄海纬度较高,不会生成台风,A项排除:该台风内部小于6级风的地区是台风眼,台风眼气压值最低,天气状况为无风(或微风)、少云、干暖,B、C两项排除;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的,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表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D项正确。1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越高,因此将各地块的要素数值相加,数值越高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越高,读图可知数值较大的是④和⑦,故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④和⑦,A项正确。13.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非洲西部0°~10N,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乙地区位于非洲西部10°N~20°N,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丙地区位于非洲西部20°N~30°N,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典型植被是热带荒漠。B正确。14.答案:A解析:气流③从南半球吹向非洲西部赤道以北,赤道附近的风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会偏转形成西南风,故③为西南风。读图可知,气流③带来了降水,说明其性质湿润。15.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区域是按照植被分布划分的,因此并不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草原带,③为热带荒漠带,④为亚热带硬叶林带,植被变化体现出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植被区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不可能有明确的界限,C错误;④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应为亚热带硬叶林带,而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误。故选B。16.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龙血树是岛上独特的植物之一,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具有树干粗壮、叶硬、伞状树冠等特性”,叶片坚硬主要是为了增加太阳反射,减弱水分蒸发;伞状树冠主要是为了遮阳,保护根部水分,由此可以看出龙血树的特性与当地环境密切相关,体现出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破裂,使得岩块表面最终形成凹槽。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与风力和流水作用无关,应属于风化作用。A正确。18.答案:2.D19.答案:1.D20.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时期年轮增长距平值小于0,说明甲时期,年轮增长缓慢,可推出品尼松生长缓慢;乙时期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说明乙时期,年轮增长较快,可推出品尼松生长较快;BD错误;由图中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可知,甲时期沉积层Ⅱ增厚,说明沉积为主,A正确;乙时期出现了冲沟,说明以侵蚀为主,C错误。故选A。21.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谷底冲沟附近分布大量的沉积物Ⅱ,在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中下半部原有枝条容易被沉积物掩埋,被掩埋后,原有枝条枯落,进入沉积物,沉积物受侵蚀而出现冲沟,C正确;受干热风影响、土壤养分流失、遭受低温冻害,会影响品尼松树整体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可能造成品尼松树干枯死亡,而不是仅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ABD错误。故选C。22.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乙时期谷底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谷坡与其相反,说明谷坡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小于0,可推测谷坡品尼松生长较慢;结合图中乙时期出现冲沟以及材料中提到1905年后降水增多,可推测谷坡受流水侵蚀加剧,导致谷坡上品尼松根部沉积物受侵蚀,导致根系裸露,不利于品尼松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养分,影响了其生长,D正确;若考虑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则AB项均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品尼松生长较快,AB错误;谷坡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主要影响谷底植被生长,谷坡植被受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23.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人口密度、地价等信息,旅游部门不考虑人口密度、地价,A错误:图中数字信息可以服务的对象最合适的是城建部门,根据交通、人口密度、地价,可进行商业区、住宅区等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建设,B正确;民政部门、消防部门不考虑地价,区C、D错误。故选B。24.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叶子变色主要受气温影响,长春、北京、郑州、合肥纬度越来越低,气温越来越高,故赏秋时间越来越晚,A正确,B错误;郑州纬度低于北京、武汉的纬度低于郑州,CD错误。故选A。25.答案:B解析:华北平原民居门前种植阔叶阔叶树主要考虑夏季茂盛可遮荫纳凉,冬季落叶便于采光,与防风沙、欣赏黄叶、阻挡风雪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6.答案:(1)东西走向。理由:上、下谷风风向沿山谷走向发生日变化;白天上谷风从出口吹向山谷深处,为偏西风,夜间下谷风从山谷深处吹向出口处,为偏东风。(2)特点:骤降(或大幅度降温)。原因:由上谷风转为下谷风;下谷风来自海拔高处,温度低。(3)与7月相比,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较晚;山坡升温时间推迟,升温速度较慢。解析:(1)读2019年1月23日该气象站记录的上、下谷风风向变化与小时变温分布图可知,其上下谷风方位主要是100°和260°这两个方向角,结合方位角定义“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0°),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其主要为东西走向。上、下谷风风向沿山谷走向发生日变化,明显受到局部热力环流的影响;白天上谷风从出口吹向山谷深处,为偏西风,夜间下谷风从山谷深处吹向出口处,为偏东风。(2)读图可以看出虚线小时变温在17~18时大幅度下降,结合此时处于上下谷风转换时段,故主要原因为山谷风由上谷风转为下谷风,而下谷风来自海拔高处,温度低,使得气象站温度骤减。(3)该气象站一日内下坡风转上坡风的时间1月比7月晚,差异为季节差异,可以从气候、太阳辐射强度等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的因素角度入手,一月份北半球距离太阳直射点较远,处于冬季,当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较晚,日照时间也短;山坡升温时间推迟,升温速度较慢,温度变化幅度也较小,因此风向转换时间推迟且风力强度适当减弱。27.答案:(1)地震产生的强烈振动导致地下土层松动,土壤变得松散;同时大量地下水沿地下裂隙上升至地下松动土层,土壤水分增多,导致土壤液化;液化的土壤沿裂隙通道涌出地表,形成土丘等砂涌地貌。(2)地震强度大,地下土层振动剧烈,土壤变得松动;有黄河流经,地下水位较高,在地震的影响下,地下水大量涌入土层,导致土壤液化;地处山麓地带,河流沉积强,土层较深厚,为砂涌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土壤孔隙度较大,受震动易散碎等。(3)土壤液化,流动性变强,导致建筑物地基不稳,使得建筑物出现倒塌或位移;导致公路和地下交通系统或设备垮塌,破坏公共基础设施;大量含水沙土涌入农田,破坏耕地,导致农业减产;流动的土丘或石堆进入河流,阻碍河道,易引发山洪水等灾害。解析:(1)据材料可知,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并导致与其接壤的该区发生了次生灾害:“砂涌”(泥流涌出地表)。说明金田村砂涌的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很大关系。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壳活跃,多断层;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沿定通道到达地表,与地表石块等物质形成突起的土丘或石堆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因此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