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基础卷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基础卷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基础卷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基础卷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基础卷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基础夯实卷

一、单选题1.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在树叶、草等物体上凝结形成露水。露水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间,是因为晴朗的夜间()A.地面辐射较弱,地表降温慢 B.空气中水汽增多,地表降温快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2.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A.A B.B C.C D.D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某特大城市2019年7月8日、7月9日天气和空气质量表。天气状况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7月8号晴158NO2II轻度污染7月9号晴178NO2II轻度污染材料二我国某特大城市上空2019年7月8日、7月9日等温面分布示意图。3.该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来自()①石油燃烧②汽车尾气③煤炭燃烧④工厂废气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该城市上空()①盛行下沉气流②污染物扩散条件变差③出现逆温现象④空气对流显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下图示意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高空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 B.递增→递减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6.该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分布的层应是()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课堂上,同学们常常通过绘制示意图来学习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读某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该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正确的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A.阴天时太阳辐射弱 B.近海地区的海陆风C.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大气边界层是指直接受地面影响的对流层部分,是地球各个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下图为云南省1980-2020年00:00、06:00、12:00、18:00四个时刻(北京时间)的大气边界层平均高度分布状况(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9.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按0:00至18:00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乙丙丁甲 B.丙乙甲丁 C.丁甲乙丙 D.甲丁丙乙10.昆明市处于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值中心区域附近,影响其自然因素包括()①太阳高度②海拔高度③天气状况④人口密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地表冷热不均会引起同一水平面上大气密度的变化,下图中点越密集大气密度越大。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1.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A.PA>PD>PC>PB B.PB>PC>PD>PAC.PC>PB>PA>PD D.PA>PB>PC>PD12.图中A、B两地之间的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或西南风 D.北风或东北风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建筑及人类活动引起热量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积聚,导致市区温度显著高于郊区的现象。某市城区所在的平原与山地之间多山谷风,下图为该市城区与山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该市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城市风加强了山风②城市风削弱了山风③城市风加强了谷风④城市风削弱了谷风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缓解该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增加城市绿地 B.规划通风廊道 C.限制工业发展 D.降低能源消耗民航客机在飞过天空时,其身后经常拖着白色的尾巴,被称为航迹云。当客机飞行在气温为-60℃~-40℃的大气层且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才容易产生航迹云。下面左图为航迹云景观,右图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当客机飞行时,更容易产生航迹云的是在()A.① B.② C.③ D.④16.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所在大气层水汽、杂质、臭氧含量多B.②所在大气层大气厚度在赤道附近最厚C.③所在大气层的臭氧含量高,大气上部冷下部热D.④所在大气层上冷下热,大气稀薄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18.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I层 B.II层 C.III层 D.高层大气19.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Ⅱ层底部 B.Ⅰ层 C.Ⅱ层中部 D.Ⅲ层“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形成的“穿堂风”()A.风向始终如图所示 B.风力大小不会变化C.是白天形成的谷风 D.地表冷热不均形成21.该房屋穿堂风的主要好处是()A.减轻大气污染 B.增加生活用能 C.降低室内温度 D.提高室内湿度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既复杂又有规律。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气压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a>b>c>d B.b>c>d>a C.a<b<d<c D.d<c<a<b23.若图示区域气温垂直递减率相同,则图中气温高低排序正确的是()A.a>b>c>d B.a>c>d>b C.b>a>c>d D.b>a>d>c2019春节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下图为该片剧照,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暂时转入地下城生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也很繁琐: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第五步,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中的日地距离C.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适宜的温度范围25.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6.《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球表面温度太低B.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C.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D.地球大气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影响人类生存27.在电影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并有可能地球撞向木星,除了这些危险,在靠近木星时以下哪个也是地球可能面临的()A.被小行星撞击的几率增大B.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低C.遭遇更强的太阳辐射D.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高28.如果用a线表示晨线,b线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A.AB.BB.B C.C D.D我国部分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厚的砂石覆盖层,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下图左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右为砂田西瓜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9.图右中西瓜比较甜,与图左中各环节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较强,②较弱 B.①较弱,②较弱C.②较强,③较强 D.②较强,④较弱30.砂石覆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合理的是()A.阻碍地表水下渗 B.加强风力侵蚀C.减缓土地荒漠化 D.加剧水土流失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谷风包括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下谷风和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谷口处,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19年1月23日该气象站记录的上、下谷风风向变化与小时变温分布。[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0°),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1)指出该气象站所处山谷的大致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2)指出该气象站17一18时气温的变化特点并从局地环流的角度说明原因;(3)研究发现,该气象站一日内下坡风转上坡风的时间1月比7月晚。试分析主要原因。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市能耗加大、大气污染加剧等问题。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材料二: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1)依据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描述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2)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3)在下图中绘制材料二中“某时段”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并简析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4)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3年7月29日,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本次降雨过程极值已显著超过北京地区记录到的降雨极值,造成多地严重内涝和交通堵塞。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水循环环节)。材料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不断聚集,造成城市气候呈现出多种“岛效应”,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应”等。在大气环流对区域影响较弱时,会出现一种城区降水多于郊区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雨岛”,“城市雨岛”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当前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的比值。城区的相对湿度往往小于郊区,被称为城市的“干岛效应”。(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地表性质改变导致城市温度升高的原因。(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北京市主城区多地出现严重内涝与图中哪些环节发生变化有关(写出序号及其变化),并提出解决措施(至少三条)。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C项,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故C项正确;A项,晴朗的夜间,地面降温快。故A项错误;B项,晴朗的夜间,地面降温快,水汽凝结形成露水,空气中的水汽减少。故B项错误;D项,晴朗的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答案:A解析:CD.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可以排除CD;A.再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南半球”可知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以判定只有A的风向是正确的。故选:A。3.答案:A解析:石油燃烧会排放二氧化氮,①正确;汽车尾气会排放二氧化氮,②正确;煤炭燃烧主要排放的污染气体是二氧化硫,③错误;工业废气中含二氧化氮的情况较少,④错误。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受城市热岛影响,其空气应上升,但因城市上空出现逆温,空气上升作用弱,也不会出现下沉气流,故①错。从图中知,城市上空出现逆现象,大气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②③正确。出现逆温,空气不易对流,④错。B对,ACD错。故选B。5.答案:D解析: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高空处,说明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再进入高层大气。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逐渐降低,平流层由于存在臭氧温度不断升高,高层大气温度先降低再升高,因此正确选项为D。A、B、C错误。故选D。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汽和杂质几乎都分布在对流层,故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冷热不均导致的。受冷,气流下沉;受热,气流上升;①错误;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海洋升温慢,气流下沉;②正确;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海洋降温慢,温度高,气流上升;③错误;市区人口建筑物密集,温度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④正确;故选D。8.答案:B解析:阴天时太阳辐射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的太阳辐射弱,不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A错误;近海地区的海陆风,白天,陆地温度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由高压流向低压,吹海风,与热力环流有关,B正确;晴朗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蓝光容易被散射,与热力环流无关,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主要是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而形成的,D错误;故选B。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大气边界高度升高,结合气温的变化情况分析,18时气流上升时间最长,高度最高,大气边界符合乙图,12时略低于18时,为丙图,6时处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大气边界高度最低,大气边界符合丁图,0时略高于6时,为甲图;所以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按0:00至18:00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甲丁丙乙,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答案:C解析:昆明市处于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值中心区域附近,说明气流上升明显,昆明太阳高度相对南部地区要低,太阳高度不是主要因素,①错误;昆明海拔高度较高,大气稀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加之天气晴好,气流上升明显,②③正确;人口密度不是自然因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答案:D解析:近地面,A点大气密度大,气压高,B点密度小,气压低。高考,C点大气密度大,气压高,D点密度小,气压低。地面气压总是大于对应的高空气压。故四点气压大小排列是:PA>PB>PC>PD,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答案:C解析:A、B两地,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从A吹往B,近地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根据图中的指向标,A、B两地之间的风向是东南风或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答案:A解析:山谷风方面,夜间山地降温快,空气下沉,吹山风,由山区吹向城区,白天山地增温快,空气上升,吹谷风,由城区吹向山区;城市风方面,由于热岛效应,城区气温高,空气上升,空气从四周流入城市,也由山区方向吹往城区,因此城市风与山风方向一致,两者相互叠加,使山风增强,①正确,②错误;城市风与谷风方向相反,两者相互抵消,使谷风削弱,③错误、④正确,故选A。14.答案:C解析:热岛效应由两区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缓解的措施要降低两者的差异,如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提高城市比热容,减缓城市升温速度,降低城市温度,A正确;规划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有利于降低城市温度,B正确;限制工业发展,目前来说是不现实,C错误;人类活动方面如降低能源消费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城市与郊区的气温差,D正确。故选C。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客机飞行在气温为-60℃~-40℃的大气层且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才容易产生航迹云。根据示意图,气温为-60℃~-40℃在②。所以B项正确;故选B。16.答案:B解析:根据海拔高度和气温变化。大气的垂直分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主要在海拔12千米附近,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多。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高层大气在平流层之上,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①②位于对流层,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多。但是臭氧层在平流层。所以A项错误;②地位于对流层,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显著,对流层越厚。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厚。所以B项正确;③地位于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臭氧含量高,根据示意图平流层下部冷,上部热。所以C项错误;④地位于高层大气,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在海拔很高的地方不符合。所以D项错误;故选B。17.答案:B18.答案:C19.答案:B20.答案:D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穿堂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山林和石质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D正确;白天风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夜晚风从石质地面吹向山林,A错误;石质地面面积越大,与山林的热力差异越明显,风力越大,B错误;图中属于白天形成的是山风,C错误。故选D。21.答案:C解析:“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白天风从山林(气温低)吹向石质地面,夜晚风从石质地面(气温低)吹向山林,加快了室内空气流通,降低了室内温度,节省了生活用能,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大,C正确,AB错误;湿度一般是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可能导致湿度增加,夜晚风从石质地面吹向山林,湿度可能降低,D错误。故选C。22.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处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应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处盛行下升气流,近地面应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因此a处气压高于处,c处气压高于d处;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a处气压高于d处,b处气压高于c处,综合起来,图中各处气压从大到小依次为a、b、c、d,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图示环流为热力环流,则处下沉气流应是气温低、空气收缩所致,b处上升气流应是气温高、空气膨胀所致,因此处气温低于b处;图中显示,c、d两处位于高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处气温高于d处,b处气温高于c处;图中显示,c、d两处离地面的高度相同,如果气温垂直递减率相似,由于处气温高于处,则c处气温高于d处,综合起来,图中各处气温从高到低依次为b、a、c、d。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是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这样会使昼夜更替的周期变为一年,白天气温会非常高,夜晚气温会非常低,严重影响了适宜的温度条件,故D正确。地球停止自转,并没有改变宇宙环境、日地距离,因此A、B错。地球停止自转,没有改变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因此,对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影响不大,C错。故选D。25.答案:C解析:因比邻星是独立于太阳之外的恒星,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可知,比邻星位于银河系,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比邻星不属于河外星系,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转移过程中,地月系不一定还会存在,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故选C。26.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到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根据所学知识,这里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会导致地球没有稳定的光照;二是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会导致地球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所以,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答案:A解析:没有大气的保护极易受小行星撞击,A选项正确。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高,B选项错误。地球靠近木星时距离太阳更远,太阳辐射会减弱,C选项错误。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低,D选项错误。故选A。28.答案:B解析:一般地,在地球侧视图上,晨昏线只表现为晨线或昏线;在俯视图上,我们所看到的晨昏线是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要过南北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即晨昏线不经过南北极点),其夹角范围为0°~23°26'。在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26'。据图可知:AB为俯视图,A图为太阳直射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且经过北极点,根据晨昏线的判定规则可知,a为昏线,b为晨线,A错。B图为太阳直射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且经过南极点,根据晨昏线的判定规则可知,a为晨线,b为线,B正确。CD为侧视图,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据光照图,根据晨昏线的判定规则可知图中b为晨线,C错。D图中a为昏线,D错,故本题选B。2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光照强,光合作用强烈,有利于糖分积累;②表示大气逆辐射弱,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西瓜甜,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30.答案:C解析:砂石覆盖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增加下渗,缓解水土流失,AD错误;砂石覆盖,对地表具有保护作用,减弱风力侵蚀,减缓土地荒漠化,C正确B错误。故答案选C。31.答案:(1)东西走向。理由:上、下谷风风向沿山谷走向发生日变化;白天上谷风从出口吹向山谷深处,为偏西风,夜间下谷风从山谷深处吹向出口处,为偏东风。(2)特点:骤降(或大幅度降温)。原因:由上谷风转为下谷风;下谷风来自海拔高处,温度低。(3)与7月相比,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较晚;山坡升温时间推迟,升温速度较慢。解析:(1)读2019年1月23日该气象站记录的上、下谷风风向变化与小时变温分布图可知,其上下谷风方位主要是100°和260°这两个方向角,结合方位角定义“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0°),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其主要为东西走向。上、下谷风风向沿山谷走向发生日变化,明显受到局部热力环流的影响;白天上谷风从出口吹向山谷深处,为偏西风,夜间下谷风从山谷深处吹向出口处,为偏东风。(2)读图可以看出虚线小时变温在17~18时大幅度下降,结合此时处于上下谷风转换时段,故主要原因为山谷风由上谷风转为下谷风,而下谷风来自海拔高处,温度低,使得气象站温度骤减。(3)该气象站一日内下坡风转上坡风的时间1月比7月晚,差异为季节差异,可以从气候、太阳辐射强度等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的因素角度入手,一月份北半球距离太阳直射点较远,处于冬季,当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较晚,日照时间也短;山坡升温时间推迟,升温速度较慢,温度变化幅度也较小,因此风向转换时间推迟且风力强度适当减弱。32.答案:(1)相同点:风向都由郊区吹向城区;不同点: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3)原因:白天受海风影响,海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4)增加绿地面积(绿化楼顶、植树种草等);增加水域面积;建设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解析:(1)由材料可知,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城市7时和17时的热岛强度均为正值,说明城区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风向均表现为高压区的郊区吹向低压区的城市,方向相同;读图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小,说明7时城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2)读图可知,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大,且整体变化幅度变大。原因可从积雪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