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础语法衔接补习剖析_第1页
2.基础语法衔接补习剖析_第2页
2.基础语法衔接补习剖析_第3页
2.基础语法衔接补习剖析_第4页
2.基础语法衔接补习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基础语法衔接补习兼词与词类活用一、兼词(一)什么是兼词兼词,是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两个不同词性的字快读而合成的一个单音节词,它同时兼有这两个字的意义和作用。常见的兼词有诸、盍、叵、焉等。有些兼词的读音是它代表的两个字的声音的拼合。如,“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二)文言文中的常见兼词

1.诸。(1)用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于”是介词。例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句中“诸”是“之于”的合音;“之”代“土石”,“于”作介词“到”讲。(2)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例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句中“诸”是“之乎”的合音,“之”代前半句所说的事,“乎”是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2.盍。“盍”(hé)是“何不”的合音,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作“为什么”“怎么”讲;“不”是否定副词。例如: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句中“盍”是“何不”的合音,意思是“为什么不”。需要注意的是,“盍”后面如果紧跟“不”字,则“盍”相当于“何”,就不是兼词了。

3.叵。“叵(pǒ)”是“不可”的合音词,表示否定,多用于贬义。例如:“居心叵测”中的“叵”即“不可”的合音。

4.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句中“焉”是“于此”的合音,意为“在这里”。二、词类活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也有实词和虚词之分。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上下文)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温馨提示:代词在现代汉语中是实词,但在文言文中属虚词。

(二)词类活用的分类名词的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前面的名词一般用作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2)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作动词。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需要注意的是,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而已。

﹒﹒

2.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后面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成语“汗牛充栋”。

3.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后面带宾语,在理解时,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4.名词活用作状语。严格地来说,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中学课文中,为便于学生理解,还是将它看作是词类活用来处理。(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3)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5)时间名词作状语。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动词的词类活用

1.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例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例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例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数词的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数词也是可以根据语境的要求灵活地变换词性的。一般来说,数词可以活用作名词、动词或副词。我们不妨借助一些成语来了解一下它在古汉语中的活用现象:

1.数词作名词。如:杀一儆百(其中的“一”和“百”都活用作名词,意为“一个人”“许多人”)

2.数词作动词。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数词作副词。如:“一无长物”“一无是处”“一无所知”中的“一”均作“全、都”解。﹒﹒﹒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发尽上指冠”中的“上”用法不同的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刑人如恐不胜C.其下平旷,有泉侧出D.天下云集响应【解析】选B。B项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刑罚”可译为“处罚”,A、C、D三项均和例句一样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解释为“在夜里”“从旁边”“像云彩一样”。﹒﹒﹒﹒2.下面成语中加点的字分别有何活用现象?请正确归类。(只写序号)(1)弃暗投明(2)大公无私(3)未雨绸缪(4)祸国殃民(5)不毛之地(6)世风日下(7)左顾右盼(8)救死扶伤(9)观望不前(10)混淆视听(11)羽毛未丰(12)举一反三(13)丢三落四(14)不远千里(15)赏心悦目(16)风餐露宿(17)见多识广(18)飞沙走石﹒﹒﹒﹒﹒﹒﹒﹒﹒﹒﹒﹒﹒﹒﹒﹒﹒﹒﹒A.名词活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形容词活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名词活用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形容词活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数词活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动词活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名词活用作动词:(3)(5)(9)B.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8)C.使动用法:(4)(15)(18)D.意动用法:(2)(14)E.名词活用作状语:(6)(7)(16)F.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1)G.数词活用作名词:(12)(13)H.动词活用作名词:(10)(17)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注】。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狸狌:野猫。(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则群聚而笑之B.夙兴夜寐C.狼不敢前D.意洞手书【解析】选C。题干和A、B、D三项中加点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