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及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起伏第一节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潮
一九一八事变与东北三省的沦亡(1)日本侵华原因:其一,大陆政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不甘处岛国之境,该民族本身就有很强的宽展疆土的意识,或者至少是获得本土以外的资源的意识就十分强烈。其次,一九二九年资本主义各国陆续卷入经济危机。两条路线:一是在本国内部化解矛盾,罗斯福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法。二是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就是最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拉动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来缓解经济上的危机。德国、日本采取此种方式。其三,当时亚洲国家普遍较弱,这又是发动战争的另一个好的机会。(2)九·一八事变
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称是中国军队破坏。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中国人民局部抗日开始。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全国人民对日本武装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国民党政府进行抵抗,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日浪潮。关于不抵抗政策的报道和新闻其一,反对不抵抗政策。即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的消极不抵抗政策。而不抵抗政策的直接后果,却导致了整个东北三省的失守,国民军主力撤退,并为日军日后的侵华行动奠定了基础,其后果是中国国民政府难以推脱的。一般认为是蒋介石直接下令,而现代最新的史料证明,张学良也应负主要责任。张学良也因此被骂为“不抵抗将军”。
其二,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号召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其三,全国各界的抗日要求。上海九月二十六日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参加人数在二十万以上。其它各地的职工也纷纷发表宣言、向政府请愿、征募爱国捐款、禁售日货等。各地大中学生纷纷集会游行,发表通电,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舆论的报刊,纷纷要求抗日。十月中旬,王造时发表名为《救亡两大政策》的小册子,提出了他的“两大救亡政策”:一是“对外准备殊死战争,与日拼命到底”;二是“对内取消一党专政,集中全国人才,组织国防政府”。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分裂和动摇。马占山: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日军向黑龙江进犯时,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黑龙江省军队总指挥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抗战,给进犯的日军以重创。赵博生、董振堂:同年十二月,被蒋介石派到江西进攻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多人,在总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和旅长董振堂率领下,在江西宁都起义,参加红军。三一二八上海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
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新华日报》专论文章五月五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又称《淞沪停战协定》)第一条:中国及日本当局既经下令停战,兹双方协定,自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确定停战。双方军队尽其力之所及,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及各种敌对行为。关于停战情形,遇有疑问发生时,由与会友邦代表查明之。第二条:中国军队在本协定所涉及区域内之常态恢复,未经决定办法以前,留驻其现在地位。此项地位,在本协定附件第一号内列明之。第三条:日本军队撤退至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一如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变之前。但鉴于须待容纳之日本军队人数,有若干部队可暂驻扎于上述区域之毗连地方。此项地方,在本协定附件第二号内列明之。第四条:为证明双方撤退起见,设立共同委员会,列入与会友邦代表为委员。该委员会协助布置撤退之日本军队与接管之中国警察间移交事宜,以便日本军队撤退时,中国警察立即接管。该委员会之组织,及其办事程序,在本协定附件第三号内列明之。第五条: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发生效力。本协定用中、日、英三国文字缮成,如意义上发生疑义时,或中、日、英三文间发生有不同意义时,应以英文本为准。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订于上海除正式协定外,还有三项谅解:(一)中国取缔抗日;(二)中国十九路军换防;(三)浦东及苏州河南岸中国不得驻兵。《上海停战协定》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协定。根据“协定”内容,中国实际上承认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可长期留驻吴淞,闸北、江湾等地,而中国军队却不能在上海周围驻扎设防。中共痛斥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发表《宣言》:国民党政府无耻出卖上海并集中兵力大举进攻苏区,完全暴露了它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内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清道夫”。号召全国劳苦群众在苏维埃旗帜下武装起来,拥护和支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的进攻,推翻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府,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而斗争。四国难会议和宪政运动
1,背景在“九一八”后掀起的全国抗日反蒋怒潮中,中国人民中最急进的派别,不只要求抗日,同时要求推翻国民党政府。中间派别也对国民党统治不满,要求国民党政府改革内政,实行民主政治。2,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成立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各界人士熊希龄、马相伯、章炳麟、沈钧儒、左舜生、黄炎培等六十余人组成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认为招致日本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以国内一部分人之集团,标榜党治,掌握政权,自属于统治阶级,而无视大多数国民之国家主人地位”。他们要求国民党“立时解除党禁,进行制宪”,保障人民的集会结社等自由。
3,国难会议召开在各方压力下,国民党政府不得不于1932年1月18日下令召集国难会议。4月7日,国难会议在行政院长汪精卫主持下于洛阳召开。原定会员为二百二十七人,到时出席者仅一百四、五十人。主张抗日民主的几乎都未参加。会议完全否定了全国人民的民主要求,决议还表示要实行对日妥协的政策,不准人民起来抗日。会议于4月14日结束,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效果。国民党分子张继发言:“现在唯一希望,全国国民应一致帮助本党完成革命使命,同时督促政府,切实施行地方自治,以树宪政基础”。会议以这个发言做为讨论的终结。这样就把全国人民的民主要求完全否定了。
五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的错误政策:反蒋抗日当时党中央已经处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之下。一九三一年月下旬,成立了以博古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王明等人也主张抗日,但他们认为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大战尤其是反苏战争的导火线”,“反苏联成为最主要的、最迫切的根本危险”。提出“武装保卫苏联”这样完全脱离人民抗日要求的口号。
他们过分强调“九一八”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的一致性,提出“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把它同“反对日本”并列起来。他们把反国民党和反日本帝国主义并列,甚至认为前者更为重要。六美英对日本的纵容和限制日美两国在争夺中国,夺取太平洋地区以至世界霸权上存在着利害冲突。九月二十日,美国国务院召见日本驻美大使,对事变的发生表示“惊讶”。二十四日,美国政府照会中日政府,对事变表示“遗憾”、“忧虑”,希望中日两国政府“命令军队,避免再有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歧见”。总之,态度是消极的。
直至日本侵占黑龙江后又南攻锦州,美国政府才改变其消极观望态度而采取一种比较积极的同日本对抗的政策。一九三二年一月七日,美国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不承认主义”照会,宣布美国不承认被改变了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现状。李顿调查团“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施肇基奉令,于9月21日向国联控告日本侵略中国,要求国联采取行动,制止日本。一九三二年一月,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调查团由英、美、法、德、意五国代表组成。英国代表李顿任团长。
李顿调查团在中国东北活动了一个半月。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共分10章,约14.4万字。报告书虽然肯定东北是中国领土,对事变经过和伪满洲国也有某些公正和客观的叙述,但是总体上是模糊是非、混淆黑白,暴露了西方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如报告书认为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苏联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造成“九一八”事变的最重要因素。对于“九一八”事变的解决,报告书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恢复到“九一八”以前的状态,而是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国际共管”反映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也暴露了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控制中国东北的阴谋。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第二节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和向关内的侵略扩张一炮制伪“满洲国”1932年3月9日,溥仪在长春登基,出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首都长春,改称“新京”。1934年3月,日本又把满州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由执政改称皇帝。年号康德。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伪满州国政权,对中国东北实行极端残暴的殖民统治。国旗国徽1933年国歌天地内,有了新满洲。新满洲,便是新天地。顶天立地,无苦无忧,造成我国家。只有亲爱并无怨仇,人民三千万,人民三千万,纵加十倍也得自由。重仁义,尚礼让,使我身修;家已赍,国已治,此外何求。近之则与世界同化,远之则与天地同流。日本对东北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其一,军事统治:三光政策”,大搞“治安肃正”运动,保甲制度,细菌试验。其二,经济控制: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垄断东北全部铁路,控制汽车和航运。另如三井、三菱、大仓等财阀也伸进东北,掠夺煤炭、钢铁,操纵东北经济命脉。其三,“武装移民”:大量霸占中国农民的土地,还直接抢走大量农产品。
方针:日本侵略者按照“以华制华”政策和“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手段:在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目的: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其四,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其一,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军的官兵、东北军旧部与民众结合组织的部队、自发的农民抗日武装、一些地主武装。其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三年间先后建立游击队:磐石、东满、珠河、密山、宁安、汤原、饶河等七支抗日游击队。一九三六年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为总司令。
杨靖宇,汉族,河南确山人。原名马尚德,字骥生。著名抗日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濛江县包围了杨靖宇。交战中其左腕,继续用右手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三日本向关内扩张与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1,长城抗战东北沦陷后,日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地区。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进犯山海关,何柱国部还击,长城抗战开始。三日,山海关沦陷。四日侵占热河省会承德,省主席汤玉麟闻风逃走。进犯长城线上的军事要地喜峰口、冷口和古北口。原属西北军的宋哲元部二十九军将士,在喜峰口以大刀与日军拼杀。冷口驻军商震部奋起抵抗,坚守阵地。受挫后改由山海关向滦东进攻,侵占冀东二十余县。日军控制长城各口和冀东,平津危急。
长城抗战历时两个多月,从33年3月到5月,付出了重大牺牲,但仍未能阻止日军攻势,5月,日军攻占长城各口,长城抗战失败。2,《塘沽协定》
在大片国土丧失、平津危急的形势下,蒋介石仍一心“剿共”,急于同日妥协。在蒋汪同意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派熊斌与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协定》5月24日,中日签定《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迅速撤退,日本则退到长城一线。中间地区为非武装区,由中国警察机关负责治安。但中国军队不得进入中间区。塘沽协定是一份丧权辱国的军事协定,实际上默认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占领,并迫使中国在整个河北东部不准驻扎军队,这样就使得整个东北门口洞开,日军随时都可以进占河北、察哈尔以及平津。3,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社会舆论纷纷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国民党改变“剿共”政策,一致对外。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七日天津《益世报》社评说:民族观念的立场上说来,与其被外族征服,毋宁在同族中表示退让。……此日政府尽可公开的大胆的与共产党负责领袖,谋有条件的政治妥协。4,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在主张抗日争取民主的浪潮中,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是一件大事。由宋庆龄等于一九三二年夏秋间发起筹备,同年十二月成立。主席为宋庆龄,副主席为蔡元培,总干事为杨杏佛。宗旨在于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项自由。一九三三年一月,先后成立了上海分会和北平分会。总会设在上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部分成员
主要行动:
同盟做了许多工作,如抗议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枪杀镇江《江声报》记者刘煜生,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罗登贤、廖承志、陈赓等,抗议杀害左翼作家应修人,营救丁玲、潘梓年,营救陈独秀,营救牛兰夫妇等等。同盟还同上海其他二十多个进步团体在一起,于一九三三年三月组织国民御侮自救会。要求政府立刻派全国军队,开赴东北华北,收复东北热河,保卫华北。国民党极端仇视,国民党特务给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寄恐吓信,甚至暗杀。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八日,蒋介石派特务在上海法租界宋庆龄寓所附近把杨杏佛暗杀。同盟的活动因蒋介石的残酷迫害无法继续下去,无形中终止。
杨杏佛,名铨,字宏甫,以字行,祖籍江西玉山,生于江西清江。经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江西省樟树市大桥乡杭溪村人。
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人民政府
1,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933年4、5月,日军进逼平津,并侵占察哈尔省多伦、沽源等地。冯玉祥接受中国共产党建议,5月26日在张家口成立民众抗日同盟军,接受中共河北省前线工作委员会指导。接连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8月5日,冯在蒋军及日军的双重压迫下,通电取消同盟军,隐居泰山。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吉鸿昌
2,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中华共和国国旗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在福州举行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发表宣言:(一)否认南京反动政府;(二)号召全国反帝反国民政府之革命势力,组织人民革命政府,打倒以国民政府为中心之法西斯系统;(三)最短期间召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大会推选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一人为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以李济深为主席。抗日上,宣布抗日反蒋,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然而王明“左”倾主义者指责福建人民政府除了反对帝与反军阀官僚豪绅地主等空喊之外,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号召福建工农群众揭露其反动性。蒋介石夹击十九路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坚持了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五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外交的继续
(1)天羽声明。一九三四年四月,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部长天羽发表声明,表示日本是中国保护国,要排挤美英等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实行对中国的独占。国民党政府没有抗议,五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达成华北与伪“满洲国”通车协议,等于默认“满洲国”。(2)《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一九三四年秋,由蒋介石口授,陈布雷执笔,写成《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在《外交评论》发表。安慰日本:日本人终究不能作我们的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须有与日本携手之必要,……(以免弄得双方)同归于尽。……(日本)以为非打倒中国国民党,则中日问题无法解决……是根本的错误。提出警告:现在中国民族意识高涨,已绝不容当局不抵抗而屈服,“日本若再欲以武力威胁中国而得到屈服的结果,可说是不能达到目的”。希望日本当局“不要为感情而牺牲理智”。
文章表明,蒋介石一面力求对日妥协,一面又希望日本当局理解国民党政府的苦衷,不要逼迫太甚。为了维持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地位,他也不能允许日本无止境地侵占中国。这篇文章说出了蒋介石对日的基本态度。由于此一时期蒋介石将主要精力对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第三节文化思想上的斗争和左翼文化的成就一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论争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1,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成立背景“左联”成立之时,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对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当时的形势迫切要求上海的左翼作家们团结起来,共同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努力下,“左联”于1930年的3月2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举行成立大会。
在成立大会上,鲁迅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并且指出左翼文艺家一定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成就其一,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对于新月派等资产阶级文艺观点,以及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文艺政策进行了批评。其二,重视文艺大众化。先后在《大众文艺》、《拓荒者》、《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文学月报》以及其他报刊上发表文章,展开热烈讨论,形成很有声势的文艺大众化运动。
其三,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鲁迅的《故事新编》,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张天翼等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的剧作。在左联的培养下,涌现了沙汀、艾芜、叶紫、周文、蒋牧良、艾青、蒲风、聂绀弩、徐懋庸等一批文学新人。给文坛带来生气,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力量。解散
1936年春,根据形势的需要,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动解散。虽然“左联”的历史不过短短6年,但是它以在当时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成为中国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1,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背景:
从一九三○年上半年开始,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这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失败和共产国际内关于中国问题的争论密切联系。
斯大林一九二七年前后指出:封建压迫是“中国国内压迫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和内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反封建斗争和反帝国主义的斗争的结合”。
但从一九二七年上半年开始,托洛茨基趁中国革命危机的加深和失败之机,认为:中国,封建关系已无足轻重,资本主义关系已“无条件的占优势和占直接统治的地位”。中国革命的任务,对外主要是争取关税自主,对内就是反对资产阶级和富农。具体内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围绕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这三种社会势力的相互关系展开,中心是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论争主要集中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托派之间。一九三三年前后,吕振羽等比较确切地使用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一九三五年,又有钱俊瑞、薛暮桥等正确地阐述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样,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重大结论,就被更多的人所承认了。2,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必然联系到对过往历史的探求。因此,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开展不久,我国思想理论界又展开了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大体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一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二是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奴隶制社会的问题三是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最终则归结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无共同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是否适用于中国。这一论战的主要参加者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等,新生命派的陶希圣、梅思平等,托派李季、陈邦国、王宜昌、杜畏之等(陶希圣等办《新生命》杂志,一般称他们为“新生命派”)。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明确指出,他以前的人类社会已经依次更替地经历了亚细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艺演出场地租赁免责协议
- 建筑工程大包合同
- 场站防爆灯安装施工合同(3篇)
- 家装工程设计及施工承包合同
- 电子商务产业园合作协议
- 电能行业智能电网建设与管理方案
- 居间买卖协议合同
- 物业收费管理合同
- 环境监测评估咨询服务合同
- 房子抵押还款协议书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瑞幸对赌协议
-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教师培训
- 征信入校园教育课件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分享读书分享笔记
-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电子商务系统规划
- 2025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运营趋势与前景动态预测研究报告
- 心血管医疗器械白皮书
- DB31-T 1308-2021 粉尘爆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