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共225题)_第1页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共225题)_第2页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共225题)_第3页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共225题)_第4页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共22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共9套)(共225题)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布劳恩(Braun,1998)采用PET技术,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A、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B、边缘系统和前额皮层都没有被激活C、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D、边缘系统没有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布劳恩(Braun,1998)采用PET技术,考察了个体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皮层激活情况,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视觉皮层与边缘系统之间的通路被激活,而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边缘系统与,隋绪、动机等认知功能有关,而前额皮层主要负责监控。这能够解释梦的某些特征,如高度情感化、非逻辑性、荒诞性等。因此本题选C。2、右图是一个不可能图形,但我们可能会说,这是一个三角形,这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对其加以解释,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对于不可能图形,我们也试图对其进行解释,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因此本题选C。3、外部刺激物的温度等于皮肤的生理零度,会()温度觉A、不产生B、产生C、降低D、增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温度觉的适宜刺激是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一种温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刺激温度等于生理零度,不产生温度觉。4、问一个人三点水(氵)加一个“来”字读什么之后,再问他三点水(氵)加一个“去”字读什么,他竟然一时语塞,不知道这(法)是什么字。影响这个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定势D、知识的表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定势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在问题解决中,定势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在本题中,定势就起到了消极作用。因此本题选C。5、相传有一次鲁班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鲁班由此发明了锯。影响鲁班发明锯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动机D、知识的表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原型。原型的出现影响个体对问题的解决。因此本题选B。6、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的理论是A、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B、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D、阿诺德的情绪理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是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其中,詹姆斯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因此本题选A。7、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每次采用一种假设,逐次进行检验,保留正确的假设,放弃错误的假设,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与果断性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A、易受暗示性B、犹豫C、独断D、执拗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有这种品质的人,在决策时常常犹豫不决,冲突和动机斗争没完没了;在执行决定时,常出现动摇,拖延时间,怀疑自己的决定等。因此本题选B。9、一个在家庭中过分溺爱的孩子,养成了不良的性格特点,但进入幼儿园后,过的是集体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良的性格特征逐渐可以得到改变,这体现了性格的()。A、稳定性B、可塑性C、持久性D、主动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性格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性格具有稳定性,但是性格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又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变化。10、个体生命在子宫内的发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应该是A、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B、胚胎期、胚种期和胎儿期C、胚种期、胚胞期和胎儿期D、胚胞期、胚种期和胎儿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在推动行为的多种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叫()动机A、从属B、主导C、内部D、外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动机分类的理解和掌握。①按照动机的性质来归类: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自然动机:也称为物质性动机,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引起的,以个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动机。自然动机也称为初级原发性动机。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引起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动机。社会动机比自然动机更重要。②按照动机的作用来归类:主导动机与一般动机。③按照动机的范围来归类:广泛动机与局部动机。广泛动机:指个体的行为由多种动机所推动,并且能长期坚持一贯的方向,也称概括动机。局部动机:指对人的行为直接起作用的动机,也称具体动机。比如学生学习中单纯追求分数。这种动机作用的范围有限,也不易持久。④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来归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由于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活动本身就是人们自己的奖励与报酬,无需外加的奖赏。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为自变量,E为额外变量,S为被试),回答下面题。12、这种设计是A、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B、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C、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D、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该设计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被试依据额外变量E被分成5个同质的组,因此,是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本题选C。13、该实验设计方案中额外变量E的每个水平上可能的被试数为A、4B、5C、10D、15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设计是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变量上被试数应该是自变量水平数的倍数,即为4,8,12等。本题选A。14、在该实验设计中,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会得到A、A和E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B、只有A的主效应C、除了A的主效应以外还有A和E的交互效应D、只有A和E的主效应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中假设自变量和额外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仅分析自变量和额外变量的主效应,而不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本题选D。15、一位心理学教师在其开设的选修课中要求学生必须作为被试参加某项实验,如果不参加实验,将没有最后的课程成绩。该教师的行为明显违背了心理学实验所须遵循的哪一项伦理原则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C、保护被试免遭伤害D、保密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是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伦理原则之一,它要求研究者必须尊重被试的自由,允许被试在任何时候放弃或退出实验,被试应当被告知自己有权利随时选择放弃实验。本题中,教师以参与实验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唯一标准,因此,剥夺了被试退出的权利,故选择B。16、根据卡特尔的观点,晶体智力是通过掌握()而获得的智力。A、知觉速度B、机械记忆C、加工速度D、社会文化经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在错误记忆的实验中先呈现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合成词(如handstand,shotgun)给被试学习。在随后的再认测验中,呈现词混合了先前所学单词、有一个音节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如handmaid)、两个音节都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如handgun)以及与所学单词无关的控制词,要求被试进行再认判断。该种研究范式是A、误导信息干扰范式B、类别联想程序范式C、集中联想程序范式D、错误联接范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题中所述的研究中,被试对两个音节都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比对一个音节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和与所学单词无关的控制词,产生更高的虚报率。这种研究范式是错误联接范式。因此本题选D。18、回归分析是()的延伸和推广。A、方差分析B、秩次方差分析C、相关分析D、两因素方差分析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t检验是方差分析的特例,方差分析是回归分析的特例,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延伸与推广。19、从某地区的8岁儿童中随机抽取男生60人,身高平均为125cm,抽取女生65人,身高平均为123cm。据以往资料可知该地区0~12岁男童和女童身高的标准差。现要以本次抽样的结果对该地区8岁儿童身高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应该使用的统计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经验,儿童的身高分布是正态的,现已知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因此可使用Z检验考察该地区8岁儿童的身高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因此本题选D。20、描述被试在现实生活当中典型行为表现的测验是()。A、能力倾向测验B、成就测验C、心理健康测验D、人格测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心理学上,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21、已知总体方差为100,样本容量为50,那么样本标准差分布的标准差为A、1B、2C、1.4D、0.5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样本标准差分布的标准差公式为:代入数据,可知本题的答案为A。22、适合于自己看书和做笔记进行学习,而不适合于教师的讲授和灌输的学习者属于()。A、视觉型学习者B、听觉型学习者C、动觉型学习者D、触觉型学习者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当被试人数较多,测验时间和经费又有限时,最好选用A、个别测验B、团体测验C、操作测验D、投射测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团体测验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群体,节省测验时间和经费,具有较高效率。故本题选B。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罗杰斯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出版了()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习和教学观点。A、《教学过程》B、《学习的自由》C、《给教师的心理讲话》D、《社会学习理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下列选项中,能够吸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是()。(2015年)A、刺激物的新颖性B、刺激物的强度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对注意任务的依从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和对人格的依从性。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视觉中枢位于()A、枕叶B、顶叶C、颞叶D、额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大脑皮层的结构分区及其功能的了解和掌握。根据负责的心理机能的不同,可以将大脑皮层划分为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初级感觉区又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中央后回是顶叶的一部分,就可以说机体感觉区位于顶叶),初级运动区位于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2、电视广告常试图通过声音大小的转换、意想不到的景象引起受众的A、无意注意B、随意后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注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喜欢看电视广告,因此不会在有意注意的情况下看电视广告。因此电视广告的设计者会通过各种手段引起受众的无意注意。因此本题选A。3、某学生在上完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后,能够迅速调整状态进入到数学课的学习中去,这反映了该生在下列的注意品质中表现优异的是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注意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是符合任务要求的。因此本题选D。4、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经验多的人,对报告有全面的了解,因而得到的信息多;而不懂行的人没有经验,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因而获得的信息少。5、()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A、精神分析学派B、生理学观点C、认知派观点D、行为主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梦的解释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的现象,它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生理学的观点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6、影片《归来》中的主人公陆焉识一次偷着跑回家和妻子约定在火车站见面,陆的女儿举报了这个情况,所以当陆妻在火车站见到陆喊出陆的名字时,陆即被抓住。陆焉识的妻子虽盼望丈夫早日归来,但是当丈夫归来时却不能认出丈夫,可以解释她的表现的遗忘理论是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陆的妻子将陆被抓住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认出丈夫,她不能原谅自己,因此她要在自己的记忆中忘掉丈夫的模样,这样在同样的情境中她就不再能害丈夫,因此她的这种失忆表现可以用压抑说进行解释。因此本题选C。7、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说明整个号码在你的大脑中经历了一个()。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程序性记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如果狗的主人想用行为塑造的方法教狗接住飞盘,那么她应该()。A、只要狗不去追飞盘就责骂它B、如果没接住飞盘就让狗面壁思过C、只有当狗成功地接到飞盘时才给予强化D、从一开始,只要狗捡起或嗅嗅飞盘就强化它E、把飞盘的视觉刺激和无条件刺激配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首先明确塑造的含义,行为学习理论中使用的术语“塑造”(shaping)是指,通过强化学习者逐步趋近预期目标的每一步,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从而得以教授其新技能或新行为,即连续接近的方法。基于这个定义,只有D选项是符合的。在复习过程中,除了关注理论,还需要留心其应用。9、相应推断理论重点考察的人们行为的原因是A、刺激客体B、内在动机与人格特质C、行为背景D、利益驱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琼斯和戴维斯提出的归因理论是相应推断理论。所谓相应推断,就是指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是行为的原因。因此本题选B。10、关于幼儿期脑电波变化的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α波与θ波逐渐增加B、α波与θ波逐渐减少C、α波逐渐增加,θ波逐渐减少D、α波逐渐减少,θ波逐渐增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研究表明,幼儿期α波逐渐增加,θ波逐渐减少,12岁θ波逐渐消失,α波占主要地位。11、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叫()A、成就动机B、社会动机C、交往动机D、权力动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在权力动机的支配下,人们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并有成为某一群体的领导者的愿望。经常表现为对社会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在讨论问题时总是试图以自己的观点、看法去说服别人,在群体中希望处于领导地位,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健谈,好争论。12、马斯洛把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A、生长需要B、缺失需要C、心理需要D、基本需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各种需要可以归纳为五类即五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逐层排列,类似于金字塔的梯级形式。这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也曾把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增加了“求知的需要”和“求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是指对于知识、理解的需要,包括了解自己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求美的需要是指对于审美和欣赏的需要。1970年,马斯洛又将需要归为基本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三个层次,并且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之上增加了超级需要,但现在的心理学书中提的最多和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五层次需要论。马斯洛将这些需要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基本需要,又称匮乏性需要或缺失需要,是个体不可或缺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的需求。这类需要既与人的本能、健康状况相联系,也与一个人的社会要求有关,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以及尊重需要。另一类是发展性需要,又称衍生需要或成长需要,是个体自身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求,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不受人直接欲念的左右,以发挥自我激励的潜能,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快乐。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是生长需要。13、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成年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能力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特点的掌握。在人的一生中,能力的发展趋势如下:童年期和少年期是部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大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即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一般地,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有所不同。14、某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认为自己无法努力学习,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表明该生()。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班杜拉不同于其他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期待因素影响人的行为,他认为有两种期待,一种是结果期待,一种是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某个行为能否导致某个结果的期待,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种行为的期待。效能期待和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是一致的。15、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自我评价B、自我认知C、自我效能感D、自我实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都是自我意识中的成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而不仅仅是能力方面;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的概念指引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16、关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高B、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C、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D、动机强度不影响学习效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可以绘制成倒U曲线,同时,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任务越难,学习效率越快达到顶点。因此本题选C。17、用极限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差别阈限等于A、不肯定间距的中点B、不肯定间距的一半C、不肯定间距与标准刺激的差距D、不肯定间距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用极限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差别阈限的上限和差别阈限的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理论上主观相等点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因为不肯定间距包括了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因此,不肯定间距的一半则是差别阈限。故本题选Bo18、测量内隐记忆的加工分离程序试图分离A、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B、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C、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D、完全加工和部分加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加工分离程序认为在一个再认过程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同时起作用,因此它试图将两个过程分离出来,从而测量无意识记忆。因此本题选A。根据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题。某教育心理学家欲对三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组成了三个教学班,三个班的前测成绩相同。然后分别用三种教学方法施教相同的时间,之后对三个教学班进行了标准化测试。19、现要考察三个教学班的平均成绩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应使用的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A、回归分析B、相关分析C、t检验D、方差分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方差分析主要处理两个以上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检验问题。因此本题选D。20、经过上题所进行的检验之后,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下面还需要进行的检验是A、交互作用分析B、事后检验C、t检验D、无需检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因此无需进行交互作用分析。进行方差分析之后,若结果表明在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就要进行事后检验(也称事后多重比较)。因此本题选B。21、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出几个先后达到达到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A、哈斯效应B、多普勒效应C、掩蔽效应D、人耳听觉的非线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出几个先后达到的声音,也就是说,人的听觉对延时声音的分辨能力比较差。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的延迟效应,也称之为“哈斯效应”。因此本题选A。22、MMPI检验防卫反应的效度量表是()。A、说谎量表B、疑问量表C、诈病量表D、校正量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有四个效度量表,说谎量表分数高表明回答不真实。诈病量表分数高表明诈病或确系严重偏执。校正量表分数高表示一种自卫反应。疑问量表不是单独的量表,指的是被试对问题毫无反应及对“是”或“否”都进行反应的题目总数。23、关于学习内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的存在B、学习是人类特有的C、学习所引起的思维和行为的变化是持久的D、动物中不存在学习现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一个三因素设计可以得到()交互作用A、两个B、三个C、四个D、六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交互作用数=22-n-1(n代表因素的数量),本题有3个因素,所以交互作用为23-3-1=4。若这3个因素分别以A、B、C表示,交互作用分别是:A×B、A×C、B×C以及一个三因素的高阶交互作用A×B×C。在这里,我们把三因素或更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统称为高阶交互作用。25、考察年龄(p=3)和性别(q=2)在某知觉测验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设计采用()。A、完全随机化去组设计B、析因设计C、嵌套设计D、拉丁方设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在百米赛跑中,如果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时间过长,会影响赛跑结果,这是因为()。A、注意的动摇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注意的动摇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在百米赛跑中,若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会引起运动员的注意动摇而影响比赛成绩。注意的分散(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A、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B、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C、交通工具D、被访问者的合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色觉的三色理论能很好地说明()。A、颜色混合B、颜色对比C、色盲D、后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托马斯·杨提出三色理论假定,在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该理论能很好地说明颜色混合的事实。但该理论不能解释色盲现象。4、视觉感受野位于()。A、外侧膝状体B、额叶C、视网膜D、视觉皮层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问一个人三点水(氵)加一个“来”字读什么之后,再问他三点水(氵)加一个“去”字读什么,他竟然一时语塞,不知道这(法)是什么字。影响这个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定势D、知识的表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定势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在问题解决中,定势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在本题中,定势就起到了消极作用。因此本题选C。6、提出心理发展是“连续的”“没有阶段的”和“发展只有量的增加”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是()。A、精神分析论B、发生认识论C、社会文化历史论D、认知发展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7、一个坐公交汽车的大学生看到别人给老人让座受到他人的赞许,自己也立即起来给身边的老人让座。这体现了通过榜样示范学习的A、环境加强效应B、情绪唤醒效应C、抑制效应D、反应促进效应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班杜拉认为通过榜样示范可能会产生五种效应,分别是习得效应或称观察学习效应、环境加强效应、情绪唤醒效应、抑制效应和去抑制效应以及反应促进效应。本题涉及的是反应促进效应。它是指学习者由于受到榜样的影响而去做那些他们本来不会做的事情。8、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即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A、班杜拉B、华生C、斯金纳D、荣格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某学生努力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取悦数学老师,此时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是()。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性动机D、一般动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外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的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从事学习活动是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10、表2的设计是()。A、随机区组设计B、完全随机设计C、混合设计D、拉丁方设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该实验设计是2×3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是指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本实验有6种实验操作,每一个被试都只接受了一种实验操作,所以是完全随机设计。所以该表格是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每名被试随机分配并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随机区组设计即每一个区组都要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且每个区组被试同质(相同)。混合设计中至少包含两个因素,其中一个因素采用组问设计,另一个因素采用组内设计。而混合设计、拉丁方设计都会有被试接受两个及以上的实验操作。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回答问题。11、这种设计是A、ABBA设计B、被试间设计C、被试内设计D、混合设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该实验设计中,我们看到每种实验处理的被试都是不同的,因此该设计是被试间设计。故本题选B。12、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A、3B、4C、5D、6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该研究是2×3实验设计,因此实验处理数为6。故本题选D。13、在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系统误差主要是A、各处理组被试之间的差异B、顺序误差C、练习与疲劳误差D、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一般来说,被试问设计存在的主要的系统误差是不同处理组之间被试的差异,一般采用匹配法和随机化法消除这一误差。因此本题选A。14、一岁以后,由于言语的产生和发展使婴儿注意活动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即()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无意注意D、第二信号系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儿童注意发展的了解和掌握。注意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具备无条件的定向反射能力,以后逐步发展成两种注意力——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1岁以内的婴儿以无意注意为主,1岁以后注意进入第二信号系统层次。2岁时能精确地、主动地听故事,这个时期的婴儿出现了有意注意的萌芽。但此时的有意注意,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在小学低年级,不随意注意占有比较主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的随意注意明显得到发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们的不随意注意始终占主要地位。15、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繁殖感(创生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D、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的游戏为()A、建筑性游戏B、表演游戏C、活动性游戏D、角色游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一样,都是幼儿扮演角色的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生活印象。游戏的角色情节内容可以由幼儿自由选择创造。17、一位研究者想要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控制组被试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反应时的离散程度,他应该选取的统计量是A、平均差B、标准差C、方差D、差异系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差异量数特征的理解。抑郁症患者和控制组被试在同一任务中的反应时均值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即有可能是不同质数据。直接比较其标准差、方差和平均差等指标是不合理的,应选用差异系数。故选D。18、在假设检验中,β值是A、犯Ⅰ型错误的概率B、犯Ⅱ型错误的概率C、犯Ⅰ型与Ⅱ型错误的概率之和D、犯Ⅰ型与Ⅱ型错误的概率之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有可能犯两类错误:(1)虚无假设H0本来是正确的,但拒绝了H0,这类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即Ⅰ型错误。由于这类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故又称为α型错误。(2)虚无假设H0本来不正确但却接受了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即Ⅱ型错误,这类错误的概率以β表示,因此又叫β型错误。故本题选B。19、在CTT的数学模型中,表示观察分数的字母是A、OB、XC、TD、C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CTT就是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TestTheory),其数学模型是:X=T+E。其中X代表观察分数(ObservedScore),T代表真分数(TrueScore,简称T分数),E代表随机误差。因此本题选B。20、下图是四幅相关散点图,其中相关系数最有可能是-0.80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这四幅相关三点图中,A图和B图的三点呈椭圆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其中A图中椭圆长轴的倾斜方向为左低右高,表明的是正相关的关系,B图则表明的是负相关的关系。C图和D图呈现圆形,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是零相关或弱相关。因此本题选B。21、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的学习B、态度的学习C、动作技能的学习D、智慧的技能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认知学徒模型是由()提出的。A、布朗等人B、列昂杰夫等人C、皮亚杰等人D、斯金纳等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越好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2016年)A、斯腾伯格B、布鲁纳C、奈塞尔D、西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25、对物体形状的知觉属于下列哪种知觉加工方式()。A、“全或无”B、并行加工C、自上而下加工D、自下而上加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知觉的产生依赖于感觉器官提供的信息,即客观事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对物体形状的知觉属于自下而上的加工。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持有行为主义观点的研究者的典型收集数据的方式是()A、只通过人类被试收集数据B、通过问卷和调查收集数据C、从经过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收集数据D、在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实验室中收集数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认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即外显的行为。行为主义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和主观的。事实上,对可观察的行为的强调,使得行为主义者拒绝任何和心理事件有关的名词,如注意、表象、观念或思维、注意等。许多行为主义者把思维看成是简单的默读言语。行为主义强调实验法,为了使结果科学可信,行为主义强调严格的控制,因而都是实验室的实验。这种实验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事实上,很多行为主义的理论都是从动物和儿童被试中得到的,因此,行为主义也被人批评为动物和儿童心理学。行为主义强调严格的实验室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实验室条件与真实条件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理论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受到很多人的怀疑。因此选C。2、下列不属于大脑皮层的初级感觉区的是()。A、视觉区B、听觉C、嗅觉区D、机体感觉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初级感觉区包括A、B、D三项,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3、“植物性神经系统”这个名词的提出者是A、莱尔B、兰格莱C、瓦尔岱耶D、威尔尼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19世纪德国学者莱尔最先提出“植物性神经系统”这个名词。后来,英国科学家兰格莱将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故本题选A。4、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的理论是A、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B、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D、阿诺德的情绪理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是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其中,詹姆斯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因此本题选A。5、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是()。A、环境B、实践C、教育D、自我调控系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6、关于视觉适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椎体细胞和棒体细胞都参与明适应和暗适应B、在黑暗中感觉阈限不断提高的过程被称为暗适应C、红光可以保护暗适应的原理之一是红光不刺激椎体细胞D、棒体细胞的感受性提高得快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B选项中,黑暗中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被称为暗适应。在C选项中,红光可以保护暗适应的原理是椎体细胞对红光不敏感,而不是红光不刺激椎体细胞。在D选项中,椎体细胞感受性提高得相对较快。7、认为认知老化是因为老年人在认知加工时容易受到无关刺激干扰的理论是A、感觉功能理论B、加工速度理论C、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抑制理论认为,老年人对无关刺激的抑制能力的减退是认知老化的原因。因此本题选C。8、拉文格认为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A、整合水平B、自主水平C、公正水平D、遵奉者水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拉文格将自我发展划分为八种水平,其中成年期涉及的水平有遵奉者水平、自主水平、公正水平、整合水平。整合水平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这个水平。该水平个体不仅能正视内部矛盾与冲突,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他们会放弃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本题选A。9、有关大脑两半球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A、杏仁核B、边缘系统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开创性地提出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研究的思想,并提出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费希纳B、冯特C、艾宾浩斯D、韦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并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这三种方法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因此本题选A。11、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法D、经典反应时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是一个使用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典型实验。因此本题选B。12、语言获得的选择性模仿理论的提出者是()A、斯金纳B、怀特赫斯特C、班杜拉D、乔姆斯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模仿说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决定论中的一派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模仿说和后来的选泽模仿说。机械模仿说是较早的行为主义理论,它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机械模仿说认为儿童掌握语言是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结果,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近来的研究表明,在儿童语言能力尚未达到某种语法结构水平时,即使令其反复机械模仿也无济于事。儿童只能模仿那些他们已经知道如何说的句法形式。于是,在机械模仿说之后,怀特赫斯特等人提出了“选择性模仿”。选择性模仿把示范句的语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景以表达新的内容,或将模仿获得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这样,便产生了儿童自己的话语。这种选择性模仿把临摹因素和创造因素结合在一起。13、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关键时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胎儿期D、童年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00,标准差是25,这组数据的相对标准差是A、8%B、12.5%C、8D、25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相对标准差,就是变异系数,或称为差异系数,用CV表示,等于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本题中的值为12.5%。15、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A、6B、12C、18D、24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假设检验中的双侧检验是A、强调方向的检验B、强调差异大小的检验C、强调方向不强调差异的检验D、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性的检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假设检验中,如果只关心两个参数是否一样,而不是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那么就需要确定两个临界点,这是双侧检验,仅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如果在假设检验中,关心的是一个参数是否大于、优于、快于或小于、劣于、慢于另一参数,那么只需要确立一个临界点就可以了,这种强调某一方向的检验是单侧检验。因此本题选D。17、卡方检验主要适用的数据类型是()。A、计量数据B、计数数据C、等距数据D、等比数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计数数据:指计算个数或者频次的数据,一般属性的调查获得的是此类数据,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如人口数、学校数、人数等,都是整数。计量数据:指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如身高、体重、考试分数、智力测验分数、各种感觉阈值等。根据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题。某教育心理学家欲对三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组成了三个教学班,三个班的前测成绩相同。然后分别用三种教学方法施教相同的时间,之后对三个教学班进行了标准化测试。18、A、回归分析B、相关分析C、t检验D、方差分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方差分析主要处理两个以上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检验问题。因此本题选D。19、A、交互作用分析B、事后检验C、t检验D、无需检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因此无需进行交互作用分析。进行方差分析之后,若结果表明在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就要进行事后检验(也称事后多重比较)。因此本题选B。20、瑟斯顿提出的态度测量方法要求受测者对由专家评定等级的全部项目进行“是”或“否”反应,最后对“是”反应的项目求A、中位数B、平均数C、总和D、标准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瑟斯顿1929年创立了等距量表法来测量态度,这种方法又叫瑟斯顿量表。他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某一态度主题,选取能代表该方面的态度语或项目若干,由专家对这些项目进行等级排列,并把专家排列的结果进行项目分析,保留有效的项目以及根据专家的反应确定项目的等级。要了解某个受调查者某方面的态度,只需看其对该量表的反应,最后运用对全部项目的反应结果(等级)求中位数,以中位数表示该受调查者的态度状况。因此本题选A。21、下列测验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B、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罗夏克墨迹测验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罗夏克墨迹测验是投射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均属于自陈式测验。本题选C。22、波斯纳1970年用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有视觉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他所用的实验是()A、加法反应时实验B、减法反应时实验C、心理物理学实验D、感觉剥夺实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像都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这一现象被称为()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看成是小孩。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大小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的变化,其知觉映象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25、下面的需要中,哪一项不是社会需要?()A、对配偶的需求B、求知的需要C、成就需要D、劳动需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社会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劳动、交往、成就等需要。对配偶的需求是属于自然需求。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A、学习B、反应C、意识D、技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行为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2、视觉中枢位于()A、枕叶B、顶叶C、颞叶D、额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大脑皮层的结构分区及其功能的了解和掌握。根据负责的心理机能的不同,可以将大脑皮层划分为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初级感觉区又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中央后回是顶叶的一部分,就可以说机体感觉区位于顶叶),初级运动区位于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3、()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A、动机B、需要C、意志D、意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这个就是需要的定义。4、斯伯林(Sperling)使用局部报告法得以证明存在的记忆类型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语义记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斯伯林通过局部报告法发现被试报告呈现时间50ms的字母的数量平均为9个,认为存在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时间十分短暂。故本题选A。5、斯腾伯格(Stemberg,1969)的短时记忆提取实验表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A、平行扫描B、自动停止系列扫描C、完全系列扫描D、直接提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斯滕伯格的实验中,反应时间是项目长度的函数,而且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情况下反应时间相同。因此,该实验说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6、某患者患有接受性失语症,其病变可能发生在A、威尔尼克B、布洛卡区C、潘菲尔德区D、角回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agnosia)。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因此本题选A。7、“酸葡萄”心理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A、转移作用B、合理化作用C、退行作用D、否认作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防御机制是指自我所运用的心理策略,以此保护自己避开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种种冲突。个体避免精神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自我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压抑、转移、否认、反向、补偿、退行、升华、投射、合理化等。转移即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施加于其他人或物,以保护自己。合理化作用又称“文饰”作用,指通过歪曲现实来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行开脱,从而保护自尊心。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和技巧,反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法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否认是指当个体的目标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常规时,为避免或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或维护自尊,而给自己行为的一种“合理化”解释。“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属于合理化作用防御机制。因此本题选B。8、试图探索遗传、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的最佳设计类型是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C、聚合交叉设计D、双生子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双生子设计即比较两类双胞胎(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某一特质或行为上的相似性,可了解遗传、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完整研究这两种双生子,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的影响,或者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现。因此本题选D。9、关于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一般认为在()。A、3岁左右B、4岁左右C、5岁左右D、7岁左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我们应该掌握各种能力的关键期。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2~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转折点;5至6岁是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3~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2.5~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人具备独立性的一个关键期。10、下列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的掌握。情绪多跟个体的生理需要、机体本身的活动、感知觉相联系,具有情境性和表浅性,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更多地跟社会性需要、社会认知和理性观念相联系,情感基于对主观和客观的概括而深入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不仅具有情境性,更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显得更加深沉,它经常以内隐形式或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因此答案应该选D。11、《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她的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应激C、热情D、心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三种情绪状态的理解和掌握。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就是情绪状态,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12、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人的性格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即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及理智特征。态度特征指个体对现实的态度的稳定表现。如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对工作、对学习以及劳动成果等方面的态度,还有对自己的态度。意志特征指个体在意志过程中的稳定的表现。人的意志表现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情绪特征指个体在情绪、情感方面的稳定的表现。具体表现在情绪强度、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方面的稳定表现。13、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A、共同特质B、中心特质C、首要特质D、动力特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奥尔波特将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三种。首要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指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有5~10个。次要特质,是指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这些次要的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A、内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与学习的内在动机论述的情形是一致的。15、在感觉阈限测定中,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这种方法是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正误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因此本题选C。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16、这种设计是A、ABBA设计B、被试间设计C、被试内设计D、混合设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该实验设计中,我们看到每种实验处理的被试都是相同的,因此该设计是被试内设计。故本题选C。17、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被试数为A、4B、8C、12D、24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从表中可知,本实验中有4名被试。故本题选A。18、在该实验设计中,不存在的误差是A、被试问的差异B、顺序误差C、自变量之间的影响D、疲劳误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因此本题选A。19、在唐德斯(F.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C反应时代表的是A、选择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C、简单反应时D、基线反应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唐德斯(F.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反应时代表简单反应时间,B反应时代表选择反应时间,C反应时代表辨别反应时间。因此本题选B。20、对人才进行系统分类的中国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刘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三国时期的刘邵在其《人物志》一书中,对人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故本题选D。21、绝对阈限的可操作性定义是()A、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B、被试报告“有一点感觉”时的刺激大小C、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D、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绝对阈限概念的掌握。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是绝对阈限的定义概念;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才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22、前摄抑制是指()A、先后学习的材料互相干扰B、先后学习的材料无关C、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干扰D、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干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4、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A、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B、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C、酝酿阶段和行动阶段D、行动阶段和完成阶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意志行动可以分为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做出行动的决定。执行阶段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25、不属于大五人格因素特质的是()。(2016年)A、开放性B、精神质C、神经质D、宜人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五个因素分别为: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6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研究由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的心理学分支是A、生理心理学B、心理生理学C、医学心理学D、临床心理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生理心理学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变化。心理生理学研究由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因此本题选B。2、把右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邻近原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A、机械复述B、精细复述C、联想D、回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简单的机械复述并不能导致好的记忆效果,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条件。4、人们在和他人接触时有时会产生“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此时产生了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认知启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是指由于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又叫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是指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的现象。认知启发是指人们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喜欢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本题应选B。5、某些国家的儿童节是法定节日,使得父母有机会和儿童共度节日。根据布郎芬布伦纳的观点,这些国家的这种规定属于环境中的A、微观系统B、中介系统C、外层系统D、宏观系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C、认知评价D、动机水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从某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中n=10,Sn-1=6,其平均数的抽样标准误为()。A、1.7B、1.9C、2.1D、2.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标准误是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样本平均数的抽样标准误。8、某学校高一年级有200人参加一次期中考试,被试在奇数题和偶数题上的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80,假设被试在奇数题和偶数题上得分的变异数相等,该测验的信度是()。A、0.89B、0.79C、0.98D、0.93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用分半信度校正公式。9、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这种注意研究的范式是A、整体一局部范式B、双任务范式C、双侧任务范式D、提示范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双任务的基本方法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就是把一个任务中的作业定义为另一个任务的作业水平的函数。因此本题选B。10、某组数据的标准差为3,如果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加上5,再乘以2,那么新的标准差为()。A、3B、6C、8D、16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方差有三个特性:(1)每个观测值分别加一个常数C以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2)每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计算所得的标准差为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3)每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再加上一个常数D,计算所得的标准差为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11、多重选择器通常用来研究A、注意分配B、情绪特性C、思维特征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多重选择器(或耶克斯选择器)是通过对被试简单和复杂的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的观察来研究思维的仪器。因此本题选C。12、反应时间随着信号在视野中的方向不同而有差异,刺激出现在什么方向时反应时最快,反应时最短?()。A、上B、下C、左D、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根据真分数理论,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关系为A、二者恒等B、效度系数大于或等于信度系数C、信度系数的平方根小于或等于效度系数D、信度系数的平方根大于或等于效度系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信度和效度的定义,可知rxy2=SV2/Sx2,rxx=ST2/Sx2,又因为,ST2=SV2+SI2,故可推知rxy≤。由此可知信度系数的平方根是效度系数的最高限度。因此本题选D。14、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是()A、自然观察法B、相关法C、实验法D、个案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因为实验对无关的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而其他的非实验方法都不能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只能判定他们有关,但不能判定是否是因果相关。在一段时间内有10架飞机飞过,其中6架为敌机,雷达报告到其中的5架,并把2架民用机误报为敌机。15、那么雷达的击中率为()A、0.5B、0.6C、0.8D、0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信号检测论中,各种情况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击中是在信号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这个判断的概率,具体计算是:在信号出现的条件下,报告“有”的次数被信号出现的总次数除。漏报是在信号出现的条件下被试报告“无”的概率,具体的数值,或用1-P(y/SN)计算。虚报是当噪声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判断的概率,其具体计算方法是:在噪声出现的情况下报告“有"的次数,除以噪声的总次数。正确否定是当噪声出现的条件下,被试报告“无信号”的概率,其具体计算方法是:在噪声出现的情况下报告“无”的次数,除以噪声的总次数,或用1-P(y/N)计算。本题,共有10架飞机(信号加噪声=10),其中信号(敌机)出现的总次数为6,雷达报告了5架,根据公式就应该为5/6≈0.8。16、雷达的虚报率为()A、0.2B、0.4C、0.5D、0.6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题意,信号是敌机,总数为6架;噪声为民用机,总数为4架。击中5次、漏报1次,虚报两次,正确否定2次。用在噪声的刺激中,把误反应为信号的刺激2除以非敌机总数4,虚报率为0.5。17、雷达的漏报率为()A、0.2B、0.5C、0.6D、0.8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漏报1次,除以信号总数6,漏报率为0.17,约为0.2或者用1减去击中率,即1-0.8=0.2。18、雷达的正确拒绝率为()A、0.2B、0.4C、0.5D、0.6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噪声总数为4,正确否定2次,正确否定为2除以4,等于0.5或者用1减去虚报度,即1-0.5=0.5。19、增加击中的奖励数会使()A、辨别力指数d’增加B、辨别力指数d’降低C、判断标准β增加D、判断标准β降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辨别力指数反映的是人辨别信号的能力,它只与信号的强度和被试的感受性有关,不会随着反应概率和奖惩的改变而改变。但奖惩可以改变判断标准,在鼓励击中的时候,判断标准会降低,倾向于更多的做有信号的判断。20、增加信号的先验概率会使()A、辨别力指数d’增加B、辨别力指数d’降低C、判断标准β增加D、判断标准β降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增加信号的先验概率会让被试增加对信号出现的预期,遇到难以判断的刺激倾向于做信号的判断,判断标准被降低。21、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A、相似性B、概括经验C、学习策略D、心向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化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方式是()。A、自动停止的系列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继时性扫描D、平行扫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Stemberg采用加法反应时,进行短时记忆提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24、人对同一个口的同时产生两种对应的动机是()。(2012年)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在同一物体时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冲突。25、提出能力的两因素说的是()。A、斯皮尔曼B、加德纳C、桑代克D、吉尔福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能力的两因素说是由斯皮尔曼提出的。他认为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因素组成的。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7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某研究发现,近40%的少年犯来自单亲家庭,该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个案法C、实验法D、自然观察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调查法经常用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情况,是一种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2、下列方法中,研究注意分配最常用的方法是A、警戒作业B、双作业操作C、双耳分听D、负启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研究注意分配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即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作业,观察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因此本题选B。3、通过生化反应,()为神经活动提供能量A、细胞体B、刺激物C、树突D、轴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通过生化反应,细胞体为神经活动提供能量。树突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并传至细胞体。轴突通常也叫神经纤维,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4、()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A、持续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选择性注意D、无意识注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声像记忆(echoicmemory)属于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被称为声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图像记忆。因此本题选A。6、以下哪个不是场独立认知风格的特点?()。A、思维灵活B、社交技能高C、认知能力高D、善抓问题关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场独立认知风格的特点包括认知改组的能力强、思维灵活、善抓问题关键、能灵活解决问题;场依存认知风格的特点包括社交技能强、解决熟悉问题时无困难、解决新问题时缺乏灵活性。7、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最早提出了记忆的()。A、定位论B、SPI理论C、整合论D、干扰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在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时,个体倾向于将分离的项目构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从而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是()A、按语义类别编码B、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C、主观组织D、分类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在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向学生呈现()。A、正例B、规则C、反例D、变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正例给出了概念的外延,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概括。为了方便学生从中概括出共同特征,正例中还包括许多无关因素,但是这些无关因素能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10、儿童最先掌握的句子类型是A、陈述句B、疑问—C、祈使句D、感叹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儿童最先掌握的句子类型是陈述句,到幼儿期,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逐渐增加。但对某些较复杂的句子尚不能完全理解,如双重否定句和被动句。因此本题选A。11、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是()需要A、生理B、安全C、归属和爱D、自我实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的进化以及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