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传统分层理论2009-544605341_第1页
2章传统分层理论2009-544605341_第2页
2章传统分层理论2009-544605341_第3页
2章传统分层理论2009-544605341_第4页
2章传统分层理论2009-54460534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传统的社会分层理论传统社会分层理论主要是三个流派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韦伯的分层理论涂尔干的分层理论一、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1、马克思关于阶级起源的思想认为,阶级现象的出现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马克思自己认为,这是他对于阶级理论所做出的三个新贡献之一。自然分工→社会分工→私有制→阶级出现

2、马克思关于阶级形成的思想回答的问题是:阶级在多大的程度上是一个有真实社会互动的、有社会行为意义的社会群体。与韦伯观点的重要区别:韦伯不认为阶级必然会产生共同的行动

马克思:“自在阶级”(aclassinitself)“自为阶级”(aclassforitself)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经济条件首先把大批的居民变成工人。资本的统治为这批人创造了同等的地位和共同的利害关系。所以,这批人对资本说来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但还不是自为的阶级。在斗争中,这批人逐渐团结起来,形成一个自为的阶级。他们所维护的利益变成阶级的利益。”

3、马克思关于过去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思想4、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必然形成重大社会冲突的思想马克思的论证逻辑:工业化发展越迅速→社会不平等问题越严重→社会上更多的人变为被统治者或无产者→他们会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阶级→→被统治者形成紧密团结的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冲突的频率和强度会增高→冲突中形成意识形态→增强团结→统治与被统治阶级的两极分化→冲突不断加剧→冲突的加剧导致了革命的发生后来欧洲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发生马克思所预言的革命,为什么呢?主要有三个变化:第一,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研究证明,资本主义“不平等”的发展并不是沿直线上升的,而是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沿着“倒U型曲线”的路径下降。第二,达兰多夫的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建立了制度化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第三,中间阶级在西方社会发展壮大起来。5、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化和中间阶级的思想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化思想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本人在其著作中也确实曾经表达过中间阶级并不是日益缩小,而是有所扩大的观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尔萨斯的“最高希望是,中等阶级的人数将增加,无产阶级(有工作的无产阶级)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相对地越来越小(虽然它的人数会绝对地增加)。马尔萨斯自认为这种希望多少有点空想,然而实际上,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进程却正是这样。”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与社会阶级的思想马克思关于阶级模式的思想二、韦伯的社会分层思想1、韦伯关于社会是多元分层体系的思想一般认为,韦伯确定了社会分层的三个基本方面或基本维度:财富和收入(经济地位)权力(政治地位)声望(社会地位)2、共同体与社会分层什么是共同体?韦伯说:如果“参与者主观感受到的(感情的或传统的)共同属于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时的社会关系,就应当称为‘共同体’。”仅仅是主观感觉就可以成为共同体吗?韦伯说:“关于共同境况和其后的简单‘感觉’,还不能造就一个共同体。他们只有在这种感觉之上,不仅仅在他们各人和环境之间,而且以某种方式在他们各人之间,在双方的相互行动中互为取向,他们之间才出现了社会关系。而只有到这一社会关系打上了同属于某一整体的感觉印记时,才产生了‘共同体’。”

三种共同体:阶级、身份群体和政党三种共同体都具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有一定的区域界限;第二,有提供为其统治所需的物质力量的能力;第三,对于共同体内的社会互动有明确规定;第四,有一套被成员认可为合法的法律规范体系。3、韦伯的三种共同体与马克思的思想比较韦伯的意思是说,人们频繁地在三种共同体里面生活,而不仅仅是在阶级这样一种共同体里面生活。韦伯甚至认为,阶级实际上还谈不上是共同体,因为,阶级还仅仅是在经济方面有着一致利益的人,这些人很可能并没有形成互动,彼此没有关联。这就是为什么韦伯在定义‘阶级’时还特别强调:阶级不是确定意义上的共同体。相比之下,韦伯更强调身份群体的互动特征。比如在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尽管这些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阶级,但是,他们的社会身份相似性可能更强,他们之间的互动和认同更强。4、韦伯的阶级定义“在我们的术语中‘阶级’并不就是共同体,它仅仅代表一种共同行动的可能性和经常的基础。只是在下列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阶级:第一,在生活机会特定的作为原因的构成上有着一致性的人们;第二,这种构成仅仅是指商品占有与收入机会上的经济利益;第三,这种构成是处在商品的或劳动市场的条件下。”

韦伯的核心术语是“生活机会”(lifechance)关于阶级定义与马克思的区别韦伯强调:因为生活机会的不同而产生的地位差异,占有不占有生产资料只是影响生活机会的一个因素,而影响生活机会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5、三类不同的阶级体系第一类“财产型阶级”(propertyclass)根据占有财产的不同类型来区分的阶级。财产阶级分为正向的获利者和负向利益受损者。正向的获利的有产者有如下的垄断特权:购买价格十分昂贵的消费品;销售中的垄断地位;垄断了财富迅速积累的机会;垄断了投资等资本积累的机会;垄断了社会方面的一些优势、特权(比如教育)。典型的有产者如“吃租息者”、债权人等。负向的利益受损者,比如连他们自己也被当作财产占有对象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失去社会地位的古代的无产者,负债人,穷人等。第二类“获得型阶级”(acquisitionclass)主要根据在市场中获得服务的机会决定的阶级。也分为正向的获利者和负向的利益受损者。获得型阶级中的正向的获利者,比如企业家、商人、船商、银行家、金融家等,也包括在技术和教育方面享有特权的自由职业者,比如律师、医生等,以及包括占据了垄断位置的具有特殊技能的工人等。获得型阶级中的负向的利益受损者,比如各种工人,包括熟练的、半熟练的和不熟练的工人。第三类叫做“社会型阶级”(socialclass)。韦伯用这个词来表现成体系的阶级,虽然他并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社会型阶级,他只是说:社会型阶级的结构是由多元的阶级地位构成的。在这里,个人之间的地位变化以及代际之间的变化是频繁发生的。韦伯举了如下四个例子说明社会型阶级:第一,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人阶级,劳动过程越自动化,该阶级就越发展;第二,小资产阶级;第三,受到特殊的技术训练的阶级,如没有独立财产的知识分子,主要依靠技术为生的工程师,商业职员,政府官员等;第四,垄断了财产和教育等特权地位的有产阶级。6、韦伯关于阶级行动的观点韦伯认为,阶级行动(classaction)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动。什么是经济行动呢?经济行动是旨在获得社会上所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行动。经济行动属于工具型合理行动(means-endsrationalaction),这种行动是建立在对手段与结果进行精心筹划、权衡比较利弊得失基础上的行动。因此,作为经济行动之一的阶级行动,它是比较个体化的行动,不太容易形成共同的集体行动。韦伯说:“整个经验表明,生存机会哪怕有再大的分化,本身绝不会产生‘阶级行为’

”。韦伯既置疑阶级利益的概念,也置疑建立在共同阶级地位上的那种“共同行动”(communalaction)。韦伯认为阶级是市场领域的概念,由此导出的阶级行动的目的是要在市场领域的讨价还价中获取工资、商品、服务方面的经济利益。所以,韦伯所能够提出的社会策略必然是改良的、调和的和温和的。马克思认为阶级是生产领域的概念,由此导出的阶级行动的目的是对于生产中的指挥权、生产资料的控制权提出挑战,其结论必然是激烈的、冲突的、革命的。7、韦伯关于阶级斗争形成的条件认为,当生活机会的巨大反差不仅仅作为一种事实存在,而且还进一步促使人们将不公平分配的结果归因于:财产分配制度的不公正和具体的经济秩序结构的不公正,只有在这样的时候,阶级的成员才能够意识到他们相同的阶级地位。所以,韦伯特别重视阶级斗争形成的主观意识条件。提出阶级斗争的四个社会生态条件:第一,有直接的、集中的利益冲突的目标或敌人。第二,人数众多的成员处在一种相似的阶级地位上。第三,大型人群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第四,斗争的目标明确。这种目标往往是知识分子提出的或解释的。8、关于身份和身份群体身份群体是由具有受到同样的肯定或否定社会声望评价的人所构成的群体。身份群体的基础有三种:第一,生活方式;第二,正式的教育;第三,出身的声望或职业的声望。

身份群体与阶级不同,阶级是由经济决定的,而身份群体则是由“社会评价”所制约的声望决定的。身份群体对于阶级的市场原则是一种障碍。因为按照市场原则有钱就有地位,而在身份群体的标准中,一个暴发户的亿万富翁,由于没有教养而可能没有地位,为上流社会所鄙视。身份群体的区分显示了韦伯的所谓“价值合理行动”(valuerationalaction),即建立在行动者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信仰基础上的行动。这种行动的目标并不计较经济上的利益得失,而是价值观判断的结果。身份群体对于阶级的市场原则是一种障碍。9、关于身份群体维持的方式第一,门当户对的婚姻。第二,垄断特权获得方式。第三,发展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第四,行为惯例。身份群体之所以发挥作用都是靠行为惯例的控制。第五,来自出身的排他。10、政党与政治权力阶级的真正故土在“经济制度”里,身份群体的真正故土在社会制度里,政党的真正故土在“权力”领域里。一个政党,既有可能代表阶级利益,也有可能代表身份群体的利益,还有可能同时代表两者的利益。同样地,政党既有可能从阶级也有可能从身份群体中吸收其党员,或者从两者吸收。三、马克思与韦伯分层理论的共同点与区别1.关于分层的基本概念共同点都不同意简单的上中下等级分层概念,都认为阶级是一种关系都承认是一种经济关系都承认物质利益对于人和人群的阶级行动有影响,当然关于影响的结果,他们之间分歧很大。赖特所分析的两者区别2.在总体理论上,马克思与韦伯的区别一元与多元必然与或然对于资本主义的评价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3.在中产阶级问题上的区别三、涂尔干的分层理论

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1917)1858年4月出生于法国厄比纳尔小镇,父亲是世袭的犹太教教士幼年时曾学习希伯来文、旧约、犹太法典19世纪欧洲世俗文化蓬勃发展,终使青年涂尔干摆脱传统宗教,走上实证科学道路1879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学习成绩平平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学习一年,学习教育学、伦理学等,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影响1887-1902年在法国波尔多大学教书,,创建法国第一个教育与社会学系,自此,社会学在法国高校有正式地位在波尔多大学的15年发表重要著作1893年发表博士论文《社会分工论》1895年发表《社会学方法论》1897年发表《自杀论》,名声鹊起1896年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称“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晚年完成《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7年去世,享年59岁。1.功能主义的分层思想一般认为,涂尔干是功能主义思想的奠基人

什么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又称: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认为,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众多部分所构成的统一体,每一部分都为

维持社会整体的平衡发挥着一定功能。例如,经济系统的功能是将人们衣食住行的物质条件提供给社会,而教育系统的功能是将知识、技术提供给社会成员。社会的稳步发展有赖于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正常发挥。任何一个社会要想维持良好的运转而不发生大的问题就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涂尔干是在探讨分工的社会功能时阐述了他的思想。

分工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对于社会整体发挥作用,它将整个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成为可能

功能主义分层思想a.社会分工是必须的b.社会分工是有差异的c.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d.让适当的人去承担适当的工作e.社会职业角色的适当比例2.研究的基本点是社会失范与社会整合涂尔干认为200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出现最为严重的混乱状态,为了解决社会失范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群体,建立规范体系。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只有靠职业群体。3.以职业群体为基础的“有机团结”的新社会结构职业群体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群体的基础是因为:a.寻找职业、自我选择的力量会使相似心态的人进入相似的职业b.频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