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电子书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_第1页
经络腧穴学电子书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_第2页
经络腧穴学电子书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_第3页
经络腧穴学电子书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_第4页
经络腧穴学电子书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手阳明经络与腌穴

本章包括经络和腌穴两部分。第一节为经络,包括手阳明经脉、手阳明络脉、手阳明经

别和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颊、鼻旁。其络脉、经别分别

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第二节为腌穴,首穴是商阳,末穴是迎香,左右各20穴。

第一节手阳明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口、下齿、鼻,属大肠,络

肺,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络脉别于偏历。经别入柱骨,循喉咙。经筋结于肩前,绕肩

胛,挟脊,上额角,散络头部。

一、手阳明经脉

(一)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

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膈外前廉,上肩,出t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

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一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

孔(《灵枢-经脉》)。

【注释】

口]大指次指:大指侧的次指,即食指。

[2]指上廉:食指的槎侧边。此按曲肘立拳位描述,故称上廉。

[引合谷两骨:指第一、第二掌骨,因其分歧,合称歧骨。中间为合谷穴,即以其开合

凹陷如谷而得名。

[4]两筋:指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

[5]臂上廉:前臂槎侧,此按曲肘立拳体位,故称上廉,即阳溪至曲池穴之间。

[6]肘外廉:肘横纹外侧,约曲池穴部。

[7]躅骨:肩胛骨肩峰部。

[8]柱骨之会:柱骨,指颈椎,或指锁骨;会,此指大椎穴。

[9]缺盆:锁骨上窝部;缺盆骨即锁骨,其上有缺盆穴。

[10]交人中:经脉在人中左右交叉。

手阳明大肠经,①从食指末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槎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

第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指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槎侧

(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髅),经上臂外侧前边(手

五里、臂臊),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偶、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

⑤下入缺盆部(锁骨上窝),⑥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颈部支脉,⑦从缺盆部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夹口旁

(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口禾髅、迎香),

接足阳明胃经。

(二)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就蚂,喉痹,肩前腌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灵枢•经脉》)。

【注释】

口]颈肿:据《脉经》、《太素》、《铜人》和《素问》林亿新校正引文及《脉书》文字应

作“出页肿”。

[2]津:此后原有“液”字,《太素》、《脉经》等无。

[3]目黄:指眼睛昏黄,不同于黄疸。

[4]Mltt:孰,为鼻流清涕。蚂,指鼻出血。

[5]喉痹:指咽喉肿痛,壅闭不通。

[6]脉所过者:指本经脉外行所过之处。

⑺寒栗不复:发冷颤抖,难以回温。

本经异常就出现下列病症:齿痛,面颊部肿胀。

本经穴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口干,鼻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

肩前、上臂部痛,食指疼痛、活动不利。

当气盛有余时,经脉所过部位发热、肿胀;而气虚不足时,则发冷、战栗,难以复温。

二、手阳明络脉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鹘,上曲颊偏齿;

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

其病:实,则部、聋;虚,则齿寒、痹膈,取之所别也(《灵枢•经脉》)。

【注释】

口]曲颊偏齿:指下颌角呈弯曲处,络脉上行到下颌角,偏络于下齿龈。

[2]宗脉:意指总脉、大脉。耳中为手、足少阳、手太阳脉所总会。

[3阐:一齿。

⑷痹膈:指胸膈痹阻。

手阳明络脉,名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处分出,走向手太阴经脉;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

跨过肩峰部,上行到下颌角处,遍布于牙齿根部;另一支脉进入耳中,与耳内所聚集的各条

经脉(宗脉)会合。

其病症:实证,见弱齿痛、耳聋;虚证,见齿冷、胸膈痹阻不畅通,可取手阳明络穴治

疗。

三、手阳明经别

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鹘,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

合于阳明也(《灵枢•经别》)。

【注释】

[1]膺乳:膺,胸旁。孚L,乳部。

[2]肩鹘:此指肩峰部。

[引柱骨:此处指锁骨。

[4]出缺盆:约当扶突穴部。

手阳明经别,从手走胸,在肩峰处分出,进入锁骨上部,下行走向大肠,属于肺脏。上

沿喉咙,浅出于缺盆部,仍会合于手阳明。

四、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膈,结于肩蠲。其

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偶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想;直者上出于手太阳之前,

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灵枢•经筋》)。

【注释】

[1]^:音求,额部。《甲乙》、《太素》作“就”,杨注:“鼻形谓之孰也”。孰,原意指

鼻流清涕,作为部位名,解释为鼻旁。

[2]角:额角,额骨结节部。

[3]颔:此指颍颌关节部。

手阳明经筋,起始于食指槎侧端,结于腕背部;向上沿前臂,结于肘外侧;上经上臂外

侧,结于肩峰部。分支绕肩胛部,挟脊柱两旁;直行的从肩峰部上颈。分支上向面颊,结于

鼻旁额部;直行的走手太阳经筋前方,上额角,散络头部,下向对侧颔部。

其病症:所经过之处可出现牵扯不适、酸痛及痉挛,肩关节不能高举,颈不能向两侧转

动。

第二节手阳明腌穴

本经一侧20穴,14穴分布于上肢背面槎侧,6穴在肩、颈和面部。

本经腌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治

疗热病常用商阳、合谷、曲池;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常用合谷;治疗胃肠病常用合谷、曲池;

治疗咽喉病可用商阳、合谷;治疗肩臂痛常用合谷、曲池、手三里、臂腌和肩鹘;治疗鼻疾

常以合谷、迎香为主。针刺天鼎、扶突应注意角度与深度。

1.商阳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梯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指甲根。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之指背支和食指槎侧

动、静脉与第一掌背动、静脉分支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①咽喉肿痛,齿痛,耳聋。②热病,昏迷。③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0.2寸,或点刺出血。

【古代文献摘录】

《铜人》:“喘咳支肿。”

《杂病穴法歌》:“两井两商二三间,手上诸风得其所。”

《金鉴》:“商阳主刺卒中风,暴仆昏沉痰塞壅。”

2.二间荥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槎侧凹陷处。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第一蚓状肌腱一食指近节指骨基底部。浅层神经由槎神经的

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和食指梯

侧动、静脉的分支。深层有正中神经的肌支。

【主治】①咽喉肿痛,齿痛,目痛,鼻蚂。

②热病。

【操作】直刺0.2—0.3寸。

3.三间输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处)后槎侧凹陷处。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第一骨间背侧肌一第一蚓状肌与第二掌骨之间一食指的指

浅、深屈肌腱与第一骨间掌侧肌之间。浅层神经由槎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

有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手背静脉网,第一掌背动、静脉和食指槎侧动、静脉的分支。深层

有尺神经深支和正中神经的肌支。

【主治】①目痛,齿痛,咽喉肿痛。②身热。③手背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多卧善唾,胸满肠鸣,三间主之。”

《神应经》:“唇干饮不下,三间、少商。”

《金鉴》:“三里、三间、二间三穴主治牙齿疼痛,食物艰难,及偏风眼目诸疾。”

4.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梯侧的中点处。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第一骨间背侧肌一拇收肌。浅层布有槎神经浅支、有手背静

脉网槎侧部和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分布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

②热病,无汗,多汗。③滞产,经闭,腹痛,便秘。④上肢疼痛、不遂。

【操作】直刺0.5〜1.0寸。

【古代文献摘录】

《千金翼》:“产后脉绝不还,针合谷,三分,急补之。”《圣惠方》:“目不明,生白翳,

皮肤痂疥,遍身风疹。”

《铜人》:“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现代报道摘录】

镇痛电针双侧合谷穴5分钟后,可使延脑的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增加,并能减少因电刺

激鼠尾所引起的疼痛反应,明显而持久地减少因电刺激牙髓所引起的疼痛反应。电针合谷穴,

可提高胃镜检查成功率,其优点是镇痛效果显著,肌肉松弛良好,无明显副作用。另外还能

减轻扁桃体摘除术后的自发性疼痛及吞咽疼痛,伤口白膜开始生长时间提前。

调理胃肠道的功能针刺合谷、足三里能使胃切除术后肠胀气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

前。

预防产后出血与催产产妇在胎头着冠后于双侧合谷穴分别注射缩宫素0.2u,其产后出血

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且在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剥离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方面也

较常规肌注者优。合谷还能增强宫缩,延长宫缩时间,缩短产程。

脑缺血电针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后细胞性水肿及线粒体肿胀程度,从形态学上证实了电

针合谷穴有明显改善脑缺血的作用。同时电针合谷穴可以使脑皮质灌流量在脑缺血后降低的

基础上部分恢复,其作用发生快,但持续时间较短(约6分钟)。此过程可能与神经调节机

制有关。

慢性喉炎电刺激合谷、人迎可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及早期声带小结,具有操作简单、

无创伤、无痛苦及疗效较显著等特点。

5.阳溪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槎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

中。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一槎侧腕长伸肌腱的前方。浅

层布有头静脉和槎神经浅支。深层分布楼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②手腕痛。

【操作】直刺0.5〜0.8寸。

【古代文献摘录】

《千金方》:“主臂腕外侧痛不举。”

《百症赋》:“肩骸、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金鉴》:“主治热病烦心,瘾疹痂疥,厥逆头痛,牙疼,咽喉肿痛及狂妄,惊恐见鬼等

证。”

6.偏历络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槎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拇短伸肌一槎侧腕长伸肌腱一拇长展肌腱。浅层布有头静脉

的属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梯神经浅支。深层有槎神经的骨间后

神经分支。

【主治】①目赤,耳聋,鼻蚂,喉痛。②水肿。③手臂酸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7.温溜郑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槎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槎侧腕长伸肌腱一槎侧腕短伸肌腱。浅层布有头静脉,前臂

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在梯侧腕长伸肌和横侧腕短伸肌腱之前有槎神经浅支。

【主治】①头痛,面肿,咽喉肿痛。②肠鸣腹痛。③肩背酸痛。

【操作】直刺0.5〜1.0寸。

8.下廉

【定位】在前臂背面槎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肱槎肌一槎侧腕短伸肌一旋后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

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横神经深支的分支。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痛。②腹胀,腹痛。③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0寸。

9.上廉

【定位】在前臂背面梯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槎侧腕长伸肌腱后方一梯侧腕短伸肌一旋后肌一拇长展肌。

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和浅静脉。深层有槎神经深支穿旋后肌。

【主治】①手臂麻木,肩膊酸痛,半身不遂。②腹痛,肠鸣。

【操作】直刺0.5〜1.0寸。

10.手三里

【定位】在前臂背面梯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槎侧腕长伸肌一槎侧腕短伸肌一指伸肌的前方一旋后肌。浅

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槎侧返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及槎神经深支。

【主治】①肩臂麻痛,上肢不遂。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肠腹时寒,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铜人》:“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

《通玄指要赋》:“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

【现代报道摘录】

肩周炎多数肩周炎患者的患侧手三里穴处有明显的压痛,故在此针刺、艾灸、穴位注射、

穴位点按等均有治疗作用。

11.曲池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牌连线中点。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槎侧腕长伸肌和槎侧腕短伸肌一肱槎肌。浅层布有头静脉的

属支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槎神经,横侧返动、静脉和槎侧副动、静脉间的吻合支。

【主治】①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癫狂。②上肢不遂,手臂肿

痛,瘪病。③瘾疹。④腹痛,吐泻,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0〜1.5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

汗出,不饮则皮干热”;“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壁痿痹重,猴疯”;“癫疾吐舌”。

《千金方》:“瘾疹,灸曲池二穴,随年壮。”

《治病十一证歌》:“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便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

气奇。”

《金鉴》:“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等证。”

【现代报道摘录】

高血压针刺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脑血流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降压机理与脑内阿片受体部分介导及降心率效应有关。

糖尿病可以曲池、三阴交、阳陵泉三穴为主穴,结合分型配穴,2个月为1疗程。

尊麻疹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或加服扑尔敏。

斑秃可在该穴和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12o

12.肘髅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肱槎肌一肱肌。浅层布有前臂后皮神经等结构。深层有槎侧

副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肘臂酸痛、麻木、挛急。

【操作】直刺0.5〜1.0寸。

13.手五里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蠲连线上,曲池上3寸。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肱肌。浅层布有臂外侧下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梯

侧副动、静脉和梯神经。

【主治】肘臂挛痛,凛疡。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

14.臂腌

【定位】当曲池与肩斶连线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三角肌。浅层布有臂外侧上、下皮神经。深层有肱动脉的肌

支。

【主治】①肩臂痛,凛疡。

②目疾。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寒热,颈病,适肩臂(痛)不可举,臂席主之。”

《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瘪疡,颈项拘急。”

【现代报道摘录】

麦粒肿单用此穴可治疗麦粒肿。

15.肩鹘手阳明、阳跷交会穴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三角肌一三角肌下囊一冈上肌腱。浅层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

臂外侧上皮神经。深层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的分支。

【主治】①上肢不遂,肩痛不举,瘪疡。②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古代文献摘录】

《铜人》:“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瘗,

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唐库狄钦,若患风痹,手臂不得伸引,诸医莫能愈,甄权针肩弱二穴,令将

弓箭向垛射之如故。”

【现代报道摘录】

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按揉肩鹘穴后,能改善动脉弹性,增加肢体的血液循环,使血管的流

通量增加,血管周围的阻力减少。

16.巨骨手阳明、阳跷交会穴

【定位】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肩锁韧带一冈上肌。浅层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深层布有肩

胛上神经的分支和肩胛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①肩臂挛痛不遂。②嗦疡,瘦气。

【操作】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0.5〜1.0寸。

17.天鼎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解剖】皮肤一皮下组织一胸锁乳突肌后缘一斜角肌间隙。浅层内有颈横神经、颈外静

脉和颈阔肌。深层布有颈升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