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老师姓名:焦梦雪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为何要使用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更准确的界定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的“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外国侵略中国的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这个阶段。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一)军事侵略(1)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90---1901)(2)三次武装入侵沙俄入侵伊犁(1871)日本入侵台湾(1874)英军入侵西藏(1903-1904)(3)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沙俄入侵伊犁(1871)(4)制造系列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日军制造的旅顺惨案八国联军大肆屠杀义和团和北京人民沙俄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2、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完整(1)主要的不平等条约(1840-1919)《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割占中国领土直接驻兵设立租界划分势力范围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主要的赔款(1840-1919)鸦片战争:广州赎城费600万银元,赔款2100万银元;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1600万两白银;甲午战争:赔款23150万两白银;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

……破坏和抢劫中国文物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抢劫珠宝文物;八国联军在北京肆意抢掠;……

1、控制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二)政治控制(1)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当时的外国公使与今天的外交官的区别:当时派驻外国公使是单向的,今天是双向的;当时的使馆由外国军队驻守,今天的外国使馆由中国武警部队驻守;当时的公使以征服者和太上皇的姿态对中国政府发号施令,今天的外交官是以平等的十分从事外交活动。

(2)享有领事裁判权(3)把持中国海关,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出任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镇压太平天国;在1870年天津教案中进行军事恫下;镇压义和团;《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参加和成立反对帝国主义的组织;镇压辛亥革命。

3、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奕忻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三)经济掠夺近代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有本质的区别:近代的通商口岸是资本帝国主义抢掠中国的基地。因为它们是在不平等条约之下被迫开放的,资本帝国主义的商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自由居住、经商、设立洋行、工厂、银行等,他们控制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走私鸦片、贩卖华工,从中掠夺了大量财富。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资本帝国主义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始于《南京条约》进出口税率的降低,有利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的作用。外国人掌控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是资本帝国主义打击和压制中国民族工业,扩张其在华势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国内的商品要缴纳远高于关税额的厘金和其他苛捐杂税,同时还经常受到官吏的敲诈勒索,使华商和洋商处在不公平的竞争地位。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马关条约》签订以前,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主要是商业掠夺性资本,而非工业资本;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商品倾销又主要是鸦片输出。《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开始在华投资办厂、修铁路、开矿山,但这些资本主要不是从外国输入的,而是在中国直接掠取的。

根本不同:其根本不同点在于是否受主权约束,是否平等。前者是不受主权约束的后者是受主权约束的,今天的中国外资引进来以后必须要服从中国法律,必须要接受中国政府的管理。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与今日引进外资的区别:背景不同: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悬殊;今日中国的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参与国际竞争,且在参与国际竞争之后提高我们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结果不同:今日中国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和垄断中国的近代工业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财政控制中国的金融控制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严重破坏中国的农业经济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四)文化渗透传教士参与侵略活动例如:传教士郭士立参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传教士孟振生私改《北京条约》19世纪60年代后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办学佃户、出租房产、包揽词讼、包庇不法分子、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传统礼俗、干涉中国内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教斗争风起云涌。

郭士立(1803—1851年)原名KarlFriedrichGutzlaff早期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德国基督教路德会牧师,也是一位冒险家。他出生于德国普鲁士地区的一个裁缝家庭,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15岁时开始渴望到海外传教,曾经学过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18岁进入神学院学习,1826年在荷兰成为牧师。1827年他到达东南亚,开始学习中国南方的方言和马来语。并在华侨中传教。为了传教方便,他进入福建省一个姓郭的家族,1829年成为独立传教士。1831年,他进入中国境内,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宗教方面的,也有宗教以外的。在鸦片战争中,他曾经担任过英国军队的参谋和翻译以及向导。1834年担任“中国益智会”的秘书,并在844年成立了专门培训传道人员的“福汉会”。同时,他还是一位勤奋的著述家,有各种文字写成的著作,其中神学方面的有《上帝真教传》、《正教安慰》等;此外,他的中国航海游记和书信激发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强烈兴趣。他经常到欧洲各地演说,呼吁青年到中国传教,在他的影响下,1854年成立了“中华传道会”。1851年,他因病在香港去世。小资料:郭士立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鼓吹侵略有理。例如:广学会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中国政治家们的思想”,也就是说,要影响中国的政治方向;其刊物《万国公报》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鼓吹殖民有功。二、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反抗洋枪队的斗争洋枪队“常胜军”统帅洋枪队在训练台湾军民的抗击美国、日本侵略的斗争黑旗军统帅刘永福台湾义军首领吴汤兴台湾义军抗击日本侵略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关天培陈化成海龄刘铭传冯子才邓世昌林永升3、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英入侵西藏、云南,法入侵广西,俄入侵新疆,日本入侵台湾。瓦德西:“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3、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1)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及其原因原因之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瓦德西:“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原因之二: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最根本原因。孙中山: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一位法国议员:“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韧”,“吾故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例子一:抗英功臣林则徐、邓廷桢;重用投降派琦善、亦山,主张“防民甚于防寇”。例子二:中法战争不败而败。例子三:甲午战争期间举办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例子四:镇压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慈禧太后:“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2、经济技术的落后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素质和战斗力低下1、早期的维新思想龚自珍: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的先驱(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代表作《四洲志》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代表作——《海国图志》王韬:积极传播西方文化,呼唤改革开放,鼓吹变法图强,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原名利宾,吴县甪直人。道光八年十月初四(1828年11月10日),王韬出生于甪直镇书香门第,自幼毕读群经,博学多才,18岁便以第一名考中秀才,后应乡试不第,从此绝意仕途。1849年家乡大水,加上父亲去世,王韬接受英国传教士麦都思邀请,来到上海墨海书馆,从事编译西学书籍工作达13年。太平天国运动中,1862年2月4日,他具名苏福省儒士黄畹上书太平军,出谋划策。清廷搜获该信后下令通缉,王韬以“圣朝之弃物,盛世之罪人”身份,于1862年10月4日乘船逃离上海,开始了长达23年的流亡生活。其间他主要居住在香港,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中国的四书五经译成英文,促进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1867-1869年,王韬应理雅各之邀漫游西欧,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对欧洲的实地考察。他在开罗乘火车,在巴黎看电影,参观卢浮宫,在伦敦参观电报局、英国议院、大英博物馆,还到牛津大学发表演讲,眼界大开,思想激变。1874年2月4日,王韬在香港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自任主笔,这是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通过报纸,王韬积极传播西方文化,呼唤改革开放,鼓吹变法图强,其思想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都产生重大影响,林语堂称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1879年应日本学者邀请,王韬东游日本,都下名士,争与王韬交,盛况空前。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书40余种,如《弢园文录外编》,《漫游随录》、《普法战纪》、《法国志略》、《弢园尺牍》、《蘅花馆诗录》等。1884年经李鸿章默许,王韬移家返沪,结束了长期流亡生活。晚年在上海曾任格致书院(今格致中学前身)院长,这是我国第一所教授西方科学知识的学校。这时的王韬已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1894年、1895年孙中山、康有为相继来沪拜访王韬,畅谈中国变法图强的大业。1897年秋,王韬在上海寓所城西草堂病逝,归葬故乡甪直。小资料薛福成:赞慕西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工商立国和发展私营企业。薛福成:(1838--1894年)

清末外交家、学者。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1867年(同治六年)入曾国藩幕府,跟随镇压捻军,授为直隶州知州。1875年(光绪元年)应诏上万言书,提出“治平六策”和“海防密议十条”,其中关于刊印中外约章和国际公法以颁发州县等项建议,为清政府采纳实施。同年,入李鸿章幕府,代拟奏稿、书牍,参预军国大事的谋划。1879年写成《筹洋刍议》,论证洋务运动的必要性主张变法,在社会上发生较大影响。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