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史期末考试_第1页
非洲史期末考试_第2页
非洲史期末考试_第3页
非洲史期末考试_第4页
非洲史期末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洲史期末考试

论述伊斯兰教在北非、西非和东非沿海的传播及其产生的结果。

北非:北非地跨连接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欧洲的商路,当时是肥沃富裕

之地。同时、埃及和北非的人口是数百万潜在的伊斯兰教皈依者的源泉。

伊斯兰教在北非早期的扩张,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扩张,而宗教上的皈依是

政治扩张后延续百年的缓慢过程。在639到642的三年里,伊斯兰教征服

了埃及。伊斯兰国家在扩张中,建立里巴特的设防城镇,这些要塞确立了

达拉伊斯兰的边疆,也使扩张变得容易。后来,穆斯林军队在整个北非沿

海都建立起了里巴特,再加上伊斯兰海军最终打败拜占庭人,伊斯兰军队

到8世纪初有能力提出对整个北非沿海地区的所有权。总体来看,阿拉伯

人向东北非和北非的迁徙到十一世纪结束,持续近500年,可以分为军事

移民和部落移民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以公元642年攻占开罗和亚历山大

城为标志,使埃及摆脱了拜占廷帝国的统治;后一个阶段则使整个北部非

洲(即今天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后三国又称

“马格里布”)经历了宗教上的伊斯兰化和语言、甚至人种上的阿拉伯化。

原因:经济上,起初施行穆斯林可以免税,鼓励当地居民信仰伊斯兰

教,后来又加大对非穆斯林的税收。社会上,在当地推行通婚,鼓励阿拉

伯人与当地人通婚。语言上,在宗教与行政上统一语言为阿拉伯语。

西非:西非指撒哈拉南部直至几内亚湾沿岸、东到乍得湖的广大地区,

包括西苏丹、中苏丹和几内亚湾沿海地区。撒哈拉商路的开通促进了南北

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伊斯兰文化,使伊斯兰教和商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出

现了高度结合。与此同时,沿途逐渐出现居民点,人们从游牧转向定居。

一些定居点进一步发展为城市,起先是商业和文化中心。为了有效控制跨

撒哈拉的贸易,以便获得生活的资源和财富,政治中心或强有力的国家政

权的建立成了发展的需求,如加纳、马里、桑海和豪萨诸城,等等。

东非:东非大致是指从索马里东海岸到莫桑比克的索法拉的沿海地带

(包括一系列岛屿)及其内陆部分的狭长地带。伊斯兰教大约是在八世纪

来到东非沿海的。伊斯兰教的到来和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同时发生。阿拉伯

人和波斯人来到东非沿海定居,但没有深入内地。因为移民人数不多,而

且很快就用斯瓦希里语,所以,沿海城市无疑是伊斯兰社会,但不是阿拉

伯社会。斯瓦希里语很快发展成为沿海穆斯林社会的通用语言。桑给巴尔

岛、基卢瓦岛和科摩罗上的伊斯兰文化主要是由波斯人和阿曼人传来的并

在11世纪占据了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在马达加斯加,十世纪以后伊斯兰

教陆续在西北海岸出现。十一至十四世纪在东北海岸传说马拉加什族群的

祖先属于阿拉伯血统,但没有证据。

论述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什么是大西洋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在非洲自古以来就存在也是一个

不可否认的事实。非洲的奴隶贸易市场不仅涉及新大陆,而且早就通过印

度洋到达阿拉伯国家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在非洲内部也有广泛的奴隶市场,

通过跨撒哈拉商路贩运的奴隶主要是充当家奴、挑夫、战士和劳动力等。

此外,奴隶至今在西非的一些族群(如图阿雷格人和富拉尼人)和国家(如

毛里塔尼亚)中仍有少数留存,而且已被视为传统,这些应当有别于大西

洋三角贸易中的奴隶。而大西洋奴隶贸易,即连接欧洲I、非洲和美洲的大

西洋三角贸易。由于非洲黑人奴隶是其中最重要的商品,所以称大西洋奴

隶贸易或黑奴贸易。

原因:黑奴贸易兴盛的直接原因是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种植园热带

经济作物的发展。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当地的主要劳动力印

第安人死亡率很高,需要补充大量的劳动力,从非洲来的黑奴数量因此成

倍增长。奴隶贸易一一殖民一一传教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这一

长达四个世纪的贸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自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七

世纪中叶的初始阶段(144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在拉各斯市场上出售黑奴,

是为黑奴贸易的开端。1501年,首批黑奴被运至海地和多美尼加。1552

年,首批黑奴登陆巴西。);二是自十七

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美洲种植园的发展使其走向高潮。仅十七世

纪后半叶,从非洲大西洋沿岸卖给欧洲人的奴隶数量超过以前200年的总

和;三是自十九世纪初英、美两国先后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直到1890

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正式告终。

影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对世界的影响。西方的经济和贸易中心自十五、六世纪开始由

地中海转向了大西洋。1500-1870年,以大西洋为中心的欧、美、非三大

洲贸易体系的形成及其贸易额的巨大增长,是建立在贩卖黑奴和奴役黑人

的直接奴隶制基础上的。再者,在这一期间西欧各国间的贸易、以及西欧

与东方的贸易,其中部分与对非洲及美洲的贸易有关,世界贸易体系初步

形成。第二,对西方的影响。在十六世纪发展起来的大西洋经济体系中,

非洲奴隶的劳动帮助发展了西欧北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奴隶贸易成为资本

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黑奴贸易和美国的黑人奴隶制又为工业革命积累了

资金,促进了西欧北美的制造业、商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发展,

从而使西欧北美发展成为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

中心。这一中心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进程。

第三,对非洲的影响。大西洋黑奴贸易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

世界范围内的强制性民族迁徙。它一方面将黑人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舞蹈、音乐和宗教等),另一方面对非洲大陆本身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具体表现为:

一是对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即劳动者本身起了破坏作用。奴隶贸易在

非洲内部造成的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致使社会动荡和人口下降,直接破

坏农业生产。

二是促使非洲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西非对外联系的主要渠

道由撒哈拉商路转向大西洋海岸,开始逐渐形成对外依赖的经济布局,由此

改变了非洲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外贸易使沿海一些村落发展成为各自独立

的城邦,进而成为人口、贸易、财富和权力的中心,并逐渐沦为西方的第

一批殖民地。

三是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几乎和欧洲人对西非的贸易同时出现的是

非洲的代理商或经纪人(brokers):一部分原是欧洲贸易公司的雇员,称

代理商,他们在奴隶贸易中因聚敛财富而发展成独立经营的批发商;另一

部分是非洲人代理商,在欧非贸易中充任翻译或摘客,凭借其商业才能逐

渐积累起财富。这两部分人逐步形成一个社会阶层,成为欧非商业和文化

交往的媒介,其中有不少是非洲人与欧洲人或与来自西亚移民的混血儿。

四是导致种族歧视的直接恶果。在古代和中世纪还不存在种族优劣论。

美洲开始使用黑奴劳动是基于经济的考虑、而不是种族的原因。在新大陆

最早沦为奴隶的是当地的印第安人,在北美大陆直接取代印第安的人是贫

穷的白人契约劳工、而不是黑人。直到1661年,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通

过法案,确定黑人是“终身奴隶”。随后,各殖民地纷纷仿效,由此从法

律上确定了黑色人种的奴隶地位。

论述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殖民地的起因(柏林会议)和进行殖民统治的

政策(政治、经济、直接统治?间接统治?)

起因:1876年9月12-19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II,

1835-1909)在布鲁塞尔召开了所谓“国际地理学会议”,会议后成立了国

际非洲协会,这可被视作列强瓜分非洲的开端。冲突的焦点一开始在于刚

果河区域。比利时政府支持英国人斯坦利在刚果河沿岸建立据点,而葡萄

牙认为刚果河口自十五世纪以来就属于葡萄牙,英国站在葡萄牙一方,对

此法国声援比利时反对英、葡,德国处于政治平衡的考虑,希望缓和与法

国的关系并打压英国,在此背景下柏林会议召开。柏林会议(1884年一1885

年),又称柏林西非会议或刚果会议:由俾斯麦主持召开,14个国家参加,

目标是为了解决刚果河口的争端问题。非洲第

一次成为国际会议的中心议题,但这场会议却没有非洲国家参加。会

后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实际上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刚果自由贸易

区的划定及其保持中立的共同声明;二是刚果河流域和尼日尔河流域的自

由航行议定书;三是有效占领原则。这三个问题均由列强在非洲的争夺所

造成的,实际围绕一个主题,即自由贸易,这是与会者的共同愿望,而且

是纯粹发展经济的愿望。柏林会议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扩张从此有了国际

法,柏林会议虽然没有瓜分非洲,但制定了瓜分的原则。

统治的政策:欧洲对非洲的瓜分,不仅是通常所指的欧洲列强分割非

洲的领土和主权,还包括抢夺非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列

强在非洲建立和实行的一些殖民统治制度,包括间接统治、直接统治、特

许公司和种族歧视。

间接统治:间接统治是英国殖民政府于十九世纪90年代初在尼日利

亚北部开始实行的统治政策,其原则是保留和支持当地的行政组织,引导

其提高效率以适应经济的变化。殖民政府通过当地首领来管理殖民地可以

节省行政开支,不干扰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训练非洲人自组政府。实行

条件是当地游较为统一的政权力量。

直接统治:直接统治的核心是摧毁旧的权力结构,建立全新的殖民制

度。随着殖民统治的稳固,法国在西非和赤道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实行了直

接统治。

强迫劳动:强迫劳动是殖民当局攫取非洲劳动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

法属和葡属殖民地,强迫劳动是以“社会义务劳动”为名,迫使非洲人干

活。

特许公司:特许公司是指那些获得权力机构颁发的特许状的公司。特

许状通常是由国王或政府授予的,规定和限制了公司的权利、优先权和义

务,以及行使这些权利和义务的地区。在殖民统治建立之前、甚至殖民统

治初期,特许公司对开发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和维护殖民地的政治秩序起到

了重要作用。

种族歧视:在一些白人移民国家,统治者为了确保白人的经济利益,

通过制定法律来剥夺非洲人的权利,限制非洲与欧洲的竞争,并维持殖民

统治秩序。所以,法律是殖民政府普遍使用的种族歧视政策和手段。

非洲联盟较非洲统一组织有哪些实质性的发展(时代背景一一职能一

一机构一一理念)时代背景:非洲统一组织成立的背景是当时众多非洲

国家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然而殖民主义仍残余在非洲大陆,因而其使命是

带领非洲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历史使命。而非盟所处的时代背

景是冷战结束,世界新格局逐渐显现,曾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争夺对象的

非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并且,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

猛发展,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缔结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加快自由贸易区的

建设,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非洲面临的任务不再是摆

脱殖民统治,而是实现民族复兴。

自我定位:非统更多的是一个政治性组织,它是非洲国家自己的政治

体系,是一个单一的政治性机构。而非盟是一个统筹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全洲性政治实体。(从政治独立到发展经济一一经

济一体化)

宗旨:实现非洲的民主和稳定,消除贫穷落后,促进共同发展。

职能:非盟在政治上倡导民主、人权,推出“非洲互查评估机制”;

经济上推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要求非洲与发达国家建立“新型伙

伴关系”,全面振兴非洲I;在国家间关系的处理上,非盟改变传统非统的

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授权“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对发生武装冲突、大屠杀

和违反人权的成员国进行直接干预。

组织结构:1)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大会,非盟的最高权力机构。2)

外长理事会,非盟的执行机构。3)常设代表委员会4)非洲联盟委员会。

非洲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内容和结果是什么?(课件)

含义:“结构调整”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

实施的、旨在获得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经济重组。为了获得国际金融机构

的援助或贷款,一个国家要将其经济改造成金融机构所规定的模式,即把

所有能够带来利益和利润的国营部门转化为私营部门,实行对外开放和市

场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创收和平衡国际收支。背

景:1)七十年代以来非洲经济面临衰退,特别是石油危机给非洲经济造

成重大创伤。2)1980年,非洲统一组织发表《拉各斯行动计划》,

指出非洲当前的经济困难根源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单一的经济结构和世界

经济不利形势的影响,主要归咎于非洲国家政策以外的诸多因素。1981年,

世界银行发表了《伯格报告》。该报告认为70年代以来非洲经济衰退的根

源主要是非洲国家的经济政策失误。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后来的发展是非

洲方逐渐接受《伯格报告》的观点,接受IMF的贷款,对国内的经济政策

实行调整。

内容:1)国有企业私有化一结果是因为国有企业负债沉重,私人领

域无力取代公共领域,改革落入当权者与利益集团手中。

2)价格和汇率的市场化。

3)贸易体制自由化。

4)改革财政与金融体制。

结果:非洲国家尽管在经济调整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种种努力,但宏

观经济统计数据和发展指数都表明结果是令人沮丧的。非洲大陆的收入和

消费水平下降;外部经济条件也进一步恶化;外债剧增。总的来说,非洲

经济更加脆弱,对外依赖性加强,非洲经济进一步被推向世界经济的边缘。

经济的问题也引发了非洲内部的政治与社会危机。学者普遍认为,二十世

纪80年代是非洲“失去发展机会的10年二

结合南非反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和民主化进程,评述曼德拉其人其事。

()

结合历届中非合作论坛,论述当代中非关系有哪些特点?

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一北京部长级会议”(FOCAC)于2000年10月

10-12日举行。《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是会议发

表的两项成果性文件。《宣言》反映了双方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

题上的共识和加强中非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合作纲领》主要阐述了中

非在经贸等领域合作的具体设想和措施。双方一致同意致力于建立中非长

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

第二次中非合作论坛于2003年12月15-16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

斯亚贝巴举行,主题是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深化和扩大互利合作。作为

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项目,中国设立了“非洲人才开发基金”,承诺在这

三年内为非洲培养1万名各类人才。

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于2006年11月3-5日在北京举行,宗旨是“友

谊、和平、合作、发展二最终发表了《北京峰会宣言》和《北京行动计

划(2007-2009)k同时,中方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中非经

贸合作的八项措施,包括扩大对非援助规模(2009年比2006年增加一倍)、

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信贷、设立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援建亚的斯

亚贝巴的非盟会议中心、免除重债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向非洲开放

市场、建立经贸合作区、加强中非文教卫生领域的广泛合作。

2009年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萨伊赫(ShamelSheikh,2009年11月

8-9日)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中国提出了中非务实合作

的八项新举措,即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伙伴关系,实施100项清洁能源;

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包括建立100项科研示范和吸收100名博士后;

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设立10亿美元用于“非洲中小型

企业的专项贷款”;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免去最不发达国95%产品的

关税;加强农业合

作,包括建立20个农业示范中心和培训2000名技术人员;深化医疗

合作,包括医院和疟疾防治中心各建30所,提供5亿美元的设备和药物,

培训3000名医护人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建50所中非友好学校,

培训1500名校长和教师,政府奖学金名额为5500个,培养各类人才总计

2万名;倡议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

2012年7月19-2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

通过了《北京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2013-2015)》。围绕“继往开来,

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的主题,今后3年中国政府将采取措

施,在以下五个重点领域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

伴关系:第一,扩大投资和融资领域合作,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将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农

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第二,继续扩大对非援助,让发展成果惠及

非洲民众。中国将适当增加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

类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18000个;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帮助非

洲国家加强气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森林保护与管理。第三,支持非洲一

体化建设,帮助非洲提高整体发展能力。中国将同非方建立非洲跨国跨区

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第四,增进中非民间友好,为中非共同发

展奠定坚实民意基础。中国倡议开展“中非民间友好行动”;在华设立“中

非新闻交流中心”;继续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二

第五,促进非洲和平稳定,为非洲发展创造安全环境。中国将发起“中

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增加为非盟培训和平安全事务官员和维和人

员数量。

2015年12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在南非隆重开幕。

峰会的主题是“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强调中非合作的

本质是南南合作,是兄弟间的相互帮助,是平等互利,是合作共赢,目的

是实现中非双方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与峰会开幕同日,中国政府发布

了《中国对非政策文件》,阐述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和新

举措:包括建立和发展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巩固和夯实中非命运

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践行真实亲诚对非工作方针。习近平主持通过

了《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

动计划(2016-2018)》并作总结发言。为确保“十大合作计划顺利实施,

中方决定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包括:提供50亿美元的无偿

援助和无息贷款;提供35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及出口信贷额度,并提

供优惠贷款优惠度;为中非发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各增资

50亿美元;设立首批资金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十大合作计

划构成《中非合作论坛一一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的精

华,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对非合作的全方位蓝图,标志着中非关系将跨上

一个大台阶,进入一个新时期。

特点:

1)合作趋向于机制化,三年一次的中非合作论坛便是明证。

2)上世纪中非之间的合作更多地是围绕反对霸权、争取国际社会上

的平等地位,而当代中非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经济为中心,双方相互

借鉴经济发展的经验。特别是,非洲在“华盛顿共识”下遭受了失去的十

年,而这十年间中国采取独特的发展道路而使经济获得了腾飞,因而非洲

有动力借鉴中国模式的经验。

3)经济层面的合作,不再限于贸易,而是涉及到金融、技术、人才

各个领域。

4)合作不限于经济,而深入到人文社会、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

各个领域,合作领域呈现全方位的态势。

5)中非合作关系上升到战略伙伴关系。

6)合作不局限于政府层面,民间交流增多,如学生留学以及企业家

与会等等都是体现。

选择题准备:

最近独立的是南苏丹,2011年7月9日。

主权国家最多的洲。

采采蝇(tse-tse)活跃在大致南北纬10度之间的地带,以吮吸脊椎动

物的血为生,导致那一带自古就难以用牲口来运输货物,从而增加了人类

活动的难度。畜牧业在此地区也无从发展。

北非居民信仰伊斯兰教、而南部非洲居民选择新教、中部又是天主教

居多。

古代非洲的初始居民主要有五类:一是分布在北部的柏柏尔人

(Berbers)或阿玛兹格人(Amazigh);二是撒哈拉以南的尼格罗人

(Negroids);三是东部高原的埃塞俄比亚人(Ethiopians);四是生活在热

带雨林、属世界上身高最矮的俾格米人(Pygmies);五是

在南部非洲干燥地带的布须曼人(Bushmen),又称桑人(San)。

图玛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尼格罗人从野生植物中栽培的农作物成为世界四大农业系统之一(其

他三个分别是高加索人发展的西亚农业系统,蒙古人的东亚系统和印第安

人的美洲系统)。

马格里布(Maghreb,源于阿拉伯语,语义是“西部”,意指埃及以西

的地区)。用希腊字母来拼写埃及语,即科普特语。

阿尤比王朝,埃及,萨拉丁,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

法帖梅----阿尤比----马木路克

萨赫勒在阿拉伯语中是“海岸”(????)之意,可见阿拉伯人把撒哈拉

视作沙漠的海洋。所以,非洲大陆有三个海岸,即西边的大西洋海岸、东

边的印度洋海岸和内陆的撒哈拉海岸。穿越撒哈拉:骆驼被引进后,人

们就不再用轻便马车了。

撒哈拉属于伊斯兰地区。

撒哈拉商路---柏柏尔人

撒哈拉商路,通常也是朝圣之路。

撒哈拉商路中占主导的商品是黄金和盐。

苏丹(???????????)阿拉伯语原意是“黑人地区”,其范围包括整个

撒哈拉,南至赤道地区、西至大西洋沿岸、东到印度洋。

廷巴克图西非---贸易和文化中心。

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尼日尔一一刚果语系。

班图人扩散的原因,一种说法是人口增长。

斯瓦希里语以班图语法为主,吸收了大量阿拉伯语的词汇和发音,是

班图语中用的人数最多的一支。

班图扩散中南线(中南支)迁徙人数最多,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

由于非洲东部和中南部许多地区的铁器遗址(早、中期)分布与现代

班图各族的分布范围大致吻合(不完全一致),表明班图人扩散与铁器传

播是联系在一起的。

姆本巴?恩津加既是刚果第一位对欧洲人实行开放政策的国王,又是

第一个向欧洲人说“不”的国王。

阿拉伯人一一努比亚人:《巴克特条约》是国家间签订的非侵略性的

和平条约,在世界史上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国际关系条约。条约规定:阿

拉伯人承认并尊重努比亚人继续信奉基督教的权力;双方有权在对方领土

内自由旅行和从事贸易,政府当局应对进入本国的另一国公民的安全负责。

索马里的伊斯兰化并没有伴随阿拉伯化,不仅保留了当地的语言,而

且在阿拉伯世界中索马里是属于非阿拉伯人国家。

僧祗(Zenj/Zanji)源自波斯语,Zanji-bar,意思是“黑人的海岸”。僧

祗城邦即“黑人(沿海)城市”的意思。城邦分布自索马里到莫桑比克的

东非沿岸。

斯瓦西里文化的特征:城镇、带有阿拉伯文字的钱币。

斯瓦西里语不仅仅是由于班图人迁徙和阿拉伯人到东非融合而成的

语言,而且融合了古代到达东非沿海的波斯人和印度人的语言。

以冶铁和赤陶人像为特征的诺克文化。该文明的社会制度高度发达,

而且被认为是撒哈拉以南最早制作实物大小的陶俑的文明。

非洲的雕刻多为宗教题材,以面具和人像最为典型,包括人物雕像、

动物雕像和人们参加各种仪式时戴的面具。

埃及的金字塔和陵墓均建在尼罗河的西岸,与日落方向一致,而神庙

大多建在尼罗河的东岸,与太阳升起的方向一致。

大津巴布韦遗址规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组石头建筑群。津巴

布韦地处非洲内陆,远离沿海地区伊斯兰教的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是一种

没有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非洲文明,可能代表了撒哈拉以南一种新的城市

文化。

人种和语言的阿拉伯化和宗教上的伊斯兰化。

在通往美洲和非洲南端的大西洋航道开辟之前,掌握了印度洋季风规

律的航海家们开辟了纵横交错的印度洋航线,从而使印度洋成为世界最繁

忙的航道。

关于古代非洲的几点思考和总结:

第一,非洲人民的创造力表现为

——班图人的迁徙和扩散形成了定居的空间;

——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和农牧渔业的发展使非洲人能够繁衍后代、

生生不息;一一古朴、自然与神秘相结合的独特艺术无疑是人类文化的

瑰宝。

第二,非洲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表现为一些古代王国和帝国拥有各自成熟的制度;

——呈现王权与各种宗教或信仰相结合的统治色彩。

第三,非洲与外部世界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我们注意到

——非洲不是孤立于外部世界的大陆,她的发展自古以来就与外界有

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些国家在与外界交往中开始起作用。

黑色黄金一一奴隶。

1804年海地独立,被视为奴隶革命取得的最大胜利。

圣战运动旨在重建传统的正统伊斯兰教政体。具体而言,为了建立伊

斯兰教神权国家,需要选择学识渊博和虔诚、能根据《古兰经》和伊斯兰

律法治国、及献身于建立真正的伊斯兰体制的统治者。“圣战”(Jihad)本

意是“在主的道路上努力:图库洛尔帝国的缔造者哈吉?乌马尔?塔勒强调

“圣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首先是“心的圣战”(JihadofHeart是即净

化灵魂、同各种世俗欲念作战;其次是“经的圣战”(JihadofKoran),即

布道和理想信仰的圣战;最后才是“剑的圣战"(JihadofSword)。1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