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 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 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 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 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复习训练

一、单选题1.贞观年间,唐太宗接受宰相封德彝的建议,发布了征召中男(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男子)入伍的诏令。而魏征认为这是“竭泽而渔”,连续数次驳回这个诏令。当时魏征供职的部门最有可能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兵部2.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是()A.东汉 B.东晋 C.北魏 D.南宋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三盟()A.法显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①地取经B.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②地传授佛法C.③地向唐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D.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④地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由中央委任的官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6.贞观十六年(641年),刑部奏请对反叛者实行兄弟连坐。该奏章传给门下省后,给事中崔仁师批驳道:“诛其父子,足警其心。此而不恤,何忧兄弟?”这表明唐代()A.三省官员位高权重 B.门下省可审核奏章C.三省之间分权制衡 D.中书省可监察百官7.下图可用来研究,唐代()A.佛教传播耗费大量钱财 B.佛教的本土化趋势C.佛教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D.雕版印刷业的发展8.《隋书》记载,隋朝“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清江、襄阳、春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土著民族),其与夏人(汉族)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据此可知,当时南方()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 B.民族交融有所发展C.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D.民族地域差距较大9.496年,孝文帝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为汉人的四大郡姓,可与皇室通婚。同时,诏令鲜卑各大族改为汉姓,以穆、陆、贺等八姓为第一等。孝文帝的这些举措()A.旨在提升汉人影响力 B.解决了国家认同问题C.凸显了士族政治色彩 D.维持了社会长治久安10.下表所示为南朝时期僧尼和佛寺数量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朝代僧尼佛寺南朝宋36000人1900多所齐32000多人2000多所梁82000多人2800多所陈32000人1200多所A.儒学正统地位被取代 B.实行三教并行政策C.佛教发展呈繁盛之势 D.佛教完成了本土化1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唐宗”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杯酒释兵权 D.开创“贞观之治”局面12.下图为公元742年江南某些州的户口数量。据此可知()序号州名户数增长率呢口数增长率%密度1婺州144086281.0707152208.867.42常州102631384.5690673518.881.53润州102033302.3662706421.483.74苏州76421544.46326551061.445.85杭州86258182,2585963281.272.36越州90279248.7529589327.057.57台州838681174.04890151282.040.28湖州73306418.6477698525.074.1A.安史之乱后人口大量南迁 B.户口分布南多北少C.江南地区生产工具有改进 D.江南经济迅速发展13.下表所示为文献中有关雕版印刷术的部分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记载来源“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险”《后汉书·张俭传》晋惠帝永宁二年(公元302年),黄门传郎刘景先表奏:“臣逼太白山隐士传洛机辟谷仙方……请将其方镂版,广传天下…”[清]陈芳生《先忧集》“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十二月八日,救废像遗经,悉令雕撰”[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A.早期雕版印刷术的用途较广泛B.文献的记载与考古发现矛盾颇多C.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政府文书D.宗教活动为技术发明作出了贡献14.“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A.轻赋省刑 B.开明的民族政策C.广开言路 D.提高行政效能15.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就是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这说明三省六部制()A.加强了皇帝权威 B.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实现了民主决策 D.有利于科学决策16.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魔称:“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且华裔理殊,强弱固别,岂能与晋竞乎?何为不和以害吾百姓邪!”氐族苻坚称:“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这表明当时()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 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C.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感增强 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128(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中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职能是什么?(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材料二: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以汉制汉、以夷制夷”之策略进行统治。“以汉制汉”之方:一是仿侨置州郡县之制。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侨置州郡县”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侨置州郡县”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胡化”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摘编自吴楚克、王浩《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19.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省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摘编自王小甫等编著《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材料二:唐代的皇帝多好书法。李渊在登基之前,便已认识欧阳询,很欣赏他的字。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后渐渐变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欧体。后世在科举取士中,常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朝廷选官时,“书法遒美”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练字成了读书人的必修课,书法名家辈出。——摘编自陈少峰等编著《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介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名家辈出的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的主要原因。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辅佐国君以行治国之事者,在春秋时期多被称为“相”。终春秋之世,列国担任治国重任的“相”,皆属卿族。这些卿或随国君外出参加各种礼仪,或主持国政以决国家军政大事,实为卿权势力强大的一种表现。战国时期的“相”往往只有职官的意义,不是传统的贵族身份的标识。因为在国君的周围不需要存在能够使其“易位”的人物,而需要俯首听命的大臣。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为这一新格局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布衣卿相之局的噶矢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结构大变动中已鸣响。——摘编自晁福林《论战国相权》材料二唐初,“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起草文书诏令,原属中书省的职责,唐玄宗时则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垂相,号令征伐”,皆出其手,“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又以为天子私人,元充其职者无定员”。在代宗永泰年间,又于内朝设立枢密院,以宦官充任枢密使,“其职掌惟承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如此,则原来共同执掌军国政令、佐天子而统大政的中书省、门下省,都降低为只能照章办事的执行机构。——摘编自魏俊超《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相职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相权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君主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的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的政务执行,因此根据材料“连续数次驳回这个诏令”可知徵供职的部门最有可能是门下省,B项正确,排除AC项;兵部负责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成立东晋,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流。选择C: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可知,③地是日本,曾向唐朝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排除A:法显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排除B:鉴真东渡日本,应该是③地,②地是今朝鲜半岛。排除D:唐朝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远达欧洲和非洲,④地是西亚地区。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由中央委任的官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由各州郡分别推选中正若干人,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他们将人才分为九等,朝廷会依据这个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主要看重家世,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C项正确;宗法制是西周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排除B项;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B解析:6.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该奏章传给门下省后,给事中崔仁师批驳道”可知,门下省的给事中可审核刑部奏章,故选B项;材料中只有门下省的信息,没有涉及其与中书省、尚书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C、D三项。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金刚经卷子是通过雕版印刷术印刷的,可以用来研究唐代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故选D项;仅凭一幅图,不能得出A、B、C项结论,故排除A、B、C三项。8.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清江、襄阳、春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土著民族),其与夏人(汉族)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可知,隋朝时期,南方地区的一些土著民族与汉族杂居,使得这些人之间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相差不大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民族隔阂并没有消除这夸大了民族交融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社会秩序方面的内容,不能得知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南方地区的土著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别变小,并非差距较大,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材料“孝文帝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蒙阳郑氏和太原王氏为汉人的四大郡姓,可与皇室通婚”“诏令鲜卑各大族改为汉姓,以穆、陆、贺等八姓为第一等”及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中将汉族的士族制度引入北魏,规定汉人的四个比较大的士族可以与皇室通婚,并且将鲜卑族按照汉族的士族制度进行划分,体现了士族政治色彩,C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学习汉族的士族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并非提升汉人影响,排除A项;虽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但一些汉人对北魏政权的国家认同仍日存在问题,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并没有维持社会长治久安,北魏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南朝时期的僧尼数量较多,佛寺的修建数量也较多,整体反映了佛教此时期的繁荣发展,C项正确;虽然佛教发展冲击了儒家思想,但儒学正统地位并没有被取代,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佛教发展的情况,没有涉及儒家与道教,排除B项;佛教完成本土化是禅宗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宗指的是唐太宗,其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D项正确;秦朝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排除A项;唐太宗继位时国家就已经统一,排除B项;杯酒释兵权的是宋太祖,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42年(中国)。根据材料“742年江南某些州的户口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42年,江南一些州的户口数量增长较快,反映出此时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项正确;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给出北方户数情况,无法得知南多北少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生产工具改进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早期雕版印刷术广泛用于告示(搜捕令)和宗教典籍印刷,故选A项;目前已知最早的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后期的文物,与材料中的记述时间没有交叉,故无法由此推出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矛盾之处,故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列举所有和雕版印刷术有关的文献记载,不能确定东汉以前是否将雕印技术用于其他用途,故排除C项;材料只能体现宗教典籍印刷对雕版印刷术的运用,并不能说明宗教对技术发明的贡献,故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据题干“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从而获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拥戴,被称为“天可汗”。故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B。1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在决策层面……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集体决策的方式有利于科学决策,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加强了皇帝权威和巩固了中央集权,故A,B两项错误;在皇权体制下不可能实现民主决策,故C项错误。16.答案:C解析:题干所示为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慕容魔和氐族苻坚的相关言论,“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表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感增强,故C项正确。当时中原王朝和北方各族间战争时有发生,“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与史实,排除A、B两项;题干所示为北方少数民族积极融入“华夷一家”的政治体系,华夏认同感增强,材料并没有北方各民族间差异缩小的信息,D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17.答案:(1)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执行(2)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解析:18.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南方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北方先进耕作技术的南传;统治者的重视;人民的辛勤劳作。(2)表现:少数民族政权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各民族频繁迁徙,交错杂居;各民族具有一定的华夏文化认同;儒家思想仍作为正统精神纽带;中原汉族吸纳借鉴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解析:(1)通过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及所学可得出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由材料“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可得出南方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由材料“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可得出统治者的重视;由材料“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可得出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北方先进耕作技术的南传;结合所学可得出人民的辛勤劳作。

(2)由材料“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以汉制汉、以夷制夷;之策略进行统治。”可得出少数民族政权积极推行汉化政策;由材“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侨置州郡县’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虎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鹿”及所学可得出各民族频繁迁徙,交错杂居;由材料“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侨置州郡县’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及所学可得出各民族具有一定的华夏文化认同;由材料“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及所学可得出儒家思想仍作为正统精神纽带;由材料“‘胡化’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及所学可得出中原汉族吸纳借鉴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

19.答案:(1)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主要优点: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三省相互制衡,防范三省长官擅权;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务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社会条件:皇帝好书法;书法家的继承与创新;朝廷重视,书法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社会氛围。原因: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解析:20.答案:(1)特点:相的来源(身份)由卿大夫下移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