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0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选择题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 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 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国家多次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对此中国政府做出的有力回应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D.加入社会主义阵营4.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实行了哪一外交方针()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数109100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不结盟”5.为了对抗国际奥委会,中国和印尼等国1962年倡议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得到部分亚非国家的响应。国际奥委会则宣布封杀新兴力量运动会,新运会最后仅举办了一届。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外交形势逐渐改观 B.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C.外交依然面临困境 D.处于完全孤立境地6.1971年,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参加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的领导时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材料表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缓和 B.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7.“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8.在中日两国的某项文件中有这样的条目: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该文件内容()A.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B.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C.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亚太地区关系的缓和 D.解决了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9.在四十一届(1986年)至第四十三届联大上,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关于核裁军和常规裁军的提案并获顺利通过。在第四十四届联大期间,中国首次作为共同提案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提出“亚非拉和平与裁军中心”的提案等,并获得通过。材料体现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A.以反对霸权主义为内容之一 B.以实现裁军为首要目标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借助联合国开展多边外交10.《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的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互相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D.互利合作共赢的经济伙伴关系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据此可知,这次会议强调()A.法治建设 B.司法独立C.人人平等 D.人民民主12.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领导人说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其意在()A.树立领导人的威信 B.强调法治建设的必要性C.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D.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年,根据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民法起草,至1956年12月完成民法草案。立法工作后因政治运动而中断。1962年,开始第二次民法起草。至1964年7月完成民法草案试拟稿。这次民法典起草,因1964年开始的“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材料二1979年,我国开始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3.10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选择题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答案】B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 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 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答案】B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国家多次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对此中国政府做出的有力回应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D.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答案】A4.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实行了哪一外交方针()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数109100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不结盟”【答案】A5.为了对抗国际奥委会,中国和印尼等国1962年倡议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得到部分亚非国家的响应。国际奥委会则宣布封杀新兴力量运动会,新运会最后仅举办了一届。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外交形势逐渐改观 B.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C.外交依然面临困境 D.处于完全孤立境地【答案】C6.1971年,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参加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的领导时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材料表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缓和 B.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答案】C7.“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答案】B8.在中日两国的某项文件中有这样的条目: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该文件内容()A.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B.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C.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亚太地区关系的缓和 D.解决了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答案】C9.在四十一届(1986年)至第四十三届联大上,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关于核裁军和常规裁军的提案并获顺利通过。在第四十四届联大期间,中国首次作为共同提案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提出“亚非拉和平与裁军中心”的提案等,并获得通过。材料体现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A.以反对霸权主义为内容之一 B.以实现裁军为首要目标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借助联合国开展多边外交【答案】D10.《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的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互相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D.互利合作共赢的经济伙伴关系【答案】B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据此可知,这次会议强调()A.法治建设 B.司法独立C.人人平等 D.人民民主【答案】A12.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领导人说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其意在()A.树立领导人的威信 B.强调法治建设的必要性C.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D.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答案】B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年,根据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民法起草,至1956年12月完成民法草案。立法工作后因政治运动而中断。1962年,开始第二次民法起草。至1964年7月完成民法草案试拟稿。这次民法典起草,因1964年开始的“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材料二1979年,我国开始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工业废水处理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小麦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宠物疼痛管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安全麻醉品探测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消防闸阀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4年全球及中国数码快印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4年全球及中国工程设计外包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4年民航运输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型综合布线类合同协议
- 封闭板车出售合同协议
-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 邀请函模板完整
- 老年护理学(学习通)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习作课件
- 府谷县大昌汗乡张三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重大变动)环评报告书
- 迈瑞公司中文简介
- 搅拌车说明书
- XX大学学生中文成绩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 电动叉车控制器电路图大全
- 法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水文地质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