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1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2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3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4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者写“杨树”、“采莲”、“江南”等意象掌握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意义。2、通过分析作者的内心世界,掌握深度挖掘教材的能力。3、通过抓文中的细节描写探究作者心灵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掌握文中的“杨树”、“采莲”、“江南”等意象内涵探究作者的心灵世界。教学难点通过抓文中的细节描写探究作者心灵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虽有学习散文的经验,对散文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对作品的深度鉴赏能力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培养学生阅读写景散文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深度挖掘教材能力,多维度准确解读课文的能力。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十四课,文前有《故都的秋》,文后有《我与地坛》这样的优秀名篇,这三篇课文都蕴含这一定的哲理,要真正的读懂这三篇课文,不仅需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本节课所选教学内容主要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挖文本,走进作者的真正内心世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朱自清先生出生在绍兴,后随父定居扬州,后来自称自己是“扬州人”,可见朱自清先生对扬州的喜爱和怀念。当先生内心“颇不宁静”的时候,先生想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的净土,能让自己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就这样,作者与清华园里的荷塘才生了这段缘分,有了我们这片《荷塘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塘月色》,探究那片能让先生的内心得以宁静的净土,也探究在这片净土里作者是否能真正得到宁静?二、探究现实中的世界学生活动一:学生寻找文本中的内容,探究作者现实中的世界是怎样的?文本: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学生分析:抓关键句和关键词。比如第1句:“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解析:现实中的世界令作者心烦意乱,浮躁不安,不想待。比如第2句:“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解析:夜晚令作者心里宁静,白天却不一样。比如第3句:“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解析: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样的,晚上令作者宁静,令作者自由。比如第4句:“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解析:夜晚让作者宁静,感到自由。小结:白天作者被俗事缠身,这些事情令作者痛苦,使作者心烦意乱,浮躁不安,感觉自己没有人身自由,被束缚着。晚上游到荷塘,荷塘能使作者内心获得片刻宁静,感觉自己摆脱了束缚,获得了自由。由此可见,作者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种“压抑、心烦、痛苦”的世界。当然,作者所处的现实世界是与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息息相关。补充写作时代背景:《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从文本中探究作者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主要是为后面探究作者寻找心灵的净土做铺垫。而如何探寻作者现实世界的样子,主要着眼于文本的细节。探究作者的心灵世界学生活动二:探究作者如何排遣心中的“不宁静”?寻找作者游荷塘的路线。学生阅读文本:线路变化:家——小煤屑路——荷塘——荷塘四周——家情感变化:不宁静淡淡忧愁——喜悦——淡淡忧愁——忧愁小结:排遣心中的“不宁静”就是从家出来去游赏荷塘,通过游赏荷塘排遣心中的忧愁,借景消情。在游荷塘的过程中,不宁静的心情虽然得到短暂的排遣,但最终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脱,最后还是带着忧愁的心情回到家中这个起点。月与荷塘——心灵世界思考1:月的变化与作者心情的变化有何联系?解析:淡月——满月淡淡喜悦——喜悦思考2:满月下的荷塘是什么样子?这与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关联?解析:荷叶——荷花——荷香小结:荷本身就象征文人雅士的高洁品性,作者写月下荷塘及荷塘里的荷花,是在向世人宣告自己就像荷花一样,即使生活在污泥中,也是洁白无瑕,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塘里的荷花美丽迷人,荷香清香四溢,此时,作者完全沉浸在这一片荷塘里,人与荷塘融为一体,达到了忘我之境,忘记了身外一切,获得了心灵的慰藉,精神上得到了片刻宁静,这就是作者要寻找的心灵世界。学生活动三:思考3:文中多次写杨树,两次提到江南,多次写这些内容与作者寻找他的心灵世界有何联系?小结:多次写荷塘中的杨树,表明作者对杨树的钟爱,而杨树是江南扬州的“特征”,钟爱杨树就是钟爱江南,钟爱江南的热闹和自由。联想到江南旧俗和《西洲曲》,写旧俗的热闹,欢快,自由,衬托出作者现实中忧愁,不自由,烦闷,借此表达对欢快,自由的向往。“惦着江南”也是借江南的热闹,衬托作者的忧愁。希望能寻找到一个热闹快乐,无忧无虑,不被世俗打扰的自由世界。这样的世界就是作者向往的“心灵世界”。【设计意图】从游览荷塘路线分析作者心情变化,从月亮变化分析作者心情变化,再从杨树、江南等具有标志性代表物,分析作者心情变化,探究作者向往的“心灵世界”。由此可见,作者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忧愁的、压抑的、痛苦的”,向往的“心灵世界”是“自由的、热闹的、欢快的”。这部分设计主要就是带领学生通过深读课文,深度挖掘课文,探究出作者的“心灵世界”。通过现实世界与心灵世界的对比,就能读懂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真正意图。总结朱自清先生在现实中感到外界给自己带来压抑,忧愁,痛苦,这些外在的因素让他无法排遣,一直萦绕在他心中。在有月光的夜晚,先生想借这样的宁静夜晚,这样的月色,暂时扫除心中的阴霾,排遣心中的不宁静。当先生游荷塘时,心情还是得到暂时的排遣,这个夜晚自己变成了一个“自由人”,可以想自己所想,想江南“采莲”的热闹场面,可以“惦记江南”。但毕竟这只是短暂的“宁静”,心情只能得到片刻的缓解,并没有能真正解决面临的问题,使自己内心得到真正的“宁静”,终归还是要回到那个“不宁静”的现实生活中。作业以“朱自清精神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