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市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北荆门市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北荆门市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北荆门市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北荆门市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荆门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

案解析

湖北荆门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指由各种

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以

来,疫病就伴随而生。中华民族始终在同疫病进行着顽

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环境、社会

人生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天道、人道、

医道合一的思想。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

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

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

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

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

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

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

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

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

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

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

之则苛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

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

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

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

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

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

院、撑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

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

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

同“,密切关联。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间

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

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

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

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以

前,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往往

忽视了这一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方法

和思维模式,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

哲学思想、防治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在西周时期,我们

的祖先就已在《周易》中探索导致疫病流行的原因,注

意到气候、饮居和疫病的关系。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下,从整体上来论

述医学,它不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同时将

人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上工治未病”的养

生、防治疫病的思想。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伤寒论》,

总结出一套认识疫病的理论,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不同

治法,开创了中国医药对疫病的辨证施治方法。之后,

经过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努力探

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认识和防治疫病的理论体

系。这一理论体系对防疫抗灾、救黎民百姓于病难,起

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

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

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

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

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

控》,《光明日报》2020年03月16日15版)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道、人道、医道合一使得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由

疫病医学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

生命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华医道的核心,促进了中华

医道观的形成,并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防、

治疗。

C.天道与人道中的许多抽象理念要通过医道在实践

层面加以体现,因此只要了解了医道,我们理解天人合

一就会突破抽象的哲学层面。

D.《周易》在探讨疫病流行的原因时,注意到其与

气候、饮居的关系,此即医道与天道、人道合一思想的

具体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从解释“疫”的含义发端,指出中华

民族在同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天道、人道、

医道合一的思想。

B.文章中间四段集中论述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

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影响。

C.文章指出医道与天人合一思想“道和理同”,对

理解天道和人道思想十分重要,但在探讨时却忽视了它

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D.文章最后一段阐明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

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与创新对于今天抗疫的重

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

部分,蕴含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

B.经过历代医家对疫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探

索,中医形成了应对疫病的理论体系。

C.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悬壶济世

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中国传统医学观不仅关注医术,而且重视医德,

这对我们现代医学观有重要启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

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

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

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

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

救助项目,截至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

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L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

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

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白血病、

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儿的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

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

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

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

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

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

(2019)》)

材料二: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

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

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

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

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

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

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

人。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

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

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我国医疗

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

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

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

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

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

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步履稳健》,《人民日

报》2019年6月4日)

材料三:

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

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经过持续近三周

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

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

仍存在短板。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

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

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

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

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

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

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2020

年2月19日)

材料四: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

控措施。”在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0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

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25名来自德国、日本、美

国等8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9天的

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

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

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

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

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

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

象。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

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

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4万名医护人

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

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

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

4.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

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公共卫生服务整

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B.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

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

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C.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

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

平均水平。

D.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

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

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将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

救治保障,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倾斜性保障政

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B.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

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

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C.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

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醒人

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D.中国针对新冠疫情所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

的执行能力、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和先进技术手段的运

用都给考察组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6.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

化公共卫生体系。(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铃声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

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

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

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过道里,医生的皮鞋声“咔咔”作响,富有节奏

感。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修了指甲,

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

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

了看,都低下了头。

——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

亡!手术室内的温度好似刹那间降到冰点,人们泄气

了。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

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

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愣。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

儿,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

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

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

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

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

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

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儿,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

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

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面色就似眼前的白布一般,眼眸中

满是无奈和哀伤。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

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仿佛双腿绑上

了沙袋。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

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

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

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

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略者的炮

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

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军官。侵略者一宣

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

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

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

坐上一会儿,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

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

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

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

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

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

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

我已经决定了,请别让我带着遗憾去见上帝。医生

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

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

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

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

记本。旧报纸内,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

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

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

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

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

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

知所踪。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

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

人们说,在天堂,没有人需要知道战争何时结束,

因为那儿,永远不会有战争。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在抢救遇车祸年轻人时,作者对医生和助手都进

行了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的描写,有力突出了医

生的形象。

B.“293”这个数字在文中多次出现,这个数字分别

成了战争中狙击手哈斯勒和战后小镇医生霍克各自完成

心愿的数目。

C.因未婚妻被侵略者的炮弹炸死,弗兰克医生放下

手术刀,扛起了钢枪,身经百战,成为让敌人胆战心寒

的著名军官。

D.小说最后一段,借天堂里没有人需要知道战争何

时结束,来暗指人间时有战争的现实,语言含蓄,深

化主旨,意味深长。

8.在小镇上人们的眼里霍克医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

括。(6分)

9.你认为霍克医生是哈斯勒吗?请简述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

以自给,不足,则以六物推人休咎。固贫甚,然独好周

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

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

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

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漫矢污衾席,臭秽不可

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

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

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

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

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

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

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

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熙以

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

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

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

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

淳,瑜月,始辞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士大夫咸

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

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云: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

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

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宋濂《文宪集•李疑

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

封识之

B.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

识之

C.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

识之

D.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

封识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执业:指从事的行业。康有为《大同书》丙

部:“蛋户、乐户、丐户之别异流品,不过以其执业过

贱而抑之耳。”

B.休咎:吉凶,善恶。咎,与“体无咎言”意同。

“出门听人言之吉凶,卜来年之休咎,名曰听谶语。”

C.士大夫:中国古代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周

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

士大夫。”

D.太史氏:太史,官名,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

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氏,古代称呼帝王贵

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如神农氏。太史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他以教贫寒人家子弟

得到少许粮食维持生计,有时还要依靠算命来补贴家

用。

B.李疑扶危救困,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和平阳耿

子廉之妻都在他家受到过无微不至的照顾,人们都称赞

他是好人。

C.李疑救济他人,不图回报。金华范景淳送给他的

财物,他一文不少地寄给范景淳的儿子。两个儿子馈赠

给他的米,他也不接受。

D.李疑既有德,也有才,他的文章写的不错,曾经

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

高,愿假榻。

(2)“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

也,传其事以劝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T5题。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

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①不由人。象床宝帐②无

言语,从此谯周③是老臣。

[注]①得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在

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②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

里的陈设。③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

怂恿下,后主降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蜀汉雄壮的铁骑,以排山倒海之势,

高举战旗,飞速北进,威震中原。

B.颔联“天清杀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

又暗示了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

C.前四句写景,由春到秋,由白昼到夜间,概括

诸葛亮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

D.后四句夹叙夹议,以史实为据,尖刻而带着几

分欣慰,表明了诗人的褒贬之意。

15.尾联“老臣”两字有何妙处?请联系杜甫《蜀相》

诗句“两朝开济老臣心”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

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两句是

a”

9O

(2)在《离骚》中,以香草为喻,表明自己遭贬

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a”

(3)在《琵琶行》中,","

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

越、雄壮的乐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3月25日零时起,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区

解除离鄂通道管控,至27日,离鄂省际公路全部开

通。随着离鄂通道管控逐步解除,滞留湖北的人们可以

启程了。

新闻里,湖北各地长途客运班线陆续恢复运行,专

列专车始发,人们手持健康码,登车启程;

()。而“通道”的另一头,是交通运输

部门和目的地的“”O从这两日情况来看,交

通运输部门为了做好运输服务保障,采取了留足乘车空

间、供餐方式调整、开设专列专车、制定出站方案等办

法;高速公路设立指定服务区,协调公安、卫健等部门

加强防疫力量部署;目的地城市则提前对接,制定预

案,从站台到家门,安排专人专车接站、筛查、分流、

输送,防疫、公安等部门及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全程接

运,以防出现盲区或漏洞。

中国“动起来”了。此刻,更应当点一盏灯,照亮

那些游子返岗返乡的路。过去两个月中,那些滞留湖北

的人们,为疫情防控付出极大努力、做出重大牺牲。各

地在落实防控责任之时,多些的理解,多些将心

比心的关爱,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有可能将矛盾

,将风险化于无形。“同袍之情”不但是体现在

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

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百感交集严阵以待感同身受防于微

B.感慨万千严阵以待设身处地防于微

C.百感交集枕戈待旦设身处地防患未

D.感慨万千枕戈待旦感同身受防患未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

续拆除,执勤人员也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

B.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

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

C.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撤离了

坚守两个月的岗位,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D.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

点、路障也陆续拆除,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是(3分)

A.“同袍之情”不但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

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

程度和胸怀气概。

B.“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

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

程度和胸怀气概。

C.“同袍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体现在不

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

程度和胸怀气概。

D.“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

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

程度和胸怀气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5分)

“流量”不是原罪,,就是能

量;“国嘴”更不是刻板形象,“国嘴”用好了意味

着权威,意味着可信。当主流媒体与带货大V“共谋”

一件造福湖北的事情,“小朱配琦”这场直播就很有意

思了:一款热干面被总结成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

心”;,因为“奇变藕不变,符号看

象限”!朱广权和李佳琦的同框是融媒体最好的尝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拥有共同的目标,这次都是“带

货”、都是帮扶湖北,用互相欣赏的眼光和互相学习的

心态,各司其职各显神通,共同把一件事做好。

,只是引导大家买了一包热干面、一盒小

龙虾而已。

21.下面是网友设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LOGO图案,

请写出除文字部分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

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6分)

2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在疫情严重的时候,

全国人民支援湖北。4月8日,战疫两个多月的武汉

解封,荆楚大地,重焕新生。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国,走

上了支援国际抗疫的道路。据报道,截至目前,中国政

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医疗

物资援助;中国还向世卫组织捐助2000万美元,累计

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中国地方政府、企

业和民间团体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

捐赠了医疗物资。

对此,国人有赞同,有不解;国际上甚至有人

诋毁、污蔑。作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中学

生,你怎么看待此事?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得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2020年荆门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l.D(A“由疫病医学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

合性的人文生命学”错误,曲解原文“使得中国古代的医

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

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

生命学”之意;B、“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

防、治疗”错误,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哲学思想,不能

对中国医学提供具体指导;C、“只要,”,就”的说法错

误,过于绝对。)

2.C(“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陈述对象错误,张

冠李戴。)

3.C(“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错

误,两者并无必然联系。)

4.B"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于文无

据。

5.A与原文“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

生签约服务”和“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

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不符。

6.特殊群体方面: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

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

的救治保障。软硬件建设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

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法

律法规建设方面:深刻认识我国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较大

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

设,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

系。(每点2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B文中“293”不是狙击手哈斯勒完成心愿的数目,而是

他射杀的重要人物数目。

8.脾气温和。在大家的印象中,医生话不多,从不冲人

发火。

淡泊名利。曾有大医院高薪聘请他,但是他为了完成心

愿拒绝了。

勇于担当。医生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主动来到小镇救

死扶伤,救回来292名重病患者,最后还拯救了自己的

灵魂,完成了生命的救赎。

(答对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是。

(1)抢救第293位病人之前,他说:好,全了,刚

好,感谢上帝。病人已然死亡,他仍坚

持抢救,为了完成拯救293人的目标。

(2)大医院高薪聘请,他没有去,是因为要完成一个

心愿,根据后文,心愿应该是拯救和他射杀人数一样多

的病人。

(3)医生很喜欢去安葬弗兰克情侣的溪边散步,拔坟

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直到走不动的那一

天。

(4)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

击枪。

(5)医生去世的时候,胸前放着的旧报纸和笔记本。

旧报纸内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

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

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

(能肯定是并能答出3点给满分,只肯定是但不能答出

理由给1分。)10.C

U.A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

12.C“他一文不少地寄给范景淳的儿子”表述有误。寄:

寄存。他寄存在邻居家里。

13.(1)(景淳)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

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

病。”(被:遭受;舍:收留;假:借;各一分,句子

通畅2分)

(2)“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我为

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见:同现,显现;伤:痛心;传:记载。各一分,句

子通畅2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一页共一页

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

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钱不够,就靠给人推算运

气好坏来赚钱。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

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

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

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

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

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

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

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不久

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

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

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

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

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

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

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

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

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

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

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

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

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

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把

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此

时,他的妻子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肯收

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李疑见到了这一幕,

问清楚了原委后,回到家中对妻子说:“谁没有危急的时

候呢?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家的房子四处行走,况且人

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很容易造成

母子丧命。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

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

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李疑让妻子

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自己照顾范景淳一样。过了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二页共二页

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他不要耿子廉妻子

的任何报酬。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

都喜欢与李疑结交。凡是认识李疑的人都称道:“好人

啊,好人!李疑读了一些书籍,文章也写的很好。李

疑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然而

高尚的品行最为人们所称道。

宋学士说:“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没有

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所做的

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

论语》上说:“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

我为

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14.D“尖刻而带着几分欣慰”有误,应为“悲切而中肯,

含而不露”。

15.对比。将谯周和诸葛亮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

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讽刺。“老臣”本是杜甫对匡世扶主的诸葛亮的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