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讲稿_第1页
中医眼科讲稿_第2页
中医眼科讲稿_第3页
中医眼科讲稿_第4页
中医眼科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眼科讲义》

宿敏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

2007

总论

眼在人体中虽然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它却有

很多功能,1、它可以视万物。2、眼是心灵的窗

户。3、眼还能传情。所以失去了它,会给工作、生

活、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人们常常用“要象爱护

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这足以说明眼睛在

人体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中医眼科发展简史

中医眼科的发展是漫长的,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

的历史中同眼病作斗争的智慧的经晶。也是我国宝

贵遗产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

顺的。大体可分为这么几个时期。

一、萌芽时期

中医眼科的萌芽时期远在上古时期,它经历了

商、周、秦、汉这么几个朝代,大约1500——1800

年。但对眼病的认识是肤浅的,在这一时期,我们

的老祖先通过一段漫长的一证一法,一证一药,和

祈祷、占卜等治疗眼病的年代之后,开始向着探索

眼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以及辩证论治的方向

进步。自从有了文字出现以后,有关眼病的医药知

识逐渐有了记载,不过最初多散见于各种书籍和文

献中。

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祈祷辞和讣辞中

知道,早在殷武丁时代,把眼命名为“目”,生了

病的眼叫“疾目”,完全丧失视力的称为“丧

明”。在《荀子•非相》中记载:“禹(夏朝的第

一个大王,主治过洪水)跳,汤(商汤王)偏,尧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舜叁眸子”。《史记-项

羽本记》:“项羽亦重瞳子。”这是世界上瞳孔异

常的最早记载。

在眼病的治疗方面,据《史记・扁鹊列传》记

载:“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

医。”老人不外乎就是腰酸,腿痛,眼不明,耳不

聪。所以扁鹊为耳目痹医。它是最早从事眼科治疗

的医生,(有文字记载的)。医术是很全面的。

以上这些都是一般史料的记载,慢慢随着人们医

药知识的不断积累,丰富,出现了医药专著,所以

眼病的知识在医药书籍中也有了比较集中的记载及

论述。

比如:《内经》它强调了整体观念,从眼的解

剖、生理,病因病机,针刺疗法等都做了初步的论

述。并将眼局部组织按与脏腑相应的关系,大体划

分为瞳子,黑眼,络,白眼,约束,目系等。还记

载了30余种眼部病症,对我们眼科的发展起到了很

重要的作用,虽然看起来是很粗糙的。但当时是高

水平的。很多理论还在指导着我们的临床。五轮八

廓就是在《大惑论》“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

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

眼,肌肉之精为约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又如《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载了365味药,有

眼科药物72味,书中所记载的功效现在看来是确切

的,如决明子主治青盲,菊花主治目欲脱,泪出。

菟丝子、蓑藜子、蔓荆子、荒蔚子、青箱子明目

等。现在仍被眼科所常用。反回来看,古人的成就

就是经验的结晶。

《伤寒杂病论》在部分杂文中,记载了十几种眼

部病症,是张仲景从整体观念出发,参合全身脉

症,辩证施治,为眼科应用全身辩证论治的方法奠

定了基础。如近代眼科专家陈达夫(成都中医学院

教授)在《内经》《伤寒》的基础上,宗六经为

纲,将眼科传统的局部辩证与全身辩证有机的结合

起来,发展成为眼科的六经辩证理论。

另外还有《脉经》《针炙甲乙经》《山海经》

等,里面都有一些零散的记载。在汉代以前,眼病

医药方面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散在于一些书籍

中,连独立的章节都谈不上,所以说是萌芽时期。

二、迅速成长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从魏到唐约600—700年时间,此间

中医眼科迅速成长,不少医著有了关于眼病的专

论,而且还出现了一些眼科的专门著作,眼病的诊

治也逐渐向着专科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很不稳

定,遗留于后世的医籍资料不多。据记载,南北朝

有《陶氏疗目方》和《疗耳目良方》。《陶氏疗目

方》可算是我国最早的眼科专书,可惜二书早已佚

失,内容不太清楚,所以对后世也没有产生什么影

响。

在隋唐时期,我国重建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尤

其是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中外交通发

达,文化技术交流频繁,祖国医学发展很快,成绩

显著,眼科学也迅速成长。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医学著作,其中对眼病的记载

就比较多了,如:

①《诸病源候论》第28卷是目病诸候,集中收集

了眼病38候,另外还在其它诸候中收集了十余候。

②《千金要方》在七窍病中首列目病,论述了眼

病的病因,并介绍了外敷、内服81方。

③《外台秘要》收载150首眼科处方,首先提

出了金针拔障术:“脑流青盲眼,宜用金篦决,一

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

④唐代盛传的《龙树眼论》在《医方类聚》中

改称《龙树菩萨眼论》,书中论述了眼病的起因及

各种眼病的治法,并且比较详细的说明了金针拔障

的方法。

这个时期还有其它的眼科成就:

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唐代就能安置假眼。《太

平御览》中说:“唐崔嘏失一目,以珠代之”。

《吴越备史》中也记载:“唐立武选,以击球较其

能否,置铁钩于球杖以相击,周宝尝于此选,为铁

钩摘去一目,睛失……敕(帝王的诏书命令),赐

木睛以代之。木睛不知何木,置目中无所碍。视之

如真睛矣……”。由此可见,我国在九世纪就能安

置假眼,并有珠和木质,装上不仅无妨,还很逼

真,所以世界上装置假眼,我国最早。

在唐代,五官科已正式从内、外科中划分出

来,自成一科,名为耳目口齿科。它标志着包括眼

科在内的中医五官科学的发展,并为专科的进一步

化分打下基础。

三、独立发展及兴盛时期

从宋代直至清代的鸦片战争,经历了近900年

的时间。

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特别是活字版

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业的发达,更利于医学著作的

传播。有关眼科的医药著作有:

㈠《太平圣惠方》:100卷。其中有眼科2卷,

介绍了眼科的钩、害!J、镰、洗等手术。并对金针开

障法作了比较详细的交待。

㈡《经济总录》:共200卷。眼科12卷,有方

有论。全书用于眼病有760多个方子,但缺点是方

子较大,16-17味药是通常方剂,多则可达20-30

味,也介绍了钩、害I」、镰、洗等手术方法,并写出

了适应症。

㈢《秘传眼科龙木论》:是一本著名的眼科专

著,但没有考证出确切的著者和成书年代,书中主

要内容是按内、外障分类,记叙了72种眼病的病

因、症状和治疗。并介绍了金针拔内障以及钩、

割、镰、洗等手术方法。

㈣《银海精微》也是一本眼科名著,假托孙思

邈所著,(古人与今人不同,不图名,甘当无名英

雄)。书中首先叙述了五论八廓学说和中医眼科辩

证的一些基本知识,接着列叙81种眼病的病因证

治,并附有眼病简图,此外还介绍了按五轮顺序检

查眼病的方法等。在总论中对八廓又分别加上了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正名。

其它眼科成就:

①宋代发明并使用了眼镜,《洞天清录》记载:

,老人不辩细书,以此掩目则明,”还有“大

如钱,色如云母,”“,眼镜也”。在宋代,我

国已开始用眼镜矫正视力了。

②宋代所设从事医疗及医学教肓机构,叫太医

局,下设九科,其中又把眼从唐代所设耳目口齿科

中划分出来,独立成科,从此以后历代都有眼科。

国外独立设科是1851年,距今仅150年,是德国人

发明了眼底镜后独立出来的。

③金元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活跃时代,学术空气是

活跃的。金元四大家对眼科也是有促进的。在这个

时期又出现了眼科专著《原机启微》,倪维德著,

分上、下两卷。倪维德注重整体观念,论治有方,

有攻有补的治疗手段,内外兼施,而且具有不执偏

见的科学精神。

④明代出现了《证治准绳》、《本草纲目》、

《普济方》等医学著作。在眼科出现了专著《审视

瑶函》,傅仁宇著,又叫《眼科大全》,全书六

卷,可分为两个部分。记载眼科用方300余首,除

大量运用内服药外,对针灸、外用药治疗及手术等

也很重视,此书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医眼科的一本

重要专书。

⑤清代出现的眼科专著有《目经大成》,黄庭

镜著,全书分三卷。有人说他象文人,不象医家,

有秀才味,有时故弄玄虚,如目赤肿,他说“彩云

捧月”。但他具备了现代科学的概念,亲自解剖了

猪眼球,与宗教迷信及错误观念作了斗争。书中将

传统的黄膜上冲改为黄液,强调整体观念。由于作

者本人精于眼科手术,临床经验丰富,所以记载手

术方法尤其详尽,将金针拔内障手法进一步归纳为

金针开内障八法,至今还在应用。顾锡著的《银海

指南》4卷,较全面论述了五轮八廓,眼病的病因病

机,脏腑主病及全身兼证等。记载内服药方170余

首,外用药方11首,但他不主张手术疗法。

四、衰落与复兴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来年,清朝政府和国

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使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使祖国医学饱受摧残,中医眼科学的处境同样

艰难,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医眼科

较有创见的著作不多,陈国笃著的《眼科六要》和

黄岩著的《秘传眼科纂要》在当时还有一定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人民

的医药卫生保健事业,而且非常重视发挥祖国医学

的作用,特别是制定了中医政策,为了继承和发扬

祖国医药宝贵遗产,从1955年开始,全国由中央到

各省市先后成立了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院校。因

此,祖国医学得到蓬勃发展,中医眼科也有了显著

发展。

目前,在全国各地较大的中医科研、教学、医疗

单位,眼科多单独设立科室。多年来,在研究整理

中医眼科文献,撰写论文,编写中医眼科专书和各

种教材,总结老中医临床经验,培养中医眼科人

才,建设队伍,使用中医药防治眼病,改进某些手

术疗法,以及吸收现代医学某些检查方法,丰富中

医对内障眼病的观察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成绩,

使中医眼科学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总之,形势大

好,越来越好!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解剖生理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础,因此在

学习眼科临床知识之前,将其结构形态和功能特

点,再重点复习一下,以便能更好地认识在疾病时

所出现的异常现象的本质,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眼

病奠定下牢固的基础知识。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由眼球、视神经、视路、

视中枢和眼的附属器组成。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是:结构复杂,组织精细,机能特殊。所以轻微的

损伤,亦可带来严重后果。

一、眼球(图)

眼球在眼框之中,前有眼睑保护,后以视神经和

脑相连,眼球外有眼外肌附着。眼球大致成球形。

成人眼球前后径约24mm,横径约23.5mm,其结构

可分为眼球壁和眼内容物两部分。

(一)、眼球壁:就是眼球外壳,由三层膜状组织

构成。

1、外层:是一层纤维膜,有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

眼球内容的功能。分为角膜和巩膜二部分,二者交

接处称为角膜缘,此处有一血管网,由睫状血管和

结膜血管所组成,主要功能是供给角膜营养,当角

膜、巩膜或虹膜睫状体发生炎症时,即引起该区炎

症。其深部有一环形管道称巩膜静脉窦。

①.角膜:占纤维膜的前1/6,呈横椭圆形,前凸后

凹,横径为11.5mm,纵径为10.5mm,角膜如同表

的玻璃盖在表面上一样,是光线进入眼的必经之

路,起着重要的折光作用。它的特点为:透明、无

血管、感觉N丰富和有规则的弯曲面。

②.巩膜:占纤维膜的后5/6,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

成,质地坚韧,乳白色不透明。巩膜实质层由胶原

纤维交错而成,此层血管稀少,一旦发生病变,病

程缓慢而迁延。

2、中层:又称葡萄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亦

称血管膜或色素膜,对眼内组织有营养和遮光作

用。由前至后分三部分。

①.虹膜:位于前后房之间(在黄种人呈棕褐

色),角膜之后,晶体之前,其中央有小孔称瞳

孔,虹膜内有瞳孔括约肌(受付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扩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受光刺激即

行收缩,这种功能叫作对光反射。

②.睫状体:位于巩膜内面,呈环带状,从虹膜根

部伸延至脉络膜边缘。它的横切面呈三角形,底边

面向前房及虹膜根部,尖端向后与脉络膜相连接。

睫状体前部较厚,呈冠状突起,称为冠状部或睫状

突,其上覆有睫状上皮,产生房水以营养眼球内部

组织。在睫状突上有许多交错的透明小带,称悬韧

带,借此将晶体固定于睫状冠中间。其后部较平坦

叫睫状体扁平部。

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付交感神经支配)和丰富

的血管组成。当睫状肌收缩或松弛时,可改变晶体

的屈光度而产生调节。所以睫状肌又称调节肌。由

于睫状体含有丰富的血管和N,故炎症时渗出和疼

痛亦较明显。

③.脉络膜:前接睫状体扁平部,后止视N周围,

主要由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供

给视网膜和玻璃体以营养,并有遮光作用。

3、内层:是一层极薄的神经组织膜,称视网膜,

紧贴于脉络膜之内,起自锯齿缘,止于视N乳头,

它接受外界光线刺激而引起感光作用。视网膜质薄

透明,在眼球后极视网膜中央部有一构造特殊的小

区叫黄斑。其中央有一针尖大小的,呈漏斗样凹陷

的反光点,称中心反射,也称中心凹,是视觉最敏

锐之处。在黄斑内侧约3―4mm处有一圆形盘状隆

起称视N乳头,即视乳头,直径1.5mm,是视网膜

神经纤维聚集处。从视乳头中心,出来视网膜中央

动脉和静脉,分颍上支、颗下支、鼻上支、鼻下支

四支分布于视网膜,供应视网膜内层营养。其中任

何一个血管系统的循环发生障碍,都能引起视网膜

的损害。

(二)、眼内容物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透明体。

再加上角膜构成了眼的屈光系统。

1、房水:为无色透明的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由

睫状体产生,充满于前后房之中。它是不断产生和

排出的,它供给角膜、晶体、玻璃体营养,同时是

维持眼压的重要因素。

角膜和晶体间的空隙被虹膜分为前、后房。房水

的循环是首先由睫状体产生进入一后房经瞳孔一

前房一前房角经泸帘一巩膜静脉窦一入血循环。

2、晶状体:是由弹力纤维构成的透明体。呈园

形,双凸透镜样,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

前,借悬韧带固定于睫状冠的中间。无血管,神

经,由房水供给营养,富有屈光力。能自动调节,

改变其屈光度。这当然是指儿童及青壮年的。随着

年龄的增长,其晶体弹性逐步降低而趋于硬化,调

节作用亦随之减弱而出现老花眼(老视)。

3、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体(如鸡蛋清),

充满晶体与视网膜间的整个空腔,占4/5,以维持眼

球形状,支撑视网膜使之紧贴脉络膜,无血管,神

经,由房水供给营养。新陈代谢缓慢,无再生能

力。如被炎症侵害,玻璃体又极易成为细菌的良好

培养基,并在受机械性损害或代谢失调的影响时发

生变性、液化、混浊等,从而影响[视力。例如:在

做白内障摘出术时,要非常注意玻璃体脱出,如稍

不小心,手重了就会引起玻璃体脱出,而引起液

化、混浊,使术后视力受到影响。

二、眼的附属器官

(一)、眼眶:为保护眼球的骨组织,由七块颅骨

构成(上颌骨、腭、额、蝶、颤、筛、泪),成为

底向前,头向后的方锥形骨腔。眶尖处有视N孔,

眶上裂和眶下裂是视N和眼A通过的地方。眶上裂

有动眼N、滑车N、外展N、三叉N第一支和眼上

静脉,眶下裂有眶下动脉和三叉N第二支通过。

(二)、眼睑:为保护眼球的软组织,复盖于眼球

前面,分为上、下睑,能随意开闭。有保护眼球和

防御外伤的作用。上下睑在内、外侧相接,称内、

外眦。在近内眦处,上、下睑缘各有一小孔称为泪

点,是泪小管的进口处。

眼睑组织共分五层:①眼睑皮肤、②皮下组织

③肌层、④睑板、⑤睑结膜

(三八结膜:是透明的菲薄粘膜,贴于巩膜前面

和眼睑内面,内有环状细胞和付泪腺,分泌泪液,

有湿润眼球的作用。当有重度沙眼破坏结膜时,则

出现眼干燥症。

结膜可分为三部分:①睑结膜、②球结膜、③穹

窿结膜。其共同形成的囊状空隙称为结膜囊。

(四)、泪器:包括泪腺、泪道

1、泪腺:位于眼眶前部外上方的泪腺窝内,开口

于结膜囊,它的功能是分泌泪液,湿润眼球。在有

异物进入眼内时,可分泌大量泪液将其冲出。泪液

内含氯化钠和溶菌酶,所以有轻微的杀菌作用。

2、泪道:是排出泪液的道路,其路径是:

上、下泪小点一上、下泪小管一泪囊一鼻泪管一

下鼻道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人哭的时候,除流眼泪外,

清鼻涕也特别多,这就是因为眼泪突然增多,通过

泪道这个途径排的也多,就从鼻子里流出来的缘

故。故人在哭的时候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如果

泪道的某一部位发生阻塞时(炎症、肿瘤等),即

导致溢泪。

(五卜眼外肌:眼球的运动是依赖6条不同的眼外肌

(横纹肌)的配合来完成的。有内、外、上、下四

条直肌,上、下两条斜肌。眼球无论向什么方向运

动,两只眼的12条肌肉都必须参加运动,以保证两

眼所视的物体在视网膜的对应点上成象。经视中枢

的融合而完成双眼单视。一旦眼肌运动失调,就会

产生复视。(做眼肌的运动方向演示)

三、视神经和视路

1、视N: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于视乳头,穿过巩

膜和脉络膜而出眼球,成束状如细绳,即神视经

(全长约35—55mm)。视N周围的鞘膜上有许多

感觉神经,当急性视N炎时,转动眼球会引起痛

感。

2、视路:由视网膜接受外界光线刺激,产生光

化学反应后,将光觉冲动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从

而产生视觉的途径称为视路。包括视N,视交叉,

视束,外膝状体及视放线等。

第三、四章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其五轮概要

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识到眼虽然是局部

器官,但它与全身,尤其是与脏腑经络有着非常密

切的联系。另外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经过长期实践

总结出来的独特理论。因此,要诊治眼病,就应该

明确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并对五轮学说有一个全

面的了解。

一、眼与脏腑的关系

眼之所以能视万物,辩五色,审长短,查秋毫,

是依赖五脏六腑之精的灌注。《灵枢大惑论》有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这说

明眼是依靠脏腑精气的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而发挥视觉的作用。

1、眼与心的关系:

心主血脉,司人体血液的运行。血是由水谷精微

注入血脉化生而成,能荣养四肢百骸。心主运血之

脉,脉是运血之道,血在脉中运行,需靠心气的鼓

动,如果心气充盛,则血运不息,两目可不断得到

血的滋养而视觉正常。如果心血不足,亡血过多,

则视觉障碍。

2、眼与肺的关系:

肺朝百脉,主人身之气。气为血帅,气血并行,

而敷布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如果肺气

旺盛,全身气机通调,则脏腑之气就能上注于目而

使眼目精明。反之,如果肺气不足,脏腑之气不

充,则眼目昏暗。故《灵枢•决气篇》说;“气脱

者,目不明”。

3、眼与肝的关系:

肝为藏血之脏,开窍于目,其精气上通于目。如

果肝血旺盛,肝气条达,则“目受血而能视”。如

果肝血不足,肝气不和,则目不明,视物昏花,甚

至不能见物。

4、眼与脾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营血精气皆赖以化

生。如果脾运健旺,生化之源充足,目得所养,则

目光有神。如果脾虚不运,则两目失养而目光昏

暗。李杲在《兰室秘藏》说:“夫五脏六腑之精

气,皆秉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

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

能归明于目矣”。

5、眼与肾的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

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脑

为髓海,目由目系与脑相连。精是维持人体生命的

基本物质,肾精充沛则髓海丰满,目受精之濡养,

则目光敏锐,若肾精亏虚,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上

注于目,目失濡养,则眼目昏暗。

由于五脏六腑互为表里,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协

调,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眼与六腑同样也有不

可分割的联系。六腑受盛水谷,水谷的精微由此生

化,糟粕也由此传出,共司出纳,消化,传输等一

系列功能,是供给包括眼在内的全身各器官的营养

的源泉。因此,六腑受病,同样也会在眼部表现出

来。

二、眼与经络的关系

眼与脏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眼与心的关

系,肝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秉受于脾,

上贯于目等等。但眼与脏腑的这种密切关系,都是

通过经络来贯通的、来联系的、来完成的。经络是

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分布于全身,内联脏腑,

外联肌肤、五官、筋骨,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

网,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是由于经络的

贯通,才使人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活动系统,来保持

视觉的健全。所以,我们的眼睛才能视万物,辩五

色、审长短、查秋毫。十二经脉按脏腑表里、经络

相通的关系来看,直接或间接的都与眼有关。

这些,大家在学习经络和针灸的时候都学已过

了,在这儿我们就简单的把与眼有关的穴位及主要

经络再复习一下。

与眼有关的经络不外乎有这样的三种情况:

(一)、起于眼或眼周围的经脉

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的晴明穴。

2、足阳明胃经:起于眼周围的鼻旁,与足太阳

膀胱经交于睛明。

3、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的瞳子穴。

(二)、止于眼或眼周围的经脉

1、手阳明大肠经:有一条支脉,交叉于人中,分

布在鼻的两侧,与足阳明胃相接。

2、手少阳三焦经:有一条支脉,经丝竹空穴,与

足少阳胆经接于瞳子穴。

3、手太阳小肠经:有两条支脉,一条至目锐眦与

手少阳三焦经接于瞳子穴,一条至目内眦与足太阳

膀胱经接于睛明穴。

(三)、经过眼或眼周围的经脉

主要有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它们都各有

一条支脉联系眼珠内通于脑的脉络(目系二视神

经)。

其余的分布于奇经八脉,和分布于眼周围的经

筋在临床上应用较少,我们就不讲了,大家可自己

看看。

由这儿(图)可见,分布于眼四周的经络是致密

的,通过这些经络与眼的联系,一方面把人体脏腑

之精、气、血上注于眼,供眼营养之需,另一方面

使眼与全身活动统一协调,从而发挥它的正理功

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

气上走于目而为晴。”《素问•五脏生成篇》说:

“诸脉者,皆属于目。”后世也有“眼通五脏,气

贯五轮”的说法,“通”和“贯”正说明了经络与

眼睛和内脏的相互联系作用。

三、五轮概要。

历代眼科文献,多以五轮八廓立论。五轮学说最

早见于《太平圣惠方》,八廓见于《三因方》。以

后各书中对五轮的记载均是一致的,但对于八廓的

部位、涵义及作用等论述颇不一致。八廓在临床中

应用效少,所以,在此重点介绍五轮学说。

(一)、五轮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的独特理论,它概括了眼的

解剖、生理、病理,是古人根据眼与脏腑、经络的

关系,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把眼睛分为五

轮,来应五脏,把它叫做轮,是取其形圆像车轮,

能灵活运转,以及层层相护的意思。如《审视瑶

函》中说:“夫目有五轮,属于五脏,皆五脏之精

华所发,名之日轮,其象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

也”。眼的各个部位与特定的脏腑存在着密切的联

系。在《灵枢・大惑论》指出:“五脏六腑之精

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

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

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窠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

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向项中。”所以将胞

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五个部分来分属脾、

心、肺、肝、肾五脏,分别叫做肉轮、血轮、气

轮、风轮、水轮,将其作为指导眼科临床实践的理

论依据。认为如果五脏有病,必现于轮,反之,轮

有病也必影响于脏腑。分别看一下各轮:

1、肉轮:指上下胞睑,能司开合,保护眼球。胞

睑在脏属脾,因脾主肌肉,故称为肉轮,脾与胃相

表里,故肉轮疾患多与脾胃有关。

2、血轮:指大、小两眦及其血络,包括眦部的皮

肤、结膜、巩膜、血管,及上下泪点泪湖等。两眦

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为血轮,心与小肠相表

里,所以血轮的疾患与心或小肠病变有关。

3、气轮:指白睛,包括球结膜及前部巩膜,具有

保护眼球内部组织的作用。白睛在脏属肺、肺主

气、故称为气轮,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气轮疾

患常与肺或大肠的病变有关,但因白睛与黑睛紧密

相连,发生病变时,常互相影响。

4、风轮:指黑睛,是光线进入眼内的必经之路,

并有保护瞳神及其它眼内组织的作用。黑睛在脏属

肝,肝主风,故称风轮,因肝与胆相表里,故风轮

疾患常与肝胆病变有关,此外,黑睛与黄仁相邻,

由神水相隔,故黑睛疾病深入时,常易波及黄仁、

神水及瞳神。

5、水轮:指瞳神,包括神水、晶珠、神膏视衣及

目系等。是司视觉的重要部分,在脏属肾,肾主

水,故称水轮。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疾病

常与肾和膀胱的疾患有关。但因瞳神结构复杂,经

古今许多医家实践证明,除与肾和膀胱有关外,与

其他脏腑也有密切的关系。

附表:(五轮部位与脏腑关系及功能表)

五轮部位脏腑功能

肉轮胞睑脾胃司开阖,保护眼球

血轮两眦心小肠涵养白睛、黑睛

气轮白睛肺大肠保护眼内组织

风轮黑睛肝月旦涵养保护瞳神

水轮瞳神肾膀胱司视觉

(二)、五轮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

五轮分属于各个脏腑,是根据《内经》所阐述的

脏腑,经络与周身各个器官的关系这一理论,并经过

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古人的经验认为轮属

标,脏属本,故一般而言,轮者有病,多由脏气失

调所致。

因此如果不认清轮位和轮病的症状,就不能分析

眼病的本质,也就无从诊断眼病的证候与内脏病变

的关系,就会造成标本不明,用药不当。

故《审视瑶函》有:“症候不明,愚人昧路,经

络不明,盲子夜行。”的告诫。因此在临证时,除

分析眼的局部症状外,还必须结合全身情况来进行

辩证分析。

五轮和所属的脏腑分别相应,故当某脏某腑发生

病变时,常常在相应的轮位,出现症状。基于这一

原理,观察眼部外显的症状,可以推断脏腑内蕴的

病变。

例如:气轮红赤,内轮肿硬,又兼口渴便秘,舌

黄脉数等症,可分析归纳为肺脾两经火盛,肠胃兼

有积热所致。因气轮属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肉轮

属脾,脾与胃相表里,由于脾肺火盛,肠胃有热,

上攻于目,乃在气轮和肉轮上出现实热的证候。

又如;白睛赤脉贯入黑睛,涩痛羞明,又兼干燥

气热,脉弦数,即可诊为肺火炽犯肝经。气轮属肺,

风轮属肝,由于肺火侵犯肝经,故白睛赤脉传入黑

睛。

综上所述,五轮的病变与脏腑的病变有着密切的

内在联系,因此验轮之证,可推断脏腑之变,在临

床上可以按照各轮出现的症状及其转化,来诊断眼

病之本质在何脏腑,推测眼病的传变发展趋势,从

而才能作出正确的治疗措施。

(三”八廓简述

水--膀胱、火一小肠、泽一三焦、天--大

肠、

地——肾山--包络、雷—命门、风一一胆、

附:八廓图

第五章病因病机

眼病的发生,必然由某种原因所致,不同的致病

因素通过人体,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表现出不同

的症状,所以可以根据临床所表现症状,分析、推

断它的病因及病机。

一、病因

眼病的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同样基于“正气内

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

除直接由外来因素致病外,还可因机体内在因素影

响而发生。临床上常见的眼病病因有六淫、厉气、

七情、饮食、劳倦、外伤、先天或衰老等。

(一)、六淫

六淫可从肌表,口鼻而入,也可直接侵害眼部,

可单独为害,也可合而致病。但以风热之邪合而侵

犯眼部为最常见,湿邪次之。

1、风:风为百病之长,善行速变,易上巅顶,所

以眼睛易受侵犯,而且发病急骤,变化快,风邪很

少单独侵犯人体,可挟热、挟湿、挟燥、挟寒等。

多半先侵袭体表或皮毛,或逗留于肌肤媵理之间,

可表现为胞睑浮肿,流泪或作痒,若风邪中络,客

于胞睑,则引起胞睑下垂,风牵斜视或口眼歪斜

等。

2、寒:寒性凝滞、收引,故表现为经脉挛缩,气

血凝滞,寒属阴邪,易损伤阳气,故表现为腹痛、

腹泻、喜暖、四肢冷等。眼部表现为一部分外障眼

病的早期症状,如眼痛、流泪、异物感,或冷泪长

流,血凝紫胀,紧涩不舒等。

3、暑:是夏令炎热之气,其性属火,易伤气津,

夏季的胞睑红肿,白睛红赤,哆多硬结等往往与暑

邪有关,常与全身中暑证候互见。

4、湿:湿性重浊腻滞,病程长,较顽固,多与

风、热之邪同时侵犯人体,除全身的头昏身倦,食

欲不振,头重如裹等外,眼部表现为胞睑皮肤水

肿,糜烂、胶粘结痂,湿痒并作等。

5、燥: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所以除全身表现

为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外,眼部表现为眼

球干燥感、白睛红赤、哆干涩痒等。

6、火:火与热的性质相同,只是程度上的差

别,热极便是火,一般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

发病快,病势重,变化多。虚火:发病慢,症状

缓,有阴分不足之症,总得来讲,火性上炎,眼之

症状较多。火既可伤津,又可热入血分,故有口

渴、尿赤、便秘等伤津之象。也有血热妄行的出血

之症。火邪壅塞于局部可致气血凝滞、血肿、化脓

等表现。眼部表现为,眼睑肿赤、炙热、眦部充血

肿胀,白睛红赤,赤脉粗大,黑睛生翳,怕热畏光

及眼部出血之症。

(二)、疣气

疣气是指来势急骤,能引起流行,具有较强传染

性的外来致病因素,所致眼病的表现与风火在白

睛,黑睛等引起的眼症大体相似,一年四季都有发

生,但以夏秋天气炎热时为多,如天行赤眼等。

(三)、七情

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活动所表现出的喜、怒、

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时即可致病。尤其

以忧郁、忿怒、悲衰对眼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

影响。如大怒气上可引起暴盲、绿风内障等,忧虑

过度,引起肝脾气郁而致视物昏朦等。

(四)、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炙燥,高梁厚味,或酷嗜烟酒,生冷滞

腻,饮食偏嗜等,都可内伤脾胃引起其它脏腑功能

失调,或郁而化热,生湿酿痰,阻滞脏腑经络,郁

遏气机,而致各种眼病,常见针眼,胞生痰核,睑

弦赤烂,疳积上目,云雾移睛等。

(五)、劳倦

体力或目力的过度疲劳,可耗伤气血,常能诱发

眼病或加重病情。

(六)、外伤

眼部由于意外而引起的创伤,原因很多,如砂

尘、碎屑、小虫等飞扑入目,钝器、锐器、爆破、

电击伤目,或焰火、化学药物熏灼损害,或短波光

线照射刺激等均可引起眼睛的损害。

(七)、先天或衰老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而致胎患内障,高风内障。

由于身体衰弱,肝肾亏损,精血虚弱而致圆翳内障

等。

(八)、继发于其它疾病

就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可导致眼病,如风湿痹痛

可致瞳神缩小,消渴可引起暴盲等。

总之,眼病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临床上应根

据眼的具体表现,结合全身症状,来审因论治。

二、病机(自学)

不外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

第六章诊断概要

眼科的诊断,也是以四诊为方法,八纲为纲领。

就是说眼科的诊断也是通过望、闻、问、切来分析

眼病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的。其基

本方法已详于诊断学,本章主要以眼科检查法,眼

科常用辨证法作为重点论述。

第一节;眼科常用检查法

一、视力检查法;

(一)、中心视力(视力)通常

就是辩别注视目标的能力。也叫视敏度。它反

映了黄斑中心窝的视功能。包括远视力检查和近视

力检查。

1、远视力检查(大家较熟悉)介绍一下我们

该知道的

①、距离;眼距视力表应该是5米,如果没有5

米长的距离,可在2、5米处放镜子折一下,也是一

样的。

②、视力表的高度;应取视力表第十行,也就

是1、。与眼在同一水平。即1、0=眼高。

③、顺序;先右后左,同时检查2-3人,不易混

淆。

④、在5米处0、1仍看不见时,可以4米处

0、08,3米处0、06……来计算视力,或用公式来

计算视力;

,被检查者与视力表距离(米)X米1

视力;

5米

⑤、如果在0、5米处连0、1也看不见,即视

力不足0、01时,用:指数/I尺(2尺、40CM)、

手动/眼前、光感、黑朦、无光感等来记录视力。

2、近视力检查;

近视力检查与远轮视力检查的道理基本相同。一

般是在近距离工作吃力,不能长时间阅读,或感觉

视力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如:象咱们附属医院除了

一些明显外眼病,门口都要做远、近视力检查。写

在小本上,医生在看病时根据年龄及远近视力情

况,可得到初步判断。

如;①、20多岁远0.20.4近1.01.2近视眼

②、50多岁远1.00.9近0.30.2老花眼

③、任何年龄远1.20.1近1.00.2眼底有病

(二)、周边视力(视野)检查

什么叫视野呢?就是在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

到的空间范围。它反映了黄斑中心窝以外的视网膜

各部的视功能,一般有如下的几种检查方法:

1、对比法;也叫手指移动法

就是医生与病人面对面坐下,彼此相距约1

米,如果检查右眼就把左眼盖上,医生把右眼遮

盖。另一眼相互注视,医生举起手指分别从上、

下、左、右等不同方位逐渐向眼球中央靠拢,手指

应在两人中间向外的约0、5米。让病人在觉察手指

出现的刹那,立即告知,然后比较两人视野的差

别。当然医生视野一定是正常的了,否则就不能用

此法检查,另一眼用同法。这个方法优点是操作方

便,不需仪器,有一定的准确性,缺点是精确度不

足。

2、周边(弧形)视野计检查法和平面视野计检

查法

都属仪器检查法,有仪器一看就明白了。我们可

在实习时让大家看一看。颠侧90、下侧70、鼻侧

60、上侧55。

二、色觉检查法

视器辨别不同颜色的能力叫色觉,对颜色的辨别

能力发生障碍,叫色肓。色觉检查大家也都被检查

过,是比较熟悉的,色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的,一般临床上所称的色肓是先天性的,最多见的

是红色肓和绿色肓,一般是用①假同色表(色盲

本)检查,这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色盲检查工具,另

外还有②彩色线团挑选法,③有色铅笔记录法等,

都可以做色觉的检查,这个检查比较简单,我们就

简单的说这些。

三、眼压检查法

眼压是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也叫

眼内压。常用方法有如下两种:

1、指测法

让患者眼向下看,医生双手三、四指固定额部,

双食指放在上睑中央,轻轻交替触压眼球,看眼球

软硬度来估计眼压的高低。眼压一般用T来示。眼

压正常T.N,眼压高,可根据程度的不同,记录为

T+l,T+2,T+3(硬如石),眼压低,记录T-l,T-

2,T-3(软如棉,萎缩),它能对眼压作一粗略估

计。

2、眼压计测量法

主要采用压陷眼压计,是以祛码重量及压陷的

深度来推算眼压高低的。祛码有5.5,7.5,10,15

四种,记录时祛码的重量为分子,指针刻度为分

母,祛码重量/指针刻度=眼压mmhg。如5.5/3=24。

正常眼压=10—21mmhg(1.3—2.8kpa)。

lmmhg=0.133kpao在实习时大家可看到这种眼压测

量方法,门诊每天都有几十个测眼压的。

四、内眼检查法

实际上就是眼底检查法,等我们在各论介绍眼底

病之前再详细讲解有关的眼底检查法。

五、五轮检查法

实际上概括了讲义上的眼前部检查法,按五轮的

顺序进行检查,方法如下:

1、首先从肉轮开始:

①皮肤:有无红肿。

②睫毛:是否整齐,有无倒入、乱生或脱落。

③睑缘:有无潮红、糜烂、内翻、外翻。

④胞睑:启闭是否自如,有无下垂。

⑤眼睑内面:有无红赤颗粒、疤痕、异物存

在。

2、次看血轮:

①酱肉:有无红赤及隆起。

②内眦泪囊部:有无粘液脓汁渗出。压痛、红

肿。

3、看气轮:

①形态:是否光滑润泽。

②赤脉:是否满布、鲜红。

③表面:有无黄染、隆起。

4、看风轮:

①形态:是否光滑、平整、透明。

②有无赤脉延伸。

③有无星点、云翳、凹陷或凸起。

④有无抱轮红。

5、最后看水轮:

①神态:神光强弱。(是目光锐利炯炯有神,

还是目光暗淡呆滞少动。)

②瞳神大小:正常2.2—2.5mm,室内光线

4mm,大于6mm和小于2mm为异常。

③形态:圆、长、梅花瓣。

④颜色:红(积血)血灌瞳神,黄(积脓)黄

液上冲,白(白内障)圆翳内障,绿(青光眼)绿

风内障。

6、观察整个眼珠的形态:

①大小:是否萎缩,葡萄肿。

②形态:有无高突或低陷。

③转动:是否灵活,自如。

④位置:是否偏斜。

⑤硬度:轻轻按压它的硬度,注意两眼对比。

通过以上各部检查,分析各轮病变,然后综合整

体进行辨证,才可获得正确诊断。

第二节眼科常用辩证法

一、辩内障、外障

根据眼病的发病部位,可归纳为外障和内障两大

类,外障是指眼睑、两眦、白睛、黑睛等部位的病

变,多属外部诱发而局部症状明显的实证热证,内

障是指“外不见症,从内而蔽”的瞳神病变,特点

是眼外观端好,仅有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可

有瞳仁的变形变色等。临床中可结合检眼镜等现代

仪器检查,供辩证时参考,过去对内障眼病多以虚

立论,但近年发现并非都是虚证,一般,初起有虚

有实,病至后期,则多属虚证。

二、辩翳与膜

(一)、翳:起于黑睛的混浊称为翳。翳有新旧

之分。新翳;黑睛混浊,呈灰白色,表面粗糙,边

界模糊,有发展趋势。还伴有眼红、疼痛、流泪等

症状。宿翳;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发

展趋势,不伴眼部症状。

(二)、膜:自白睛或黑白际起障一片,或白或

赤,渐渐向黑睛中央蔓延,称为膜。

三、五轮辨证常见证候

1、肉轮;它的病变多与脾胃有关。

①胞睑浮肿,色光亮,不红痛一一脾肾阳虚,水

气上凌。

②胞睑红肿坚硬,灼痛明显——脾胃热盛。

③皮下生硬结,触之不痛,推之可动,肤色如常

——脾经痰湿互结。

④胞睑肿胀而微红、微痒、微流泪——风邪初

犯。

⑤皮肤红肿糜烂——湿热蕴蒸。

⑥睑弦赤烂,瘙痒疼痛——脾胃湿热,兼挟风

邪。

睑弦赤烂,痒重而有痂皮---血燥风盛。

睑弦赤烂腥秽,睫毛脱落——热毒交炽。

⑦上睑下垂,无力抬举——脾虚气陷。

⑧胞睑内面(结膜)色泽浅淡——脾虚血少⑼

2、血轮;它的病变多与心和小肠有关。

①两眦赤脉——心火。赤脉粗大深红——实

火。

赤脉隐现色淡——虚火

②两眦赤脉如缕,根生禽肉—心肺风热,经络

瘀滞。

③内毗溢脓不红不肿—心经郁热挟湿(慢性泪

囊炎)。

两眦溢脓,赤肿疼痛——复感外邪,邪毒炽

盛。

3、气轮;与肺、大肠的病变有关。

①白睛赤脉弥漫,色泽鲜红——肺经实火。

②白睛暴赤,浮肿疼痛,灼痒哆多——肺经风

热。

③白睛痒涩兼作,微红不痛,时作时止——血虚

生风。

④白睛溢血,色如胭脂——肺热伤络,血溢络

外。

4、风轮;风轮病变多与肝胆有关。

①抱轮红赤,羞明流泪——肝胆实热。

②黑睛星翳,色泽浮嫩—肝经风热。

③翳黄浮嫩,基底溃陷,境界不清,发展迅速一

—肝胆实热火毒。

④翳在黑睛深层,一片混浊赤脉满布一肝经风热

毒邪。

⑤黑睛后壁有沉着,神水混浊—肝胆热毒,兼

有瘀滞。

5、水轮;它的病变多与肾、膀胱有关。

①眼前黑影浮动,云雾动荡迁移日久—脾肾

两虚。

②眼外观端好而暴盲—气逆血闭或气血俱

伤。

③眼外观端好而青盲—肝肾不足,气血两

虚。

④眼外观端好而夜盲—肾阳不足,肝肾阴

虚。

⑤瞳仁变形,头昏目胀反复发作一肾阴不足,

虚火上炎。

⑥瞳仁变白,视力渐减——肾精虚弱,目失濡

养。

6、附:辩视力减退情况;

①视物不清而兼眼红赤,眼哆增多——肺胃有

热。

②视物不清怕光、流泪——肝经风热。

③视物模糊,云雾动荡,视物易色、变形——肝

肾两虚。

④突然失明或突然视力下降——气血两伤或高热

伤阴。

⑤暴怒后突然失明——肝气上逆,气血郁闭。

四、结合现代医学来辩证施治

中医眼科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对内眼病无法作出

详细检查,以患者的主诉和自觉症状来分析归纳为

青盲、暴盲、夜盲,其中包括很多眼底在内,前人

认为内障眼病(眼底病)位于瞳神,外不见症,从

内而蔽,凭视觉变化进行辩证,以虚立论,然而其

发病,虽以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为主,但根据实践体

会,早期之眼底病为实证,且与气、血、痰、湿尤

为密切,所以辩证时应按起病之急缓,病程之长

短,局部之改变和整体之情况定病位,察病因,全

面考虑,再立法处方,这就要求我们对疾病必须有

一个完整的认识,要想这样,必须要搞中西医结

人口。

例如:视网膜中央A阻塞,急性视N炎,网膜V

周围炎等全属暴盲范畴;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白点

状视网膜炎,网膜脉络膜环萎缩,全属夜盲范畴。

以上这些均属同类病,但在治疗上差异很大,这就

要求我们借助现代仪器的检查,按中西医结合,做

出正确的判断。

第七章、治疗概要

常用治法有内治法和外治法。

1、内治法

①疏风清热法②滋阴降火法③泻火解毒

④祛湿法⑤止血法⑥活血化瘀法

⑦疏肝理气法⑧益气养血法⑨补益

⑩软坚散结法(11)退翳明日法

2、外治法

①点眼药法A、点眼药水B、点眼药膏C、点

眼药粉

②熏洗法A、熏法B、洗法

③敷法A、热敷B、冷敷C、

药物敷

④冲洗法A、结膜囊B、泪道

⑤手术疗法

3、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①YAG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②氨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③准分子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各论

第一章胞睑疾患

胞睑是遮盖在眼球前部的帘状组织,属五轮中的

肉轮,其他四轮在其之内。胞睑的功能是司眼之开

合,起保护眼球的作用。它居于最外,六淫侵袭,

异物外伤,胞睑首当其冲,首先受害。

胞睑内属脾胃,如果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湿热

内蕴,上攻于目而多为胞睑疾患。故治疗胞睑病的

时候,在辩证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调理脾胃。

脾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无论病邪外侵或是

内热上攻,往往反应剧烈,表现为赤痒、肿、痛,

实证、热证较多,虚证、寒证较少。

第一节:针眼

【概述】针眼是在胞睑生小用肿,红肿热痛,形

似麦粒,易于溃脓的眼病。脓成常用针刺破而愈。

故名针眼,还叫偷针,土疳,土疡。相当于西医的

麦粒肿(睑腺炎)。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但可发生

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多见于一眼发病,但也有

同时双眼发病或双眼先后发病。

【病因病机】

1、风邪外侵,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壅阻于睑肤

之间,煎灼津液,发为疮疡。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辛辣炙博,致脾

胃蕴积热毒而循经上攻于胞睑,致营卫失和,气血

凝滞,局部化热酿脓。

3、余邪未清,脾胃热毒蕴伏,不时上攻胞睑,阻

滞脉络,致局部疮疡反复发作。

4、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气不固,时感

外邪,反复发作。

西医认为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多为葡萄球

菌感染。根据被感染的腺组织的部位不同,有内外

之分:外麦粒肿为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发生感

染。内麦粒肿系睑板腺发生感染。

【临床表现】

初起微肿稍痛,1-2天后一->睑部出现局限的红、

肿、硬结,拒按,数天后-->出现黄白色脓点:睑

皮面一-►外麦粒肿,睑内面一->内麦粒肿。继则破

溃(自行或手术)-->排脓后消散。(在外眦部者

可引起球结膜水肿,疼痛严重,同侧颌下淋巴结肿

大)

【辩证论治】

1、风热外袭:表现为病初起胞睑红肿不适,伴

有全身的发热,头痛等风热症状。

治以疏风清热,可用银翅散加减。热象重者可加

重清热药。可加乳香、没药、穿山甲、皇角刺等活

血祛瘀、消肿、溃坚排脓。

2、热毒上攻:表现为胞睑局部红肿明显,硬结

大,疼痛、全身伴口渴、便秘等热表现。

治则以清热泻火解毒,方用内疏黄连汤加减。桅

子、连翅、薄荷、黄苓、黄连、桔梗、大黄、当

归、白芍、木香、槟榔、甘草。痛甚可加乳香、没

药;口渴加花粉、麦冬等。也可用通脾泻胃汤《审

视》。

3、脾胃伏热:使脉络阻滞,胞睑红肿反复发

作。

治宜清脾胃伏热。方取清脾散加减。

4、脾肾虚弱;表现为面色晃白,消化不好,食欲

不佳,反复发作,脓出不畅。

治宜调理脾胃,方取四君子汤加减。可加托里排

脓药物。

但是,因本病是小病,不值得兴师动众,可以用

简单的治法。对于反复发作的可用中药内服治疗。

疾病初起,可选如下方法;

㈠、针炙:天井、合谷强刺不留针,可在耳尖

鱼腰、太阳点刺出血。

(二)、局部湿热敷,或用桑叶、菊花、蒲公英煎汤

重洗。

㈢、单验方:

①.生南星、生地等量捣烂,帖于太阳穴。

②.鲜蒲公英、野菊花或芙蓉花、鲜薄荷叶等量洗

净捣烂外敷。

③.用开水一大碗,食盐9克,明矶6克泡化,澄

清分三份,每日用棉花蘸洗三次,每次3-5分钟。

④.枯白矶1.5克,研细末,用鸡旦清一个调匀,

涂患处,每日三次。

【西医治疗】

1、初起较轻者,局部热敷,涂抗菌素、眼水膏。

2、重者口服磺胺或应用青霉素治疗。

3、成熟后(脓局限,有波动感)切开排脓,不用

麻醉但切忌挤压,以防感染传入眶内、颅内。外侧

切口宜平行睑缘;内侧切口宜垂直睑缘。

第二节胞生痰核

【概述】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核状硬结,而又不

红不痛的眼病。还叫“胞睑肿核”,“目疣”,

“脾生痰核”等,相当于西医的“霰粒种”,还称

“睑板腺囊肿”。

成人儿童均可罹患,发于上胞者为多,下胞较

少。如果是老年人,增大迅速,要注意睑板腺癌的

可能。

【病因病机】

1、脾失健运,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停滞,聚

而成痰,痰湿上阻胞睑脉络而生痰核。

2、恣食炙博,脾胃蕴积湿热,热灼液成痰,痰湿

内蕴与热相结,上阻胞睑,滞留于胞睑。

西医认为是由于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

留,刺激局部而形成囊肿。

【临床表现】

初起睑生米粒大小之小结,不红不痛,坚硬光

滑,皮色如常,推之可移,不与皮肤粘连,翻转胞

睑,可见胞睑内面患处呈紫红色或灰兰色,患者多

无感觉、常于无意中发现,少数可自行消散,如果

日久不消逐渐长大,则有胀涩感,重坠感,有碍胞

睑开合0

【辩证施治】

1、痰湿阻结:症见胞睑内生硬结,不红不痛,推

之可移,压之不痛。

治宜化痰散结,方取化坚二陈汤。

2、痰热阻结:表现同上症,睑内面患处呈紫红

色。

治宜清热散洁,方取清胃汤加减。

【外治】

1、初起热敷,按摩,促进消散。

2、生南星30克、冰块1.5克研细末。用醋调和成

膏,每日睡前敷于眼外患处。

3、五倍子1.5克、生半夏15克、蟾酥0.6克共研

细末,醋调成膏,每日睡前敷患处。

4、昆布3克、黄柏3克共研细末,开水冲服,日

二次。

【西医治疗】

囊肿小则无需治疗,任自行吸收。大则在局麻下手

术切除,取与睑缘垂直的方向对准囊肿切开,再用

刮匙刮去内物,涂入眼膏,无菌包扎,隔日除去。

第三节:椒疮、粟疮

【概述】胞睑内面生颗粒或其粟粒色红而粗糙不

平,状如花椒的表皮,故名椒疮。粟疮色黄而软,

形状如粟粒。《证治准绳》:“生于睥内,累累如

疮,红而坚者,似沙擦,开张不便,多泪而痛。”

《目经大成》卷七:“似疮非疹,细显从聚,生于

左右上睑内”。古人对此病早有认识。它相当于医

的沙眼,椒疮是乳头型,粟疮是指滤泡型。大家对

此名都很熟悉,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眼病。往往双

眼发病,常因引起其它并发症而影响视力。解放前

沙眼是我国致盲的最主要原因。在过去,国外的一

些国家致盲率是高的。比如1799年法国东方军团总

司令拿破仑率领的,号称无敌的铁十字军在与英军

的战斗中丢盔弃甲,从埃及撤出,逃回巴黎,因为

成群的士兵染上了一种眼病,开始发红,流泪,继

而睫毛倒长,磨破角膜,在眼球上蒙上一层白翳,

最后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故使军队失去战斗力,当

时谁也说不出这是一种什么病。拿破仑一怒之下,

杀掉了军营中所有的医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拿

破仑盲军之谜"。这种眼病证实就是沙眼。也就是

我们古代所记载的椒疮。由于当时埃及的沙眼患者

占全国人口的90%。因而欧洲人称之为“埃及眼

病”。其实所有国家都有沙眼病患者,世界医学界

对此病进行了近百年的研究,都无法揭开这个谜,

直到1955年才由我国的汤飞凡教授试验成功,证明

它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这个谜终于被揭

开了,但是我们的古人早已对它进行治疗。

这个故事证明此病的危害是大的,并不是象我们

民间听流传的那样,内蒙风沙大,所以就得沙眼,

而且认为沙眼根本不算什么病。当然随着我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及习惯的改善,它的发病率

已大为降低,但是在亚非地区的不少发展中国家和

我们国家的一些边远农村、牧区,仍然是致盲的主

要原因,对此并不能忽略。

【病因病机】

脾胃湿热或复感风热毒邪一->内热与外邪相搏

—->胞睑脉络壅滞、气血失和一->椒疮。

(也可由眼部卫生状况不佳感染而发)

西医认为: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而引起的。沙眼

衣原体是一种含有RNA、DNA和一定的酶的微生

物,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具有二层包膜。将这种

小的微生物归入衣原体,它多感染结膜和角膜上

皮。

【临床表现】

初起:眼无不适,或微痒生哆,翻转胞睑,可见

睑内脉络模糊,靠两眦处有细小颗粒丛生,色红而

硬。

病势发展:颗粒累累,满布睑内,状如长椒皮,

或兼挟有粟粒样颗粒。

病势加重:胞睑肿硬,重坠难睁,自觉眼内刺痒

灼痛,沙涩羞明,生哆流泪。

晚期:可有白睛红赤,黑睛赤脉下垂等眼病,

严重危害视力。赤脉下垂、垂帘障:即西医的沙眼

血管翳,可用“+”的多少来表示。

正常“+”1/4“++”1/2“+++”3/4“++++”血翳包睛

【并发症和后遗症】

1、倒睫(倒睫拳毛):由于上脸疤痕收缩,引起

睑内翻所致。

2、慢性泪囊炎(眦漏):沙眼病变累及泪道粘膜

引起泪小管、鼻泪管阻塞,继发泪囊慢性炎症。

3、角膜溃疡(黑睛星翳):睑内面颗粒累累成

片,疙瘩不平,口寸时磨擦角膜而发生角膜溃疡,加

①②因素,更易发生。

4、上睑下垂(上胞下垂):睑结膜之炎性浸润

致睑板肥厚,而形成上睑下垂。

5、睑球粘连(脾肉粘轮):治不得法(割打而

致)而引起睑球粘连。

6、角膜干燥(眼球干燥):由于结膜杯状细胞

及泪腺导管被破坏,可引起结膜、角膜干燥症。

倒内粘、角混干、上睑下垂、泪囊炎

【诊断及分期】

只要有下面一条便可诊断。①、穹隆部血管模

糊,有乳头肥大和滤泡增生。②、上穹隆部结膜和

上睑结膜出现瘢痕。③、在角膜上缘出现血管翳,

或在裂隙灯下见有血管翳痕。

I期:上睑、上穹隆部活动性病变。

n期:有活动性病变,也有瘢痕。

in期:仅有瘢痕而无活动性病变。

【辨证论治】

1、风热客睑:自觉眼涩痒不适,生哆流泪,睑内

微红,有少数细小颗粒,色红而硬,舌质红,苔薄

黄,脉速。

治则:祛风散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如果红赤可加凉血药,如赤

勺、紫草、丹皮等。

2、湿热壅盛:症见眼痒涩磋痛,羞明难开,哆泪

胶粘,睑内红赤颗粒,夹有粟粒,病情缠绵难愈

等,舌红,苔黄腻,脉滑速。

治则:清热除湿,凉血消滞

方药:除风清脾饮《审》加地趺子、苍术等清热

燥湿。

3、血热壅滞:椒粟疮晚期淤血凝滞,胞睑肿痛而

硬,颗粒累累,久久不愈,黑睛上缘赤脉下垂等。

治则:凉血散瘀

方药:归芍红花散。

"卜治】

1、局部滴西瓜黄连霜眼药水,每日三次。

2、滴化铁丹眼药水,每日三次。

3、鲜猪胆一个,取出胆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10%过滤,煮沸灭菌,一日三次滴眼。

4、鲜蒲公英根一两,水煮,重洗患眼,每日两

次。

5、用蒲公英茎中白汁滴眼。

【西医疗法】

1、局部滴0.5%金、士、氯眼药水,6小时一次,

晚上涂四、士、金眼药膏。6个月一个疗程。

2、全身:口服磺胺药

3、手术:乳头肿大为主——海螺峭磨擦术

滤泡增生为主一一用滤泡压榨术

【预防】

1、医务人员检查或治疗沙眼病人后,要用来苏儿

或1:8000tg消毒,眼科门诊每个医生旁有一盆消毒

水。

2、家中有沙眼病人,手巾、脸盆、洗脸水要分

开。

3、沙眼分泌物是传染的主要因素,澡澹、理发店

的公用巾要消毒。

4、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不用手揉眼。

5、广泛宣传,教育,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第四节睑弦赤烂

【概述】是以胞睑边缘红赤溃烂,痒痛并作,重

症可致睫毛脱落,睑弦变形的眼病。还叫风弦赤

烂,迎风烂赤烂,燥弦风,烂眼边。眦帷赤烂等。

相当于西医的睑缘炎,其中眦帷赤烂相当于西医的

眦部睑缘炎。是一种病程长,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

的眼病。

【病因病机】

脾胃蕴积湿热,或心火内盛,复受风邪,风、

湿、热合邪上功于胞睑,灼伤睑弦,两眦,伤津化

燥,而致睑弦赤烂。

西医认为:是由于睫毛毛囊及睑缘皮肤感染葡萄

球菌等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睑缘是皮肤与结

膜的汇合区域,无论哪一方面的病变都可能累及睑

缘。另外,由于睑缘部位腺体组织和脂肪性分泌物

多,它常在外面暴露,容易沾上尘垢和病菌而发生

感染。再者,风、尘、烟、热的刺激,物理性化学

性刺激和过敏反应,营养不良,睡眠不足,脏手帕

擦眼等都是诱因。根据临床上所表现的不同特点,

可分为鳞屑性,溃疡性。眦部鳞屑性、溃疡性多为

葡萄球菌。毗部多为真阿氏双杆菌感染。

【临床表现】

以睑弦赤烂,灼热赤痒为主要见症。

1、睫毛根部的白色鳞屑,去鳞屑后见睑缘充血无

溃疡,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日久分泌物粘着,

形成黄色痂皮一一叫鳞屑性睑缘炎。

2、睑缘红赤,睫毛根部有黄色脓痂,常把睫毛粘

在一起成囊状,去痂后则见充血溃疡或小脓泡,稍

挤压可见脓汁自睫毛根部流出,睫毛脱落不再生,

重者可形成秃睫,睫毛乱生,睑反翻等一一溃疡性

睑缘炎。

3、毗部皮肤潮红,糜烂,多见于外眦,常合并眦

部结膜充血,主要症状是刺痒感—眦部睑缘炎。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主要以祛风、清热,除湿为主。方取除湿汤

《眼科纂要》一一如果痒较甚,风邪偏盛,加重祛

风药;如果睑弦湿烂胶粘,湿邪偏重,重用除湿

药。如果发于两眦部,属心火炽盛,可用导赤散。

二、外治:

1、用内服药渣再煮熏蒸,或用防风,菊花,蒲公

英等煎水重洗。

2、涂睑缘炎膏。

3、黄连研细末,人乳调浆状涂患处,或香油调

敷。

4、民间用鸡冠血涂患处,每日三次。

5、白菊花15克,白矶3克煎汤先熏后洗,每日

三次。

【西医治疗】

1、鳞屑性、溃疡性睑缘炎:每日清除痂皮,拔

去患者毛囊炎的睫毛,清洗局部(温开水),涂1-

2%黄降汞软膏。

2、眦部睑缘炎:0.25—0.5%硫酸锌点眼,对摩

阿代杆菌引起的结膜炎有显著疗效。口服核黄素、

维生素B210mg每日三次,涂1%白降汞软膏。

第二章两眦痰患

两眦就是指大小两眦,或称目内眦,目锐眦。俗

称大小眼角,内外眼角,属五轮中的血轮。内与心

相应,因心主血,亦主火。心气和则火宁,心气盛

则心火上炎,火上炎则使经络壅阻,血脉逆行,郁

于眦部,则产生眦部疾患,多表现为两眦红赤肿

痛,哆粘干结,又因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之热常

移于小肠,表现为小便黄赤等。故两眦疾患常与心

和小肠有关。

由于两眦暴露于外,易受外部侵袭,如兼夹心

火,内外和邪,则病情表现加重。另外,内外合部

则病情表现加重,另外,两眦与白睛和胞睑相邻,

所以三者之间的病变可互相影响,互相传变。如心

脾同病则睑眦肿起,心肺同病则替肉滋生。

大眦内有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