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台题目要求。)1.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摸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心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纳主动方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得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实行主动方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旧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说明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推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依据中国的状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气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气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2.建国初,张治中将军曾对毛泽东主席说:“从过去教训看,我们的新中国最好既不依靠美国,也不要依附于苏联。”新中国初期,我们却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这主要是因为A.民主革命时期苏联曾赐予我们很大的帮助B.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C.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D.使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政权、捍卫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被孤立【答案】D【解析】建国初期,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为巩固政权,进行经济建设,必需依靠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ABC不是主要缘由,外交政策的根本动身点是国家利益。点睛:外交政策的根本动身点是国家利益,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是巩固政权、捍卫主权的须要。3.周恩来说:“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困难的。但是实行这个会议本身,就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A.复原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C.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由“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可知指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在广阔发展中国家支持下,1971年我国复原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除A;结合所学,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故选B;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解除C;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联系,与题意“五大国”无关,解除D。4.历史漫画常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务,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下列会议中贴切反映了下侧漫画主题的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1961年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详解】万隆会议是二战以后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重点是要解决亚非国家独立和发展的问题,故选B;材料涉及到的是亚非地区,所以主要是针对亚非地区的国际会议,而日内瓦会议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是大国确定国际事务,并且会议的议题主要是针对朝鲜问题和复原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解除A;不结盟运动不光涉及到亚非地区,还有欧洲和其他地区,解除C;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中国复原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会议,没有特殊体现出亚非国家的特征,解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漫画中亚非地区、殖民主义的解读,即此次会议仅仅涉及亚非地区国家,而且探讨的问题明显是彻底摆脱殖民统治,促进该地区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结合所学不难推断这是亚非会议。5.“真正主导70年头中国外交的是乔冠华、黄华为首的业务派。这两人的外交思维是——以点控面,固本培元。所谓以点控面,指的是有重点的外交,而当时的两个重点就是……”文中的“两个重点”是指A.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独立国家B.联合国和美国C.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国家D.苏联和日本【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70年头外交的主要突破口是复原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渐渐走向改善,这推动了中国外交渐渐出现新局面,故B选项符合题意正确;A选项是我国五十年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原则提出时,就已经留意改善邻近国家和新型独立国家的关系,不符合此时的重点,故错误;C选项新中国初期便重点加强同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不是此时的重点,故错误;D选项,此时中苏关系照旧为改善且中日关系改善的突破口就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故错误。6.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恒久缅怀当年以非凡政治眼光和卓越政治才智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为中国复原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B.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外交僵局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 D.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学问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因此B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解除;1971年中国复原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中美关系缓和是在1972年,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7.《人民日报》在1978年3月以一整版篇幅介绍了埃德加・斯诺的生平,突出强调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在篇末运用“美国人民是宏大的人民”的结论。当时,《人民日报》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扭转国人旧有的美国印象B.树立美国爱好和平的形象C.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解冻D.颂扬中国人民的宏大力气【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缓和。“1978年3月”当时处于中美两国建交前夕。《人民日报》上的刊文及其篇末“美国人民是宏大的人民”结论的运用说明,其意图明显是在为1972年中美关系起先缓和后的最终改善即正式建交做铺垫,试图变更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印象,树立美国人民友善的形象,故正确答案为A;材料中表明的是树立美国人民友善的形象,故B解除;此时中美两国关系已经解冻,故C解除;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中国人民的宏大力气,而是为正式建交做铺垫,故D解除。【点睛】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记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最终打破。20世纪70年头末,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8.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76年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应过巨额经济救济,其中很多项目都是无偿的;1978年后中国政府逐步削减了无偿救济的规模,更多地采纳租赁经营、合资经营等合作救济的对外救济方式。这一变更A.主要由于当时国民经济形势恶化B.有利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建设C.表明中国外交基本政策发生变更D.导致中国外交环境起先变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78年后中国起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削减无偿救济的规模,更多地采纳租赁经营、合资经营等对外合作救济方式,明显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利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建设,故选B。1978年后中国起先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形势好转,解除A;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外交政策并未发生变更,解除C;1972年中美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国外交环境已经发生了变更,解除D。9.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召开,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上合组织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上合组织是A.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B.亚欧国家的自由贸易区C.亚洲国家多边合作的军事集团D.区域反恐政治联盟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同等、协商、敬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故上海合作组织是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选A。上海合作组织并非自由贸易区,解除B;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原则,并非军事集团和政治联盟组织,解除CD。10.下列对三幅图片呈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精确的是A.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主动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中国提倡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朝核问题的谈判不仅仅限于发展中国家,故A项错误;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朝核问题的谈判、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都说明中国主动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C项正确;朝核问题的谈判也不属于区域合作组织,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图片信息,学生应当结合所学学问从朝核问题的谈判、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概念的性质、特点入手,即可找出中国多边外交活动的相同点,据此即可正确推断。11.20世纪90年头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起先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提倡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敬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见。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A.有利于世界各国接受中国B.表明我国冷战思维的结束C.标记着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D.有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提出“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在国际政治实践中起先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敬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见,有利于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化,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20世纪90年头,世界早已经接受了中国;B选项错误,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未发生重大转折;C选项错误,90年头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而且我国早在之前就已经打破了冷战思维,比如50年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70年头与美国的外交。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这三次建交高潮A.都与当时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更有关B.都与美国有干脆联系C.体现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D.说明中国实行多边外交【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三次建交高潮,这都与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发展亲密相关,故A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交高潮和美国就没有干脆关系,解除B;1989年到90年头初的外交关系发展,和亚非拉国家没有必定关系,解除C;新中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一边倒政策,D错误。点睛:结合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并联系所学新中国的外交史实分析解答。13.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峻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躲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缘由是A.海外流放生活苦痛不堪B.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C.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答案】B【解析】出现这一现象的缘由是城邦强调个人的荣誉,把个人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即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提及流放生活苦痛不堪,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除;希腊拥有民主法治精神,选项C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未涉及希腊商品经济是否发达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B。14.亚里士多德说:对事实上同等的人们实行同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同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当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A.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B.短任期制避开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D.短任期制使居民参加城邦管理待遇同等【答案】A【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将官员的任期缩短更能体现“实行同等的待遇”、“也能有利于邦国”,故A项正确;任期制的长短与官僚势力膨胀没有干脆关系,故B错误;也不能遏制官员的腐败,故C错误;D项表述待遇同等太确定,解除。15.“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己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A.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D.向公民发放津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用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体现的是“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B正确;AC是梭伦改革时期的产物,解除;D是伯里克利改革时期的产物,解除。故选B。16.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务,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B.奴隶非人待遇得到改善C.不断健全主权在民的统治D.城邦政权向全部的人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古希腊三次民主改革使得民主制度得以确立和完善,故C正确;在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妇女的政治地位都特别低,没有政治权利,故A错误;在古代雅典奴隶不享受民主政治权利,故B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只向雅典公民开放,而奴隶、妇女、外邦人不享有政治权利,故D错误。17.伯里克利对从政颇为谨慎,“伯里克利有钱,出身好,又有很多极有影响的挚友,但他总怕被放逐,所以始终不愿从事政治活动,只在行伍方面当一个奋不顾身的好样的军人。后来,阿里斯提德去世,地米斯托克利被放逐,客蒙又长年累月被军旅生活绊住,留在国外,伯里克利这才投身于公众的事业。”这反映了A.陶片放逐法具有维护民主秩序的主动作用B.雅典民主政治已经进人“黄金时期”C.雅典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D.陶片放逐法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具有确定威慑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伯里克利由于胆怯 被放逐,所以始终不情愿参加政治,而只是当一个军人,由此可以看出他对陶片放逐法心存戒心,也反映出陶片放逐法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具有确定威慑力,所以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陶片放逐法18.古罗马法学家说:“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对这句话理解精确的是A.主见法律面前人人同等B.爱护全部人的私有财产C.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同等D.主见消退阶级压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得信息的实力。依据材料“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信息可知古罗马的法学家强调法律代表的正义适用于一切人,也就是主见法律面前人人同等,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同等,而不是爱护私有财产、反对私有制、消退阶级压迫,解除B、C、D。所以选A。19.罗马法在程序法律方面确立了很多基本原则,如: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见者而不是否认者担当;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恳求相对应等。确立这些原则的干脆目的是为了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D.确保被告不受冤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留意限制词“干脆目的”,结合题干中的避嫌、留意证据等,说明罗马法律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故选B。A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表述不精确。考点:罗马法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如重视证据、陪审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同等的原则、被爱护人制度等到现在照旧采纳。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主动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宝。20.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子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随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子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子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留意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蕴含人人同等的法律观念 D.客观上起到了爱护奴隶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罗马法对奴隶的权益进行了确定的维护,客观上起到了爱护奴隶的作用,故选D;爱护奴隶实质上是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解除A;题意没有涉及社会经济关系,解除B;罗马法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并非是人人同等,解除C。故选D。21.我们常常会说:请用数据说话。公元前399年,雅典进行了一次轰动全城的大审判,被告是苏格拉底,罪名是腐化青年。以下是两次投票的数据,这说明A.投票数据已经被人篡改 B.雅典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主程序C.真理总是驾驭在少数人手中 D.公民素养是政治民主的根本所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对苏格拉底的处决是通过正规的民主程序的,说明的是当时雅典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民主程序,B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解除。故选B。22.下表为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学者主见(中国)陈唯声雅典民主政治的成功是比较先进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的成功(英国)芬利假如没有雅典帝国,就不行能有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充分发展民主制度(法国)克鲁瓦瑟雅典民主是希腊精神最宏大的创建物之一(中国)易建平民主政治与小国寡民之间存在一种必定联系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A.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缘由综合作用的结果B.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C.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D.中国学者的主见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雅典民主政治的成功是比较先进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的成功”强调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根源,“假如没有雅典帝国,就不行能有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充分发展的民主制度”强调雅典帝国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雅典民主是希腊精神最宏大的创建物之一”强调希腊精神对雅典民主产生的作用,“民主政治与小国寡民之间存在一种必定的联系”指出小国寡民对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说明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不能体现出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缘由综合作用的结果,解除A;英国学者芬利的观点无法体现“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解除C;材料反映的是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无法体现中国学者的主见已成学界共识,解除D。23.“多数学者从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认定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具有局限性。少数学者依据现代宪政的开创者英国在1831年选民仅占居民的4.4%,认为雅典是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最为民主的国家?。”(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多数学者”违反了论从史出的原则 B.“少数学者”全面确定了雅典的民主C.比较探讨法可以重新检验历史结论 D.古代雅典和现代英国不具有可比性【答案】C【解析】材料“多数学者从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英国在1831年选民仅占居民的4.4%,认为雅典是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最为民主的国家”体现了比较探讨方法可以重新检验历史结论,故C项正确,BD项错误;A项错误,“多数学者”并没有违反论从史出的原则。24.“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变更,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渐渐发展起来时,具体拟定的罗马法便马上得到复原并重新取得威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罗马法未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罗马法推动了其生产方式的变更C.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D.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一样【答案】C【解析】罗马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只不过“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故A错误;B选项不符合材料“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变更”,故B错误;“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渐渐发展起来时,具体拟定的罗马法便马上得到复原并重新取得威信”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使罗马法受到重视,故C正确;罗马法是奴隶制法律,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并不一样,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25题18分,26题18分,27题16分,共52分)25.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倒戈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斗争:没有赢家的结局》材料二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睬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推翻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据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斗争中获胜,但从前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最终走到了终点。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战胜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起先。——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斗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土的斗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长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请回答:(1)袁伟时认为甲午斗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阐明理由。(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斗争暨反法西斯斗争成功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3)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干脆缘由。(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仍在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谈谈你的启示。【答案】(1)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对日本而言:斗争的成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斗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倒戈。(2)中国取代了日本在东亚主导地位,并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日本失去国际政治大国地位,沦为美国的附庸;西欧殖民体系在亚洲解体;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渐渐形成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3)理解: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实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缘由:中美关系的改善。(4)启示:以史为鉴、面对将来;理性互信、和则双赢;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解析】试题分析:(1)针对甲午斗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应当从对中国、对日本而言。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甲午中日斗争对中国的影响。再结合材料一信息“日本……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倒戈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分析甲午中日斗争对日本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实力。从材料“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英国、法国和荷兰……从前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最终走到了终点”“美国凭借其在战胜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中可以得出答案。(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是指日本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干脆缘由是中美关系的改善。(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实力。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依据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三段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以得出的启示:以史为鉴、面对将来;理性互信、和则双赢;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考点: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近现代以来的中日关系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仿照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吵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同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确定不会因为贫困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材料二图一“通途”图二雅典居民比例材料三(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全部的公民,不须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学问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宝的人,不是运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学问的人。——苏格拉底(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所阐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写出材料二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记的具体含义,结合材料二两图以及材料一,如何理解这句话:“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溢的民主政治”(3)据材料三,苏格拉底评论的是雅典怎么样的民主形式?他的看法如何?理由是什么?【答案】(1)特征:(抽签)选举制;人民主权(全体公民集体驾驭国家最高权利);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同等;法律至上;轮番执政(2)交通禁行标记含义——奴隶、外邦人、妇女、未及年龄的男子,这些人都被解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狭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占居民比例9%的公民群体的民主,是人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最充溢——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公民参政的主动性和热忱被充分调动。(3)干脆民主形式;批判看法理由: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权力交给全部公民,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和国家权力滥用,论为暴民政治,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得信息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依据材料“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吵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同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确定不会因为贫困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等信息,可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公民同等、法律至上等方面概括特点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得信息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第一小问含义,依据图示漫画中“交通禁行标记”指的是不拥有雅典民主权利的一部分人,据所学可知奴隶、外邦移民、妇女、未成年男子,这些人都被解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其次小问,解题时紧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溢的民主政治”,可以从“最狭隘”与“最充溢”两个角度分析归纳,据所学可知“最狭隘”可以结合民主享有的范围去取解答,“最充溢”可以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