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综合检测卷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综合检测卷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综合检测卷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综合检测卷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综合检测卷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第六章综合检测卷(B)(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依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依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趋势。读图,完成1~2题。1.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起先出现灾难的水位再现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A.1年B.3年C.5年D.7年2.假如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改变,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缘由可能是()①疏通河道②退耕还牧③城镇化④林地转为牧地⑤围湖造田⑥禁止开采地下水A.①②③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⑤⑥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起先出现灾难的水位再现周期约为2年;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起先出现灾难的水位再现周期约为5年。因此,前者比后者缩短了约3年。第2题,若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改变,那么洪水频率增大可能与城镇化、林地转为牧地及围湖造田(导致调洪蓄洪实力下降)有关。答案:1.B2.C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3~5题。3.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与最少的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C.人口、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A.泥石流B.地震C.干旱灾难D.火山爆发5.防卫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难最有效的措施是()A.疏浚干支流河道 B.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洪涝灾难增多。第4题,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难中,洪涝和干旱均为最常见的自然灾难。第5题,四个选项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难,但是在长江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难,是最有效的措施。答案:3.A4.C5.B读中国大陆雨涝分布图和中国干旱次数图,完成6~7题。中国大陆雨涝分布中国干旱次数6.下列说法与中国大陆雨涝分布图供应的信息不相符的是()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雨涝的分布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削减C.雨涝与地势凹凸无关 D.雨涝与距海远近亲密相关7.由中国干旱次数图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我国西北地区无旱灾发生B.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南部沿海地区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水稻种植地区D.旱灾发生频率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无关解析:第6题,地势的凹凸干脆影响雨水的排泄状况,所以雨涝与地势的凹凸有亲密关系。第7题,由中国干旱次数图可知,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南部沿海地区;我国西北地区也有旱灾发生;干旱在水稻种植区及小麦种植区等都有发生;干旱发生频率高在肯定程度上也与水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有关。答案:6.C7.B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难现场。据此,完成8~9题。8.该自然灾难的类型是()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9.关于图示自然灾难的说法,错误的是()A.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B.暴雨往往是引发该灾难的缘由C.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D.属于地质灾难解析:第8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别洪流,并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地质灾难。地面沉降是指地面因自然或人为缘由整体下沉的地理现象。陨石坠落是指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后,未燃烧尽的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现象。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因自然或人类活动等缘由,在重力作用下沿肯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图片中山体的一侧坡体整体下滑,堵塞了交通,属于滑坡。第9题,由上题可知,该自然灾难为滑坡,暴雨往往会引发泥石流。答案:8.D9.B读某地地质灾难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10~12题。10.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形坎坷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改变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裂,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1.滑坡、泥石流在我国山区分布较广的主要缘由是()A.山区植被茂密,根系使土壤变得疏松B.山区地表起伏大,增加了重力作用C.山区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严峻D.动物活动使地表遭到破坏12.该地防卫此类地质灾难的主要措施是()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第10题,泥石流是山区发生的特别洪流,它与大气降水和地表土层结构亲密相关,由图可知,该地7月泥石流和滑坡频率最大,推想该地降水量的季节改变较大,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第11题,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山区地表起伏大,增加了重力作用。第12题,防卫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答案:10.C11.B12.D下图表示某海疆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完成13~14题。13.该海疆地震频发的缘由是()A.板块碰撞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14.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千米,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米)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难性海啸。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难性海啸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第13题,该海疆位于台湾岛东北方,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第14题,四地中,①③两地的水深不足1000米,不易形成海啸;②地水深超过2000米,且海底地形坡度较小,易形成海啸;④地虽水深超过3000米,但震级小于里氏6.5级,不易导致海啸发生。答案:13.A14.B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困难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料性分析。据此完成15~16题。15.假如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A.分析、推断引起火灾的缘由B.预料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C.预料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D.刚好知道火灾的地点、范围,分析火势扩散方向,制订灭火方案16.有的渔民已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找寻鱼群,假如普遍引用这一技术()A.可以使渔获量持续增长B.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C.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解析:第15题,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难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料。第16题,C、D选项存在明显错误,A项中的“持续增长”不正确,因为渔业生产的可再生是有条件的,否则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答案:15.D16.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称为暴雨,100~200毫米称为大暴雨,大于200毫米称为特大暴雨。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1)概括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缘由。(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缘由。(答出三点即可)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缘由: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峻,导致河湖水库堵塞;⑤在下游低凹地过度开发;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答出三点即可)18.下图是某年2月中国主要气象灾难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描述该年2月我国低温灾难区域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缘由。(2)说明该年2月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难类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解析:第(1)题,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低温灾难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且北部尤为严峻。这主要是因为北部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东部地势平坦,利于冷空气侵入。第(2)题,据图可知灾难类型,可从农牧业生产和通信、供电、交通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其影响。答案:(1)分布: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北部尤为严峻。缘由:北部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大;东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2)灾难:大雾、雪灾、大风等。影响:剧烈降温导致农作物和牲畜受冻;大风和雪灾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导致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大雾等影响人们出行,使交通运输受阻并易引发交通事故。19.读长江某年某河段的汛期水位、流量改变过程线图和流域内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灾情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21分)流域内的省级行政区①②③④圩垸/个1411431359332沉没土地/km27502501180210受灾人口/万人45.136.6135.314.6(1)试分析长江该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缘由。(2)试分析该河段洪涝灾难多发的自然缘由。(3)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情,你认为应当实行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表中“圩垸”信息表明此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流量、高水位”现象是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变浅;围湖造田使湖泊调整实力变弱导致的。第(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气候异样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径流量大;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流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