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_第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_第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_第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_第4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优质课件2018秋季启用人教版中国:女娲造人西方:亚当夏娃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学习目标1、了解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发现的地点以及发现的意义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马家窑丁村仰韶村大汶口龙山镇蓝田半坡良渚河姆渡巫山大溪屈家岭史前遗址分布图北京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发现牙齿--发现石器--发现炭屑--距今约170万年制造、使用工具知道用火一、元谋人1.发现的地点:2.距今的年代:3.生产活动: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4.地位/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天然火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vs盘状刮削器盘状砍砸器尖状器北京人用石器制作木棒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二、北京人1.发现的地点:2.距今的年代:3.生产活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4.地位/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打制石器,使用火,并保存火种。群居生活一、山顶洞人1.发现的地点:2.距今的年代:3.生产活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约3万年4.体貌特征:山顶洞人已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古人类距今时间生活地点体形特征工具、生产、生活社会组织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有较多猿的特征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群居山顶洞人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与现代人基本相似磨制石器、人工取火、约170万年约70-20万年约3万年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议一议: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神农与伏羲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地点:2.时间: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定居生活:6.原始饲养业:7.原始手工业:长江流域的浙江约7千年前磨制石器耒耜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杆栏式房屋陶器玉器?猪骨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的国家。最早杆栏式房屋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动脑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2.地点: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原始饲养业:6.定居生活:7.原始手工业: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陕西磨制石器(石刀)耒耜世界上最早种粟猪狗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纺线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动脑筋: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人面鱼纹陶盆尖底瓶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溢出。半坡的原始纺织业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时间:2.地点:3.生产农具:4.原始手工业:5.约四五千前黄河流域的山东石镰石锄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大汶口陶器动脑筋: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随葬品多少的现象出现?

小结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山东种植水稻种植粟农耕经济更大发展磨制石器磨制石器石刀耒耜耒耜耕地饲养家禽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制造彩陶、织线制造黑陶、白陶,手工业更大进步

下节课再见!远古的传说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制耒耜,教民农耕尝遍百草炎帝与黄帝的传说黄帝播种、收割蒸煮食物工具历法谷物加工工具

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想一想炎帝与黄帝的传说汉族的由来黄帝黄炎联盟华夏族汉族炎帝蚩尤其他部落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炎帝与黄帝的传说汉族的由来祭祀黄帝大典祭祀炎帝大典

舜禹禅让的传说禅让的传说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治水的传说治水主管治水方法治水结果鲧堵塞失败大禹疏导成功“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

夏本纪》说说:大禹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动脑筋:结

束Thankyou!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上面三幅图描绘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谁来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这个故事呢?目录12商汤灭夏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3武王伐纣4西周的分封制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2.知道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等史实。3.理解分封制的含义和作用。4.掌握夏桀、商纣王、周厉王的暴政,分析国家衰亡的原因。学习思考一: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于哪一年?有什么意义?禹、公元前2070年意义: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学习思考二:继承方式是什么?夏朝的国家机构是什么?开始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继承方式: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等国家机构:二里头宫殿复原图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过程?材料分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礼记》1.材料一讲的是哪一个时期?材料二讲的是哪一个时期?2.这两个时期有什么不同?尧舜禅让制禹启世袭制答案:1.尧舜禹时期;夏朝时期;2.提示:天下为公,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名师点拨: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爵学习思考一:夏桀的暴行有哪些?夏朝的灭亡说明了什么道理?多行不义必自毙;暴政就会亡国学习思考二:商朝建立者、建立的时间是?定都哪里?后迁都至?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都城:亳约公元前1300年,迁都殷建立者:汤朝代:商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商朝的统治长达500多年,最后一个王是纣(Zhòu)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地点:牧野结果:商朝灭亡学习思考一: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分别是什么?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重用贤才:汤——伊尹;周武王——姜太公暴政导致民愤人心所向学习思考一: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做了诸侯?分封的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名师导引: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通过分封,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河北辽宁山西东山渤海黄海东海西陕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南湖西江浙江四川黄河河水江长水江水淮渭水汉水周镐京西安西南洛邑济水翼城西晋卫鲁宋吴燕齐唐蓟商丘曲阜营丘沬商丘南三星堆淄博东北北京淇县洛阳苏州犬戎周朝势力所及区域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晋主要诸侯国都城其他诸侯国今省界前1046年晋卫鲁宋吴齐燕周初形势国人暴动:周朝等级制度中的平民即“国人”。公元前841年,西周都城的平民举行暴动,赶走周厉王,史称“国人暴动”。西周从此走向衰落。周厉王夏桀奢侈残暴,夏亡;商纣荒淫残暴,商灭;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人暴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从以上夏商西周的灭亡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提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学习思考二:西周是什么时候灭亡的?西周衰亡的主要原因?平王东迁的时间?1.西周衰落:2.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间:标志:骊山烽火台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末代君主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桀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殷纣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镐京幽王【1】“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开始是在()A.禹时B.启时C.汤时D.纣王时B

【2】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统治稳定下来的商王是()A.商汤B.盘庚C.伊尹D.纣武丁B【3】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D.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C

【4】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同。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请回答:(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提示:(1)西周的分封制;(2)亲属、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目的: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3)结合材料二概括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提示;受封者要定期到周王室朝见,交纳供品,为周王室服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同出征,共同抵御或征讨其他民族。

提示: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密切了同周边各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兽骨与龟甲上的文字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滋生开始的时序。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海:江口中加上午字,午时海水涨潮涌至江口,表示海水。1、请同学们参照以上几个字的写法,写一个甲骨文,看看谁写的最漂亮。3、你认为甲骨文的出现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动手动脑:2、你能总结一下甲骨文的特点吗?二、世界闻名的青铜器1、什么是青铜器?2、青铜器是怎样制造的?3、青铜器用哪几种金属冶炼成的?它们的比例是多少?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商朝最精美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西周最著名的青铜器—毛公鼎三、古老而神秘的三星堆青铜文化1、三星堆文化简介2、三星堆的千古之谜3、三星堆青铜器巡礼三星堆大型铜神树动脑筋:三星堆青铜器与商周的青铜器有何不同?你能想象远古蜀国人的生活状况吗?请你试着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古蜀国文明。古蜀国的灿烂文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请你谈一谈你的观点。练兵场: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大约多少年?A.3100年B.3600年C.2800年D.2500年2、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A.四羊方尊B.毛公鼎C.妇好尊D.司母戊鼎答案:1、

B2、D

动荡的春秋时期【内容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史实。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3)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2)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收集和讲述成语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⑵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到优良品质。

二、教材分析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本课讲述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五霸”讲述了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是第一位霸主。

“战国七雄”讲述了“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各国之间时而合众,时而连横,几经反复,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时间跨度长,国名多,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理解春秋战国各自战争的特点及趋势。三、学情分析1.初一的学生对成语故事很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2.本课国名多,人物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要关注。

四、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屏幕展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由此导入新课。(新课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一、春秋五霸首先提问:春秋五霸是哪五个?(二说)他们为什么会争霸?(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然后让学生根据春秋形势图,掌握具体的地理方位。可以结合今天的地名,如可提问当时我们的家乡所在地处于哪一个诸侯国?

由五霸导入第一位霸主,提问“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教师稍做整理

1.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2.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3.“尊王攘夷”,策略正确。讲到第2点时可提问“管仲为齐国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你知道哪些有关管仲的故事?”(一箭之仇,管鲍之交)讲到第3点时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尊王攘夷”,为什么要“尊王攘夷”,得出结论是成功的外交政策,是齐桓公争霸的有利条件。

接着提问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葵丘之盟)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晋文公称霸用看图说史的形式,让学生讲述这一段历史,“退避三舍”诚信,实现承诺;避敌锋芒,诱敌深入。楚庄王主要通过成语故事“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来讲述。

(过渡)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二、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是怎么来得?

多媒体显示战国地图,找出七国的地理位置,都城名称和今地名,齐不是春秋时的姜氏齐国,而是田氏齐国,晋则被韩、赵、魏取代。然后找出记忆规律:

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后中间。

在七国之间,秦国实力逐步增强。出示一段材料,思考:如果你是当时某一国的谋士,你会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什么策略?由此引出合纵和连横。用图演示,讲述合众时可提问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不能成功?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内容及材料阅读的内容。提问“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争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出现了什么趋势?”(从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说明出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小结与作业选一选1.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

C.楚庄王D.越王勾践2.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吴③楚④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雍新田临淄商丘郢吴会稽洛邑周BCEDA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晋楚吴越填一填齐楚秦燕赵韩魏填一填比一比

按照小组顺序,每组说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各组不能重复。比比哪个组能坚持到最后?(注意范围在春秋战国时期)老马识途朝秦暮楚远交近攻纵横捭阖围魏救赵

管鲍之交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朝秦暮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纸上谈兵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鲁越卫邯郸郑大梁周中山洛邑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秦齐楚晋燕吴韩魏赵战国初年形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战国七雄立,各显神通,问鼎天下!

经过春秋200多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在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与春秋时期政治局面相比较,战国时期有了哪些新变化?求救马陵秦赵邯郸长平周(公元前260年)赵军进攻路线秦军进攻路线廉颇率军坚壁固守40多万赵军降秦河水水水汾洛赵括长平之战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商鞅变法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加强中央集权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统一度量衡

3、奖励耕战1、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管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奖励耕织经济发展国富奖励军功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冰父子塑像都江堰

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史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川8个市、42个县的3000多万人提供着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1010万亩。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2.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A.商鞅变法B.李悝变法C.管仲改革D.秦孝公改制课后检测DA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奖励耕战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DC百家争鸣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简介:春秋末年______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主要成就:①提出“________”和“礼”的学说,主张以________治国,爱惜民力,取信于民。②主张人人“克己复礼”,推行“德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鲁仁德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③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倡“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④他晚年与弟子重新编订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有教无类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2.孟子:战国初期,主张实行“________”;他相信人“性善”,提出“民为贵,________次之,君为轻”,孟子十分注重人格修养,他的“________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荀子:战国末期,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在伦理观上,他提出“人之性恶”,认为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__________”,另一方面又提出“制________而用之”等思想。仁政社稷富贵天行有常天命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1.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应用思考答案:①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取信于民。②主张人人“克己复礼”,推行“德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③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2.孔子、孟子、荀子在儒学的地位如何?答案: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孟子地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荀子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1.老子:(1)简介: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要观点:认为________是世界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还阐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有和无、难和易、祸和福都可以相互转化;老子在政治上反对苛政扰民,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2.庄子:名周,是________时期道家的代表。他主张“________”(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和“________”(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二、老庄之学道无为而治(无为)战国齐物逍遥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三、法家思想1.早期法家:李悝、商鞅2.集大成者韩非子:战国末期,韩非子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非子提出“事异则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结合,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韩非子的法家理论大大影响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3.作用: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备变“法、术、势”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韩非子《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政治观?应用思考答案: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因循守旧;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要与时俱进。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1.墨家的创始人:________初期的墨翟。2.墨家学派的基本特征:提倡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3.主要学说:主张“________”,“________、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四、墨家战国节俭兼相爱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3.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1.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应用示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及其进步意义的理解。“仁”的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故选B。选项A和C对应于法家,D项是墨家思想。答案:B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二、战国时期墨子、孟子、韩非三位思想家主张不同的原因1.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反对战乱,也反对阶级剥削和压迫,企求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发展生产;同时,随着其经济地位的有所提高,也要求参与政权,提高政治地位。2.孟子认识到了劳动人民的作用,面对阶级矛盾的激化,主张以“仁政”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3.韩非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建立并巩固封建政权,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的要求。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统治者一方面以法制进一步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另一方面随着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统治者也要求通过严刑酷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备受统治者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应用思考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法家的思想相结合可知法家思想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符合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答案:D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学习思考1.法家怎样论述改革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价值?答案提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通过变法改革,适应社会发展。这种改革的思想含有合理的因素,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答案提示: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私营工商业崛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③社会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士在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④文化上,随着私人讲学出现,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典籍?答案提示:《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材料阅读与思考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答案提示:他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古,“不循其礼”,反驳了“法古天下,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大胆破除传统的禁锢,从而促使秦孝公下定变法图强的决心。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呢?答案提示:商鞅在论辩中所列举的古人的事迹,都是古人不因循先人的典型事迹,可以反证他“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理论。他要效法的是这些古人的做事原则而非具体做法。另一方面,商鞅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也说明我们民族尊古的传统有十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即使是改革家也难以彻底摆脱这种影响。而论辩中用古人事迹说明问题,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一种有利牟呗浴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课堂导学

问题解答

栏目链接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小知识:“纸上谈兵”“长平之战”—战国时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秦赵魏楚韩齐燕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确立“皇帝”称号2、建立中央政府机构:三公九卿3、实行郡县制度秦国公元前221年秦朝秦王嬴政秦始皇联系与区别中央行政机构图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掌管政事

掌管军事监察百官发号司令

皇帝丞相郡守县令三:统一措施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1、孔虚是居住在齐国地区的富家子弟,他听说陶朱致富的事后,决定行商。2、于是,孔虚边贩运盐和丝绸,前往魏国地区的大梁。3、到了大梁,孔虚一打听,得知这里每斗盐、每丈丝绸都比齐国贵的多,高兴得一蹦一跳。4、谁知魏地区的斤、尺都比齐国的大得多。孔虚一不小心亏了大本5、孔虚卖掉货物,只得到不多的布币,又发现这些钱在齐国不能用,所以决心用这些布币进货再博一次。6、他一个人押货,直往邯郸。7、到了邯郸后,孔虚惊奇的发现,原来赵国的斗比魏国小得多,而两国每斗货物的价钱差不多,大有赚头。8、熟悉行情后,孔虚抓紧时机又赚了几笔。9、商场得意,孔虚日渐出名。10、一位赵国地区的商人听闻孔虚之名,登门向他贷款,并立据作证。但孔虚发现赵商写的字和他们齐国字不太一样,认为这个商人有意欺瞒他,竟不知这就是赵地区使用的字。11、出来日久,孔虚思念家乡,于是把所赚布币换成齐地使用的刀币。用马驮着,兴冲冲往齐地奔去。12、快到家时,孔虚突然发现袋已被刀币扎穿,空无一钱。他心中非常沮丧,从此再也不经商。小组讨论从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当时文字、货币、度量衡没有统一标准会产生什么影响?文化上:书同文马安小篆隶书楷书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政令统一巩固国家统一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圆形方孔钱楚韩赵魏齐燕秦度度:长度单位量:容积单位衡:重量单位交通上:修驰道,车同轨“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齐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汉书‧贾山传》小结:公元前二二一,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古代文化受损失。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大修驰道统车轨.全国车辆可来回。西起临洮至辽东,万里长城称奇迹。课后思考: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及车轨?统一和不统一有什么样的差别?忆一忆:1、右图人物是谁?2、他采取了哪些统一的措施?有何作用?3、他自称为始皇帝是什么意思?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二、揭竿而起三、秦的覆灭——起义的根本原因——起义的特点一、秦的暴政快速阅读:阅读P48—49,说一说秦的暴政有哪些表现?1、焚书坑儒2、大建宫殿陵墓(徭役繁重)3、法律残酷(族诛、连坐)想一想1、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2、这一措施将会造成什么后果?焚书坑儒繁重徭役阿房宫秦始皇陵

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50步,南北约50丈,殿内可容一万人。宫门是用磁石做的,以防有人暗带兵器入宫。宫门前还立着12个铜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说一说:你还能举出秦朝徭役繁重的例子吗?兵马俑秦长城秦驰道阅读与思考:“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你能翻译这首民谣吗?这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繁重徭役兵役使人民生活悲惨。法律残酷束颈的铁钳铁桎族诛连坐说一说上图反映的是哪个成语?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和来历?指鹿为马想一想

秦的暴政与第一次农民起义之间有何关系?——秦的暴政是第一次农民起义的

根本原因。小小评论家功:过:(1)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2)建立了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修驰道、直道;筑长城。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焚书坑儒、徭役繁重、法律残酷,统治残暴,给百姓带来灾难。二、揭竿而起请根据下列词语讲一讲第一次农民起义。鱼腹丹书、篝火狐鸣、大泽乡、陈胜、吴广时间:地点:领导人物:意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第一次农民起义三、秦的覆灭1、巨鹿之战(BC207、项羽、灭秦军主力)2、秦朝灭亡BC206、刘邦占领咸阳刘邦讲一讲成语“破釜沉舟”的含义及来历。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本课所涉及的成语很多,你所知道的有哪些?看谁说得多。说一说想一想

秦灭亡的原因有哪些?——秦的暴政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农民起义是秦灭亡的直接原因。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导入新课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文景之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汉两朝政策的对比,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讲授新课一、西汉的建立1、时间:2、人物:3、都城:BC202刘邦(汉高祖)长安讲授新课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人吃人,死者过半。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这则材料反映出汉初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观察和思考讲授新课1、背景: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社会生产遭到秦末战争的严重破坏。2、目的:3、内容: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势。(1)士兵还乡务农(“兵皆罢归家”)(2)轻徭薄赋4、评价: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二、修养生息政策汉代耧车(播种工具)讲授新课三、“文景之治”讲授新课1、背景:2、人物:3、措施:汉初休养生息,国家得到一定发展汉文帝、汉景帝(1)重视农业三、“文景之治”(2)“以德化民”(3)提倡节俭,以身作则讲授新课

以下材料反映出文帝、景帝的什么措施?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cheng,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重视农业讲授新课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提倡节俭、以身作则讲授新课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司马迁:德至盛也班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课堂小结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教训,稳定政权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随堂训练1、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②汉景帝③汉文帝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C随堂训练2、文景之治是谁统治时期()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文帝、汉景帝D.汉景帝C随堂训练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A欢迎走进历史课堂了解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他14岁登基,在位54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作为天子的汉武帝可以一呼百应,但是他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拥有着自己的烦恼?他究竟有什么烦恼呢?他又是如何一一解决的?效果如何?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最近比较烦,诸侯王势力太大,威胁到中央,真伤脑筋啊!假如这个正方形为一个诸侯王的封地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会变成......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若干年之后,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①手段高明:推恩令是一种巧妙剥夺王国封地的举措,要求诸侯王把王国分封给其它子弟,诸侯王不好抵制。②效果好:通过推恩,王国实力被越分越弱,无力对抗中央,其它子弟能分封土地并封爵,对中央感恩戴德而听命于中央。推恩令的高明之处在哪里?我是历史小专家1.汉朝,颁布“推恩令”的帝王是()

A.汉文帝B.汉景帝

C.汉武帝D.汉高祖

C我是历史小专家C2.、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我是历史小专家B3、“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B、分割后的各小王国无力与中央抗衡C、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D、节省了政府的开支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不知道采取哪种思想来巩固我的统治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董仲舒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汉武帝为达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进步性:当时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局限性: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请你评价汉武帝的这一措施?我是历史小专家4.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后期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D.西汉盛期

D我是历史小专家5.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A.弘扬儒家学说B.打击其他学说

C.维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尊重儒生C唉,又有烦心事了,边疆老不稳定了,弄得朕寝食难安啊!怎么巩固边疆,特别是解决匈奴这个老大难问题呢?漠北之战汉武帝时为什么能取得对匈奴的胜利?原因:(1)通过解决王国问题和统一思想,加强对国家的统治;(2)汉武帝时,经济高度发展,兵强马壮,国势强盛;(3)汉武帝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和用兵。我是历史小专家6.汉武帝对匈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次战争是()

A、漠南战役B、河西战役

C、漠北战役D、白登山战役C帮助者措施作用王国威胁中央主父偃推恩令实现政治统一思想上不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匈奴威胁边疆卫青.霍去病战争实现军事统一烦恼东汉的兴亡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要求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及西汉灭亡、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2、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二、教学要点:1、重点:光武中兴2、难点: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一:西汉的灭亡1:时间:公元8年2:人物:王莽3:主要事件:王莽篡权(改制)4:过程:公元8年,外戚权臣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西汉灭亡。5:原因:西汉自宣帝以后,历任统治者都懦弱无能,政治腐败.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尤其是在成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有的成为豪强地主家的奴婢,更多的则走向社会成为流民.自古以来,流民都是国家政权的一个巨大威胁.许多流民造反,国家危机严重。外戚王莽趁机逼宫,夺取政权,西汉灭亡。(统治者软弱无能,政治腐败;外戚专权,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剧增暴动,社会动荡)合作与探究分组讨论与探究1:通过学习古代朝代的灭亡史实,归纳出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1:统治者软弱无能腐败;2:统治者荒淫无道;3:统治者实行暴政;4:爆发农民(奴隶)起义等)2:通过古代朝代的灭亡史实,当代中国执政党应当从中获得哪些启示?(1:要进一步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2:要实行仁政,做到勤政爱民,以民为本;3:要关心民众的疾苦,能与人民同甘共苦,给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真正能带领人民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4:要遏制腐败,化解社会矛盾等)自主学习1:东汉的建立2:东汉的兴盛:光武中兴3:东汉的衰败1:时间:公元25年3:都城:洛阳2:建立者:刘秀(汉光武帝)

二:东汉的建立4:年号:光武4:建立的过程: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与兄在家乡舂陵乘势起兵,与众英雄并争天下。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赤眉、隗嚣、公孙述等诸多割据势力和为数达百万的大小农民起义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20余年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刘秀就是东汉第一任皇帝,年号光武。由于洛阳在原西汉都城长安的东面,所以史称刘秀建立的汉朝为东汉。

讨论与探究5:东汉建立的历史意义(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20余年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使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定平稳的生活,为东汉的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打下了基础,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三:光武中兴三十税一释放和禁止虐杀奴婢精兵简政整顿吏治以“柔术”治天下提倡节俭

光武中兴建立多个皇家图书馆注重文治扩大太学规模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合作讨论与探究1: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文景之治西汉建立,政局稳定初步发展休养生息减轻刑法轻役薄赋使西汉走向强盛光武中兴东汉初建政权不稳百废待兴柔治天下重振朝纲轻役薄赋重视文治使东汉走向稳定繁荣事件背景原因影响外戚宦官专权和帝10岁殇帝1岁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少帝17岁献帝9岁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四、东汉的衰败原因和表现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3、大地主富有并拥有武装4、皇权衰落、朝政混乱5、农民起义爆发知识巧记西汉亡于公元8,换成王莽新天下,改制失败天下乱,群雄并起争华夏。刘秀洛阳建东汉,柔术文治为手段,轻徭薄赋废苛捐,光武中兴盛世现。可惜豪强地主起,国家统治渐混乱,海内分崩群雄争,促成三国新局面。五:十二生肖1:出现的朝代:东汉2:它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记岁方法3:与古代十二地支相对应,称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戊狗、亥猪。图片自我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体会到了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哪些启示?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公元前一世纪时,罗马的皇帝凯撒在一次观看戏剧时身穿一件紫色的丝袍。全场的观众为之倾倒,中国丝绸深深地吸引了欧洲人。丝绸在欧洲是供不应求,价值与黄金等价。当时许多商人来回奔波在东西方之间,他们运送的商品主要就是丝绸。于是,连通东西方的这条道路就被称为丝绸之路。

丝路探秘1、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时候由谁开辟的?2、丝绸之路起点在哪里?最远在哪里?3、在中国境内通过哪些地形区?4、经过哪些地方?现在属于哪个国家?5、在我国境内经过哪些城市?自学提纲张骞

走“丝路”的第一人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迷人的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其数量之多,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胡蒜胡葱洋葱胡椒胡琴胡瓜(黄瓜)蚕豆胡豆苜蓿良种马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钱币芝麻从中原传入西域的------丝绸铸铁技术开渠技术凿井技术漆器金属工具铁器陶器蚕桑技术四大发明茶叶

西方

东方毛皮、香料、药材、珠宝、蔬菜、瓜果……丝绸、陶瓷、铁器、漆器、茶叶……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友谊之纽带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玻璃器皿、魔术、音乐、舞蹈、宗教……冶铁技术、蚕桑技术、四大发明……沟通亚欧两大洲,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丝路作用

西方

东方毛皮、香料、药材、珠宝、蔬菜、瓜果……丝绸、陶瓷、铁器、漆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友谊之纽带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魔术、音乐、舞蹈、宗教……冶铁技术、蚕桑技术、四大发明……沟通亚欧两大洲,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丝路作用在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哪方受到的影响大?从中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与历史对话谢谢!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黄河请你欣赏:黄河岸边农村的田园风光黄河泛滥朕要亲自治黄河,看它还决口不?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汉武帝王景汉明帝刘庄画像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优点是节省劳力。二牛抬杠耕犁法西汉的耧车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这是四川成都市郊出土的采桑画像砖的拓片摹本;画面表现一个妇女手执长竿,正在采桑叶的情景。

一、农业的进步1、水利①西汉:_______治理黄河②东汉:明帝时_______治理黄河2、农具①耕犁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______②发明播种工具_______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_________的耕作方法汉武帝王景犁壁耧车二牛抬杠4、农作物①南、北方分别以_______、_______为主。②______广泛种植。水稻小麦桑麻小测验五铢钱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河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长安城西市东市东市、西市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起来?答: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

到了冶炼铁兵器的地方,听说以前都是用人力来鼓风冶铁。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冶铁质量这种水排一直沿用到唐代。它的使用要比欧洲早1000多年水排带动鼓风机冶铁长信宫灯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发展?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科技的进步;水利的兴修二、手工业的辉煌成就1、丝织业:已经使用_______,而且_______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2、冶铁业:___汉的南阳太守_______发明了______,

比欧洲早________年。三、商业,城市1、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将地方的_______和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______上的大一统。2、西、东二京:_______、_______。提花机染色东杜诗水排一千多铸币权盐铁经营权五铢钱经济长安洛阳小测验三国鼎立目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探究活动课堂练习退出三国鼎立的形成汉献帝下一页汉献帝(公元190~220年在位)在

位期间,天下大乱,割据一方的军

阀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曹操下一页曹操占据河南一带,他招募流亡农

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实力不断

增强。袁绍下一页袁绍占据河北一带,由于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其势力在各

军阀中是最强大的一个。随着曹操

实力的不断壮大,袁绍越发恐慌,

急于消灭曹操。官渡之战示意图返回官渡之战,曹操灵活主动的指挥战

斗,特别是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

偷袭袁军粮草,使其军心动摇,并

一举将其击溃。刘备下一页孙权下一页周瑜下一页赤壁之战返回魏文帝曹丕下一页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

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灭亡。蜀汉昭烈帝刘备下一页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

汉,史称蜀。吴大帝孙权下一页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

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三国全图返回探究活动返回活动主题:还曹操一个真面目

活动背景: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曹操阴险狡诈,诸葛亮是智慧与道德的化身,这符合历史实际吗?

活动安排:

1、搜集曹操的历史资料和文艺作品中对曹操的描写和刻画。

2、小组讨论,对比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看看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

3、讨论,为什么历史和文学作品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我们应该怎样鉴别文学作品和历史?课堂练习1.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是()

A.曹操B.孙权

C.刘备D.曹丕2.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A下一页C课堂练习3.与诸葛亮无关的历史事件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D.维护都江堰4.三国鼎立时期,蜀国的都城是()A.建业B.洛阳

C.成都D.许昌

A返回C西晋和东晋第一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第二节东晋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节两晋时期的文化发展第一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二、晋武帝与“太康之治”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1、司马氏在魏国专权2、灭蜀和西晋建国3、灭吴和统一全国“高平陵事变”发生地1、司马氏在魏国专权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2、灭蜀和西晋建国邓艾钟会2、灭蜀和西晋建国颇思蜀否?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刘禅2、灭蜀和西晋建国司马炎曹奂“禅位”吧?也只能如此了。3、灭吴和统一全国二、晋武帝与“太康之治”1、占田制的颁行2、社会经济的恢复3、门阀政治初步形成1、占田制的颁行

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减半,次丁女不课(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为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官吏以官品高卑贵贱占田,从第一品占五十顷,至第九品占十顷,每品之间递减五顷。依官品高低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荫衣食客,第六品以上三人,第七、八品各二人,第九品一人,荫佃客,第一、二品不得超过十五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九品各一户。

2、社会经济的恢复“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如亲,其匮乏取资于道路,故于是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干宝《晋纪·总论》3、门阀政治初步形成高门巨族累世公卿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八王之乱形势图图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刘渊刘聪第二节东晋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一、东晋建国和门阀制度的发展二、东晋的北伐和淝水之战三、十六国政权的兴衰四、东晋的衰亡一、东晋建国和门阀制度的发展1、东晋的建立2、门阀制度的发展1、东晋的建立

司马睿东晋地图2、门阀制度的发展王导谢安朱雀桥和乌衣巷二、东晋的北伐和淝水之战1、东晋的北伐2、淝水之战1、东晋的北伐桓温桓温北伐示意图2、淝水之战苻坚淝水之战示意图2、淝水之战三、十六国政权的兴衰四、东晋的衰亡1、孙恩、卢循起义2、刘裕的专权1、孙恩、卢循起义2、刘裕的专权右:晋恭帝司马德文墓志铭左:刘裕像第三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