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_第1页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_第2页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_第3页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_第4页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介绍

RECIST1.1115八月20242定义:RECIST(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urs),描述了一个实体瘤测量和成人、小儿癌症的临床试验中肿瘤大小变化客观评估的规定的标准做法。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首次出版1.0版,2009年1.1版。适用于:各类实体瘤中所有以客观反应为主要的研究终点的试验,以及承担疾病稳定评估、肿瘤进展或进展时间分析的试验。由于恶性脑肿瘤及淋巴瘤反应评估的国际准则已单独出版,这一指南不用于恶性脑肿瘤及淋巴瘤的研究。15八月20243评价肿瘤负荷的改变是癌症治疗的临床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肿瘤缩小(客观反应)和疾病进展的时间都是癌症临床试验中的重要端点。为了筛查新的抗肿瘤药物,肿瘤缩小作为II期试验端点被多年研究的证据所支持。这些研究提示对于多种实体肿瘤来说,促使部分病人肿瘤缩小的药物以后都有可能(尽管不完美)被证实可提高病人的总体生存期或在随机Ⅲ期试验中有进入事件评价的其他机会。目前在Ⅱ期筛查试验中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中,客观反应比任何其他生物标记更可靠。而且,在Ⅱ和Ⅲ期药物试验中,进展期疾病中的临床试验正越来越利用疾病进展的时间(无进展生存)作为得出有治疗效果结论的端点,而这些也是建立在肿瘤大小的基础上。背景15八月20244定义可测量病灶非可测量病灶可测量病灶肿瘤病灶:至少有一条可以精确测量的径线(记录为最大径),其最小长度如下:CT:≥10mm(CT扫描层厚≤5mm)X线:≥20mm临床检查,游标卡尺测量≥10mm(不能用游标卡尺测量准确的病变应记为不可测)恶性淋巴结:CT扫描:淋巴结短径≥15mm(CT薄层扫描≤

5mm)。

基线及随访中,仅测量和随访短径15八月20245非可测病灶肿瘤病灶:CT扫描<10mm恶性淋巴结:CT扫描:10mm≥淋巴结短轴<15mm其他无法测量的病灶:脑脊膜病灶、腹水、胸膜或心包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测量的查体发现的腹部包块等15八月20246特殊部位病灶骨病灶:骨扫描,PET扫描或者平片不适于测量,但可用于确认存在或者消失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符合可测量定义),可作为可测量病灶进行评价(CT/MRI)成骨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囊性病灶:影像学定义的单纯囊肿,非恶性病灶,不予评价转移性囊性病灶,符合可测量性定义的,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但如果在同一病人中存在非囊性病灶,应优先选择非囊性病灶作为靶病灶局部治疗后病灶:放疗或其他局部治疗的部位的病灶,一般作为不可测量病灶,除非该病灶出现明确进展。7

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溶骨/成骨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且软组织成分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时,如果这些病灶可用断层影像技术如CT或者MRI进行评价,那么这些病灶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成骨性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骨病灶

15八月2024815八月20249>=10mm的表浅病灶,建议使用彩色照片记录,附比例尺;当既可临床检查也可影像学检查时,应行影像学检查优先选用CT扫描肺实质中边界清楚的病灶也可使用胸片检测最有效和重复性最好建议层厚<5mm当CT层厚>5mm,可测量病灶最小应是层厚的两倍区分PR和CR证实渗出液的肿瘤性质临床检查病灶胸部X片CT,MRI细胞学、组织学治疗前评估与治疗开始的间隔越短越好,最多不能超过4周;对病灶基线评估和后续测量应采用同样的技术和方法。除了不能用影像学检查,而仅能用临床检查来评价的病灶之外,所有病灶必须使用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价。测量方法说明超声检查:1.不适用于评估病灶大小,不应用于测量方法。2.超声发现的新病灶,建议用CT或MRI验证。3.如顾虑CT的射线照射,可用MRI代替来检测待检病灶内镜、腹腔镜:不建议用这些技术评估实体瘤。可用于证实完全的病理学缓解或确定完全缓解或手术切除后的再发。肿瘤标志:1.肿瘤标记物不能单独用于评估实体瘤疗效。2.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有升高者,评价疗效为CR需肿瘤标志物正常3.关于CA-125变化(复发性卵巢癌)和PSA变化(复发性前列腺癌)的特别标准已经出版。测量方法说明为评价客观缓解或未来可能的进展,有必要对所有肿瘤病灶肿瘤的总负荷进行基线评估,为后面的测量结果作参照。在以客观缓解作为主要治疗终点的临床方案中,只有基线时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才能入选。可测量病灶定义为存在至少一处可测量的病灶。而对于那些以疾病进展为主要治疗终点的试验,方案入选标准中必须明确是仅限于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还是没有可测量病灶也可以入选。全部肿瘤和可测量病灶的评估靶病灶/非靶病灶的基线记录靶病灶:基线评估

≥1个可测量病灶时,记录病灶总数不超过5个每个器官≤2个作为靶病灶代表所有累及器官靶病灶选择:最长径,能代表所有累及器官可重复测量淋巴结:CT测量短直径≥15mm,基线只需测短径直径≥10mm但<15mm的结节不应该视为靶病灶<10mm的结节则不属于病理结节范畴,不必予以记录和进一步观察非靶病灶:除靶病灶外的可测病灶和不可测病灶。15八月202413靶病灶和非靶病灶基线记录所有靶病灶的直径求和(包括病灶的长径和淋巴结的短径)作为基线直径总和。其余所有的病灶包括病理淋巴结可视为非靶病灶,无需进行测量,但应在基线评估时进行记录。如记录为“存在”,“缺失”或极少数情况下“明确进展”。广泛存在的靶病灶可与靶器官记录在一起(如大量扩增骨盆淋巴结或大规模肝转移)。15八月202414测量在同一平面上的最长径15八月20241515八月202416不一定选择最大的病灶作为目标;选择那些清晰和可重复测量的层面。

首先,确定的最长直径淋巴结或淋巴结位置;(17.6mm在左图中),然后,测量最短直径(10.6mm在左图中)。根据定义应记录病理性淋巴结短径,因此应当被记录为非靶病灶。15八月202417淋巴结的测量:CT

首先,确定的最长直径淋巴结或淋巴结位置;(56mm在左图中),然后,测量最短直径(45mm在左图中)。根据定义应记录病理性淋巴结短径,因此应当被记录为可测量的靶病灶。

15八月202418淋巴结的测量,:MRI

继续测量靶病灶的最长径,即使病灶中间出现空洞或坏死;如果直径之和不能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那么在疗效评价的时候,注释说明病人靶病灶出现空洞或坏死。

15八月202419肺脏病灶空洞测量靶病灶的最长径,无论中央是否坏死15八月202420

在临床研究中,选择同一个层面和前后一致的病灶对疗效评价至关重要;否则,病人的疗效评价就不准确。15八月202421研究者操作重要性:操作不正确就选择不到合适的病灶。15八月202422

在测量靶病灶过程中,不要包括非肿瘤组织。15八月202423评价标准-靶病灶靶病灶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结(包括靶和非靶)短直径必须减少至<10mm部分缓解(PR)靶病灶总径与基线相比≥30%疾病进展(PD)以靶病灶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照,直径和增加≥20%;除此之外,必须满足直径和的绝对值增加至少5mm。(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也视为疾病进展)疾病稳定(SD)介于PR及PD之间15八月202424注意事项靶病灶为淋巴结:即使<10mm,评估时仍应记录CR:所有淋巴结<10mmPR,SD,PD:短径仍应包含于靶病灶总径内"无法测量”的微小病灶:临床研究中,基线记录过的所有病灶在后面的评估中都应再次记录:如果病灶确实存在但比较模糊,无法给出精确的测量值时,可默认为5mm如果可测出确切数值,即使病灶直径小于5mm,也应记录该实际值分离或结合的病灶:当非结节性病灶分裂成碎片状时,将各分离部分的最长径加起来计算病灶的直径之和。同样,对于结合型病灶,通过各结合部分间的平面可将其区分开来,然后计算各自的最大直径。但如果结合得密不可分,最长径应取融合病灶整体的最长径。

有病理意义淋巴结疗效评估RECIST1.1版将短径<10mm的淋巴结视为正常淋巴结而不给予记录和随访。短径≥10mm和<15mm的淋巴结被视为有病理意义的不可测量非靶病灶。CT扫描中短径≥15mm的淋巴结可作为有病理意义的可测量靶病灶,疗效评估时靶病灶总数目可将其包括进去。应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将淋巴结作为靶病灶进行疗效评估,则在基线及随访中淋巴结应在同一解剖区域,淋巴结即使缩小到<10mm的正常范围,其总长径之和也不能记录为0。在评估CR时必须确认每一个淋巴结均<10mm。疗效确认的必要性对于以ORR为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研究,必须进行疗效确认。但以总生存(OS)为主要研究终点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不再需要疗效确认。15八月202425

如果靶病灶融合在一起,计算融合后病灶的最长直径。疗效评价时,用这个融合后最长直径,与融合前靶病灶直径的总和比较。15八月202426融合

如果靶病灶分裂,测量分裂后每一个病灶的最长直径。疗效评价时,分裂后每一个病灶最长直径之和,与分裂前靶病灶直径比较。15八月202427

分裂融合病灶15八月202428

测量靶病灶的最大层面,即使与基线相比,在层面和取向是不一样的。随访疗效评价基线15八月202429评价标准-非靶病灶

虽然一些非靶病灶实际可测量,但无需测量,只需在规定的时间点进行定性评估即可非靶病灶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非靶病灶消失,且肿瘤标记物恢复至正常水平。所有淋巴结无病理性意义(短径<10mm)非完全缓解/非疾病进展(Non-CR、Non-PD)存在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和/或持续存在肿瘤标记物水平超出正常水平。疾病进展(PD)已存在的非靶病灶出现明确进展。注: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也被视为疾病进展。15八月202430非靶病灶进展的定义补充存在可测量非靶病灶时必须满足非靶病灶整体的恶化程度已达到必须终止治疗的程度。而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尺寸的一般性增大往往不足以达到进展标准,因此,在靶病灶为稳定或部分缓解时,仅依靠非靶病灶的改变就能定义整体肿瘤进展的情况比较少见.仅存在不可测量的非靶病灶评价困难当非靶病灶改变导致整体疾病负荷增加的程度相当于靶病灶出现疾病进展时(肿瘤最长径增加20%相当于肿瘤面积增44%,体积增加73%)渗出性病变:微量至大量淋巴管病变:局限至广泛播散导致治疗方案更换的变化…在评价为肿瘤缓解时,面积减少50%与最长径(直径)减少30%时体积减少相当;而在评价为肿瘤进展时,肿瘤面积增加25%仅相当于最长径增加12%,且体积增加不足50%。为避免过度评价为PD的倾向,RECIST规定肿瘤最长径增加2O%(相当于肿瘤面积增}Jf144%,体积增加75%)。15八月202431非靶病灶轻微的增加并不能证明疾病进展判断进展,应当是清晰和明显的实质性变化只有非靶病灶进展时15八月20243215八月202433淋巴结中非靶病灶明确的进展15八月202434肝脏中非靶病灶明确的进展15八月202435图B中腹膜后淋巴结(箭头所指处)相比图A中基线所示是进展的;在基线时,淋巴结的大小是正常的。在随访进展时,这些淋巴结短径明显大于10mm。定义:在随访中已检测到的而在基线检查中未发现的病灶将视为新的病灶,即使基线未作相关检查。随访评价以确认某个病灶是否是新病灶时,如果重复的检查证实其是一个新的病灶,那么疾病进展的时间应从其最初的发现的时间算起FDG-PET评估一般需要额外的检测进行补充确认评价标准-新病灶

在评估疾病进展时,在常规CT的基础上增加PET-CT,有时候比较合适.基线-PET随访-PETCT结果阴性阳性无需PD无阳性CT确认PDCT未能确认再行CT检查予以确认(如果确认,疾病进展时间从前期FDG-PET检查发现异常算起)无阳性既往CT存在复查CT无进展无PD15八月202437时间点反应:有靶病灶的受试者靶病灶非靶病灶新病灶总缓解CRCR无CRCR非CR/非PD无PRCR不能评估无PRPR非进展或者不能完全评估无PRSD非进展或者不能完全评估无SD不能完全评估非进展无NEPD任何情况有或无PD任何情况PD有或无PD任何情况任何情况有PD15八月202438随访中的评价同一方案治疗随访过程中每次评价PD应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最小病灶对比,增大达到标准即为PD每次评价PR/SD应与基线病灶对比15八月202439时间点反应-仅有非靶病灶非靶病灶新病灶总评效CR无CR非CR或者非PD无非CR或非PD不能完全评估无不能评估明确PD有或无PD任何情况有PD15八月202440如果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无法进行病灶成像或测量,则该患者在该时间点上无法评价;如只能对部分病灶进行评价,视为在此时间点无法评价,除非有证据证实缺失的病灶不会影响指定时间点的疗效反应评价。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在疾病进展的情况。评估缺失和不可评价说明最佳总缓解:全部时间点最佳整体疗效评价是从研究/治疗开始至结束的最佳疗效记录。疗效反应有可能出现在治疗结束后,研究方案应明确治疗结束后的疗效评价是否考虑在最佳整体疗效评价之内。须明确任何进展前新的治疗如何影响最佳疗效反应。患者的最佳疗效反应主要依赖于靶病灶和非靶病灶以及新病灶的情况。此外,还依赖于试验性质、方案要求及结果衡量标准。15八月202442最佳总缓解:全部时间点当研究不需要对完全或部分疗效反应进行确认时最佳总缓解的评估:试验中最佳疗效反应是所有时间点上的最佳反应(例如:病人第一次评估为稳定病灶,第二次评估为部分缓解,最后评估为进展,则最佳总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当最佳总缓解评价为SD时,其必须满足方案所规定的从基线水平算起的最短时间。如果没有达到最短时间的标准,即使最佳总缓解评价为SD也是不认可的,该患者的最佳总缓解将视随后的评价而定。15八月202443最佳总缓解:全部时间点当研究需要对完全或部分疗效反应进行确认时最佳总缓解的评估:只有当每一个受试者符合试验规定的部分或者完全缓解标准而且在方案中特别提及的在随后的时间点(一般是四周后)再次做疗效确认后才能宣称是完全或者部分缓解。15八月2024441、当结节性病灶被包括在靶病灶中,该结节缩小到“正常”大小时(<10mm),仍记录测量结果;2、由于健康情况恶化而停止治疗,但是没有客观证据时,应报道为症状性进展。即便在治疗终止后也应该尽量去评估客观进展的情况;症状性恶化不是客观反映的评估描述:它是停止治疗的原因。3、当从正常组织中辨别局部病灶困难时,推荐在进行局部病灶完全缓解的疗效评估前进行活检。FDG-PET被当作与活检相似的评估标准。4、对于不明确的进展发现(如非常小的不确定的新病灶,原有病灶的囊性变或坏死病变)治疗可以持续到下一次评估。如果在下一次评估中,证实了疾病进展,进展日期应该是先前出现疑似进展的日期。疗效评估的特别提示肿瘤评价的频次治疗期间肿瘤再评价的次数应依据方案及肿瘤的类型和治疗疗程来定。通常在每次评估时对于所有靶病灶和非靶病灶均需要进行评价。在一些情况下非靶病灶可减少评估次数。例如,骨扫描仅在需要确认标的病变完全缓解或怀疑有骨转移时才需要重复进行。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应依据疗程来进行重复评估(如每治疗6-8周或治疗后每3-4个月)。且不可因治疗延误、药物暂停或任何可打破治疗平衡的事件而延期。15八月2024461.以疗效为主要研究终点的非随机临床研究,必须对PR和CR的疗效进行确认,以保证疗效不是评价失误的结果.2.如随机试验(Ⅱ或Ⅲ期)或者以SD或者PD为主要研究终点的研究中,不再需要疗效确认.稳定期: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的时间(在随机化试验中,从随机分组的时间开始),以试验中最小的总和作为参考。总缓解期:从测量首次符合CR/PR时间到首次真实记录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时间。[1]BogaertsJ,EJC.2009,45(2):248-260疗效评估/缓解期的确认评价肿瘤负荷是否一定需要5个靶病灶?对不以客观缓解率为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试验,是否需要确认疗效?以生存为终点的临床试验患者是否一定要有可测量的靶病灶?如何应用FDG-PET和MRI等新的影像学技术?如何评估淋巴结?……Q&A15八月202448问

&答问题新发病灶是否为评定PD的标准?是否需要为可测量病灶(>10mm)?如果CT扫描层厚>5mm如何确定可测量病灶?如何评估靶病灶缩小<10mm?如果患者数个病灶均缩小达到PR,其中消失的一个病灶再次出现是否PD?2周期缩小32%,4周期缩小28%,6周期缩小33%,最终确认评效是否PR?回答影像学可确认的新病灶即可明确疾病进展。如果可疑,继续观察,若证实,进展日期为初次发现日期。2倍于CT扫描层厚基线时明确为靶病灶,应始终予以记录。影像学定义“太小无法测量”默认为5mm。若消失则记为0mm除非总体评效符合PD标准,否则不算PD,仅把其长径算入总和本例认为PR,但若两个PR点之间有超过2个非PR评效则确认评效为SD15八月202449问题新发病灶是否为评定PD的标准?是否需要为可测量病灶(>10mm)?如果CT扫描层厚>5mm如何确定可测量病灶?如何评估靶病灶缩小<10mm?如果患者数个病灶均缩小达到PR,其中消失的一个病灶再次出现是否PD?2周期缩小32%,4周期缩小28%,6周期缩小33%,最终确认评效是否PR?回答影像学可确认的新病灶即可明确疾病进展。如果可疑,继续观察,若证实,进展日期为初次发现日期。2倍于CT扫描层厚基线时明确为靶病灶,应始终予以记录。影像学定义“太小无法测量”默认为5mm。若消失则记为0mm除非总体评效符合PD标准,否则不算PD,仅把其长径算入总和本例认为PR,但若两个PR点之间有超过2个非PR评效则确认评效为SD消失的基线病灶再次出现是否PD?15八月202450问&答问题病灶中出现坏死灶,怎么测量?MRI随访如何评价?PET-CT可否应用于评效?回答仍测最大直径,但可记录在案,证明疗效(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可用于肺部以外病灶的评效。可测病灶评估与CT相同。若PET联合平扫CT或增强CT,不建议用于RECIST标准评价,若为诊断性CT则可。非靶病灶增大为靶病灶是否PD?淋巴结增大的评价?<10mm~>15mmPD<10mm~>10-15mm是否算新病灶?是否PD?10-15mm~>15mm按靶病灶总和计算否,仍选择最大靶病灶计算长径总和进行评估15八月202451实战演习XXX:男性50岁诊断:左下肺周围型低分化腺癌(

T2N1M1b)Ⅳ期双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转移双肺转移肝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脑转移骨转移治疗:一线:培美曲赛二钠+顺铂2周期评价

15八月202452治疗前治疗后肺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最大2319是否可测量病灶是是是否靶病灶是是15八月202453治疗前治疗后肺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最大1816是否可测量病灶是是是否靶病灶是是15八月202454治疗前治疗后肺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多发小结节2-5mm2-5mm是否可测量病灶否否是否靶病灶否否15八月202455治疗前治疗后肺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癌性淋巴管炎--是否可测量病灶否否是否靶病灶否否15八月202456治疗前治疗后肺门淋巴结治疗前短径mm治疗后短径mm最大169是否可测量病灶是否是否靶病灶否否是否病理性淋巴结是否15八月202457治疗前治疗后纵隔淋巴结治疗前短径mm治疗后短径mm多发9/8/6<8是否可测量病灶否否是否靶病灶否否是否病理性淋巴结否否15八月202458治疗前治疗后腹腔淋巴结治疗前短径mm治疗后短径mm最大2012是否可测量病灶是否是否靶病灶是否是否病理性淋巴结是是15八月202459治疗前治疗后腹腔淋巴结治疗前短径mm治疗后短径mm多发15/11/612/6/6是否可测量病灶是/否/否否/否/否是否靶病灶否/否/否否/否/否是否病理性淋巴结是/是/否是/否否15八月202460治疗前治疗后渗出性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是否可测量病灶否否是否靶病灶否否15八月202461治疗前治疗后肝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单发病灶1916是否可测量病灶是是是否靶病灶是是15八月202462治疗前治疗后头颅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最大2017是否可测量病灶是是是否靶病灶是是15八月202463肺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最大2319肺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最大1816肺门淋巴结治疗前短径mm治疗后短径mm最大169腹腔淋巴结治疗前短径mm治疗后短径mm最大2012肝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单发病灶1916头颅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最大2017评效11668缩小41.4%PR靶病灶评价:15八月202464非靶病灶评价:可测肺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最大1816肺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多发小结节2-5mm2-5mm纵隔淋巴结治疗前短径mm治疗后短径mm多发9/8/6<815八月202465肺部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癌性淋巴管炎--非靶病灶评价:非可测渗出性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头颅病灶治疗前长径mm治疗后长径mm最大2017是否有新发病灶头颅病灶新发病灶,虽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