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2.七一五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国民革命的失败是指()A.右倾错误思想在中共内部占了上风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3.“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25年没有交往了。”这句话出现在如下哪一情境中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会面 B.邓小平接见撒切尔夫人C.周恩来与尼克松总统会面 D.乔冠华与联合国秘书长会谈4.有学者在分析二战爆发原因时指出,1933年纳粹上台后,英国政府内部对德政策有过激烈争论,其中一种意见认为,英国要保持“行动自由”,英国的义务仅限于保持阿尔萨斯、洛林不再划归德国,不因法国的义务而受约束和牵连,不要卷入欧陆冲突。二战前夕,在是否与苏结盟问题上,英国政府的决策犹犹豫豫。正是由于英国政府的优柔寡断和动摇犹豫,破坏了希特勒最害怕的反侵略联盟,终于使希特勒决心提前发动战争。该学者意在说明A.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自发性 B.英国的代议制度削弱了制约战争的效果C.大国战略决策对世界战争发生具有重大影响 D.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是阻止法西斯的最后屏障5.二战后,美国在西欧体现“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重要政策是A.大搞舆论攻势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欧共体6.1864年,在总理衙门的资助下国际法的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清政府试图用外国的法律来反击列强的观点,并在世界各国设立驻外使馆等。这反映了()A.清政府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清政府主动推动外交近代化C.列强对清政府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D.官僚集体改变排外观念7.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这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道路B.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D.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8.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是麦哲伦之后第二位完成环球航海的探险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是其部分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时间主要事件1566年德雷克和他的表兄约翰·霍金斯带领五艘贩奴船前往墨西哥,失败险被杀。1572年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1579年完成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成为英国“民众的英雄”。1588年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封为英格兰勋爵。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B.新型政治制度的创新性C.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9.据载,(明代)“隆(庆)、万(历)中,闽商大至(镇洋镇),州(指江苏太仓州)赖以饶。今累岁弗登,(棉花)价贱如土,不足以供常赋矣”。这说明当时()A.棉织品不符合民众生活需要 B.全国经济区域分布较为明朗C.赋税负担沉重阻碍经济发展 D.江浙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10.下面是唐朝前期、中期和后期明确记载郡望和年份的士族科举入仕人数简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郡望唐初期唐中期唐末期陇西李氏3144清河崔氏142博陵崔氏045京兆韦氏053范阳卢氏097荥阳郑氏065彭城刘氏103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B.士族在科举考试中占据较大比例C.门阀大族对科举制由抵制到接受D.科举中能否入仕与出身没有关系11.1970年12月,毛泽东说:“中国不管越南战争上的(中美)两国敌对”,“欢迎尼克松的访华”。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宣布:他即将出访中国。这说明A.和平外交成为中美共识 B.美国放弃意识形态斗争C.中美双方谋求关系改善 D.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12.侵华日军在向陆军部的报告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石太路破坏极为严重,敌人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性设备,予以彻底摧毁。材料所指的军事行动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恢复西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 D.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汉代的贡禹,国时的曹操,唐代的刘晏等。时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己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了清初,统治者更是废除了单独的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税制,即把原来征收的丁银全部摊入土地税内,这使得农民人身束缚逐渐削弱,增人不增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摘编自王孝俊著《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材料二: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l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4.(20分)材料甲午战后,清廷进行军事改革,北方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南方有张之洞的自强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裁汰绿营、防勇,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等军。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总理练兵事务,各省设督练处。1904年,正式划定军制,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统一指挥全国新军。1901年起,清廷在一些城市设立各种军事学堂,同时派大量留学生分赴英、法、德、日等国学习军事。由于知识分子的加入,使军队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军队的知识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不少新思想在军队内迅速传播。——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军制改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本题考查了殖民扩张的客观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注意充分获取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说明英国对外殖民活动;“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说明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A、C与题意无关;B表述错误,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主要影响是破坏性的。D正确。故本题选D。2、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判断革命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是看革命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选项符合题意;右倾错误思想在中共内部占了上风和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不是依据,AC选项排除;工农运动转入低潮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影响,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3、C【解析】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符合“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25年没有交往了”,故选C;田中角荣是日本首相,日本是君主立宪制,没有总统,排除A;1984年邓小平接见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是英国首相,排除B;联合国秘书长不符合“总统先生”,排除D。4、C【解析】

该学者指出“正是因为英国政府的犹豫和动摇,破坏了欧洲反侵略联盟的建立,使得希特勒决心提前发动战争”,其意在说明大国战略决策对世界战争发生具有重大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世界大战爆发的偶然与自发性,A项错误;“代议制度”削弱了制约战争的效果与英国“在与苏结盟问题上”“犹豫不决”不符,B项错误;“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最终并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成为阻止法西斯的最后屏障,D项错误。5、B【解析】

根据“西欧”、“面包和选票”、“阻止共产党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在西欧实行了遏制苏联的经济措施,即马歇尔计划,选B;AC不属于经济措施,排除;D项不是由美国主导实施,排除。6、B【解析】

材料“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用外国的法律来反击列强”以及“设立驻外使馆”体现出晚清时期不同形式与国际外交接轨,说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体系的努力,故B正确;材料并不是主张学习外国的技术,排除A;材料也没有说明清政府采取和平的外交方针,排除C;材料说明清政府是主动融入国际体系,不是排外观念,排除D。故选B。7、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篇文件分析了辛亥革命以后,国际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互相勾结,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根源,所以要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是在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中共中央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是在1931-1934年王明掌握领导权期间。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英国“1566—1588”年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从材料“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实行重商主义,促使经济活动呈现开放性,故A项正确。英国新型政治制度出现是在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B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表格材料时间关键词“1566—1588”,利用时间信息就可以排除错误选项。9、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江浙地区民众极度依赖棉花种植,棉价高低影响民众的生活,说明当时该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此D选项正确;明朝中期后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此时全国的经济区域分布情况,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赋税负担对经济发展的阻碍,C选项错误。故选D。10、C【解析】“郡望”指郡中(地方)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据题目的表格信息可知,士族即门阀大族、门第望族在唐朝初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因而其家族在科举中入仕的人数很少,随着科举制的推行与发展,到唐朝中期、后期在科举入仕中的人数比较多,反映了他们由抵制到逐步接受、参与科举制的过程,故选择C项。题干只列举了选拔官员的形式科举制,没有与其他形式进行比较,排除A;题干只列举了士族科举入仕人数,没有与其他阶层进行比较,排除B;D项题干没有体现。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题目,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思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11、C【解析】

毛泽东搁置中美在越南战争上的敌对,欢迎尼克松访华,尼克松发出访华回应,这些都表明双方谋求关系改善,C项正确;A中的“共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存在,排除B;中美关系正常化时间是1972年,排除D。12、D【解析】

据材料“石太路破坏极为严重,敌人企图对桥梁、轨道、……予以彻底摧毁”可知,指的是百团大战,该战役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故D选项正确;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平型关大捷,故A选项错误;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的是台儿庄大捷,故B选项错误;恢复西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是远征军出国作战进行反攻,故C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或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通过加强户口管理和推行早婚等方式增加国家人口(或秦国商鞍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以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或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即是对传统人口政策的继承(或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控制人口的思想开始出现并逐渐受到重视,(或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或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人口不断增长(或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2)变化:人口压力使人口增殖思想转变,政府转向控制人口(或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人口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人口管理制度(或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控制由局部到整体,由松散到严格(或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控制人口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或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强调法律法规在人口控制问题上的重要性(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将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或人口增长指标正式列入国民经济计划)。启示:加强人口问题意识;促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实力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以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据材料二“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等信息归纳出变化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通过题干所给材料及上述试题的解答,可以从人口问题、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点晴:解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