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通海县三中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通海县三中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通海县三中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通海县三中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通海县三中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通海县三中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现为可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B.BbEe个体自花传粉,子代中败育个体的比例为1/4C.BBEE和bbEE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代全部可育D.BBee和bbEE杂交,子代全部为野生型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进化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或改变必然引起基因突变②将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能稳定遗传的植株③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④杂交育种就是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⑤北京京巴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的多样性反应了物种多样性⑥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③ D.⑤⑥3.如图所示为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C.两个细胞有发生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D.两个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与a的原因一定相同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和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不同B.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是从膜的通透性开始的C.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首先对其发起攻击D.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5.下列关于DNA、R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传递到RNAC.亲代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DNAD.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核DNA均能转录6.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到机体后,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并引起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能刺激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生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D.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抗体,能识别并清除入侵的新型冠状病毒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含有限制酶的细胞中通常还具有相应的甲基化酶,这两种酶对DNA分子有相同的作用序列,但具有不同的催化功能。甲基化酶可以对DNA序列进行修饰,使限制酶不能对这一序列进行识别和切割。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生物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构建“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DNA连接酶的是_____________(填“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2)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获取之后,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此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核心。(3)用酵母菌合成的人胰岛素和利用细菌合成的人胰岛素在空间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4)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胞,可以利用限制酶切割外源DNA,但不破坏细胞自身的DNA,其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8.(10分)猕猴桃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猕猴桃醋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一种上佳的调味品。制作猕猴桃酒和醋的步骤如下:第一步:选用猕猴桃作原料,用清水冲洗去杂质,在破碎机内破碎成浆状,并向其中加入1.1~1.3%的果胶酶,在51-61℃的温度下保持1小时。第二步:在果浆中加入5%的酵母糖液(含糖2.5%),搅拌混合,进行前发酵,时间约5~6天。第三步:当发酵中果浆的残糖降至1%时,进行压榨分离,浆汁液转入后发酵。添加一定量的砂糖,经31~51天后,进行分离。第四步:在猕猴桃酒液中加入2~11%的醋酸菌菌种,发酵21天左右即醋酸发酵结束。回答下列问题。(1)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酵母菌与醋酸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从代谢的角度分析,酵母菌与醋酸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向果浆中加入1.1~1.3%的果胶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猕猴桃酒发酵的过程中装置先通氧后密封,通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猕猴桃酒液中添加适量葡萄糖,则醋酸菌将猕猴桃酒液中乙醇间接转化成乙酸的速率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9.(10分)图甲表示利用溶液培养法栽培某植物的简图,图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问题:(1)若用放射性32P标记培养液中的KH2PO4,则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中能够检测到放射性的结构或物质有______。A、核糖核酸B、脂肪C、ATPD、高尔基体E、核糖(2)在曲线b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有______。(3)若该装置不通气,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片发黄(此时培养液中不缺Mg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正常通气状况下,当植物缺乏Mg2+时,图乙中曲线b点位置应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4)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5)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30℃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a点______,b点______,c点______d点______(填“上移”、“下移”、“左移”、“右移”或“不动”)。10.(10分)水稻(2N=24)早期叶色分为深绿和浅绿,由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a决定,深绿色水稻自交后代有浅绿色出现。3号染色体上B、b基因控制水稻完全成熟时叶色是否变黄,B基因控制叶绿素分解酶的合成,能使叶绿素分解。请回答:(1)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2)题中控制水稻叶色的基因遵循_______遗传规律。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早期叶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完全成熟时叶色为_______。(3)现用始终保持浅绿色的水稻与早期深绿色、成熟时黄色的纯合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后得到F2,F2完全成熟时叶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黄色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4)欲验证一株始终保持深绿色的植株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11.(15分)咔唑(含N有机物)具有潜在致癌性,且结构稳定难以清除。为了获得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①~⑦表示相应的标注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所用的“CNFM+咔唑”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培养基。(2)②操作的接种采用______(实验器具)。(3)④操作的接种采用_______方法,其中平板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4)在相同、适应环境中进行上述“多瓶培养”操作,可以初步确定_________的锥形瓶中含有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5)为鉴定下图1平板中的微生物种类,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有______。(6)为了将图1培养基中的真菌与细菌分离,新制了PDA培养基(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并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接种时用绒布轻按图1培养基表面,使绒布面沾上菌落,再将绒布轻按在新制培养基表面,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①比较图1、2可知,图1中菌落______(填编号)为细菌,判断理由是______。②图2中出现菌落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三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题意知,E、e和B、b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B_E_为两性花(野生型),bbE_为双雌蕊可育植物,B_ee、bbee为败育。【详解】A、表现为可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包括BBEE、BbEE、bbEE、BBEe、BbEe、bbEe,A正确;B、BbEe个体自花传粉,子代中只要含有ee就都败育,所以比例是1/4,B正确;C、BBEE和bbEE杂交,得到F1BbEE,F1自交得到的F2代都含有E,全部可育,C正确;D.BBee和bbEE杂交,BBee是不育的,无法完成杂交实验,D错误。故选D。2、C【解析】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变异,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2、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3、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替换或增添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使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①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如果这种改变发生在DNA分子中的无效片段中,则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①错误;②将二倍体植株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单倍体植株,只有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体植株,②错误;③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③正确;④杂交育种就是将相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④错误;⑤北京巴儿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属于同一物种,多样性反映了遗传的多样性,⑤错误;⑥生物的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经过漫长生物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⑥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③,故选C。3、C【解析】

分析题图:图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图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不同,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错误;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都为两个,但图B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依据题目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两图中含A或a的染色体上都有b的变异均来自于染色体的易位,故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C正确;D、前一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与a的原因是复制时出现了基因突变,后一细胞则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故两个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与a的原因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的识别等知识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相关知识。4、B【解析】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的供应有关。人体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功能相同,A错误;B、该选项考查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史,欧文顿通过500多种物质的实验,发现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从而得出,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B正确;C、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病毒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摄取处理,C错误;D、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D错误;故选B。5、D【解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3、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1)遗传信息的传递,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由于复制的差错出现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选择材料。【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所以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传递到RNA,B正确;C、亲代DNA通过复制在子代中传递遗传信息,C正确;D、细胞周期的间期有蛋白质的合成,说明核DNA能转录和翻译,而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核DNA不能转录,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的复制、基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D【解析】

依题文可知,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其作用是促进效应T细胞的生成。【详解】A.吞噬细胞先会识别处理抗原,所以当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会传递给T细胞。A正确。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正确。C.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C正确。D.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不能识别并清除入侵的新型冠状病毒,其作用是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生成。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文重在识记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种类及作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原核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PCR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能对人胰岛素进行加工,而细菌则不能细胞自身的DNA分子没有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甲基化酶对细胞自身的DNA分子进行修饰【解析】

1、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2、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1)目前,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构建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DNA连接酶。(2)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基因工程的核心构建基因表达载体。(3)由于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能对核糖体上合成的人胰岛素进行加工,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不能对人胰岛素进行修饰和加工。(4)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胞,可以利用限制酶切割外源DNA,但不破坏细胞自身的DNA,其原因可能有:①细胞自身的DNA分子没有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②甲基化酶对细胞自身的DNA分子进行了修饰。【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特别是掌握PCR扩增技术的过程,理解限制酶的来源和功能,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另外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结构的区别,这是解决第(3)问的关键。8、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分解果肉中的果胶,使发酵液澄清,提高果肉利用率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创造无氧环境,以便于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产生酒精下降【解析】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1℃左右,罪与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在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2~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1~35

C。【详解】(1)酵母菌是真核、兼性厌氧生物,醋酸菌是原核、需氧型生物,故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从代谢的角度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醋酸菌属于需氧型。(2)果胶酶能分解果肉中的果胶,使发酵液澄清,提高果肉利用率,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向果浆中加入1.1~1.3%的果胶酶。(3)在猕猴桃酒发酵的过程中需要对装置先通氧后密封,通氧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快速繁殖,从而增加酵母菌的数量,通过密封创造无氧环境,以便于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产生酒精。(4)由分析可知,当向猕猴桃酒液中添加适量葡萄糖,此时醋酸菌会直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同时醋酸菌对猕猴桃酒液中乙醇的利用率会下降,即利用酒精间接转化成乙酸的速率下降。【点睛】熟知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生理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AC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或: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缺氧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少抑制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右移CO2+H2O(CH2O)+O2下移右移左移下移【解析】

(1)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磷脂。磷脂、核糖核酸和ATP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因此在核糖核酸、ATP和高尔基体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32P,而脂肪与核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在脂肪与核糖中不能检测到放射性32P,故选ACD。(2)在曲线b点,CO2的释放量与吸收量相等,说明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细胞质基质、线粒体。(3)若该装置不通气,在培养液中不缺Mg2+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则可能是培养液中缺氧,导致根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抑制了根对矿质元素如Mg2+的吸收,从而不能满足叶绿素的形成对Mg2+的需求。正常通气状况下,当植物缺乏Mg2+时,导致该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进而引起光合作用减弱,所以图乙中曲线b点位置应右移。(4)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CH2O)+O2。(5)乙图曲线中的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点为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d点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的最大值。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30℃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增强,因此a点下移,b点右移,C点左移,d点下移。【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理清氧的含量与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与离子吸收、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等关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基础。10、12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深绿:浅绿=3:1黄色黄色:深绿:浅绿=12:3:11/6自交【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水稻早期叶色由A、a基因决定,基因型AA与Aa表达为深绿色,基因型aa表达为浅绿色;水稻完全成熟后,由于B基因控制叶绿素分解酶的合成,故基因型BB与Bb表达为叶色变黄,bb表达为叶色不变黄。【详解】(1)二倍体植物水稻无性染色体,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12条染色体;(2)根据题干的信息可知早期深绿色和成熟期黄色是显性性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