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由5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因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1个磷酸和1个含氮碱基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2C.DNA解旋酶能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D.该基因由于某种原因丢失3对脱氧核苷酸,则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2.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顶极群落的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能永远保持原状B.顶极群落中,净初级生产量与异养生物的呼吸量之差约为0C.食物链就是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单方向的捕食关系D.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后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3.下图为人体某生理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T细胞,物质N为淋巴因子,则乙可以是B细胞B.若甲为浆细胞,物质N为抗体,则乙可以是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C.若甲为肾上腺,物质N为肾上腺素,则乙可以是肌细胞D.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物质N为神经递质,则乙可为肌肉细胞4.下图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猞猁的存在不利于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B.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C.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5.间充质干细胞(MSC)最初在骨髓中发现,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SC在增殖时核膜与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B.MSC能完成多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MSC是一类不具有凋亡基因的多能干细胞D.MSC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使其变成癌细胞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无关B.地中海伞藻与细圆齿伞藻帽形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从受精卵分化为人的各种体细胞,细胞内核酸种类不变D.神经系统能通过细胞凋亡实现对生命活动的精确调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2018年1月中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猕猴“中中”和“华华”诞生,并已经分别健康生活了数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和克隆羊多利相同技术手段获得的灵长类动物,将推动中国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医药研发,加速新药研发进程。请回答:(1)克隆猕猴“中中”和“华华”采用的核心技术是______________和胚胎移植。(2)由于猕猴是单胎动物,卵细胞的数量也限制了这项技术的成功。为了获得代孕猕猴和多个卵母细胞,需要对雌性猕猴进行的共同处理是______________。(3)克隆猕猴采用的供体细胞是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而不是成年个体成纤维细胞的原因是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分裂次数少,传代在10代以内,能保持正常的_________。当卵母细胞培养至___________期时,可以用微型吸管同时吸出卵母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4)为了选择雌性胚胎进行移植,需要对体外培养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采用的方法是取囊胚期胚胎的_______________(滋养层细胞/内细胞团细胞)做DNA分析性别鉴定。(5)在培养“中中”和“华华”的供体细胞时,观察到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时,表明细胞正在发生____________。8.(10分)为研究某植物去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已结有多个果实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果实,3天后测定叶片的光合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1)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经过二氧化碳的_________和C3的_________两个过程,产生了糖类等有机物。(2)该研究测定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时,要控制好_________等无关变量(至少两个以上),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_________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3)依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为验证推测,某同学利用去除全部果实的植株进行如下处理:剪除部分叶片,然后在适宜光照下检测叶片的光合速率,若检测结果是叶片光合速率上升,则支持上述推测。请问该实验思路应如何完善改进?______________。9.(10分)人的原发性血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男性只要含有H基因就表现为患病,而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患病;人的先天性夜盲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人群中调查发现,甲、乙两个家庭各育有一儿一女,甲家庭成员表现型为:母亲正常,父亲和女儿均只患原发性血色病,儿子只患先天性夜盲症;乙家庭成员表现型为:母亲和儿子两病皆患,父亲和女儿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2)甲家庭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利用H基因探针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发现一女婴体内存在与探针配对的核苷酸序列,是否可以确定该女婴一定患原发性血色病,理由是_______。(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家庭的遗传情况_____(亲子代的表现型可不标出)。10.(10分)科学家通过导入外源分子使动物的某特定基因失活,进而培养出有基因缺陷的动物来研究相应基因的功脂,下图是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①过程通常用到________(仪器),②过程所采取的避免杂菌污染措施,除培养液及培养用具灭菌处理外,一般需加入________,还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图示体外受精过程,一般需要在________中完成。(3)为更多地获得基因剔除小鼠,可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移植,在分割时要注意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4)胚胎移植能否成功,主要与供体和受体的________有关。(5)经研究知,某基因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请简述基因剔除技术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某家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是显性遗传病,该病在自然人群中患病的概率为36%,另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如图是该家庭的系谱图,其中5号个体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其他成员的染色体正常。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导致5号个体的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号个体产生了不正常的配子,假如该个体同时产生的其他类型异常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均视为存活)的性染色体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请你在下图中绘出这些其他类型异常配子产生过程中性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图1为正常配子产生过程的性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________。(3)3号个体和4号个体结婚后生育一个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3号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4)如果3号个体和4号个体结婚后生育了一个仅患乙病的孩子,则该小孩的性别是______,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分析题文:该基因由5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A占全部碱基的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20%,C=G=50%-20%=30%,则该基因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5000×2×20%=2000个,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3000个。【详解】A、该基因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2个磷酸和1个含氮碱基,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基因中T=A=2000,C=G=3000,因此该基因的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2,B正确;C、解旋酶的作用是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使DNA双链结构打开,形成单链,不是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C错误;D、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该基因中丢失了3对脱氧核苷酸应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2、B【解析】

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水平方向上表现斑块性和镶嵌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详解】A、顶极群落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将永远保持原状,A错误;B.顶极群落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故可知净初级生产量与异养生物的呼吸量之差约为0,B正确;C、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包括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C错误;D、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B。3、B【解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靶细胞心脏细胞,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心跳,作用后立刻被灭活。3、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详解】A、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B、抗体无法和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接触,B错误;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肌细胞,使机体表现出心率加速,C正确;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作用于肌肉细胞,使肌肉收缩,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免疫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D【解析】

据图分析,雪兔和猞猁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雪兔是被捕食者,猞猁是捕食者。【详解】A、捕食者猞猁的存在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A错误;B、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错误;C、能量只能由低营养级传到高营养级,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不能改变能量流动方向,C错误;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故选D。5、C【解析】

题意分析:MSC为多能干细胞,其先进行细胞分裂产生了更多的MSC,在经过细胞分化形成了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详解】A、MSC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在增殖时核膜与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A正确;B、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MSC能完成多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B正确;C、MSC细胞是具有凋亡基因的多能干细胞,C错误;D、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因此MSC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使其变成癌细胞,D正确。故选C。6、D【解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一般不变。【详解】A、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是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A错误;B、地中海伞藻与细圆齿伞藻帽形不同是遗传物质决定的,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错误;C、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会发生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的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C错误;D、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所以需要调整神经细胞数量,使之与受神经支配的细胞数量相适应,这种神经细胞的死亡是受机体控制的细胞自动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体细胞核移植同期发情处理二倍体核型MⅡ(MⅡ中、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滋养层细胞癌变【解析】

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详解】(1)核移植得到的动物又称为克隆动物,如中中和华华,培育的过程中用到了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2)核移植后经过早期胚胎培养获得的早期胚胎需要经过胚胎移植进代孕母体,供体和代孕母体需要经过同期发情处理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便于进行胚胎移植。(3)动物细胞培养的代数增多,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故常选择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可以保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核移植时需要选择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可以用微型吸管同时吸出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获得去核的卵母细胞。(4)内细胞团将会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会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进行性别鉴定应该选择滋养层的细胞。(5)若细胞发生癌变,其形态会发生改变,如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点睛】中中和华华属于克隆动物,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8、固定还原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不剪除叶片,将部分叶片遮光,测量未遮光叶片在适宜光照下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含量,若光合速率上升,光合产物含量却减少,则支持上述推测【解析】

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果实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不断下降。本实验中不去除果实的即为对照组,因此对照组植株的相对光合速率是28。由图2可知,去除果实后,植株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不断增加,去果实率大于60后,叶片干重中淀粉所占比重大于蔗糖。【详解】(1)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包括CO2的固定和C3还原两个阶段。(2)由图1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去除果实率,因此测定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时,要控制好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等无关变量。可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3)要验证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是否会抑制光合作用,应遵循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去除植株上的果实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分别检测遮光和未遮光部分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如果未遮光叶片在适宜光照下光合速率上升,光合产物含量却减少,则支持上述推测。【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去除果实率,因变量是光合速率;2.根据题图数据变化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3.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根据自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9、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甲家庭中双亲均无先天性夜盲症,儿子患该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又因乙家庭中母亲患该病,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可以排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HhXBXb不可以确定,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患病,该女婴虽能检测到H基因,但基因型可能为HH或Hh。因而无法确定该女婴是否患原发性血色病【解析】

根据甲家庭中双亲均无先天性夜盲症,儿子患该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乙家庭中母亲患该病,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可判断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说明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男性只要含有H基因就表现为患病,而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患病。据此答题。【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判断的理由是甲家庭中双亲均无先天性夜盲症,儿子患该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又因乙家庭中母亲患该病,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说明母亲传给儿子一个隐性致病基因就使儿子表现了患病,可判断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发性血色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先天性夜盲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甲家庭的母亲不患原发性血色病,但其女儿表现患该病(HH),说明母亲含有H基因,又根据其儿子只患先天性夜盲症(hhXbY),可判断母亲的基因型为HhXBXb。由于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患病,该女婴虽能检测到H基因,但基因型可能为HH或Hh。所以即便是检测到女婴体内存在与探针配对的核苷酸序列,也无法确定该女婴是否患原发性血色病。(3)乙家庭母亲两病均患,基因型为HHXbXb,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hhXBY,所生儿子两病皆患,基因型为HhXbY,女儿表现正常,基因型为HhXBXb,用遗传图解表示为:【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病类型的分析、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10、显微注射仪一定量的抗生素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若不均等分割,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生理状况通过基因剔除技术使该基因失活,从而阻止乳腺细胞的癌变【解析】

图示是制作某类基因剔除小鼠流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将体外转录后mRNA导入受精卵,②表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此外还采用了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详解】(1)图中①过程将体外转录后mRNA导入受精卵常用显微注射技术。②是早期胚胎培养过程,除培养液及培养用具灭菌处理外,一般需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防止染菌),还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理由是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2)精子需要经过获能才能与成熟的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过程,一般需要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3)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移植时要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因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组织器官,若不均等分割,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4)胚胎移植能否成功,主要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代孕母体内。(5)由于人的SP1基因与乳腺癌细胞的异常表达和增殖密切相关,则可通过基因剔除技术使SPI基因失活,从而阻止乳腺细胞癌变。【点睛】熟悉胚胎的早期培养、胚胎移植以及基因治疗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XXX或XXY或XYY5/7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男性5/8【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乙病的遗传中,正常的双亲1号和2号生出了有病的女儿5,而5号性染色体只有一条,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甲是显性遗传病,由1号有病,而女儿没病,说明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即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另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可判断乙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是A、a,控制乙病的致病基因是B、b,则不患甲病的基因型是aa,患甲病的基因型是AA、Aa;不患乙病的基因型是XB-,患乙病的基因型是XbXb、XbY。【详解】(1)由题图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