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甲骨文考证,殷商时期已经开始对“灾”进行记录和研究;春秋时期对自然灾害已经开始有了较为系统的记录;《汉书》《晋书》《宋书》《齐书》《宋史》《金史》《明史》等皆有记录各种灾害的《五行志》这表明A.自然灾害是朝代更替的决定因素B.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影响深刻C.我国最早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D.崇尚自然是史学家的治史传统2.如图为中国古代官员的公务印章,这枚公务印章最可能出现在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3.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分封制、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行省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4.在学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时,某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资料:“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从这段资料中历史人物的名字来看,你所获得的历史信息最正确的是A.我国自古就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土地私有制已普遍建立C.春秋时期已出现牛耕 D.孔子的学生都是农民出身5.二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到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然而,截至2019年,在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33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二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合作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D.经济全球化继续拉开了贫富差距6.有学者指出,在希腊悲剧中,无论是王子和公主之悲剧,还是英雄儿女之悲剧,均过分重视生命个体自由的表达,如在悲剧《美狄亚》中,当美狄亚爱上伊阿宋时,不惜杀兄盗国宝,当伊阿宋背叛她时,她又不惜杀子报复。该学者意在说明A.要重视公民生命价值 B.应该要完善人的德性修养C.戏剧作品应表达德性 D.应尊重女性自主选择权利7.“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8.1864年6月,中国海关税务司赫德(英国人)在通告中,告诫外籍雇员应时刻铭记“税务司署乃中国海关而非外国之海关所有.领取中国政府之俸禄因而身为该政府属员之人”。这反映了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契约精神影响雇员职业操守 D.中国外贸完全被英国所控制9.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下列哪一地区的古代社会生活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10.魏晋以前盛行钟、鼓、罄一类的敲打乐器,此类乐器使用往往用来显示主人身份等级。魏晋时期,钟、鼓、罄等乐器已经失去了昔时的辉煌,活跃于社会上的大多是可携带的乐器,如古琴、长笛、筝、琵琶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A.市民阶层壮大冲击等级秩序B.传统伦理观遭到了严峻挑战C.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D.儒学丧失社会正统思想地位11.“往者,忧世之士亦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民国建立后,他们认为“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其“无效”的原因是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的软弱12.董仲舒为树立儒家之权威,曾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说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这说明汉武帝A.顾忌新儒家,承天意施政 B.以“外儒内法”之术治国C.兼用百家之学以粉饰统治 D.容许多元文化并存,统治开明13.布衣将相之局基本结束了“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可确定的是A.夏、商 B.商、周 C.秦、汉 D.秦末以前14.“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A.《镜中的少女》 B.《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15.某学者撰文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的消费观念变迁历程,伴随消费观念变迁的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的深刻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A.发展新兴工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B.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C.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D.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16.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思想家高尔吉亚指出:人的本性自然不是人能选择的,而合乎自然、无法选择的就是必然。既然合乎自然的行为正当和无可指责,那么与之相违背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就应当废弃和变更。这一思想A.否定了法律的作用 B.促进了人文思想的产生C.凸显了人性的重要 D.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17.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向君主提供咨询服务的枢密院名义上仍代表中央政府,颁布政令。这说明当时英国A.责任内阁有名无实 B.君主立宪尚未形成C.国王拥有行政大权 D.制度变革循序渐进18.民国《大公报》曾发表通讯,为东北流亡学生呼吁:“十七年前父母逃亡,十七年后子女又流浪,东北两代人交的都是厄运。……因军事关系,东北师生心理上大感不安,学生成群结队入关,想找到一个安定的读书环境。”通讯中的“军事关系”最有可能是指A.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C.国民政府扩大内战 D.国共进行淮海决战19.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C.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2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更换频繁,但在1879年到1940年的94届政府中,74届内阁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来自前内阁,有40届内阁一半以上的部长来自前内阁。这一现象A.巩固了议会权力中心的地位 B.体现了各派政治妥协的特征C.利于维护统治的延续与稳定 D.导致内阁行政权力过度集中21.曾经有人问梭伦,住在哪一个城邦最好?梭伦回答说:“就是那一种城邦,其中未曾受害的人也和受害人一样,都尽力惩罚罪犯。”在梭伦颁布的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 D.所有公民都可成为陪审员22.一位学者回忆自己的一生,说:“我出生时,宗教法庭刚废除,小时候见到国内第一条铁路通车,后来目睹各地工人的抗议及暴动。我曾参与过几次战争,亲眼见到国家统一。我从事科学研究时,结合物理医学,才会有生理光学的著作。”这位学者应当是A.德国科学家赫姆霍兹(1821—1894)B.波兰裔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1867—1934)C.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1874—1937)D.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2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则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稻北粟格局的影响 B.民族融合加深的产物C.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D.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24.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25.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B.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无关C.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取代知识文化修养D.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26.“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为此,“我”能做的是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 B.解放农奴,分给份地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 D.效法西欧,发展工业2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这反映出当时A.绘画技术先进 B.社会动荡不安 C.佛教广泛流传 D.经济繁荣发展28.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执政党(多数党)的领袖。因此,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故执政党在任期内往往具有“独裁般的权力”,这一传统A.延续了专制制度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维护了议会主权 D.确立了君主立宪2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象征宗族统治的六冕之制,改戴通天冠,而且吸收了各国的冠服制到新的官员服饰体系中,如将原赵国的貂蝉冠定为武将之冠,原楚国的獬豸冠定为法官之冠等,秦朝改革冠服旨在A.改变落后习俗风尚 B.确立皇帝独尊地位C.构建新型官僚体系 D.革除地方割据势力30.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A.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性情 B.大胆创新,采用夸张手法C.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托物言志,表达民间疾苦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它不是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而是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它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英国甚至妄想在德奥合并、苏台德区割让和但泽问题解决后,即可实现英德之间的“总谅解”,保住大英帝国的既得利益。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它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32.“中国专制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晗《历史的镜子》(原载《云南日报,1943年》)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来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33.思想文化是社会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种自觉的精神,已终于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就担负天下的重任。……他们在私生活方面亦表现出一种严肃的制度度谨度,而又带有一种宗教狂热的意味。——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破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事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顾炎武《亭林文集》材料三文艺复兴的人文学者认为,对于基督徒而言,结婚建立商务关系和从事公共事物都是十分荣耀的,他们为那些拒绝修道院生活推崇在社会中积极生活的人进行了勇敢的辩护,于是,人文学者的道德思想代表了一种试图使基督教的价值和道德观念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日益发展的城市和商业社会相适应的努力。——杰里·本特利《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自觉精神”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种“自觉精神”出现的社会原因。(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与前代儒家知识分子有何异同。(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思想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农耕社会对自然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历朝历代都重视对自然灾害的记录与研究,故选B;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危及王朝统治,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古代史学家治史重视记录各种灾害,谈不上崇尚自然,而且崇尚自然不是治史传统,排除D。2、B【解析】
依据材料中“刺史”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监察一州,冀州刺史部为其中之一,因此B选项正确。秦朝时期尚未出现刺史一职,A选项错误;冀州刺史部在隋朝灭亡后被废除,C选项错误;元朝时期刺史一职名废,不再使用,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注意图一中“北海郡”“胶东国”等名称,可知当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联系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图二中“辽阳行省”等名称,联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名师点睛】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
地域关系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学生的名、字中带有“耕”、“牛”等,反映出春秋时期社会生活中已经出现牛耕,C选项正确;人名中带“牛”、“耕”与抑商政策无关,并且战国时期方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选项错误;“牛”、“耕”等在名字中出现,不能得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普遍确立,B选项错误;孔子两名学生名字中有“牛”、“耕”,不能说明他们是农民,更不能说明孔子的学生都是农民,D选项错误。5、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非洲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依然落后,这主要和西方人的殖民统治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非洲经济发展落后不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D排除。6、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美狄亚为爱杀兄盗宝,为恨杀子报复,说明美狄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出了问题,因此《美狄亚》的作者强调要完善人的德性修养,故选B;ACD表达的意思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明性,不符合题意,排除。7、C【解析】
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A项是原始社会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B项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D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排除。【点睛】“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是关键信息。8、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赫德要求外籍雇员认识到自己领取中国政府的俸禄,就要为中国政府服务,二不能认为是自己国家的海关,告诫雇员要有为“雇主”服务的契约精神,故选C;A表述正确,但是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说明绝对化,且不符合史实,排除。9、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源自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诗歌和传说,故A正确;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都不符合史实,故BCD错误。10、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等便于携带的乐器在这时受到了格外的推崇,这表明魏晋时期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市民阶层大致产生于唐朝后期,主要是商人和手工业者,古琴、长笛、筝、琵琶等乐器的使用者主要是士人阶层,与市民阶层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便于表达文人情感的乐器的活跃,并未挑战传统伦理观;D选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获得正统地位,魏晋时期其正统地位并未丧失。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B【解析】
材料“民国建立后,他们认为‘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体现的是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民国建立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可以推出来民国以前发展工业“无效”的原因主要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故选B;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和民族工业的软弱都不是民族工业发展“无效”的主要原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排除CD。故选B。12、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汉武帝既给儒家以尊崇的地位,又给其他学派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汉武帝容许多元文化并存,实行开明统治政策,因此D选项正确;这并非是汉武帝顾忌新儒家,也无法体现对天意的顺承,A选项错误;B选项与重用阴阳家、道家等人物不符,排除;汉武帝兼用百家思想,并非只为粉饰统治,C选项错误。故选D。13、B【解析】
根据所学,“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是指先秦时期的商、周贵族政治时代,B正确;夏朝并不是贵族政治时期,排除A项;CD项已经是官僚政治时代,排除。14、C【解析】
由材料信息“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可知,这是浪漫主义绘画风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作品,故C正确;《镜中的少女》是立体派绘画,《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绘画,《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绘画,故ABD错误。15、C【解析】
勤俭节约说明物资匮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而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尤其是消费至上观念的出现,说明市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此可见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C正确;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与新兴工业发展无关,排除A;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人们消费观念之间无必然联系,排除B;我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不能导致人民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排除D。16、C【解析】
材料中高尔吉亚认为人的本性是必然的,伦理规则、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等要适应人性的需要,从而凸显了人性的重要,故选C项;材料只是说“与之相违背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就应当废弃和变更”,并没有否定法律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属于人文思想的范畴,无法起到“促进了人文思想的产生”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干思想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民主政治有促进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C。17、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英国的责任内阁确立后并未完全剥夺国王的权力,说明制度变革有一定的渐进性,D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责任内阁制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C选项错误。18、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军事关系”,东北学生要找一个“安定的读书环境”,逃亡关内,十七年前是因为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十七年后即1948年,是因为国民政府扩大内战,C选项符合题意;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指的是九一八事变,与“十七年后”不符,A选项错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距离九一八事变过去只有六年的时间,B选项错误;1948年国共进行的淮海决战,是以徐州为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展开的,与东北学生流入关内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19、D【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三和一少”政策可体现中国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A项排除;材料中王稼祥是根据国情做出的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而毛泽东对此批判则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故B项排除;材料仅是反映了分歧,但无法说明是“开始”,故C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王稼祥针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对外关系方面提出应采取缓和的而非紧张的稳妥务实的外交政策,他的是主张有利于对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工作,争取时间度过困难,但受当时的极左思想影响,遭到毛泽东的评判,故D项正确。20、C【解析】
第三共和国时期,前后届内阁成员的有效承接有助于统治的延续和稳定,C正确;题干未体现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排除A;阁员属于哪一派别并未明确,因此不能得出政治派别的妥协,排除B;内阁行政权力集中不是四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现象,排除D。21、D【解析】
材料“就是那一种城邦,其中未曾受害的人也和受害人一样,都尽力惩罚罪犯”体现的是雅典公民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其中所有公民都可成为陪审员的史实最能体现这一说法,D正确;颁布“解负令”最大的影响就是稳固公民内部团体,A排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适应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参与政权的需要,B排除;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无审判权,C排除。故选D。22、A【解析】
德国的工人起义是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参与过几次战争”是指德意志的王朝战争,“国家统一”是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故A正确;居里夫人出生的时间与材料中“参与过几次战争,亲眼见到国家统一”信息不符合,排除B;“铁路通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马可尼和爱因斯坦经历的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和D。故选A。23、B【解析】
“炸油饼、胡饼”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中出现这种饮食主要是战争引起民族融合加深,B正确;A是原始社会后期出现;C是隋朝时期已经开通;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4、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康有为希望通过社会习俗的变革,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革来实现政治的变革,并融入世界,故C正确。【详解】25、A【解析】
根据材料“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可知但丁认为道德比文化更重要,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与材料“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冲突,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答案为A。26、B【解析】
材料中“我”认为将土地和农民割裂就会造成俄国的暴动,所以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我”能做的应该是解放农奴,分给份地,故选B项;AC项与题意主旨相悖,排除;材料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是发展工业,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27、C【解析】
石窟艺术是--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这-时期大量石窟的修建,表明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和宣传,这是佛教盛行和广泛流传的反映,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石窟艺术的水平,不能体现技术先进,排除A;石窟艺术的繁荣不能证明社会动荡,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B;魏晋时期社会动乱,经济并不繁荣,排除D。28、B【解析】
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B;英国“光荣革命”后已经确立民主政治,并非专制制度,排除A;C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不符合题意,排除。29、C【解析】
秦朝废除象征宗族统治的六冕之礼,而且吸收各国冠服制度,如武将、法官之冠等,反映了秦朝统一之后弱化宗法血缘对政治影响,构建新型官僚体系的政治意图,C正确;冠服制度不属于落后的习俗,排除A;材料未涉及皇帝制度,排除B;秦朝实行郡县制,未形成地方割据,排除D。30、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和杜普雷的农村风情画都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它们都非常注重写实,因此作品也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气息,故选C;很明显杜普雷的农村风情画是写实作品,不具备写意的特征,排除A;两幅画都贴近生活原型,并未采用夸张手法,排除B;《清明上河图》是对宋朝盛世的描绘,不涉及民间疾苦的表达,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德国法西斯加紧在欧洲的扩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德国觊觎捷克斯洛伐克发达的军事工业;德国武装吞并奧地利的成功:德国以苏台德问题作为突破口。(2)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加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巩固了法西斯对德国的统治;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权益。【解析】
(1)背景:依据材料中“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英国甚至妄想在德奥合并、苏台德区割让和但泽问题解决后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和既得利益、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德国进一步的侵略意图等方面简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2)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2024年城管督查个人总结
- 寒假自习课 25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五课 第1课时 根本政治制度
- 建筑工程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全国Ⅱ卷)(空白卷)
- 化妆品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8篇
- 2023年项目部治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含下载答案可打印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题答案往年题考
- 竞业限制协议书三篇
- 培智生活数学暑假作业
- 项目部领导施工现场值班带班交接班记录表
- 2023年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
-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 2023年贵州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现金盘点表完整版
- 精神病医院管理制度
-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政审表
- GB/T 25840-2010规定电气设备部件(特别是接线端子)允许温升的导则
-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文化水平测试数学试卷(原卷版)
-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 1.1 原子结构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