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动控制原理
总复习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指导与要求
1.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及原理、控制器、受控对象、扰动、控制
装置、参考输入、反馈等。
2.知识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方式、自动控制系统分类、对自动控制系
统性能要求、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分析等。
二、思考题
1.自动控制定义(P1)
2.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P2)
3.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有哪些?(P5)
4.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P5)
5.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基本要求是什么?最主要的要求又是什么?(P13-14)
6.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P13)
7.一个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控制装置和受控对象。(P2)
8.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P2)
9.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2).根据信号的结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3).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5).根据控制信号的形式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三、系统分析
(1)、请在图1中标示出a、b、c、d应怎样连接才能成为负反馈系统?
(2)、试画出系统的方框图,并简要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
2
例题1:图1是一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解:(1)a与d,b与c分别相连,即可使系统成为负反馈系统;
(2)系统方框图为:
负载
(3)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略)。
例题2:图2是电炉温度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分析系统保持电炉温度恒定的工作过程,
并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以及各部件的作用,最后画出系统方块图。
热电偶
调压装置
电炉
电阻丝-220V
解:⑴、系统工作过程及各部件的作用(略);
⑵、被控对象:电炉:被控量:电炉炉温:
⑶、系统方框图为:
给定%
o放大器调压器电阻丝电炉
-L
%热电偶
3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一、学习指导与要求
1.基本概念
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的定义、方框图、信号流图
2.知识点
数学模型的形式;系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的求取;传递函数的性质;典型环节的传递
函数及其响应(动态特性);方框图的连接形式及其等效变换(简化);方框图的等效变换
原则;信号流图的绘制及利用信号流图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思考题
1.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2.系统的传递函数
(1)与输入信号有关(2)与输出信号有关
(3)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4)以上都不对
3.对复杂系统的方框图,要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1)终值定理(2)初值定理
(3)梅森公式(4)拉氏反变换
4.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5.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
的拉氏变换的比。
6.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输△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
出支路。7.采用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
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G(s)
1+G(s)H(s)
8.信号流图中,支路表示了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的函数关系,信号只能沿支路箭头的
方向传递。
9.从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来看,系统一般是具有鱼一反馈形式。
10.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豆至。
11.系统方框图的简化应遵守信号等效的原则。
12.解释“数学模型”,并列举三种数学模型形式。
13.方框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哪几种?
14.传递函数。
15.写出五个典型环节的名称及其相应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16.求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
4
解:
R(s)G&G3G4C(s)
1+G。2G3+G2G3H[+G3G4H2
_________GGG3G4
G(s)=
1+G。2G3+G2G3Hl+G3G凡
17.求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
5
解:
R(s)G[G2G3G4C(s)
1+Gfi.+G2G3+G3G4+G。2G3G4
18.求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
解:
6
19.求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
R(s)
7
解:
R(s)
-O
1+GQG+GQG
G&G,
G(s)=
i+GQq+GiGq
20.试利用结构图等效变换原则,简化下述结构图,并求取系统的C(S)/R(S)。
解:
方法1:A移动到B
①A移动到B后,A、B互相调换位置
8
③系统的C(S)/R(S)
C(S)=G3(G4+G1G2)
A(S)—1+G2G3H
方法2:B移动到A(略)
21.试利用结构图等效变换原则,简化下述结构图,并求取系统的C(S)/R(S)o
R(S)
解:1)同时将B处相加点前移,C处分支点后移
9
(2)同时进行串联、并联
(3)系统的C(S)/R(S)
G0
I+G1+G2+G1G2H
C(S)GG
R(S)I+G1+G2+G1G2H
22.试绘制下图所示系统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然后利用梅森公式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解:1)选取节点如图所示;
2)支路中的传递函数即为支路增益;
3)注意符号并整理得到系统信号流图如下:
4)根据已求得的信号流图求取传递函数:
前向通道有3条,即n=3,它们是
Pl=GlG3,P2=G2G3,P3=GlG4
10
单独回路有2个,且互相接触。
ELa=—GiH—G2H,
而ELbLc,ELdLcLf,,,,=0
故:
△=1—LLa+ELbLc-ELxiLcLr+…
=1+GiH+G2H
△1=1fA2=l,A3=l
将上述各式代入梅森公式,得:
cw1n
=p=-yp,-A
A⑸一K
_々4+巴A+2A
A
一Gq+GS+G£
1+G.H+GM
11
第三章时域分析
一、学习指导与要求
1.基本概念
典型信号、性能指标、超调量等、稳定性的定义、性质、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误差、稳态误差、一阶系统、二阶系统、高阶系统、响应。
2.知识点
典型信号特点、拉氏变换、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动态与稳态的)分析与
计算、二阶系统性能改善的措施、主导极点、偶极子概念、闭环极点位置与系统动态性能
的关系、误差分析等。
二、思考题]_
1.单位阶跃函数、斜坡函数的拉氏变换分别是o
2.在时域分析中,人们常说的过渡过程时间是指
(1)上升时间(2)峰值时间
(3)调整时间(4)延迟时间
3.衡量一个控制系统准确性/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是指
(1)上升时间(2)超调量
(3)调整时间(4)稳态误差
4.对于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1)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4)以上都不是
5,若单位反馈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其稳态误差ess为常数,则此系统为
(1)0型系统(2)[型系统
(3)H型系统(4)HI型系统
6.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o(s)=4K/[s(s+2)],要求Kv=20,则K等于
⑴10(2)20(3)30(4)40
7.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10/[s(s+l)(s+2)],该系统为
(1)0型系统(2)I型系统
(3)II型系统(4)III型系统
8.-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1)当时间常数T较大时有超调(2)当时间常数T较小时有超调
(3)有超调(4)无超调
9.一阶系统G(s)=K/(Ts+l)的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1)越长(2)越短(3)不变(4)不确定
10.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
(1)相对稳定性(2)绝对稳定性
(3)快速性(4)平稳性
11.二阶系统当0<€<1时,如果4增加,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
(1)减小(2)增加(3)不变(4)不确定
12.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保持不变时,
(1)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3n越大,系统的超调量op越大
(2)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3n越大,系统的超调量。p越小
(3)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3n越大,系统的超调量。p不变
(4)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3n越大,系统的超调量。p不定
12
1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2_«
14.衡量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时域性能指标包括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15.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
中的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
16.二阶系统的阻尼系数;=0.707时,为最佳阻尼系数。这时系统的平稳性与快速性都
较理想。1」
XT
17.一阶系统1/CTs+l)的单位冲激响应为亍e_______________
18.稳态误差的定义。
19.在0<€<1,&=0,g21三种情况下,试简述标准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特性。
20.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态的性能。
21.在复域中,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22.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1)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4)以上都不是
23.试解释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并说明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24.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
A.增加B.减小
C.不变D.不定
1000
25.设一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Go=,.
,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畛数r(t)=l(t)。s(s+35)
求动态性能指标5%、力、外.(取A=±0.02)
G⑸-d(s)一1000
1+G0(J)?+355+1000
g:71000=31.69(r^/5)
?=4=0.554%=①=
皿
5%=e同
4
血
7T
P
13
26.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7二,
试求:SG+4)
(1)输入信号为7・⑺=1。)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5%、t,
(2)输入信号为«7)=1+6,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Gg隅:春
解⑴
4
(2)/?(5)=-+4E(s)=「±T*R(S)=($+4)($+6)
SS1+5G)Ms(s+4)+10]
=lini$E(s)=2.4
s—O
27.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0=—^—
试求:(1)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A;.;s(s+10)
(2)输入信号为r(,)=l+f+/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0ss.
解(1)Kv—liinsG。=HID$•-------------=10
s—0STOS(S+10)
112
(2)R(s)=I—-*—T
Ss3
口(、1(5+10)(52+5+2)
E{s}=------------*H(s)=----------------------
1+G()(s)S2[NS+10)+100]
essr=limsE(s)=oo
STO
28、已知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16.3%,峰值时间tp=lseco
试求:
(1)开环传递函数G(s);
(2)闭环传递函数①(s):
(3)根据已知性能指标。%及tp确定参数K及T;
(4)计算等速输入(恒速值R=L5)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14
$(s+1)_10K
解⑴G(s)
10rss(s+1+lOr)
十市4•1)
G(C=________1QK_________
_TTGTT)-s,+(1+10r)s+1OK
a%=e-G=16.3%
9.=3«628
又因为(1OKy研=13.16
[1+lor=2W缘n2X0.5X3.628=3.628
,K=1.316
lr=0,2627
(4)由(1)得
开环增益长。=告%=*628
系统型别V=I
故当rO)=&=1.小时,利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得
29、某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图中G(s)的单位阶跃响应为8/5(l-e-5t),若r(t)=20Xl(t),
求系统稳态输出c(8)、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s和系统稳态误差ess。
解(1)依题意
Gj(s)«=y(l_eP)]=_8
r+5
8.2
8-户+9$+100
s+5
15
(2)D(J)=/+9s+100
3.=*/100=10,%-e-^'^-20.5%
9故
g数=0.45…髭=0.78
开环传递函数
6">=岛*系X580
=J+工+20
(K=4,>2020.
即故'"=rr灭"中=4
I,D=0
(例题24之同类例题)
30、系统结构图如下.
(1)已知G](s)的单位阶跃响应为l-e2t,试求Gi(s);
(2)当Gi(s)=l/(s+2),且r(t)=10x1(t)时,求:
①系统的稳态输出;
②系统的峰值时间tp,超调量。%,调节时间t*和稳态误差
③概略绘制系统椅出响应c(t)的曲线.
31,单位反馈的二阶系统,其
单位阶跃榆入下的系统响应如
图所示.要求:
1)、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MG(s).
2)、求出系统在单位斜坡输
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解
1,因为b%=e-8/Qxl00%=30%
J=—?==0.1
”仇一针
解得0=0.36,肛=33.7ra(Vs。
因此,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6
5$)=-----------------=------------
s(s+2皿)s(s4-24.3)
2、由于R(s)=-L
又因二阶系统稳定,故有系统的速度闿态误差系数为
K”—】imsG(s)=limj------------------=46.7
,,-os(s+23”)2,
所以em==0.02
32.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53+352+5S+9=0
,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列写劳斯表
S”139
s3150
S2_290
s'-9.500
s°900
据劳斯判据,系统要稳定必须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条件,
而该系统第一列系数出现了负元素,所以系统不稳定.
33.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5Ks?+(K+3)s+7=0,
求能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列写劳斯表
1K+3
5K7
5K2+15K-7
0
5K
S°7
据劳斯列据,系统要稳定必须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
有5K2+15^-7>0且K>0
解得:K>0.41
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是:K>0.41
17
34.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再301+650s+700K=0
,求能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列写劳斯表
3
S1650
2
S3070(K
金195-7K0
S070虞
据劳斯判据,系统要稳定必须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
有195-7K>0JLK>0,
解得:(XK<27.86
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是:0<K<27.86
35.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3/+以3+5$2+5s+2=0
,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列写劳斯表
5,352
s31050
s23.520
_5
5,00
7
S°200
据劳斯判据,系统要稳定必须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条件,
而该系统第一列系数出现了负元素,所以系统不稳定.
36.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确定K使系统稳定的取值范围;
(2)要使系统闭环极点的实部不大于-1,重新确定使系
匏稳定的K值范围
解(1)根据闭环特征方程列写劳斯表
闭环特征方程为?+14?4-405+K=0
劳斯表为
s3140
s214K
?4O-K/14
.0
18
为使系统稳定,劳斯表中笫一列元素须全为正数。因
此有K
40一个7>0,K>0
14
所以K使系统稳定的取值范围为0VK<560.
(2)为使系统闭环极点的实部不大于-1,可将s=x-l代入系
统的闭环特征方程
s3+14i2+40s+K=0
得(*一1>+14(工-1)2+40(H-D+K=0
/+lid+15工+K-27二0
为使该特征方程的根都在左半x平面,重新列写劳斯
表,应有
27VKV192
37.某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4(入+1)S”入+U-DS+U-1=0
式中入、为待定参数,试确定能使系统稳定的参数
入、〃的取值范围.
解(略):(提示:用劳斯稳定性判据可确定.参数人、P
的取值范围是入>0及口>1)
注意:
①系统的稳定性只与本身结构参数有关,而与初始
条件.外作用无关;
②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的闭环特征根(极
点),而与零点无关.
19
第四章根轨迹
-、学习指导与要求
1.基本概念
根轨迹、根轨迹方程、幅角条件、幅值条件、主导极点、主导极点法、分离点/会合点等。
2.知识点
根轨迹绘制法则及其绘制方法、利用根轨迹和主导极点法分析系统性能、判断系统稳定
性等。
二、思考题
1.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可用判断。
(1)劳斯判据(2)幅角条件
(3)幅值条件(4)生=o
ds
K
2.开环传递函数为G[s)a(s尸八,则实轴上的
根轨U为s(s+D
(1)[-1,8)(2)[T,0]
(3)(-~,-1)(4)[0严)
3.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尸;~~——,则实轴上
的根轨迹为(s+2)(s+5r)
(1)卜2严)(2)心,-2)
(3)(-8,旬(4)[0,8)
4.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1)距离实轴很近(2)距离实轴很远
(3)距离虚轴很近(4)距离虚轴很远
5.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G(s)H(s)等于
(1)-1
(2)1
(3)±(21+1)n/2(1=0,1,2,…)
(4)土⑵+1"(1=0,12…)
6.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离虚轴越远越好。
7.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侍密,.抖勺?数,起始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极点,终
开环极点数
止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零点。
8.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在该交点处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系统阻尼为5。
9.若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则这两个极点之间必定存在
分离点。
(如果是两个相邻的开环零点呢?)
10.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两个条件是:幅角条件和幅值条件。
11.实轴上根轨迹右端的开环实数零点、极点的个数之和为()
A.零B.大于零
C.奇数D.偶数
12.什么是主导极点?怎样确定?
13.根轨迹是怎么定义的?
20
14.指出根轨迹上的点应该满足的条件,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15.设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Q)=-------------,
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s(s+l)(s+2)
解:(1)、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极点为:
Pi=O,P2=-l,P3=-2,无有限开环零点,
所以,有三条根轨迹分支,且都终止于无穷远处.
(2),实轴上的根轨迹部分:(-8,-2]及[-1,0]
(3)、渐近线:%=-1
^=±60°,180,
(4)、分离点:s=-0.422
(5)、与虚轴的交点:土隹/,0
16.设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丁江万
试绘制系统的根就迹图.
解:(1)、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极点为:
P1=O,P,=^2,P3=7,无有限开环零点,
所以,有三条根轨迹分支,且都终止于无穷远处.
(2).实轴上的根轨迹部分:(-8,-7]及卜2,0]
(3).渐近线:cra=-3
夕=±60°,180°
(4).分离点:s=—0.92
(5)、与虚轴的交点:土用j,0
(6).综上所述,绘制根轨迹图如下
21
17.己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s(s+l)(0.25s+1)
绘制系统的概略根轨迹图,并分析系统稳定时K的取值。
解:因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K'
G(s}H[s}=-------------=——------
5(5+1X0.255+1)s(s+lXs+4)
其中K*=4K
(1)、系统有3个开环极点:pl=0,p2--l,p3=-4,没有开环零点
(2)、根轨迹的分支数:有3条根轨迹分支。
(3)、实轴上的根轨迹区段为(-8,_4J和[-1,0J
(4)渐近线--
ZR-三力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J=-L67
n-m
渐近线与正实轴的夹角
夕.=^^=^^=±6。。,180--0,±1)
n-m3
⑸分离点
根据分离点公式▼[讣1?/不1
即J+1+4=0得4=-0.46,W=-2.87(舍去)
aa+1a+4
(6)与虚轴的交点
将s=j3代入系统闭环特征方程s(/1)(/4)+产=0
ja)(JcD+l)(y<2>+4)+=0
22
18.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7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s+l)“s+4产
解:(1)4个开环极点:马、2=-1,用、4=7,没有开环零点.
(2)根规迹的分支数:有4条根轨迹分支.
(3)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上除两个重极点外无根轨迹.
(4)渐近线之f
凡=与_?----2.5
n-m
孙=(2A+l>t=Q廿生=±45。,±135'(*=0,±1,2)
n-m4
(5)分离点:分离点就是两个重极点d=・1,A=-4.
(6)与虚轴的交点.
根据系统闭环特征方程
s'+10F+33S2+40S+16+K,=0
19.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如图所示.求系统的闭环传
递函数.
解:(1)由根轨迹图
可知,系统有三个开环
极点:
9=0,0=0,0=-8
没有开环零点.
因此,系统开环传递函
数的形式为
所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G(J)K
。(S)=
1+G(J)-J+81+K
23
20.对于下图所示的控制系统
(1)画出根轨迹图;
(2)当K=10时,求出系统的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ts。
79L_<0,ir+l)L-
解:(1)根据
系统开环传递函
数,绘制根轨迹
如右图所示.
(2)当K=10时,闭环传递函数为
即d=10甘=0.5
故=e-/7T?x100%=16.3%
4
Xj==0.8s(△=2%)
0.6§(△=5%)
24
第五章频域分析
-、学习指导与要求
1.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的定义、物理意义、数学表达式,典型环节、奈氏判据、(非)最小相位系统、
Bode图、奈氏曲线、稳定裕度。
2.知识点
频率特性、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稳定性判据、(非)最小相位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
绘制、开环频域指标的求取、三频段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二、思考题
1.比例环节K(K>0)的频率特性相位移0(3)等于
(1)90°(2)-90°(3)0°(4)-180°
2.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相位移。(3)在之间。
(1)0°和90°(2)0°和一90°
(3)0°和180°⑷0°和一180°
3.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1)脉冲函数(2)斜坡函数
(3)阶跃函数(4)正弦函数
4.奈氏判据是利用系统的来判定闭环系统稳定性的•个判别准则。
(1)开环幅相频率特性(2)开环相角频率特性
(3)开环幅值频率特性(4)闭环幅相频率特性
5.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201glG(j3)H(ja)l=0dB时对应的频率是
(1)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3n(2)转角频率a
(3)有阻尼自然振荡频率3d(4)截止频率3c
6.0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1)0(dB/dec)(2)-20(dB/dec)
(3)-40(dB/dec)(4)20(dB/dec)
7.I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1)-20dB/dec(2)-40dB/dec
⑶一60dB/dec(4)OdB/dec
8.II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1)OdB/dec(2)-20dB/dec
⑶-40dB/dec(4)-60dB/dec
10.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是
(1)低频段(2)一频段
(3)高频段(4)无法反映
11.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1)劳斯判据(2)赫尔维茨判据
(3)奈奎斯特判据(4)根轨迹法
12.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20dB/dec,
小皿
13.设系统的频率特性G(j3)=R(3)+jl(3),则相频特性NG(j3)=5R(Q
14.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正弦信号。
15.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时,采用的图示法分为极坐标图示法利对数图示法。
25
16.控制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L(3)—3上各频段(从低到高)反映了系统什么特性?
17.频率分析法有几种常用的图解分析方法?各是什么方法?
18.什么样的系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
19.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试写出绘制其根轨迹的幅角条件和幅值条件。
20.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50
G(s)H(s)=-----------------
S(s+5)(s+15)
试在对数坐标上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解:开环由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及两个惯性环节组成。
对应与两个惯性环节时的转角频率分别为:
wl=5,w2=15
由于系统为I型,故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最左端直线的斜率为-20dB/dec;
在31~32之间直线的斜率为一40dB/dec;
在32之后直线的斜率为一60dB/dec;
因为系统的开环增益K=3.33
故,当3=1时,201ogK=20log3.33=10.5
当3=15时,20log—,250=20log—,25O=0.46
(o^a)-+5-15V152+52
绘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21.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2
G(S)H(S)=-----------------
(2s+l)(8s+l)
试在对数坐标上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解:开环由两个惯性环节和一个比例环节组成。
对应与两个惯性环节耳的转角频率分别为:
co,=—=0.5,g="=0.125
1228
由于系统为0型,故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最左端直线的斜率为OdB/dec;
在31~32之间直线的斜率为一20dB/dec;
在32之后直线的斜率为一40dB/dec;
因为系统的开环增益K=2,当3=1时,
20logK=20log2=6.02
绘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26
22.已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图中已知条件,求出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G(s)H(s)o
解:据对数幅频特性可设传递函数为
K11
G($)”")=—*-----*------
s7>+*7>+1
7]=——=100T,=—=0.01
0.012100
所以G(S)"(S)=K*1
s1005+10.015+1
0=100时
201og(K/⑼=0
所以得:K=100
_______U)0_______
故G(s)H(s)=
5(1005+1)(0.015+1)
23.设某最小相角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1)低频段斜率为-20dB/dec,应有环节1/S;
2)在31=2和32=20处,斜率分别由-20dB/dec变为0,由0变为-20dB/dec,
27
说明系统含有环节S+2,1/(S+20)
故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具有下如形式:
K(S/2+1)
G(S)=----------------
S(S/20+1)
3)在3=2处的分贝值为20dB,显然:
此处的分贝值是由K与1/S共同决定的,即:201g(K/3)=20
当3=2时,有K=20
因此,有:
20(S/2+1)
G(S)=----------------
S(S/20+1)
24.设某最小相角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1)低频段斜率为-20dB/dec,应有环节1/S;
2)有两个交接频率:31,32,且经过31,32处时斜率分别由-20变为-40,由-40变为-60,
说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含有环节:
1/(S/w1+1)和1/(S/w2+l),
3)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形式为:
K
G(S)=------------------------
S(S/31+1)(S/32+1)
4)根据已知条件确定K,31和32:
由于31处的分贝值为40dB,根据
L(W)=201gK/13J(3/3])2+1v(<o/w2)2+1]
因31处的分贝值是由K/S决定的,故有:
201g(K/31)=40..............(1)
当3=5时,分贝值为零,此时由K/S和1/(S/<ol+l)共同决定的,
故有:L(5)=201gK/[5v/(5/wJ...(2)
同样,32处的分贝值为-12dB,由K/S和1/(S/wl+1)共同决定,故有:
L(32)=201gK/[32J(32/312+1]=12…(3)
28
而31«5时,有lg\/(5/wj)2+1]»lg5/wi..........(4)
32»W1时方IgA/(32/3J2+1]=IgwJ3]…(5)
联立求解(1)-(5)得:
IgK=1.7K=50
,Igco1=-0.3•co1=0.5
CO2=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