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教案新人教版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材分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教案新人教版》
1.学科:语文
2.年级:八年级
3.主要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鲁迅先生的散文《社戏》,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看社戏的经历,展现了社戏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和独特魅力,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4.关联性:本课与课本中的第一单元主题“民间艺术”紧密相关,通过对社戏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社戏的演出形式和特点,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社戏的欣赏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6.知识深度:本课要求学生了解社戏的历史背景和演出形式,能够理解作者对社戏的热爱和传承的情感,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欣赏和感悟。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学习《社戏》,使学生增强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升文学审美和文化素养。
2.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社戏的描述和情感表达,思考社戏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创造力。
3.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分析《社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绘细节,感受社戏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和插图,介绍社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5.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社戏的欣赏和感悟,同时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作文或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社戏的思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文学作品,对文学鉴赏和分析有一定的认识和能力。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大意。然而,对于《社戏》这篇文学作品,学生可能对社戏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对社戏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介绍。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内容。然而,对于这篇文学作品,学生可能对于深入分析和解读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课文。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尊重和热爱。然而,对于《社戏》这篇文学作品,学生可能对于社戏的艺术形式和演出特点不够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参与程度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课堂活动积极参与,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或缺乏自信,不愿意主动表达。对于《社戏》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向学生传授《社戏》的相关知识,包括社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帮助学生建立对社戏的全面认识。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社戏》的欣赏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体验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社戏表演或相关视频,让学生亲身体验社戏的魅力,增强对社戏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社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社戏的演出形式和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教学软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进行问题调查、讨论交流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活力。
(3)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社戏资料,了解社戏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物展示:教师可以展示社戏的相关道具、服装等实物,让学生亲手触摸和体验,增加学生对社戏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社戏的作文或日记,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社戏的欣赏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五、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社戏》这篇课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社戏》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戏》这篇课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社戏表演的视频,引出《社戏》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和情节,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欣赏社戏的技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欣赏社戏的技巧。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和情节。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欣赏社戏的技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戏》这篇课文,掌握欣赏社戏的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社戏》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社戏》相关知识和技巧。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六、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相关文学作品:提供其他鲁迅先生的作品,如《呐喊》、《彷徨》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容。
-社戏表演视频:收集一些社戏表演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社戏的艺术魅力和表演形式。
-社戏历史资料:提供一些关于社戏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的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社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民间艺术介绍:介绍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民间舞蹈等,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拓展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写作,可以是一篇短篇小说、一篇散文或一首诗歌,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社戏的理解和感悟。
-开展社戏观摩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戏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社戏的魅力,增强对社戏的欣赏能力。
-进行社戏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社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社戏的表演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举办民间艺术展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七、板书设计①重点知识点:社戏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
②重点词:戏曲、演出、民间艺术、传统文化
③重点句:社戏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性和趣味性:
1.设计色彩丰富的板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使用生动形象的插图,如社戏演出场景、戏曲角色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3.采用有趣的字体和排版,使板书更具艺术性。
4.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八、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一:请简要概括《社戏》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社戏》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家人一起去看社戏的经历,通过描述社戏的演出形式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例题二:请分析《社戏》这篇课文中的语言特点。
答案:《社戏》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作者还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使文章更加清晰易懂。
3.例题三:请从文中找出两处描写社戏演出场景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语言特点。
答案:
(1)句子一:戏台上的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脸上涂着鲜艳的油彩,表演得十分精彩。
分析:这句话通过描述演员们的服装和妆容,形象地展现了社戏的演出场景,同时运用了比喻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2)句子二:观众们坐在戏台下,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分析:这句话通过描述观众们的反应,展现了社戏演出的热闹场面,同时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4.例题四:请简要分析《社戏》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答案:《社戏》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看社戏的经历,展现了社戏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和独特魅力,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情感。
5.例题五: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社戏的欣赏和感悟。
答案:作者对社戏的欣赏和感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者通过描述社戏的演出形式和特点,展现了社戏的艺术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社戏的喜爱。
(2)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看社戏的经历,表达了对自己童年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3)作者通过对社戏的欣赏和感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情感,强调了对民间艺术的尊重和保护。教学反思与改进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和情节。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方面表现得不够积极。虽然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但部分学生仍然不愿意主动参与。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再次,我发现学生在表达和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口头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最后,我发现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尽管我在课堂上介绍了社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但部分学生仍然不够重视传统文化。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1.《社戏》是一篇讲述作者童年时看社戏的经历的散文,通过描述社戏的演出形式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发店用吹风机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金属加工用轧钢机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精炼蒸馏塔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鲜奶交易合同模板
- 皮制标签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非陆地车辆用空气涡轮机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2024年季度个人工作总结标准范本(二篇)
- 移动电话电池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空气或水处理用电离设备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非电烹饪蒸锅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断绝关系的协议书兄妹
- 【信息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课件 2022-2023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规程27188307》课件
- 成都理工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资料
- 4泉水旅游资源
- JJG 1036-2022电子天平
- GB/T 26704-2022铅笔
- YY/T 0729.2-2009组织粘合剂粘接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T-剥离拉伸承载强度
- GB/T 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
- GB/T 151-2014热交换器
- CSCCP宫颈细胞病理学理论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