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现状与效益分析_土地结构论文导读::针对东莞市土地利用问题。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从产业结构与土地结构对比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论文关键词:东莞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结构,效益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科学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已成为世界发达地区共同面对的问题。东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起步早,发展快,工厂多,经济活,土地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针对东莞市土地利用问题,结合本课题开展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年鉴或公报和东莞市人民政府编制的《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三大数据,本课题组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一、基本情况目前东莞市共有土地总面积2471.70平方公里①。2008年末东莞下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83个村委会和208个居委会。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78.7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35万人土地结构,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8.58万人。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3763.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56591元[1]。根据研究需要,我们采用了典型抽样调查法,从东莞市32个镇街选取了190个生产队(小组)或城镇同级别区域作为样本展开问卷调查,样本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访问对象包括生产队长、会计,以及了解实情的其他干部或老村民(居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被访问者的年龄以31岁至60岁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至大专为主,年龄和文化程度均呈正态分布,符合调查要求。根据调查,188个有效样本生产队(小组)2009年共有人口605253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共164913人,外地户籍人口共440340人。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与分配情况(一)建设用地比重大,土地开发程度高,后备资源匮乏据了解,早在2005年东莞市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已达39.72%,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倍多;土地利用率高达96.41%,高于全省94.59%的平均水平[2]。而到了2008年,东莞市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已上升到42.30%,达1568122.6亩;农用地已只占土地总面积的46.93%,为1739967亩;未利用地仅占3.15%,为116739.5亩。我们的调查显示,2009年建设用地占所调查生产队(小组)土地总面积比例更高达56.08%,农用地已只占35.70%;未利用地仅占4.84%(见表1)。在土地利用结构上我们的调查数据与国土局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调查时间不一致;二是两者都可能存在人为误差;三是抽样调查与实际情况不可避免的代表性误差。尽管如此,两类数据还是存在一致的结论:即农用地比重偏小,建设用地比重过大,土地开发程度高,而未利用地中绝大部分又为河流水面及难以利用开发的土地,因此土地开发后备资源短缺。表1调查区域2009年土地利用与东莞市2008年土地利用情况单位:亩、%调查所得生产队(小组)2009年土地利用情况东莞全市2008年土地利用情况地类N面积和均值百分比地类面积百分比农用地合计18658209.98312.9635.70农用地合计173996746.93水田18621325.98114.6613.08耕地210166.25.67旱地18613374.7071.918.20园地64190317.31林地18621482.00115.4913.18林地549865.314.83牧草地186712.003.830.44牧草地2437.60.07其它农用地1862144.3011.531.32其它农用地335594.99.05建设用地合计18590941.05491.5756.08建设用地合计1568122.642.30商服用地18517856.1096.5211.01居民点与工矿城市用地77034.52.08工矿仓储用地18512312.1066.557.59建制镇用地170505.74.60公用设施用地1856927.9037.454.27农村居民点254241.96.86公共建筑用地1859045.6048.905.58独立工矿地823887.122.22住宅用地18530395.15164.3018.74特殊用地200710.54特殊用地185377.002.040.23小计1345740.236.30交通运输用地1857410.3040.064.57交通运输地141244.13.81水利设施用地1854271.5023.092.63水利设施地81138.32.19未利用地合计18511120.5060.116.86未利用地合计399464.710.77未利用地1857849.5042.434.84未利用土地116739.53.15其他土地1843168.0017.221.96其他用地282725.27.63总计186163031.83876.52100.00总计3707554.3100.00注:1、表中2009年数据为调查所得土地结构,由于调查中不可避免出现部分项目未被填写,因此调查所得生产队(小组)2009年土地利用百分比的计算均采用均值计算,本文以后凡涉及到调查所得数据百分比均采用均值计算。2、由于2009年土地数据上级尚未审批通过,故东莞全市土地利用情况采用国土局能提供的最近年份2008年的数据。3、调查数据与国土局数据一级地类相同,二、三级地类分类存在差别。(二)土地利用布局分散零乱,有序与无序并存,缺乏整体规划东莞的土地开发总体上呈现星星点点,四处开花的局面。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是城镇;过了一镇又一镇,镇镇是农村就是东莞很好的写照。据调查,190个生产队或小组中建筑物非常拥挤的占2.1%,比较拥挤的占25.8%,一般拥挤的占62.1%,比较宽松的占9.5%,非常宽松的为0.5%。与东莞的人口相比,这实际上暗含了土地开发遍地开花,建筑分布稀疏不集中。对工厂的分布状况调查进一步证实了东莞土地利用布局分散,有序与无序并存,缺乏整体规划的特点:163份有效问卷中,17.8%的生产队(小组)的工厂分布在产业园区;30.7%的表现为集中分布,但没有产业园;28.8%的为分散分布,但有规律;还有22.7%的是分散分布,没有任何规律。当然,市镇当局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自2000年左右逐步加强城镇整体规划与建设,着力打造一中心多支点组团式城市[3]。(三)土地流转形式多样,流转主要用途为建厂房东莞的土地流转比较普遍,流转范围甚为广泛,流转的主要用途是建设厂房,这也是东莞从农村县变成工业市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一大特点②。自1978年至今,188个调查样本中已有66%的生产队或小组存在土地流转土地结构,平均每个生产队或小组流转土地374.90亩。45.9%的土地流转集中在本镇区;有25.4%的土地流转给了大陆其他地区来商;流转给港澳台商和外商分别占占13.9%和7.4%。土地流转形式多样,但主要集中于征用、租赁、转让、出售四种方式,共占总量的79.8%。土地流出最主要的原因是被政府征用,占调查总数的62.2%,其次是因为流出所得比自己种植收益高,占26.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土地流转最主要的用途是建设厂房,这占调查总数的56%,其次是种植经济作物,占16%,其他用途和市政设施建设分别占14.4%和12%。土地流转的补偿方式比较单一,经济补偿是最被广泛采用的方式,占调查总数的80.0%。三、土地开发使用强度分析(一)人均耕地少,土地开发强度大,供求矛盾日趋严峻据统计,2009年末全市建成区土地面积780.15平方公里,人均122.86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75平方米;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9.38平方米。其中,2009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占到了全市人均建成区面积的43.75%,而人均建成区面积和人均住房面积均高于国内发达城市同期水平,显示了土地利用比较粗放。调查显示,调查样本2009年人均土地总面积181.53平方米,人均水田与旱地38.64平方米,人均林地23.92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101.81平方米,人均未利用地8.79平方米,其中人均建设用地占到了人均土地面积的56.08%③。若按户籍人口计算,则人均土地总面积666.15平方米,其中人均水田与旱地141.78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373.59平方米,人均未利用地32.25平方米。调查数据与统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但共同的结论是:东莞人均土地面积少,人均耕地更少土地结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粗放低效的用地模式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土地供求矛盾随经济发展日趋严峻。(二)人均道路面积较大,路网密度较高,公路客货运输使用强度分化显著统计表明,2007年东莞市路网总密度高于双三角洲其他13个城市,仅低于上海;一、二级公路密度东莞居15个城市首位;高速公路密度位于深圳、上海和广州之后居第四位。从公路使用强度来看,2007年东莞平均每公里客运强度达到9.496万人/公里,远超过其他城市,但平均每公里货运强度仅排在第9位;平均每公里货物周转量也排在第9位,平均每公里客运周转量在第5位。2008年末东莞人均道路面积达12.60平方米,在双三角洲部分中仅次于珠海(见表2)。到2009年末,东莞全市境内公路(含乡村道路)密度已达1.91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密度1.87公里/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0.08公里/平方公里。2009年全年公路运输完成旅客客运量7.33亿人,旅客周转量105.13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45.29亿吨公里。表22007年和2008年长三角与珠三角部分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公路路网密度与使用强度对比城市名称2007年2008年路网总密度(公里/平方公里)一、二级公路密度(公里/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公里/平方公里)平均每公里货运强度(万吨/公里)平均每公里货物周转量(万吨)平均每公里客运强度(万人/公里)平均每公里客运周转量(万人)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上海1.760.470.1003.19276.140.25784.224.63南京1.510.250.0611.54775.602.233200.1811.60苏州1.290.490.0510.90759.763.657227.506.13无锡1.510.450.0501.26890.223.073220.508.55常州1.540.380.0510.99748.812.723131.955.91扬州1.460.200.0360.57734.730.97863.022.95杭州0.870.120.0291.14049.471.71785.875.34宁波0.950.150.0331.38387.133.170129.952.84广州1.170.240.0753.346321.644.464361.409.14深圳0.990.620.1384.785362.645.988425.189.84珠海0.810.260.0411.35395.844.111440.0118.53佛山1.290.440.0263.496151.633.526115.153.67东莞1.591.030.0641.30475.749.496321.55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专利技术价格保密合同书
- 2025年度休闲渔业发展鱼塘承包经营合同
- 2025年度护肤品专业渠道代理商招募合同
- 2025年度业主起诉解除物业服务合同法律依据与实践应用
- 2025年度商业街场地租赁合同解除书
- 2025年度大型活动安全预案人身免责及应急处理合同
- 2025年度山地滑雪场租赁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度智能公寓简易版租赁合同
- 2025年度教育培训机构中途入股投资及分红合作协议
- 信息经济学 课件(1至6章)
- 《优衣库公司基层员工培训现状及问题研究(9400字)》
- 反恐防暴器械与战术应用讲解
- 浙江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 海迈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使用说明书-20220226100603
- 图解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 快消品配送管理方案
- 2024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清单及风险点台账
- 高校排球教案全集-专项课
- 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专题课件
- 2024年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结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